1、第 0 页新生儿科护理常规目 录第一章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1第一节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第二节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2第三节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3第四节 新生儿鹅口疮 3第五节 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4第六节 新生儿脐炎 5第七节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5第二章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6第一节 高危儿护理常规 6第二节 早产儿护理常规 6第三节 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7第四节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8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9第六节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0第七节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1第八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1第九节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2第十节 新生儿高
2、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13第十一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3第十二节 新生儿溶血病 14第十三节 新生儿肠梗阻护理常规 14第十四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15第十五节 新生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16第十六节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6第十七节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17第 1 页第一章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第一节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 28 天。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 2426,湿度 5565%。病室内每日
3、通风两次(3060 分钟) ,每日用洁净屏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 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2保暖 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4抱与体位(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5沐浴(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 26-28左右;水温在 3841,以手腕测试较暖即可。(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 1 小时后进行。(3)沐浴时应先早产儿、后非感染、然后感染患儿;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 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四肢,
4、最后清洗臀部。(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内、女婴外阴等部位。(5)无沐浴禁忌者每日沐浴一次,不宜沐浴者每日行床旁擦浴 1 次。沐浴用品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6患儿入室后立即测体重 1 次,早产儿每日监测体重 1 次,足月儿每周测体重一次,特殊情况下遵医嘱执行。7喂养选用新生儿配方奶,有条件时选用母乳。一般每 3 小时喂一次,或按需喂养。奶量遵医嘱执行。选择奶嘴时宜选用质地柔软的小号橡胶奶嘴,奶嘴孔不宜过大,以防发生呛咳引起窒息。喂奶时注意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如呕吐、胃排空迟缓、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第 2 页8基础护理(1)脐部护理1)注意评估脐带残端有无渗出、脐
5、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征象。2)残端及脐轮每日用消毒液涂擦至少 2 次,并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液污染。(2)勤换尿布 每次更换 68 次,异常情况下随时更换,避免尿液及大便对臀部皮肤的刺激。 (3)口腔护理每日 2 次,选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4)眼部护理每日 2 次,选用生理盐水。 (5)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起褥疮。9严格身份识别(1)新患儿入院时需佩戴手脚腕带(注明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出生日期、体重),保证双重身份识别。(2)住院期间的任何操作,如沐浴、静脉推药、加药、抱出做检查以及出院等都必须查对手脚腕带确认患儿身份。(3)出院时必须先确认患儿手脚腕带,
6、核实家属出院结账单及身份 证,与家属一起查对患儿身份并做好登记方可将患儿交给家属。10做好健康宣教,宣传合理喂养、保暖等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和预防呼吸道疾病、预防接种,并建议定期作保健随访。11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SP0 2及皮肤颜色、神志、哭声以及有无抽搐等征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作好护理记录。(2)仔细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发现异常及时给以相应的处理。(3)观察大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12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严格控制输液总量及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13注意保护患儿安全,严防坠床、烫伤。第 2 节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
