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名词解释 1 断裂韧性 (度 )KIC 2. 过冷度 3变质处理 4.同素异构转变 5 调质处理 6 屈服现象 7 相 8 枝晶偏析 9 形变(加工)硬化 10 热处理 11. 组织 12. 扩散 13.工程材料 14. 晶体 15. 合金 16. 固溶体 17 固溶强化 18. 淬火 19热变形 20冷变形 21再结晶 22、残余奥氏体 23、临界(淬火)冷却速度 24、间隙固 溶体 25马氏体 26、细晶强化 27、回火稳定性 28、 淬透性 29、强度 30、硬度 31刚度 32、 弹性模量 33、 塑性 34、 冲击韧性 35、 屈服极限 36、 条件屈服强度 37、 疲劳极限 3
2、8、 晶体结构 39、晶格 40、 晶胞 答案: 1 断裂韧性 (度 )KIC: 材料有裂纹存在时抵抗脆性断裂的能力。 2. 过冷度 : 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3 变质处理 :在液态金属中加入 高熔点或难熔的孕育剂或变质剂作为非自发晶核的形核核心,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的方法。 。 4同素异构转变: 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 5 调质处理 :淬火后高温回火称为调质。 6 屈服现象 : 金属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现象。 7 相 : 凡是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元素不一定单一。 8 枝晶偏析 : 当 冷却速度较快时,
3、 原子扩散速度不均匀而造成的结晶后的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 形变(加工)硬 化: 金属在冷态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 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10热处理: 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 11 组织 : 用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到的材料的微观形貌,它可以是单相的,也可以是由一定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方式的多种相组成。 12 扩散 : 原子在晶体中移动距离超过其平均原子间距的迁移现象。 13 工程材料 : 以强度、韧性、塑性等机械性能为主要要求,用于制作工程结构和零件、工具及模具的材料。 14 晶体: 材料的原
4、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呈规则、周期性 的 排列。 15 合金 : 一种 元素同另一种元素或几种其它元素,通过熔化或其它方法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做合金。 16 固 溶体: 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A( B)。 A:溶剂 B:溶质 17 固溶强 化: 由于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产生晶格畸变而造成材料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没有明显降低的方法。 18 淬火 :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9 热变形: 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 。 20冷变形: 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5、以 下 的塑 性变形 。 21 再结晶: 变殂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子的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晶粒通过重新 22 残余奥氏体 :马氏体转变不完全,残留下的奥氏体为 残余奥氏体 。 23 临界(淬火)冷却速度 :即全部形成马氏体的最小温度。当冷却速度大于此温度时,将全部转变为马氏体。 24 间隙固溶体 : 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之中形成的固溶体。 25马氏体:碳在 -Fe 中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 26细晶强化: 晶粒细小,强度、硬度增大,塑性、韧性也增大。 27: 回火稳定性: 指钢在回火时,抵抗回火造成软化的能 力 。 28、淬透性: 淬火条件下得到 M组织的能力
6、,取决于 VK(上临界冷却速度) 29 强度 : 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30 硬度 : 抵抗外物压入的能力,是材料综合性能指标。 31 刚度 : 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 32 弹性模量 : 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 反映了材料内部原子种类及其结合力的大小, 是 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指标。 33 塑性 : 材料在断裂前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34 冲击韧性 :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35 屈服极限 : 代表材料开始明显塑性变形的抗力 ,是设 计和选材的主要依据之一。 36、 条件屈服强度 : 以产生一定的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的极限应力值
