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附件 1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汇编(第一批)技术成果目录序号 技术名称 适用范围 技术提供方一、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成果1 区域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适合区域大气环境立体分布特征分析与评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 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技术适合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和 VOCs 污染分布特征的自动化监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数据集成和展示等。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北京大学3 城市排放清单编制技术 适合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 清华大学4空气质量模拟、预报和溯源数值集成系统适合多尺度(全球-国家- 城市群-城市)空气质量的模拟、预报及来源解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5柴油车排
2、气氮氧化物与颗粒协同净化技术适用于柴油车排气后处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重汽、清华大学,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6 DDS 烟道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适用于火电、钢铁、冶金、化工、建材、陶瓷、垃圾处理等行业的烟道气除尘、脱硫和脱硝净化处理。北京博源恒升高科技有限公司二、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7膜法制浆废水零排放技术及工艺包针对制浆造纸、化工、印染、医药等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新鲜水消耗量大的问题。适用于工业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南京工业大学8 感潮河流的水源保护技术适用于长江水资源保护利用、感潮水源水库的咸潮入侵预警预测和导致藻类增殖抑制。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上海城市水
3、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9闸泵控制型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成套技术适用于黑臭及重污染河流治理。 清华大学10重污染黑臭河水快速净化移动式技术装备适用于城市内河的快速净化,尤其适用于城市重污染河道的应急处理。清华大学、常州环保科技开发推广中心2序号 技术名称 适用范围 技术提供方11黑臭河道水体原位多级生态净化技术适用于高污染负荷、自净能力差、黑臭严重的城市河道漏排污水和径流污染阻控。华东师范大学12城市水体原位与异位耦合生态修复集成技术适用于封闭、半封闭或水流滞缓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水质保持。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三、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成果13植物萃取-重金属活化联合修复技术适用
4、于中轻度镉砷污染土壤修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瑞美德环境修复有限公司14 热脱附集成式多段尾气净化工艺适用于高温热脱附尾气的净化处置,可配套应用于不同种类的间接热脱附设备中。中节能大地(杭州)环境修复有限公司15水泥窑协同处置重金属污染土技术适用于日产 2000 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处置不含有汞、铊、铬、放射性以及有机污染物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置。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固废污染防治技术成果16污泥与餐厨等有机质联合厌氧消化技术适用于城市污泥与餐厨等城市有机质厌氧消化生物稳定化处理。主要解决城市污泥与餐厨的二次污染风险问题。同济大学、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镇江
5、市水业总公司17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艺技术与装备适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及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清华大学、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清峰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技术成果报告一、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成果(一)区域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1. 技术名称:区域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 适用行业:环境监测、化工等3. 技术提供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4. 适用范围:适合区域大气环境立体分布特征分析与评估5. 技术内容该技术包括大气污染成分与细颗粒物时空分布探测、化工园区多组分污染物自动监测、污染气体区域分布机载遥测、大气细颗粒物
6、在线监测等环境监测技术,实现了对大气痕量气体、大气气溶胶、温室气体、大气风场、水汽、温度以及多种大气污染成分的快速、实时探测,并通过光波的遥感特性,在地基、车载、机载及星载多平台上对大气多种成分、大气参数进行多尺度的探测。该技术可以获取大量大气污染高分辨时空变化信息,弥补了常规业务监测网络在监测手段、监测内容和监测范围的不足,并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选择性、多组分以及实时等优势。6. 技术效果研制的区域立体监测技术系统,有效提高了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边界层内大气污染物(NO 2、SO 2、O 3 等)、大气细粒子消光和粒子类型(退偏特征)的探测能力;完成星载被动差分吸收光谱仪研制并成功在轨运行
7、,可获取全球污染性气体时空分布和变化。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7. 示范与推广应用情况服务于国家大型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和京津冀“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任务,批量应用于生态环境部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重点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监测超级站、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网,实现新增产值 5 亿元以上。8. 投资与运行成本估算该技术的投资成本与进口器件价格密切相关,在逐渐提供国产化率的基础上,可有效降低成本。相关设备较多,总体投资估算约 1-2 亿元。该技术主要4为自动在线仪器组成,维护与运行成本较低。9. 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 13 年。10. 成果转化推广前景该技术正处于示范应用与初步产业化
