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识记知识.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91162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自考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识记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自考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识记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自考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识记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自考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识记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自考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识记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企业经营管理概论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实行经济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设立的经济实体,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企业是指依法成立的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或商业服务,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公司是指以公司法成立的企业法人。企业分为: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 企业是一种盈利性机构,其目标是创造利润。企业的效率来自于它的制度效率和经营管理效率两个方面。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具有以下 6 个特征: 1.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2.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营利是企业与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3.企业必

2、须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盈亏,经营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经营管理的水平。 4.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包括 :产品决定权、产品销售权、人事权、分配权。 5.企业是纳税单位 ie,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照章相国家纳税。 6.企业行使其应有的只能,包括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等。 二、企业系统结构 (一)基本构成要素 企业系统主要是由人、财、物、信息、目标等五个要素所组成。 (二)企业系统流程 1.产品流 程; 2.价值流程; 3.人事流程; 4.信息流程 三、企业经营管理的含义 经营管理就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可分为两大部分: 1.生产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对企业的产生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的管理活动。 2.经营管理:是指企业以市场为中心,依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内部条件,指定经营目标,确定经营方向,选择目标市场,进行战略决策和战略规划,制定营销策略,并相应地进行财务决策等一系列活动。 四、企业经营观念 企业经营观念是对企业 经营宗旨和经营过程中各种基本关系及其处理所具有的基本观点、态度和信念。它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及其全体职工行为的基本价值准则和精神支柱,也是整个企业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市场观念 市场观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

4、的要求为中心来组织开展企业一切活动的挂念。市场观念要求企业积极研究、发现顾客的潜在需要。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活动激发和创造出人们的需要,实现潜在市场,去创造市场、创造顾客。 (二)开拓创新观念 在竞争中取得和保持优势地位的基础和关键是创新,创新是提高对顾客的满足程 度,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根本手段。 (三)人力资源观念 人力资源的观念是指企业对待职工及其与职工关系所持的观念和信念。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空唯一具有能动性,能够不断创造的力量。 人力资源是可开发的资源,具有无穷潜力,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管理要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人

5、的潜能,开发人的能力,其制度、方法与手段就必须考虑和重视人本身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 企业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个具有高度素质、强烈责任心和有创业精神的管理者集团。 (四)社会 责任观念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为所处社会的福利而必须承担的道义上的责任。企业经营的社会责任观念是指:企业在作出经营决策及认识经营活动过程中,必须考虑、重视和关心社会的福利。企业对自身经营活动为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和社会本身问题的解决都应负起责任。企业应为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总的社会福利和维持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做出贡献,而不是 “损害社会 ”。为此,企业在从事经营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以及社会福利三者之

6、间的关系,把三个方面的利益统一起来。 五、企业管理制度 是有关约束和提哦啊正企业经营管 理活动中的各种特定经营管理行为方式和关系的行为规则。 六、经营目标 (一)企业经营目标的内容 经营目标是指一定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有: 1.贡献目标; 2.市场目标; 3.发展目标; 4.利益目标 (二)制定企业经营目标的原则 1.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 2.突出重点,解决经营观念; 3.反映现实,兼顾将来。 七、经营方针 企业的经营方针是指导某个时期生产经营活动的行动纲领。经营方针也是实现经营目标和贯彻经营思想的具体途径和指导范围。主要包括一些具有战略性质的问题 : 1.企

7、业经营方向 是指企业产品方向或企业服务方向,具体讲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 企业在决定经营方向时:首先要分析客观形势,作长远的考虑,不能把解决当前任务不足和经营方向等同起来。企业的服务对象竟可能广一些,这样,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性。要考虑市场竞争的情况,避开风险大、机会小、竞争剧烈的市场。要考虑企业的条件,尽可能扬长避短。 2.企业经营重点 是指企业在经营中突出某一个方面,如速度、价格、质量、服务等等。正确确定经营重点,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夺取优势。 3.企业技术发展 企业技术发展,涉及到许多问题 ,如技术发展水平、技术开发方式、资金的筹措等,这些都应有一定的方针予以指导。 4.企业产品销售 企业为