7、来表示。 37、 疲劳极限 : 材料经无数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断裂的最高应力值。 38: 晶体结构 : 晶体结构描述了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的排列方式 39晶格: 空间规则排列的原子抽象为刚球模型,刚球抽象为晶格结点,构成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40、 晶胞 : 晶格中 具有周期性最小组成单元。 二、单项选择题 1. 金属材料 断裂前 抵抗 永久变形 的能力叫( A )。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弹 性 2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 A ) 。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弹性 3、 低碳钢拉伸应力 -应变曲线上对应的最大应力值称为 ( C ) 。 A
8、弹性极限 B屈服点 C 抗拉强度 D 断裂韧度 4. 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多数处于( A )。 A 弹性变形状态 B 塑性变形状态 C 弹塑性变形状态 D 不变形 状态 5. 在测量薄片工件的硬度时,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的表示符号是( C )。 A. HB B. HR C. HV D.HS 6. 材料的使用温度( B )。 A.应在其韧脆转变温度以上 B.应在其韧脆转变温度以下 C.应与其韧脆转变温度相等 D.与其韧脆转变温度无关 7.对黑色金属一般规定应力循环( C)周次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 A 105 B 106 C 107 D 108 8.在晶体缺陷中,属于点缺陷的有( A
9、 )。 A.间隙原子 B.位错 C.晶界 D.缩孔 9、实际晶体的线缺陷表现为( B ) 。 A 空位和间隙原子 B 位错 C 晶界 D 亚晶界 10. 实际晶体的 面 缺陷表现为( C )。 A 空位 B 位错 C 晶界 和 亚晶界 D 间隙原子 11. 体心立方晶格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分别是 ( B ) A 111、 B 110、 C 100、 D. 100、 12. 在立方晶系中 ,指数相同的晶面和晶向 ( B ) A.相互平行 B.相互垂直 C.相互重叠 D.毫无关联 13. BCC 金属与 FCC 金属在塑性上的的差别,主要是由于 两者的 ( B) A滑移系数目不同 B滑移方向数
10、不同 C滑移面数不同 D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指数不同 14.间隙相的性能特点是 : ( C ) A.熔点高 .硬度低 B.熔点低 .硬度高 C.熔点高 .硬度高 15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性能特点是:( C) A.熔点高、硬度低 B.硬度高、熔点低 C.硬度高、熔点高 16. 两相合金中,以下脆性相的分布形式中 ( B ) 的危害最大? A. 颗粒分布 B. 网状 C. 薄片层状 D. 球状 17、 下列哪种金属材料强化 机制中,既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还可以增加其韧度 ( C)。 A 形变强化 B 固溶强化 C 细晶强化 D 二相弥散强化 18. 当固溶体浓度较高时,随温度下降溶解度下降会从固溶体
11、中析出第二 相 ,为使金属强度、硬度有所提高,希望第二 相 呈( D )。 A 网状析出 B 针状析出 C 块状析出 D 弥散析出 19、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 C )。 A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 B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 C 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大于实际结晶温度 D 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有关系 20金属结晶时, 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 B )。 A越高 B越低 C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D不变 21. 液态金属结晶的驱动力是 ( B )。 A. F 0 B. F 0 C. T 0 D. T 0 22 下面措施中不能获得细晶粒结构的是( D) A 提高金属