7、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呕吐常见为解剖生理发育暂时不良或喂养不当(喂养过第 3 页快或过慢,吸入大量空气)所致。病理性呕吐常见为胃食管返流、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感染、消化不良、牛奶变态反应、脑部产伤、药物刺激等。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3生理性呕吐注意合理喂养,少量多餐。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4病理性呕吐的对症处理(1)因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咽下综合征)而致呕吐者用生理盐水洗胃,洗胃时注意改变位置,直到抽出的胃内容物清亮为止。 (2)如呕吐系因窒息导致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出血等原因引
8、起者,应绝对卧床,抬高头部,暂停喂养,必要时可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衣服清洁干燥,防颈部皮肤因呕吐物刺激引起破溃、感染。6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性质、味、色。同时观察前囟、眼眶有无凹陷以及皮肤弹性等脱水征表现。第三节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 消化道隔离:食具、用具必须消毒处理,房间按婴儿室常规消毒。3、 遵医嘱及时留大便标本,并保持清洁。4、 腹泻、呕吐频繁者暂禁食,注意输液量与速度,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5、 密切观察及记录病情:精神状况、体温,四肢循环,脱水情况、心音、呼吸、呕吐物颜色、性状、量、次数
9、,尿量,尤其是大小便次数、性质、气味、颜色,有无粘液、脓血等,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长期腹泻注意眼睛的保护和角膜有无病变,胀气情况,肠型等,易惊、低钙、低钾表现。6、 勤换尿布,预防红臀,加强口腔及眼睛的护理。第 4 页第四节 新生儿鹅口疮新生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的口腔炎症。可发生于严重营养不良、长期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儿。表现为颊粘膜、齿龈、舌、上鄂及咽部出现白色点状或融合成片的乳凝块状物。1. 每日常规口腔护理:喂奶 12 小时后,用 1%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涂鹅口疮擦剂(如制霉菌素甘油) 。2. 奶具隔离,用“84”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再清洁后
10、送消毒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3. 注意观察局部反应。4. 护理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预防交叉感染。5. 无鹅口疮患儿,口腔护理每日 2 次,用 1%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预防感染。【出院指导】1. 出院时仍有鹅口疮的用制霉菌素涂口患处每日 23 次至完全消失。尽量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2. 提倡母乳喂养,喂奶前应洗净双手及乳头,奶具严格消毒第五节 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尿布皮炎又称臀红,是由于皮肤长期受潮湿尿布刺激,尿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引起皮肤发炎。1.每次排便后,将臀部用温开水洗净。吸干(最好用软纸巾或纱布吸干) ,换了尿布,在外阴涂鞣酸软膏或植物油。喂奶前换尿布,
11、用鞣酸软膏擦臀部,保护皮肤,有腹泻者应增加换尿布的次数。2.气温或室温不低时,可将臀部暴露在空气或阳光下,每次 1020 分钟,1 日23 次。3.将臀部皮肤破溃处给于氧疗,各班加强巡视,防止氧气管鼻塞处未置于臀部第 5 页皮肤破溃处。4.擦油剂或涂药膏时应用棉棒在皮肤上轻轻滚动,不要上下涂擦,以免疼痛和发生脱皮。第六节 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脐炎是指脐带相连组织的感染。1. 入院后在脐部护理及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脐部分泌物作培养和药敏。2. 脐部护理(1)轻症局部可用 3%过氧化氢溶液洗涤后,再用 0.5%聚维酮碘液消毒,每日2 次。(2)重症则辅以抗生素局部湿敷,若有波动感应及时切排。(3)慢性肉
12、芽肿可予以电灼或硝酸银烧灼。(4)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尿液污染脐部,沐浴后及时做脐部护理。3. 观察病情(1)监测体温(2)观察脐部红肿、脓性分泌物好转与进展情况。(3)如出现体温异常、少吃、少哭、少动等可能为败血症;腹胀、腹肌紧张、腹部触痛为腹膜炎。【出院指导】1. 脐部护理:护理前洗净双手,用 3%双氧水清洗脐部再涂 0.5%碘伏消毒液,如有脓液再涂百多邦软膏,要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尿布不能遮盖脐部以防尿液污染。2. 小的肉芽肿通过脐部护理科治愈,如久治不愈或肉芽肿比较大应每周或隔周去外科随访,必要时用 10%硝酸银溶液涂擦或电灼、激光或手术切除。第七节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
13、理常规第 6 页蓝光治疗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分解为直接胆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排出,从而减轻皮肤黄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1、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 充分暴露皮肤,用黑布和眼罩保护会阴及眼睛,头后放置在垫圈上。3、 密切观察病情:一般情况,神志、黄疸、并发症(核黄疸、青铜症) ,每2 小时测 T、P、R 一次,做好病情记录。4、 加强基础护理:剪短病儿指甲,多喂开水,足跟用纱布包裹。5、 箱内温、湿度:温度 3032,相对湿度 5565%。6、 沐浴后不宜扑粉,以免影响光疗效果。7、 如单面照射,每 2 小时翻身一次,双面也要注意骨隆突处的皮肤保护,防止压疮发生。第二章
14、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第一节 高危儿护理常规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高危新生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 2及血压等。 3入住暖箱的新生儿应注意监测体温,根据体温调整暖箱温度。4密切巡视患儿,病情有变化及给予特殊处置者随时记录,无特殊变化者每4 小时记录一次。5.机械通气患儿每 4 小时口腔护理 1 次,Q2H 翻身及改变体位 1 次。6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分秒必争组织有效的抢救。第二节 早产儿护理常规胎龄大于 28 周小于 37 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早产儿因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生活力低下,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第 7 页显高于