8、阶段,在环保、气象领域应用前景广阔。11. 联系方式联系人:桂华侨 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电话:0551-65593123,13855134570 邮箱: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 350 号安徽光机所综合实验楼 405 室(二)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技术1. 技术名称: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技术2. 适用行业:环保部门、工业园区、区域、城市和县区级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趋势和跨区域传输影响综合分析。3. 技术提供方: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北京大学4. 适用范围:适合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分布特征的自动化监测、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数据联网、实况发布和综合分析评
9、估。5. 技术内容该技术包括常规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多组分在线监测、网络化在线质控技术、数据集成和展示等,实现了常规大气污染物和VOCs 主要大气污染成分的高时间分辨率自动化监测、数据采集、在线质控、多维可视化集成和展示。该技术可以自动化获取海量高时间分辨率的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实时监测数据,弥补了手工监测时效性、准确性和监测指标等方面的不足,并具有网络化在线质控、多维可视化集成展示和监测数据实时联网发布等优势,为区域大气污染特征研究、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评估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支撑。56. 技术效果该技术可自动化获取高时间分辨率的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实时监测数据,具备网络化在
10、线质控、多维数据可视化展示和实时联网发布等功能。7. 示范与推广应用情况依托该技术,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跨区域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科研与业务相结合的大气超级监测站以及我国首个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支撑了国家新空气质量标准在珠三角和广东省地区的率先实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时联网和发布技术也逐步推广应用到全国 338 个地级以上市和港澳地区,支撑粤港澳三地在空气质量管理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研究等方面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并服务于国家大型活动(2010 年广州亚运会、2011 年深圳大运会、2017 年厦门金砖国际峰会、2017 年广州财富论坛、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的空气
11、质量保障,支撑开展珠三角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臭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等重大科研业务工作,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8. 投资与运行成本估算该技术的投资成本与监测站点数量、监测指标类型、仪器配置和运行维护等密切相关,在逐渐提供国产化率的基础上,可有效降低成本。相关监测设备较多,总体投资估算约 1-2 亿元。9. 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 13 年。10. 成果转化推广前景该技术已经在全国 338 个地级以上市实现了稳定的业务化应用,同时推广至香港和澳门两地,未来还将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在环保领域应用前景广阔。11. 联系方式联系人:区宇波
12、单位: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电话:020-28368555,13925007815 邮箱:6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磨碟沙大街 28 号(三)城市排放清单编制技术1. 技术名称:城市排放清单编制技术2. 适用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 3. 技术提供方:清华大学4. 适用范围:适合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5. 技术内容建立了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接轨、与环境统计数据体系兼容的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源分类分级体系及编码规范。建立了对接城市政府工作部门机构职能的大气污染源名录梳理规范,通过调研城市委办局与县市区获取横纵交织、条块结合的排放源基础数据,采用数据融合方法实现数据多源归一
13、,得到属地清晰、底数翔实的城市污染源名录。建立了规范的活动水平调查表格与包括完整计算参数的业务化清单数据体系,获取排放清单计算及校验的相关参数,得到可追溯、可校验、可核查的可靠数据。开发了“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与分析系统”,形成统一的清单数据产品。6. 技术效果通过该技术方法建立的“2+26”城市 2016 年排放清单,为重点源筛选、重污染应急、控制措施效果评估、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等业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7. 示范与推广应用情况成果在环保部 2017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排放清单业务化实践,收集数以十万计的污染源信息,指导
14、2+26”城市以统一规范的技术方法编制了 2016 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为重点源筛选、重污染应急、控制措施效果评估、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等业务工作提供有了宝贵的基础数据。8. 投资与运行成本估算编制城市排放清单的费用主要产生于技术培训、人员差旅劳务及清单平台系统搭建与优化,在地级市编制排放清单约需要 300-500 万元。城市清单更新每年需 100 万元左右用于基础数据调研、审核、数据更新、清单校核。79. 投资回收期无。10. 成果转化推广前景该成果已应用于“2+26”城市排放清单编制,通过技术培训,可将成果推广至全国有大气污染防治需求的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11. 联系方式联系人:贺克斌 单
15、位:清华大学地环境学院电话:13811883008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601邮箱:(四)空气质量模拟、预报和溯源数值集成系统1. 技术名称:空气质量模拟、预报和溯源数值集成系统2. 适用行业:环境保护3. 技术提供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4. 适用范围:适合多尺度(全球-国家-城市群-城市)空气质量的模拟、预报及来源解析5. 技术内容该系统基于污染源排放清单、下垫面类型、气象条件和污染物观测浓度输入数据,以自主研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 NAQPMS 为核心,通过发展并集成污染源排放源处理技术、多尺度空气质量数值模拟技术、预报偏差订正技术、大气污染集合预报技术、大气化学资料同