8、了扩大产品销售量,是提高现有市场占有率,还是开拓新的市场,采用何种促销方式等,也有一个方针问题。 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的涵义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构成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二、现代企业的特征 现代企业是指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并指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1.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 2.拥有现代 化技术; 3.拥有现代化的管理。 4.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呈现扩张化趋势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 1)产权关系明晰。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

9、为独立享受民主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 2)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 3)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选择管理者、资产受益和重大决策等三项主要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指以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 4)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依法破产。 ( 5)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机理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是产权明晰化。产权

10、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企业法人资产制度。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公司制度。 四、产权的内涵 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它是法定主题对财产所拥有的各项全能的总和。 ( 一)产权是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全能的集合 占有权是指对财产的实际拥有;使用权(经营权)是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一生产或其他方式使用财产的权利;收益权是指直接以财产的使用或通过财产转让而获的权利;处置权(支配权)是指通过出租或出售把与财产有关的权利让渡给他人,从中取得收益的权利。 (二)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 所有权是一种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社会性行为权利。

11、所有权是产权权能的核心,它是由法律规定的主体(所有者)对与客观(财产)的最高的、排它性的独占权。 (三)产权所包含的各项全能可以同意也可以分离 (四)产权 的全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对系列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 (一)实施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确定组织的长期经营发展、制定具体的实际目标、根据有关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研究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贯彻执行选定的战略计划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内容主要有: 1.去诶的那个战略经营内容与使命; 2.确

12、立战略目标; 3.进行战略规划; 4.战略实施; 5.评估战 略实绩,进行积极的调整。 (二)建立适应现代话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 现代企业领导制度应该体现领导专家化、领导集团化和领导民主化的管理原则。 (三)家里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四)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该战略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的生存和稳定发展,在调查预测和把握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战略思想,根据企业目标,对企业较长时期全局的发展作出的纲要性、方向性的决策。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 1.全局性; 2.长远的目的

13、性; 3.系统性; 4.竞争性; 5.风险性; 6.特殊性。 7.相对稳定性; 8.变动性 二、企业使命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企业使命的概念 企业使命是指企业组织存在的目的或理由。 (二)企业使命的意义 ( 1)企业使命保证了企业内部成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向认识一致,便于协同行动。 ( 2)企业使命是确定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前提。 ( 3)企业使命是获取和分配企业资源的基础。 ( 4)企业使命是经营战略方案的制定和选择的依据。 ( 5)企业使 命在企业中便于形成共同语言和企业文化。 三、战略目标的内容 1.企业盈利能力; 2.市场竞争地位; 3.市场目标; 4.发展目标 5.资源目标; 6.社会责

14、任目标; 7.职工福利目标 四、战略目标制定的原则 1.主次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激励性原则; 4.数量化原则 五、企业总体战略 成长型攻略 又称发展型战略,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或与其他企业联合,以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发展的战略。 (一)产品 市场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 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晓的改进,从现有 市场赢得更多的顾客。 2.产品开发战略 企业在原有目标市场上,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要。 3.市场开发战略 企业次啊用种种措施,把原有产品投放到新市场上去,以扩大销售。它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层或新的地域市场,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战略。 4.全方位创新战略

15、企业向一个新兴市场推出别的企业从没生产过的全新产品。 (二)企业内部裂变战略 企业内部裂变是指企业发展其个服务型职能部门,如采购部门、人事部门、销售部门以及研究开发部门等,使它们由原来的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或者更进一 步成为附属于原企业的子公司,以此达到发展的目的。 (三)一体化经营战略 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上、市场上合技术上的优势,不断地从后向、前向和水平方向发展的总体性谋划。 1.纵向一体化战略 它是将生产与原材料供应,或者生产与产品销售链接在一起的战略形式。它是使企业进入一种多种经营事业,以求得成长的战略。 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己在产品

