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讲 金融危机十年后的世界经济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 徐秀军教学目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10 年来,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格局“东升西降” “南升北降”态势深入发展,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关键力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展变化,充分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基本特征,深刻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全面把握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主张”已成为国际共识、 “中国方案”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事业、 “中国力量”已成为世界进步动力之源的重大趋势。课程内容:1.金融危机后的国际
2、经济格局变化2.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3.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角色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知不觉已过去了 10 年,那场灾难给无数人留下了噩梦般的记忆,甚至 10 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心有余悸。10 年间,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世界经济逐步进入一个新的运行常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幅提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格局变化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跌宕 10 年,世界格局已是地覆天翻: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全球化浪潮遭遇挫折,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发展中经济体话语权逐步
3、提升。 “历史的火炬似乎正从西方传给东方。 ”正如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所言,在这场全球金融动荡中,西方在衰退,东方在增长;西方充满担忧,东方满怀希望。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丁雅克也作出了类似判断:人类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革时代,其两大鲜明特质,一是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的主要力量,二是中国在其中充当了最重要的角色。1.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为近 30 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新世纪以来,特别是 2
4、001 年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优良,增速明显超过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显著提升,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金砖国家,2000 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26.8%,2010 年为 46.4%,2016 年继续上升至 51.0%。随之,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00 年金砖国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 GDP 占世界经济份额为 8.2%,2010 年和 2016 年分别上升至 18.2%和 22.4%。另据统计,2016 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
5、献率超过 80%,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 38.8%,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中流砥柱。反观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经低于发展中国家(44%56%) 。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大衰退” ,而后复苏普遍乏力。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趋势不仅没有发生逆转,反而更加显著。从经济总量对比来看,据 IMF 统计,2008 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首次在经济总量上实现了对发达经济体的超越。2016 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为发达国家的 1.39 倍,预计2020 年这一比例将达到 1.66 倍。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
6、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停滞等负面效应不断凸显,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理念、模式和角色面临重大挑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开始由原先适应被动式参与转向积极主动参与和引导。在这方面,中国的表现最为引人注目,其贡献也最为突出。2.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持续加深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一连串大剂量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政策刺激,让世界经济短期内避免了陷入更大的经济灾难,但复苏长期疲软无力的艰难景况远超“大萧条”时代,以致被 IMF 总裁拉加德称为“新平庸时代” ,成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常态。10 年间,国际贸易大幅下滑,国际投资活动出现萎缩,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不
7、断涌现。为此,一些人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怀疑。例如,IMF 前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就提出,过去 20 年来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开始倒退,随着劳工、资本流动性降低,未来将出现失落的 10 年。事实上,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上升,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对世界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稳定带来影响甚至冲击。金融危机所表现出的强大传导力,恰恰反映出全球经济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程度很高,而非相反。以中美两国为例,自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利益交融日益加深。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6 年中美货物贸易额达到 51