12、的过冷度 B. 提高液体金属的冷却速度 C.进行变质处理 D 诱导晶核的快速长大 23. 金属多晶体的晶粒越 细,则其( A) A.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B.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C.强度越低,塑性越好 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24奥氏体的实际晶粒越细小,热处理后钢的组织也越细,其机械性能( C ) A强度、硬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差 B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较好 C强度、硬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好 D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较差 25.在工业生产条件下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则( C )。 A. N(晶核形成率)越大 B G(成长率)增大 C N/G 提高 D N/G 降低 26金属铸造时,为
13、细化晶粒,可采用 ( D ) A快速浇注 B时效处理 C以砂型代替金属型 D以金属型代替砂型 27. 实际金属结晶时,通过控制晶核形成率 N和成长率 G的比值来控制晶粒的大小,在下列情况下获得粗大的晶粒: ( B ) A: N/G 很大时 B: N/G很小时 C: N/G 居中时 D: N=G 时 28 非均匀形核要比均匀形核容易,主要原因是: ( B ) A 现成的固体晶粒本身就是一个晶核,无须结构起伏 B 虽有固体颗粒,也须形核, 但形核功要小 C 同均匀形核相同,只不过减小了短程规则原子小集团尺寸,减少了形核功 29钢经过热处理后晶粒粗大的主要原因( A) A淬火前原始组织粗大 B加热温
14、度过高 C冷却速度太小 30具有共晶反应的二元合金,其中共晶成分的合金具有 ( A)。 A.铸造性能好 B.锻造性能好 C.焊接性能好 D.热处理性能好 31.铸锭剖面由表面到中心的晶粒特点依次为: ( B) A表面等轴粗晶粒层,中间柱状晶粒层,心部细晶粒层 B表面细晶粒 层,中间柱状晶粒层,心部等轴粗晶粒层 C表面等轴粗晶粒层,中间细晶粒层,心部柱状晶粒层 D表面等轴粗晶粒层,中间柱状晶粒层,心部等轴粗晶粒层 32 二元合金在发生共晶转变时,其相组成是( D) A.单一液相 B.单一固相 C.两相共存 D.三相共存 33、影响扩散的最主要因素是( B ) A、晶体缺陷 B、温度 C、晶体结构
15、 D、成分 34. 在晶体的平面长大方式的情况下,晶体的长大速度 ( C) : A. 各个方向相同 B:沿原子最密面垂直方向最大 C:沿原子最密面水平方向最大 D:有其它因素 35. 在金属结晶时,向液体金属中加入某种难熔杂质来有效细化金属的晶粒,以达到改善其机械性能的目的,这种细化晶粒的方法叫做( B ): A. 时效处理 B. 变质处理 C. 加工硬化 D. 调质 36. 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 B )温度为界限区分的。 A 结晶 B 再结晶 C 相变 D 25 37.变形金属再结晶后 : ( D) A.形成等轴晶 ,强度增大 B.形成柱状晶 ,塑性下降 C.形成柱 状晶
16、 ,强度升高 D.形成等轴晶 ,塑性升高 38.铅在常温下的变形属: ( B ) A冷变形 B热变形 C弹性变形 D 既有冷变形也有热变形 39.铜只有通过冷加工并经随后加热才能使晶粒细化,而铁则不需冷加工,只需加热到一定温度即使晶粒细化,其原因是( C) A 铁总是存在加工硬化,而铜没有 B 铜有加工硬化现象,而铁没有 C 铁在固态下有同素异构转变,而铜没有 D 铁和铜的再结晶温度不同 40. 实测的晶体滑移需要的临界分切应力值比理论计算的小,这说明晶体滑移机制是( B)。 A滑移面的刚性移动 B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 C空位、间隙原子迁移 D晶界迁移 41. 晶 体 滑 移 总 是 沿 着 (
17、 A ) 晶 面 和 晶 向 进 行 。 A,原子密度最大的 B,与外力成 45度的 C,任意的 D,原子密度最小的 42.下列工艺不属于冷加工的是 ( C) A.钢材的切削加工; B.低碳钢的冷冲; C.钢材的热轧; D. 锻造 43.金属在冷变形过程后进行机加工,一般都需要在其中增加退火,其目的是( B)。 A 消除网状组织 B 消除冷变形强化 ,为后序加工及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C 消除流线 D 消除偏析组织 44. 二次硬化属于: (D) A.固溶强化; B.细晶强化; C.位错强化; D.第二相强化 45在 Fe-Fe3C相图中,钢与铁的分界点的含碳量为( C )。 A 0.0218
18、 B 0.77 C 2.11 D 4.3 46钢的含碳量一般为( A ) A 0.0218 2.11% B 0.008 6.69% C 0.008 4.3% D 0.0218 0.77% 47. 铁素体是碳溶解在 ( A ) 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A -Fe B -Fe C -Fe D -Fe 48( B)是碳在 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 A高温铁素体 B常温铁素体 C奥氏体 D Fe3C相 49. 奥氏 体是碳溶解在( B)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A -Fe B -Fe C -Fe D -Fe 50珠光体是一种( C )。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 双相组织 D单相组织 51
19、.珠光体是一种( C )。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机械混合物 D单相组织金属 52.铁素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 C ) A、低塑性、高强度 B、高塑性、高强度 C、高塑性、低强度 D、低塑性、低强度 53、在 Fe-Fe3C相 图中,奥氏体冷却到 ES 线时开始析出( C) 。 A 铁素体 B 珠光体 C 二次渗碳体 D 莱氏体 54 、 Fe-Fe3C 相 图中 , GS 线 是 平 衡 结 晶 时 ( C ) 的 开 始 线 。 A,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 B,奥氏体向二次渗碳体转变 C,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 D,奥氏体向 固溶体转变 55、含碳 0.77%的 Fe-C合金,从奥氏体相区冷却