16、上的优势,把原来属于外购的原材料或零件,改为自行生产的战略。前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可能的条件,利用自己 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 2.横向一体化战略 又称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把性质相同或生产同类型产品的同行业竞争企业进行联合,发展成为专业化公司的战略。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加企业实力。 (四)多角化战略 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经营战略。 六、中小企业经营战略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1.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2.市场信息传递快; 3.资金缺乏; 4.经营风

17、险大; 5.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二)中小企业的战略思想 1.在市场竞争中打 “短平快 ”; 2.推行集中兵力的原则; 3.“新、特、奇、异 ”; 4.以变应变; 5.找 “空隙 ” 第四章 企业经营决策与经营计划 一、经营决策的概念及作用 决策是指根据预定的目标作出行动的决定。准确理解决策的概念,要注意一下四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多个备选方案; 3.决策核心是方案的分析比较,评价选优; 4.决策是面对未来的,是行动的基础。 经营决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实现 预定的目标或解决新遇到的重大问题,在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拟订出若干可行方案,然后从中

18、作出具有判断性的选择,确定一个较佳方案的过程。现代企业管理认为,管理的总店在经营,经营的重点在决策。决策的重要性为: 二、经营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 ( 1)战略决策。是指有关企业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的决策。如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生产布局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等问题的决策。 ( 2)战术决策。主要是解决如何组织企业资源的具体问题,目的是提高管理效能,如生产组织、劳动力平衡、设备更新、存货控制、生 产进度控制等决策。 2.按作出决策的领导层次划分:( 1)高层决策;( 2)中层决策;( 3)基层决策。 3.按决策问题出现的重复程度划分 ( 1)程序化决策 如订货程序、制定生产作业计

19、划等。 ( 2)非程序化决策 如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重大人事变更等决策。 4.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及结果的可靠性划分 ( 1)确定型决策。每个方案所需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能预先准确了解其必然结果。 如设备大修、物资采购等问题的决策。 (2)风险型决策。是指每一备选方案的执行,在不同外部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决策时一般可根据 数据资料测算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这时的决策就存在其他不利结果可能出现的风险。 ( 3)非确定型决策。这一类的决策,即决策方案受多种不可预知因素影响,方案多种预期结果都有可能出现,而且出现任意结果的概率无法根据资料测算出来。 三、经营决策的程序 1.调查研究经营状况

20、与环境 2.明确经营问题,确定经营目标 3.拟定可行方案 4.对经营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和选择 5.经营方案的事实与反馈 拟定备选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 1)可行性。方案能组织实施,有田间实现决策目标。( 2)整体详尽性。备选方案应 包括尽可能多的可行方案。( 3)排斥性。各方案相互独立,有根本。( 4)定量化。尽可能以数据说明方案的目标、影响因素及实施效果。( 5)条理化、直观化。方案要简明扼要,层次清晰,系统性强。 四、经营决策方法及运用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的方法主要有: 1.领导决策法 也叫德尔菲法。这种方法是函请某些专家就一定问题提出书面看法和意见,对专家意见总和归纳、整理后

21、,再分寄给各专家继续征求意见,如此反复数次,直至意见比较集中为止。 3.方案前提分析法 它的特点是不分析方案内容,只分析方案的前提能否成立。如果 前提能成立,即可说明目标和途径的正确。 4.头脑风暴法 也叫畅谈会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邀集专家,针对一定范围的问题,撇开思想畅所欲言,同时有四条规矩:第一,鼓励每一个人独立思考、开阔思想,不要重复别人的意见;第二,意见和建议越多越好,不受限制,也不怕冲突;第三,对别人的意见不要反驳、不要批评,也不要做结论;第四,可以补充和发表相同的意见。这种方法目的在于集思广益,鼓励创新。 (二)定量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所处的条件既定的情况