16、化技术和污染源反演技术,实现未来十天精细化空气质量以及大气污染概率预报,同时具备污染物来源追因、监测数据实时同化、快速识别和反演大气污染源排放的短期变化以及污染源应急减排情景模拟等能力,为空气质量成因分析、未来预报预测以及重污染应急管理等大气污染治理科学决策提供一体化管理工具。该系统可实现高性能并行和自动化运行,满足预报及管理时效性,减小预8报员及管理人员负担。6. 技术效果在国家环境预报预警中心长期业务运行表明,系统对京津冀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预报的准确率超过 90%,对区域重污染程度预报的准确率近 80%。特别是 2016 年冬季的重污染预报预警,直接成为我国首次大范围空气质量应急措施(包括
17、北京在内的 23 个城市红色预警,9 个城市橙色预警,涉及 6 省市)的决策依据。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4 个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战略环评采用该系统为区域空间红线、总量红线和准入红线“三条铁线” 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为“十三五”规划及区域发展战略等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7. 示范与推广应用情况科技部和原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联合推荐的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 是我国环保系统四个层次(国家、区域、省、市 )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建设采用的核心支撑技术。自 2013 年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业务应用至今,产品下发 30 个省(直辖市)、 38 个重点城市。在三大区域预报预警
18、中心(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全国 16 个省、7 个副省级城市等投入业务运行,是 14 省份首次开展该项业务使用的首选技术。系统为香港环保署空气质量预报和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是港澳地区广泛采用的国产模式。我国近 10 年来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的核心支撑技术,直接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北京 APEC 峰会、南京青奥会、南宁东盟博览会、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大阅兵、郑州上合组织峰会、杭州 G20 峰会、“ 一带一路”论坛、厦门金砖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得以应用,有力地支持和完成空气质量保障服务。8. 投资与运行成本估算其功能模块包括空气质量模型模块、气象模型模块、污染同化模块、集
19、合预报模块、重污染应急管理模块和数据综合分析展示模块等,依赖于环境管理要求和个性化需求等,区域中心总投资约为 1500-2200 万元;省级和国家重点城市建立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的总投资约为 700-1000 万元。9. 投资回收期9投资回收期约为 2-3 年。10. 成果转化推广前景国务院颁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 号)要求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目前,空气质量模式仅在部分省级和重点城市推广和业务试用,而全国大部分地市环境监测部门的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仍然不足,对于空气质量模拟、预报和溯源的集成数值系统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该技术的
20、推广应用前景广阔。11. 联系方式联系人:王自发 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 址:北京市德胜门外健德门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话:13801361737邮箱:(五)柴油车排气氮氧化物与颗粒协同净化技术1. 技术名称:柴油车排气氮氧化物与颗粒协同净化技术2. 适用行业:交通运输3. 技术提供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重汽、清华大学、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4. 适用范围:柴油车排气后处理5. 技术内容针对重型(包含中型)柴油车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排放超标问题,采用机内与机外净化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机内净化有效削减 PM 排放的基础上,
21、以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为主去除 NOx,满足国五阶段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针对轻型柴油车 PM、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 )排放超标问题,采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及可靠再生技术、柴油机催化氧化技术(DOC),使国产轻型柴油车排放满足国五标准要求。同时,DOC+DPF 技术由于简单易行,还可用于国三柴油车后处理升级改造。国六阶段排放标准大幅加严,重型和轻型柴油车都将耦合 SCR 和 DPF 技术,以保证10排放达标。6. 技术效果SCR 对重型柴油车 NOx 排放削减 80%以上,使国产重型柴油车达到国五排放标准要求;DPF 对轻型柴油车 PM 捕集效率 90%以上;使国产
22、轻型柴油车达到国五排放标准要求。国六耦合 SCR 和 DPF 的后处理技术对 NOx 和 PN 净化效率分别为 95%和99%以上。7. 示范与推广应用情况在中国重汽等生产的中重型柴油车上实现了 100 万辆的规模化应用(至2018 年 3 月),满足国四、国五排放标准。在江铃、福田、长城等生产的轻型柴油车上完成 30 余款车型配套,实现了70 万辆的规模化应用, 满足国四、国五排放标准。8. 投资与运行成本估算该技术的投资成本主要是催化剂的涂敷及封装生产线,产能 30 万套/年SCR 催化剂的产线投资约为 4000 万-5000 万;所需的关键设备和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化。9. 投资回收期以 30 万套/年 SCR 催化剂的产线为例,投资回收期在 2-3 年。10. 成果转化推广前景在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 ;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即将实施,项目成果在新车排放达标与在用车改造方面均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市场规模约 500 亿元。11. 联系方式联系人:余运波 单位: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 18 号电话:010-62849801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