8、96 亿美元,与1979 年两国建交时相比,增长了 207 倍。这说明,中美经贸关系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合作共赢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纵观当今世界,在科技进步引领下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正在不断加深人类社会的联系和互动,各国间业已形成紧密联系和依赖关系。目前,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国际贸易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国际经济合作形势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表明,全球化遇到的挫折只是暂时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3.“逆全球化”挑战日益加大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欧主要国家推进全球化的意愿减弱,形成了一股“逆全球化”思潮,并逐渐升级
9、为一些国家的国家意志和政府政策。在发达地区,英国“脱欧”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难民危机让移民问题再现分歧,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反映出民粹主义、保护主义与孤立主义的相互交织;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地区,西亚北非地缘冲突持续、南美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频添变量。尽管说全球经济已进入“逆全球化”时代还为时尚早,但当今世界面临的“逆全球化”挑战却无时不在,并成为掣肘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主要障碍。作为“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主义此起彼伏。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增加,严重威胁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据统计,2008 年 1
10、1 月至 2017 年 6 月,二十国集团(G20)的 19 个成员国(不包括欧盟)总计出台了 6616 项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相比而言,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措施仅为 2254 项。其中,美国成为全球保护主义措施的主要推手。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后美国累计出台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 1191 项,居全球首位,占 G20 成员出台的保护主义措施总数的 180/0,比排名第二的印度多 462 项。4.全球治理紧迫性日益上升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疲弱期,发展失衡、治理困境等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有所上升。随着各方面治理赤字积重难返,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一方面,世界面临一系
11、列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唯有加强合作推进全球治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同舟共济。危机倒逼改革。在国际社会共同推动下,G20 应运而生,并逐步居于全球治理的中心舞台。G20 成员的经济总量约占全世界的 85%,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3。G20 替代 G7 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表明全球经济从主要由发达国家治理迈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治理的新阶段,全球经济治理也因此更具代表性,并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并且,在 G20 框架下,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和领域不断拓展,进一步
12、促进国际贸易公平、有序发展。尽管当前全球治理受到诸多挑战,但回顾国际社会在全球治理领域所取得的种种进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际制度和规则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实现自身利益最重要的工具。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2017 年,世界经济增长“两突出”的特征十分明显。一方面,受投资、贸易、工业生产回升的拉动,全球经济首次出现了自 2010 年以来覆盖范围较广、回升势头较强的复苏态势。经合组织(OECD)跟踪的全部 45 个主要经济体都实现了正增长,这种同步现象是 2007 年以来没有过的。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不确定等风险对世界经济复苏威胁程度加大的特征也比较突出。
13、不仅如此,经济失衡引发一系列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相互纠缠、互为因果,成为全球经济脆弱性增强的重要因素。1.复苏与风险并存2017 年以来,得益于一些国家应对内外挑战而进行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世界经济表现良好,市场担心的“黑天鹅事件”基本上没有发生。IMF 在 2017 年秋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称,2017 年全球 75%的经济体增速都加快,这成为全球经济近 10 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联合国发布的经济报告也指出,2017 年全球经济增长趋强,增长速度达到 2011 年以来的最快增长,全球约有 2/3 的国家 2017 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 2016 年。不过,国际机构对 2017 年经济信心
14、的增强,并不意味着风险已经消除,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仍是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隐患。首先,全球债务率持续上升。据世界银行统计,2016 年半数以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重超出 2007 年 10 个百分点以上,三成国家的财政平衡恶化,赤字占 GDP 的比重超出 2007 年 5 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中,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 2017 年已经突破 20 万亿美元。特朗普税改如果得以推行,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要达到降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目标,美国现在的经济增速远远不够。IMF 也指出,目前欧洲五国、美国以及日本的公共债务水平已经突破警戒线。据 I
15、MF 预测,2018 年全球债务规模将逼近 70 万亿美元大关。因此,债务风险的控制对世界各国仍是严峻挑战。其次,世界经济呈现出整体经济温和增长与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之间的脱节,也是一个风险。当前,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股市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上涨。以美国为例,自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来,本轮美国股市的牛市已经历时八载有余,目前股价已经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 3 倍。随着美股市盈率接近历史高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担心美国股市未来由升转跌的风险。一旦股市转为下跌,其持续时间与下跌幅度都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不仅可能通过传染效应冲击其他国家资产价格,还可能通过负向财富效应影响美