22、下,所选方案期望的结果肯定能实现的决策。如盈亏分析法, 请见教材 P53-55。 ( 1)盈亏平衡时产销量、销售额、目标利润、价格、成本 目标利润 =销售收入 S-总成本 T 目标利润 G=小胡搜收入 PX-(固定成本 F+可变成本 VX) X=( G+F) /(P-V) P=(G+F)/X+V S=PX 盈亏平衡时:目标利润 G 为零;则销售收入 PX=固定成本 F+可变成本 VX P=F/X+V X=F/(P-V) S=PX ( 2)经营安全状况分析 经营安全率 a=(产品销售量 -盈亏平衡点产量) /产品销 售量 100% 经营安全状况: 30%以上,安全; 25%30%,比较安全; 1

23、5%25%,不大好; 10%15%,要警惕; 10%以下,危险。 2.风险性决策 决策树分析法是指将构成决策方案的有关因素,以树状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据以分析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分析法。请见教材 P55-57。 3.非确定型决策 请见教材 P58 ( 1)乐观法;( 2)悲观法;( 3)后悔值法 五、经营计划的概念和作用 1.经营计划:是指根据社会长远和当前发展的需要,企业外部环境和 内部条件的变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而制定的计划。 2.作用( 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 2)是企业本身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第五章 新产品开发管理

24、一、新产品的概念 产品不仅指产品本身的有形实体,即产品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喝欲望的功能,还包括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形式产品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商标、形态、包装、特色等方面,眼神产品主要是产品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新产品是根据新的原理构思设计的产品,是采用新的原料、材料和信技术生产的产品,是具有 新的性能特点和用途的产品。 新产品,是指与就产品相比,具有新的功能、新的特征、新的结构和信的用途,能满足顾客新的需求的产品。 新产品一般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产品在结构、性能、材质、技术特征等某一方面胡几个方面有显著改进、提高或有独创; 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在省、

25、市、自治区范围内是第一次试制成功,经过有关部门鉴定确认的产品。 新产品按其技术性能特征,开发的地域范围等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新产品改进、创新的程度分类 1.全新产品 指采用科学技术的新发明开发生产的新产品。一般具有 ixn 原理、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等特征,这类产品属于发明创造的前所未有的产品。 2.换代新产品 指产品的基本原理不变,部分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等特征,这类产品属于发明创造的前所未有的产品。 3.改进新产品 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改进技术,对产品的功能,性能或型号进行局部改 进而成的新产品。 (二)按地域范围分类 1.国际新产品; 2.国家新产品

26、; 3.地区新产品 二、产品寿命周期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头伏市场开始至完全推出市场位置所延续的时间。 投入期: 产品结构和工艺尚未定型; 生产能力也未形成,生产批量较小; 用户对产品缺乏了解,销路未能完全打开; 产品销售量增长缓慢。成长期: 产品已经定型,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批量不断扩大; 用户对产品应经了解,销售量急剧上升, 竞争已经出现,并日益加剧。成熟期: 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 销售量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竞争异常激烈。衰退 期: 新产品已经出现; 产品销售量急剧下降,出现负增长趋势。 三、新产品开发的意义 1.它是促进企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 2.是企业为繁荣市场服务的需要; 3.是

27、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需要; 4.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四、新产品开发的方向 1.产品的高效化和多能化 即向高性能、高效率、多功能、广用途的方向发展。 2.产品的小型化和微型化 即向体积小、重量轻的方向发展,适应消费者节省能源、节省空间、方便携带的需求。 3.产品的多样化和标准化 即多品种、多型号同时又符合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要求,以满足不同消费 对象和消费层次的需求。 4.产品的智能化 即使产品开发工作能够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5.产品的无污染化 即开发的新产品,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使用过程,应做到无污染或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人民的身心健康。 五、新产品开发的原则 1.以满足市场