15、足月新生儿。精心护理是提高成活率和治愈率的重要环节。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体温管理(1)室温宜保持在 24-26,湿度宜在 55%-65。(2)出生体重低于 2500 克的早产儿常规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一般在 32-35,具体应根据出生体重、日龄、患儿的体温等进行调整。(3)出暖箱条件:体重达到 2000g,且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者;入住暖箱满 1 个月,即使体重未达 2000g,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者。3喂养(1)喂养时间 出生时无缺氧,一般情况好的早产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32W 以上的早产儿开奶时间一般为生后 4 小时内;小早产儿(出生时小于32 周,出生体重小于 1500g)
16、开奶时间为生后 4-12 小时。(2)选用母乳或稀释早产儿配方奶。(3)能吞咽无吸吮能力者,采用滴管喂养;无吸吮力及吞咽功能者采用鼻饲喂养,隔日更换胃管 1 次。(4)奶量 添加根据体重及消化吸收功能而定。1000 克以下早产儿开始添加量为每次 0.5-2ml;1000-1500 克每次 2-5ml;1500-2000 克者每次 5-12ml。数日后每次或逐次增加 2-4ml,直至达到所需要的奶量。 (5)喂奶次数视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 2 小时喂一次。体重不足 1000克者,每 12 小时喂一次或持续微量喂养。 4呼吸管理(1)不主张常规吸氧,有呼吸窘迫及 SP02低于 85时才给吸氧。
17、(2)注意监测吸氧浓度及 SP02,维持 SP02在 85-95,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3)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 2、BP 等,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生。5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低血糖、呕吐、抽搐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详细记录。6健康教育早产儿出院后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喂养至体重达到 3000g 后可改用正常足月儿配方奶粉喂养。第 8 页第三节 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卧床休息,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搬动。3喂养:有消化道出血倾向者,
18、遵医嘱严格控制喂养量,并密切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重者遵医嘱禁食、静脉补充营养。4穿刺部位的处理:各种穿刺、注射后应按压针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有凝血功能异常者抽血后应延长按压时间。5加强皮肤、脐带护理,防止皮肤损伤、出血,并积极预防褥疮。6病情观察:1) 、呼吸、心率、SP02 及 BP。2) 、精神状态、反应、面色、末梢循环、呕吐物的性质、次数、大小便颜色、量。3) 、有活动性出血者,密切观察出血部位、性状、次数、量、色等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7作好输血及抢救准备。第四节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新生儿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胎粪、羊水、奶汁吸入性肺炎。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浅快,三凹征、青
19、紫、肺部细湿啰音。但多数表现不典型,有的仅表现拒乳,口吐泡沫,体温正常或不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者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保证营养供给 供给充足水份及奶量,喂奶时呛咳明显者用鼻饲管喂养。应少量多餐。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奶后头高侧卧位,防止呕吐后窒息。加强巡视,发现呕吐、颜面发绀等异常及时处理。3。遵医嘱留取痰培养标本,予吸氧、雾化吸入,必要时翻身、拍背、吸痰。第 9 页4遵医嘱用输液泵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或肺水肿。5观察病情注意 T、P、R、SP0 2、面色、神志等变化以外,如发现下列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各好各种抢救物资,配合抢救。(1)患儿如有呼
20、吸窘追,SP02 进行性下降至 85以下或呼吸暂停等考虑呼吸衰竭,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立即作人工呼吸,通知医生进行抢救。(2)突然加重的面色苍白或青紫、烦躁不安、气促、呼吸持续6080 次分,心率持续160180 次份,短期内肝脏增大,尿少等,应考虑心衰。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围生期窒息,会导致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病历甚至可引起死亡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 给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
21、通畅。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用氧方式,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如缺氧严重,可给予人工通气。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T、P、R、BP、SPO2,神志、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同时做好护理记录。4. 监测血糖 HIE 患儿血糖值一般处于较低水平,新生儿低血糖大多表现无特异性,应注意观察低血糖表现,定期监测血糖,调整输液速度,一般为 68mg/kg.min,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5. 注意保暖 选择适宜的暖箱温度,并维持箱温的稳定,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暖箱表面,一切治疗和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散热。6. 控制惊厥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声光刺激,如发生烦躁、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