16、国的居民消费。此外,全球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过热风险。再次,在国际贸易领域,贸易保护主义仍是一大隐患。2017 年,全球贸易增长逐渐回升至 4%,虽然仍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带动全球增长加快。然而,新的贸易限制措施仍可能不利于全球贸易回暖。特别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 、努力捍卫自身利益是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难以减弱的一个新因素。最后,美国特朗普政府决策的不确定性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因素。特朗普所承诺的改革仍在进行过程中,不少政策尚未出台,对于已经被美国国会通过的税改措施,可能带来的财政、经济和社会影响仍待明确。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也使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金融监管方面取得的进展出现倒退,这可能会降低资
17、本和流动性缓冲或削弱监管的有效性,对全球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持续存在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损害市场信心和投资。其他非经济因素方面,如地缘政治紧张、欧洲地区政治风险尚未消散、治理薄弱和腐败带来的风险、极端天气事件、恐怖主义和安全问题等都可能是使经济增长脱轨的风险因素。2.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不一2017 年,发达经济体虽然逐步走出危机阴影,经济复苏总体持续巩固,但仍存在掣肘复苏的诸多风险。美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较强,并拥有较好的微观基础。但也存在着巨额债务难以持续(目前美国政府的债务与 GDP 之比约为 75%,美国家庭负债总额已达 12.84 万亿美元,人均负债高达近 4 万美元) 、
18、实际 GDP 增长缓慢(持续 8 年的经济扩张周期年均增长率仅略高于 2%) 、低通胀问题较为严重(过去 5 年美国通胀率一直低于美联储 2%的目标)等隐忧。2017 年,欧洲经济步人全面复苏阶段,增速超出预期。欧洲经济“渐入佳境” ,主要是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欧洲经济能否延续增长势头,依然受制于结构性改革推进缓慢、债务水平居高不下,以及居民收入增长停滞等问题。日本经济复苏步履蹒跚,难有较大改进。尽管政府接二连三推出刺激政策,并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老龄化、结构改革、生产率下降等制约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均难以改善。得益于外部环境改善、大宗商品价格温和回升以及内需强劲,新兴经济体
19、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回暖,经济增速总体有所提升。其中,亚洲主要经济体深化结构性改革,内部需求趋强,与全球经济复苏形成共振,经济增速处于周期性上行;拉美地区经济有望结束连续两年的衰退,实现恢复性增长;俄罗斯则度过衰退,出现了向增长转变的拐点,继续企稳向好,进入低速增长通道;西亚北非经济处于改革关键期,但受地缘政治紧张和原油价格温和上涨影响,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撒哈拉以南地区经济得益于全球商品价格回升,地区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改善,经济增长趋稳。据 IMF 测算,2017 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 4.6%,高于 2015 年和 2016 年 4.3%的增速。新兴经济体的增速依然领先于全
20、球经济总体增速,超过发达经济体增速的 2 倍。尤其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IMF 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伯斯费尔德在分析上调全球经济增速的原因时,承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其中“发挥了相对较大的作用” 。展望 2018 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向好。IMF 预测,2018 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升至 4.9%,达到 5 年来的峰值。其中,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达到 77%,较 2017 年上升 2个百分点。3.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缓慢推进金融危机后,尽管保护主义盛行,但国际社会应对保护主义的努力没有停止。特别是 201
21、6 年 G20 杭州峰会期间,G20 成员在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推动多边投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正是在这些努力下,全球贸易与投资规模在波动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贸易方面,金融危机之前的 20 年。全球贸易年平均增速约为 6%。2012 年以来,这一增速连年低于 3%,贸易增长持续疲软;2015 年以来,全球货物贸易额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16 年更创下了 1.3%的危机以来最低增速。由于增速低于全球 GDP 增速,贸易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拖累。进入 2017 年,全球贸易的实际和名义增速均出现回升。2017 年 9 月,WTO 将 2017 年的全球贸易实际增速预期由此前的
22、 2.4%上调至 3.6%,其中亚洲地区贸易增长遥遥领先。在贸易额上,2017 年上半年亚洲地区出口同比增长 7.3%,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也分别达到 4.9%和 2.6%;同期亚洲地区进口同比增长 8.9%,位居第二的北美地区同比增长达 3.9%。在投资方面,金融危机后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滑,增长明显乏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前的 10 年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的年均增长率为 20.2%;2008 年至 2015 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仅为 0.8%。2016 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同比下降 2%,降至 1.75 万亿美元。2017 年增至约 1.8 万亿
23、美元,2018 年预计将继续增至 1.85 万亿美元,不断刷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4.地缘政治影响不容忽视在国际事务中,政治与经济的联动效应始终存在。目前,个别国家国内社会政治局势仍不稳定,一些热点地区的紧张局势仍未完全缓和,难民危机日益发酵,这不仅给未来相关经济体巩固经济复苏带来威胁,还会掣肘未来区域和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不仅会影响到俄罗斯以及与其经济关系密切国家的经济,而且会波及相关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已对国际贸易流向以及国家间的亲疏产生影响,俄罗斯不断加强同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大国之间的经贸联系以寻求替代市场。近
24、年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连续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并已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直接影响。作为世界能源重镇的中东,其稳定与否同“伊斯兰国”势力的消长密切相关。一旦重大恐怖主义袭击在世界其他国家得手,首当其冲受其影响的便是石油供应及价格,世界经济复苏的进一步巩固亦会受到威胁。在巴西、委内瑞拉、土耳其、沙特等国,国内政治的不稳定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此外,突发性的大范围疫情与严重自然灾害也会给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三、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角色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历经 10 年的调整与变革,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并率先拉开全方位的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为世界经