28、需求为出发点; 2.符合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 3.坚持技术上的适宜性; 4.坚持经济上的合理性; 5.提高 “三化 ”水平(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6.便于使用和制造 六、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师通过功能分析,以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必要 的功能,使产品的价值得以提高的有组织的活动。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功能和费用之间的关系如下式: 价值 =费用 /功能 功能是指产品的用途,即产品的使用价值。功能是价值工程分析的核心,通过功能分析,以保证产品的必要功能,消除不必要功能的剩余功能,达到减少功能费用的目的。 费用是指产品的寿命周期费用,即产品从调研、设计、试制、制造、使用直至报废为

29、止的全部费用。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消除只讲假声制造费用,而忽略减少使用费用的偏向。 价值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价值工程中价值的概念是功能与费用的关系, 是一种评价标准,评价产品实现某种功能所花费用的比值。 七、价值工程的特点 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用最低的费用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其特点如下: 1.坚持消费者第一的观点; 2.功能分析师核心; 3.提高技术经济效益为目的; 4.技术与经济工作相结合; 5.有组织的分析活动 八、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它包括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整理和功能评价等内容。 第六章 企业技术进步管理 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技术进步是企业

30、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一是企业的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内涵扩大再生产和效益型经济增长 方式的主要力量;二是技术进步有利于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三是技术进步是消除市场成熟化、替代化和发展新产业的有效途径;四是技术进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竞争是里的根本途径。 二、技术创新的涵义 技术创新是把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引入生产体系,利用其原理制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这种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不难理解,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创新与发明是有很大区别的。发明从 本质

31、上说,是一种技术性的创造。而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还要将发明的成活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并取得市场成功。一项发明能否发展成为技术创新,取决于发明能否投入生产,投放市场并取得效益。 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一)企业创新战略的内涵 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总的谋划,主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规划等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问题。 (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分类 1.从技术获取的角度,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可分为: ( 1)垂直一体化战略;( 2)横向联合战略;( 3)技术获取战 略;( 4)模仿性战略; 2.根据企业技术和市场双因素,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可分为: (

32、1)领先创新战略; ( 2)跟随创新战略。 四、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领域选择的因素 (一)市场因素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领域选择的市场因素有以下四种: 1.创新技术的市场特性 创新贵在以新制旧,无论是根本型创新还是渐进型创新,至少在某一方面应具有优于市场上已有技术的特性。 2.用户的需求及变化 创新企业只有迎合用户需求、引导并创造用户需求,创新选择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3.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指能够使企业显示自 身特色并为之带来竞争优势的一个只是集合。 4.竞争对手的态势 即竞争对手现有的同类技术活替代技术的情况,以及竞争对手对退出此项新技术可能做出的反应。 (二)技术因素 决定企业创新

33、选择方向的技术因素有四个:一是企业技术累积;二是外部技术供给;三是用户对技术特性的要求;四是竞争对手的技术态势。 (三)产业因素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领域选择的产业因素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1.市场集中度; 2.产品差别; 3.进入壁垒; 4.产业的技术阶段特性 五、引进技术的选择 在引进技术的选择上,通常要考虑如下几方面的条件: 1.技术条件; 2.资金条件; 3.资源条件; 4.环境条件; 5.社会经济条件 适用技术或适宜技术,即指适合于本国、本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能产生较佳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技术。 “软件 ”技术是指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设计、技术数据及科研成果等,是相对于成套设备

34、、单台设备或零部件这样的“硬件 ”技术而言的。 技术引进还应进一步考虑它所涉及的一些具体内容: 技术引进首先是一种知识引进。 是一种消费形式的引进。 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的引进。 是一种商业交易。 是一种投资行为。 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引进技术时需要 收集的有关信息: ( 1)许可方的财务状况、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年度报告。( 2)有关引进技术目前和将来利用情况;各种使用的专利及登记这些专利的国家;已经达成的许可协议或转手使用许可协定。( 3)工艺过程所需的原材料、主要部件、配件及其来源。( 4)引进单位(国家或企业)可能具有的生产规模和生产阶段,以及为解决维修问题必须依赖进口的程度。( 5)主

