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禹刘会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得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项目 1949单位比历史最高下降1952产量比1949增加比历史最高增加粮食1.1亿吨 75.5%1.639亿吨 49% 9.3%棉花 44.4万吨 52.4%130.4万吨 193% 53%钢产 15.8万吨 83% 135万吨 754% 46.2%原煤 0.32亿吨 48%6649万吨 105% 7.4%发电4
2、2.66亿度 28.3%72.6亿千瓦时 68.1% 21.9%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期的什么状况?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的?材料恢复经济的措施(1949195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到1952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为以后进行计划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中国人民自然迫切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阅读以下材料:“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
3、,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毛泽东“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就是苏联走过的道路,这在我们是一点疑问也没有的。”刘少奇“苏联经济文化及其各项重要建设的经验将成为新中国的榜样。”人民日报“一五”计划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一九五三年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亦即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的。 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 任务, 的中 , 是 发展 。 用东 、 的 ,发 们的用, 是以currency1铁“ 为中 的东 进行要的改建,以迅速 fifl 产,国民经济的需要, 的建设 国民经济的 一个 的 1955 中心任务:工业化中心环节: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心地区:东北工业基地一、 会 (一)、背景 1. 国民经济恢复(土改、经济恢复) 条件 2. 经济基础薄弱 必要性 3. 学习苏联 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