25、济走出低谷贡献充沛动能。经济竞争力的增强,使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的话语权大幅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创办、丝路基金设立、人民币“人篮” 、G20 杭州峰会召开一系列以中国为主角或主场的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主张”已晋升为“国际共识” , “中国方案”成为国际社会共同事业, “中国力量”已经成为世界进步的巨大动力之源。中国正在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提供者、区域经济合作的倡导者、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者和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1.中国经济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
26、的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显著提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进入重大调整期,发达国家复苏缓慢,发展中国家陷入低迷,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且取得新突破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9 年至 2015 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 3.8%,中国的经济增速则保持在 6.9%10.45%的区间内。2017 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达 15%,比 5 年前提高 3.5 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经济的“压舱石” 。据 IMF 统计,2013 年至 2017年间,中国 GDP 年均增长 7.1%,远高于同期世界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增长水平;中国
2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 300/0 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过去 5 年全球 GDP 将少增 1/3。中国内需不断扩大和升级为世界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中国已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贡献不断提升的发展新阶段。 “十三五”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提高 30%左右,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实现全部脱贫。截至 2017 年,中国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部分人的总消费能力相当于多个中等国家之和,他们的购买力投放到哪里,哪里的市场就会一片繁荣。中国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在稳定出口市场的
28、同时主动扩大进口,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之一,进口占全球份额的 1/10 左右。 “十三五”期间,中国累计货物贸易进口规模有望达到 9 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规模将超过 2 万亿美元。2020 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规模巨大且日臻成熟的市场将为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未来 5 年,中国将进口 8 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 6000 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 7500 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 7 亿人次。未来 15 年,中国将进口 24 万亿美元商品,吸收 2 万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 2 万亿美元。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
29、大经济体、世界最大制造国和贸易国、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国际游客最大来源国、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最重要的对外投资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创始人、现任名誉所长弗莱德博格斯滕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驱动力,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而言意义重大。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蒂芬罗奇更是断言“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将暗淡无光。 ”“中国越发展,为世界带来的机遇和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中国的发展进步就是世界的发展进步,中国赢了,就是世界赢了。 ”这样的判断,既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也是越来越清晰的事实。2.“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和谋划全球经济治理,贡
30、献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方案,以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为核心目标。世界走到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关口,中国提出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积极展现大国担当,在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起到引领者的作用,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深入合作,通过务实举措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方案,以伙伴关系网络为全球视野。中国伙伴关系战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战略基础,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拓展国际影响作为战略方向,以政治互信、经济共赢
31、、文化交融、社会互动和安全支撑作为战略手段,通过双边关系的改善带动全球战略的拓展。中国伙伴关系战略的全球意义在于,提供对话合作的战略框架,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中国方案,以东亚和中国周边地区为重点。中国致力于以汇聚共同利益为基础开展东亚开放性合作,通过制度化合作发展东亚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大力促成东亚命运共同体。中国重视东盟的战略价值,提出与东盟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设立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与东盟国家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力争凝聚共同利益,在新一轮东亚乃至亚太秩序的构建中发挥强有力的塑造和引导作用。中国方案,以“一带一路”为核心抓手。 “