35、要成本项目,以便准确预测引进方可能话费的生产成本。( 6)所需人才和必要的培训计划。 六、技术引进的形式 (一)单纯的技术引进 单纯的技术引进主要体现在技术软件的引进上。 技术 软件主要是指研究、设计、工艺、创造、操作、装配、维修及经营管理方面的技术知识或技术成果。 单纯技术引进的主要形式有: 1.许可贸易 许可贸易的内容有:( 1)专利许可;( 2)专有技术转让;( 3)商标许可; 2.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的内容有:( 1)工程咨询;( 2)生产与经营管理咨询 3.技术服务 即提供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以外的技术资料和经营管理咨询 (二)进口设备的技术引进 进口设备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引进

36、成套设备; 2.购买成套设备; 3.进口样机; 4.租赁设备 (三)合资、合作式的技术引进 1.合资经营; 2.合作生产; 3.合作研究; 4.“三来一补 ” 七、技术引进应遵循的原则 ( 1)要符合国情和企业实际,急我所需,为我所用。( 2)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立足于使用、实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必须十分明显。( 3)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积极去创新。( 4)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坚决消除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问题。 八、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 (一)产品更新改造 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必须坚持 “既要简化产品结构,又要保证产品质量;既要提高产品使用效能,有要节约劳动消耗(包括物化 劳动和活

37、劳动);既要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又要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使产品朝高、荩、精、尖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 (二)及其设备、工具的更新与改造 设备更新与改造必须坚持如下两条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推进技术进步为前提的原则;第二,必须坚持根据需要和可能、讲求实效的原则,能修则修,该换则换。 九 、技术改造的主要特点 技术改造同生产维修、设备更新以及基本建设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 )强调技术进步 (二 )强调不仅要注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要注意提高社 会综合经济效益 (三 )强调系统改造 (四 )强调技术改造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十 、技术改造选择 工艺和设备选择

38、是技术选择的重要内容。选择的工艺和设备是否正确不仅对产品,的生产有直接影响,而且对生产的经济性和社会环境等也有直接影响。工艺和设备选择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功能性要求 2经济性要求 3相关性要求 技术改造项目管理 (一 )技术改造项目规划 (二 )技术改造计划管理 十一、技术改造的工作程序 1.调查收集有关资料、信息; 2.确定技术改造目标 ; 3.拟定技术改造方案; 4.对方案进行评价; 5.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6.方案的实施和修改。 技改方案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 1)技术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一般性技术评价,主要是考虑方案的实际应用水平,或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对材料、

39、能源使用状况,企业技术条件温和状况等; 该技术改造对未来风险承受能力,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等。 ( 2)经济评价力求做到少投入,多产出,是直达效益最大化。 ( 3)社会评价。主要考虑各种方案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 ( 4) 总和评价。在对技术、经济、社会评价的基础上,在全面考虑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互相影响,并对三者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加以评价。 ( 5)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使可行方案更加完善、更准确、更有效; ( 6)方案的事实与修改,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 十二、技术能力积累对于企业创新的基础作用 (一)企业技术累积的主要内容

40、1.产品设计技术能力累积; 2.生产技术能力累积; 3.管理技术能力累积 (二)企业技术累积的方式 1.自主开放式; 2.引进吸收式; 3.组合式; 4.合作式; 5.兼并式 第七章 市场调查与 营销策略 一、市场调查的概念 市场调查是企业按照一定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和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与市场有关的信息,提出分析的总论和建议的过程。 二、市场调查的功能 1.是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的依据; 2.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 3.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 三、市场调查的内容 (一)商品调查:分析研究顾客对本企业商品的评价、意见和要求;分析研究本企业现有商品的生命周期,从而针对不