20、到 727时 , 生成珠光体的过程叫做 ( A) A、共析转变 B、奥氏体转变 C、共晶转变 D、马氏体转变 56. 比 较下列平衡组织,( B)的强度最高。 A. F B. P C. Fe3C D. 网状 Fe3CII + P 57在铁碳合金中,当含碳量超过( B)以后,钢的硬度虽然在继续增加,但强度却在明显下降。 A 0.3 B 0.9 C 1.2 D 1.5 58. 共晶成分的铁碳合金发生共晶反应时,其反应式为 (D ): A: L+FA B: AF+Fe3C C: LA+Fe3C D: AP 59、平衡结晶时共晶 白口铁冷至共晶温度,共晶转变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此时存在的相为( D
21、)。 A 液相 B液相奥氏体 C 奥氏体渗碳体 D液相奥氏体渗碳体 60、 用 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的 T7 钢的平衡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先共析铁素体呈( A )。 A 白色块状 B黑色块状 C白色网状 D黑色网状 61 室温下 45钢中珠光体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 62、从铁碳合金相图中可知,亚共析钢所得到的室温平 衡组织为 A、珠光体 B、铁素体 +珠光体 C、低温莱氏体 D、铁素体 63.在 Fe-Fe3C 相图中, PSK 线也称为( B)。 A共晶线 B共析线 C A3线 D Acm线 64、在 Fe-Fe3C和图中,奥氏体冷却到 ES 线时开始析出 ( C)。 A.铁素体 B.珠光
22、体 C.二次渗碳体 D.莱氏体 65.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 :( A ) A.扩散型转变 B.非扩散型转变 C.半扩散型转变 66 马氏体的硬度决定于 ( C )。 A. 冷却速度 B. 转变温度 C. 碳的质量分数 67、马氏体组织有两种形态( B )。 A 板条、树状 B 板条、针状 C 树状、针状 D 索状、树状 68过冷奥氏体冷却情况下获得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是( C )。 A V 冷 V临 B V 冷 V临 C V冷 V临 69碳钢的淬火冷却速度( BC )。 A小于空冷 B大于空冷 C等于空冷 D小于油冷 70. 热处理能使钢的性能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A )。 A铁有同素异
23、构转变 B钢在加热保温过程中成分达 到均匀 C钢冷却时产生过冷度 D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固液、液固转变 71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或其它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问,然后缓慢地冷却218 218 到室温,这一热处理工艺称为( A )。 A退火 B正火 C回火 D. 淬火 72、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C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73.钢的回火处理是在( C): A、退火后进行 B、正火后进行 C、淬火后进行 D、直接进行 74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 B )。 A均匀的基体组织 B均匀的 A体组
24、织 C均匀的 P体组织 D均匀的 M体组织 75要使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必须加热到( B ) A Ac1 以上 B Ac3以上 C Accm以上 76奥氏体的实际晶粒越细小,热处理后钢的组织也越细,其机械性能( C ) A强度、硬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差 B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较好C强度、硬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好 D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较差 77、共析钢在奥氏体 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 C )。 A P B S C B D M 78. 钢经表面淬火后将获得:( A ) A 一定深度的马氏体 B全部马氏体 C 下贝氏体 D上贝氏体 79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为( B )。 A Accm 以上 20 30 B AC1以上 20 30 C AC1以下 20 30 D AC3以上 20 30 80.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A ) A. Ac1 以上 30 50 B. Ac3 以上 30 50 C. Ac3 以上 20 30 D. Ac3 以上 20 30 81过共析钢正火加热温度为( C )。 A Ac3以上 30 50 B Ac1 以上 20 30 C Accm 以上 30 50 D Ac3以下 20 30 82.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