32、一带一路”已成为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将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开展金融、贸易、投资等各方面广泛合作,促进了沿线各国的发展,增进了各国间的相互联系,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强劲增长注入了强大动能。中国方案深刻把握中国崛起与世界转型相辅相成造就的新格局,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核心位置,为开辟新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稳定之锚,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推进者和战略引领者。3.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解决自身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努力为全球经济发
33、展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比如,过去 5 年,中国成功主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特别是 G20 杭州峰会取得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在 G20 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2013 年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开辟了国际合作新模式,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平台、新理念、新动力。目前,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回应支持,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开花。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发展,而且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从侧重资源有效配置转向做大蛋糕与合理分配蛋糕并举,为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创造
34、了有利条件。 “一带一路”倡议也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中国作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引领者,尽管自身也受到当前“逆全球化”暗流的冲击,但仍以负责任的立场,以实际行动推动和引领经济新型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技术实力的增强,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也对发达国家拓展市场、增加就业、缓解债务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虽起步较晚,但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快速提高。2000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仅
35、为 9 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还不足 0.1%,到 2010 年,占比提高到 4.9%,2016 年则进一步提高到 11.9%。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合理。1950 年至 2016 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 4000 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 5000 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 3000 个,举办 11000 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 26 万多名。作为非洲最大的贸易、投资、金融和基础设施建设伙伴。中国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在 2015 年中非合作论坛上做出的“向非洲提供总额 600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36、,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承诺。在过去的两年中,非洲大地各处已见各项实质性合作项目落地、开花和结果;中国援建或投资建设的铁路、港口、堤坝、体育场馆、医院、学校等项目为非洲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支持 WTO、IMF、G20 等国际经济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自贸区谈判,并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中国积极推动多边双边投资贸易体系,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兴多边金融机构,设立丝路基金,促进亚洲互联互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亚洲金融合作机制。中国还主动实施国际发展援助,宣布建立 10 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
37、、200 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国际援助规模不断扩大,这将为促进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共十九大报告宣示:中国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当然,世界经济增长仅依靠中国的贡献是不够的,中国倡议全球各国,特别是各主要经济体,与中国一道,加强协作,和衷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共同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而努力。延伸阅读篇目推荐:中国为世界发展注入新动能 ,杨和荣, 时事报告2018 年第 1 期。跨越“金德
38、尔伯格陷阱”之道 ,高飞、郑振清等, 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7 日。2017 世界经济成绩不俗,未来总体延续增长态势 ,张宇燕,新华网思客 2017 年 12 月 16 日。让全球金融危机十年之变告诉世界 ,尚前名, 暸望新闻周刊 2017 年 12 月 9 日。资料链接链接一:权威声音习近平论世界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危机发生 10 年来,国际社会一起努力,推动世界经济逐步回到复苏的轨道。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经济逐步向好的局面。尽管仍然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全球贸易和投资回暖,金融市场预期向好,各方信心显著增强。2017 年 11 月 10 日,在越南岘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
39、表主旨演讲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2017 年 10 月 18 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随着我们五国同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客观上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没有我们五国参与,许多重大紧迫的全球性问题难以有