41、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商品策略;对老商品的改造和新商品的开发的调查研究;如何改进和提高商品的包装和商标;如何搞好 本企业商品的售前售后服务;比较研究本企业商品和竞争者商品的差异及销售效果,并分析其原因。 (二)销售调查:企业现有销售力量的状况及提高方法;现有销售渠道是否合理,如何正确选择和扩大销售渠道;促进方式和费用的分配状况及改进措施;销售计划的可行性,销售人员、销售组织是否健全,如何加强销售工作的控制。 (三)市场需求调查:目前市场对本企业商品的需求状况;本企业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本企业商品的市场潜力;企业商品打入市场的最优策略及合适时间;同类商品竞争者的供应状况;国内外市场对本企业商品需求的变

42、动趋势。 (四)消费者 调查:现有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数量及地区分布状况;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购买的大小,购买商品的数量;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习惯;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信赖程度,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评价;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反映及对企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五)环境调查 (六)广告调查 (七)公共关系调查 四、市场调查的步骤 (一)准备调查阶段 1.初步情况分析; 2.非正式调查 (二)正式调查阶段 1.确定调查目的和内容; 2.确定调查对象和方法; 3.制定调查计划; 4.调查的组织准备工作; 5.实地调查 ( 三)结果处理阶段 1.整理分析资料; 2.提出调查报告

43、五、市场调查的方法 (一)按选择调查对象的方法划分: 1.全面调查, 2.典型调查; 3.抽样调查 (二)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划分: 1.询问法; 2.观察法; 3.实验法 六、市场细分 (一)概念 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两个或更多的消费者群体,从而确定企业目标市场的活动过程。 (二)市场细分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形成新的目标市场。 2.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4.有利于企业开发新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三)市场细分的原则 1.可衡量性; 2.可占领性; 3.效益性 七、目标市场

44、选择策略 (一)无差异市场策略 (二)差异性市场策略 (三)密集型市场策略 八、市场定位策略 请见教材 117 页。 九、市场开发策略 是指企业以现有产品或对现有产品进行一些改良,来争取新顾客和开辟新市场的策略。 市场开发一般有三种途径:其一,开发新的销售空间。其二,寻找新顾客。其三,开发产品使用的新用途。市场开发策略在产品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时采用,能够延 长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 物资管理 一、物资的概念 物资是指经过人类加工,进入商品流通并具有实物形态,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其特征包括: 具有实物形态; 具有可流转性; 有利于社会再生产过程; 经过人类加工过的物质资

45、料。 二、物资管理的任务 1.根据企业生产任务,保证物资供应; 2.合理使用和节约物资,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 3.提高物资周转率,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4.建立物资管理制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三、物资消耗定额 (一)物资消耗定额的概念 是指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条件下,为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规定的必须消耗的物资数量的标准。 (二)物资消耗定额的构成 1.产品的有效消耗; 2.工艺性消耗; 3.非工艺性消耗 (三)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 技术计算法、统计分析法、实际测定法和经验估计法 四、企业物资储备 包括:经常储备、保险性储备和季节储备等。 1.物资储备

46、定额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所必须的、经常的、合理的物资储备数量的标准。 2.经济订购批量法 是指某种物资的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两者之和的总费用最低 的一次订购数量。 五、物资储备定额的管理 1.建立和健全物资储备定额管理制度。 2.设立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管理的指标。 3.采用行之有效的物资储备定额管理方法。 第九章 质量管理 一、产品质量的概念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适合一定用途、满足一定需要的特殊性质。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效用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综合表现,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和品质的总和。 它既可以表现为重量、等级、成分、含量、功能、保存期等内在质量特性,也可以表现为

47、外观、形式、形状、气味、色泽等外部质量特性,还可以表现在产品的安全性方面。人们根据这 些质量特性,来衡量产品质量的优劣和好坏。 对质量特性的理解应注意一下几点: 1.应反映客观要求; 2.应面向消费者; 3.应该考虑价格因素; 4.产品质量与企业个方面的工作质量是密切联系的。 二、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 1.产品质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2.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息息相关; 3.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4.产品质量与社会效益息息相关。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使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全过程中的所有保证和提高产 品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个有效的体系,从而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管理的全面性,具体体现在:它管理的对象的全面性;它管理的过程的全面性;它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