40、效解决。我们就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共同发声,共提方案,既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也有助于维护我们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坚定奉行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各国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环境。要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为解决南北发展失衡、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2017 年 9 月 4 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范围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41、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2017 年 5 月 14 日,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历史学家早就断言,经济快速发展使社会变革成为必需,经济发展易获支持,而社会变革常遭抵制。我
42、们不能因此踟蹰不前,而要砥砺前行。我们也要从现实中寻找答案。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2017 年 1 月 18 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43、期待。2017 年 1 月 17 日,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本刊综合)链接二:观点1.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世界经济结构性低迷的五个表征与五大反映近几年,全球经济持续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被称为“结构性低迷” 。其主要表征包括:第一,2010 年至 2016年,发达国家 GDP 增速从 2.3%降至 1.7%,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GDP 增速从 7.5%逐年递减至 4.3%,两大国家组之间的增长速差持续缩小。第二,发达经济体通胀普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1980 年至 2008 年间全球 CPI 年均增长13.2%,2009
44、 年至 2016 年间年均增长 3.5%。第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持续下降,主要新兴经济体总体失业率同时下降,同期全球劳动力工资增长迟缓。第四,2013 年至 2016 年,世界贸易增速连续 4 年低于经济增速,导致贸易占全球 GDP 比重不断下降。第五,跨国直接投资复苏步履蹒跚,跨境资本流量占全球 GDP 比重也大幅下滑。从长期视角看,世界经济结构性低迷也反映在以下领域:一是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持续低迷,劳动生产率处于战后增速最缓慢时期。二是发达经济体利率处于超低水平。三是发达国家资产价格上涨迅猛并和经济增长业绩严重脱节。四是全球非金融机构债务屡创历史新高,目前总量接近全球 GDP 的 245%
45、。五是大宗商品价格在 2008 年大幅下跌后波动不已。 (摘自 2018 年 1 月 19 日经济日报 )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向阳: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力量对比出现六个新变化一是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两大“集群”此消彼长、一降一升。据 IMF 统计,2016 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GDP全球占比已达 57.6%,而发达经济体仅占 42.4%。二是主要战略力量进一步多极化,大致有美、中、俄、欧、英、日、印等七大力量,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现为“一超六强” 。三是力量对比的质量多层化或多“级”化,分为美、中俄欧、英日印三个层级。美国虽仍独居“第一层级” ,但相对优势明显
46、减少;中、俄、欧同属“第二层级” ;英、日、印同处“第三层级” 。四是国际行为体的种类多元化,主权国家虽仍占据主导,但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各类非国家行为体的能量愈发惊人,其中既有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又有“重点对象” ,致使延续近四百年、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备受侵蚀。五是大国互动的形态多样化,包括西方与新兴大国两大“集群”之间的“竞合”博弈,以及主要力量之间的双边与三角博弈等。六是中国的国际身份多重化,一方面是 GDP总量乃至综合实力世界第二备受瞩目,大国责任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仍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全面现代化还任重道远。(摘自 2017 年 10 月 18
47、日中国社会科学网)3.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全球经济面临“四难”格局一是经济增长总体乏力。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疲弱,总体在年增幅 3%的区间徘徊,全球投资与贸易规模无论是绝对值还是与 GDP 相比较的相对值均出现明显下滑,危机前全球贸易数倍于 GDP 增长的态势不再。二是经济体系脆弱不稳定。经济自由化、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到全新阶段,国家间相互依赖不断上升,科技创新在为人们带来更多财富、知识和机会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三是社会分配不公平问题凸显。近几十年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通过经济增长,总体上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但发展中国家内部
48、的不平等状况不降反升。四是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堪忧。气候变化是一个公认的全球性问题,不仅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也已经被各国作为一个安全议题置于内政外交的前列。尤其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空气、水体、土壤污染等环境挑战,不仅对本国国民的生命健康构成直接威胁,也危害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摘自 2017 年第 1 期国际问题研究 )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世界经济形势的三大特点第一,世界经济增长超预期,且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增长的态势。而且,值得注意的是,2017 年不是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在引领增长,而是大国引领,包括中国、欧洲、美国。第二,世界经济增
49、长背后出现了周期性、结构性、技术性的现象。自 2012 年至 2016 年,全球经济增长始终低迷不振,2016 年仅增长 3.2%,但预计 2017 年将反弹至3.6%,2018 年预计达到 3.7%。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出现了一种周期性现象:从金融危机后的周期性衰退,到走出危机进入复苏时期的增长乏力,直至如今在无额外刺激措施情况下实现自然反弹。在此背景下,消费、贸易和投资在复苏,这些都说明结构性现象在出现。而最关键的现象是技术性,即经济增长由科技引领驱动。第三,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力量格局变化仍向新兴经济体倾斜,虽然发达国家在引领世界经济,但是中国以及整个亚洲经济的崛起并未中断。(摘自 2017 年 12 月 12 日人民网)5.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发展对世界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 “中国力量”让世界看到了希望。过去 4 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 7.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 30%,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源。这种磅礴的“中国力量” ,让全世界看到了希望,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第二, “大国风范”为中国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