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05585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和 实验法 。 2心理是脑的机能,是 客观现实的主观 的反映。 3知觉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知觉的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和恒常性。 4一种感觉的相互作用现象,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即 联觉 。 5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称为 情绪记忆 。 6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创造性思维 。 7 当我们读完鲁迅的阿 Q 正传后,就会在头脑中出现阿 Q 的形象,是 再造 想象。 8人类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包括面部表情、 姿势表情 和言语表情。 9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调节、

2、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 意志 。 10意志行动过程可分为 采取决定阶段 和 执行 决定阶段 两个阶段。 11人类有四种气质类型,它们是:胆汁质、 多血质 、 粘液质 和抑郁质。 12智力差异的表现为个体差异和 群体差异 两个方面。 13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包括 个体倾向性 和 个性心理特征 两个方面。 14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 反射 活动。 15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包括:扩散和集中规律和 相互诱导 规律。 16依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划分为 形象记忆 、 情绪记忆 、 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 17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心理

3、过程,叫 再造想象 。 18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无意注意 。 19在出乎预料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就是 应激 20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够摆脱困扰以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即 挫折承受力 。 21人类有四种气质类型,它们是: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和抑郁质。 22人格差异表现在气质、 性格 /能力 、动机和自我上的差异。 23保证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 能 力 。 24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或说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是 心理健康 。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2定势: 定势

4、也叫心向,是指个体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3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4智力 : 智力也叫 一般能力 或认知能力 是指在任何活动中都要运用到或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 注意力 ,想象力,思维力 等 ,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核心。 5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 ,能充分发挥身心的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6遗忘: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提取,或提取时发生错误的现象。 7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8发散思维:

5、 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 9意志: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0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后天习得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其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1 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12 实验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 , 有计划地控制或预设一定的条件 , 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 , 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计 10 分): 1心理学是

6、在 1879 年诞生的,创始人是( C)。 A、华生 B、弗洛伊德 C、冯特 D、马斯洛 2刚吃过甜的东西之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比较酸,这是 ( B)。 A、感觉相互作用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适应 D、联觉 3短时记忆的储存容量有限,大约为 ( D) 个组块 。 A、 4 9 B、 5 9 C、 6 9 D、 7 9 4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是 ( D)。 A、集中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常规思维 D、发散思维 5有的教师认为:“调皮的后进生多数是没有出息的”。这用的是 ( C)。 A、集中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6人在获取知识和探求

7、真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 A)。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同感 7“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 B) 型冲突 。 A、接近 接近 B、回避 回避 C、接近 回避 D、多重接近 回避 8服从于一定的目的、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9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脾气”、“秉性”、“性情”,其实就是( A)。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个性 10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D)。 A、斯皮尔曼 B、塞斯顿 C、吉尔福德 D、加德纳 11最早对遗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B) 。

8、 A、爱因斯坦 B、艾宾浩斯 C、爱迪生 D、艾里斯 12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是注意的( B)。 A、范围 B、分配 C、稳定性 D、转移 13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就是( A)。 A、幻想 B、理想 C、空想 D、思想 14借助概念,通过判断和推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C)。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常规思维 15一种微弱而有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是( D)。 A、激情 B、应激 C、同感 D、心境 16“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属于意志的( C)品质 。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D、自制性 17“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9、”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D)。 A、斯皮尔曼 B、塞斯顿 C、加德纳 D、吉尔福德 18施特恩首创智商概念,智商简称( A),是个人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 。 A、 IQ B、 EQ C、 AQ D、 MQ 四、简答题 1教师应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除了分点作答,还需要稍微做点补充说明) ( 1)、要有安静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控制无关刺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 2)、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方法要避免单调呆板) ( 3)、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并具有一定的难度) ( 4)、要有熟练的教学技巧; ( 5)、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 2如何合理地调节

10、情绪和情感? (可以不做解释) ( 1)、积极做人,乐观开朗; (情感升华) ( 2)、悦纳自己,实现价值; (自我暗示) ( 3)、学会宽容,助人为乐; (心里疏导) ( 4)、学会倾诉,合理宣泄; (自我宣泄) ( 5) 、解除烦恼,讲究方法;(学会分析) ( 6)、心里咨询法。 3如何提高挫折承受力? 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途径: ( 1)、正确对待挫折; ( 2)、学会正确的归因; ( 3)、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 ( 4)、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4.遗忘的规律是什么?如何防止和克服遗忘? (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

11、慢。即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地比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 ( 2)、 防止和克服遗忘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分点作答,稍作解释) 1、复习要及时、经常地进行。(根据遗忘规律,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学生应该及时而经常地进行复习,这样做可使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加强,既省时间,又省精力,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集中复习,分散复习,时间分配的条件) 3.要合理地安排复习材料。 (变换复习的内容和方式) 4.进行适当地超额学习。( 100%的学习程度指学习者刚好达到一次没有错的背诵; 150%的学习程度指比前者的学习次数多 1/2 左右) 5.试图回

12、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厚 -薄 -厚) 6.要合理用脑。 (大脑左右半球合理分配,休息,注意大脑营养,劳逸结合) 画图 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提倡发散思维并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3.鼓励直觉思维和培养逻辑思维。 4.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5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6.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6教师应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可增强有意注意 。 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正确组织教学活动。 锻炼坚强的意志。 ( 1) 组织学生从事锻炼注意力的活动。 ( 2) 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 3)

13、 培养坚强的班集体。 7引起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运动状态。 4.刺激物的新异性。 5.刺激作用的开始与终止。 6.刺激物的情绪色彩。 (二)个体的主观状态 1.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2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 8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 1)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 识记目的越明确,任务越具体,识记效果越好。 ( 2)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 3)识记方法与态度。 ( 4)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 ( 5)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 ( 6)健康地体魄和稳定而愉快地情绪。 五、判断正误并详

14、细说明理由题 1陈鸿园同学说:“人的心理带有主观色彩,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如考试失利、失恋等),总是有人无动于衷,而有人却痛不欲生;面对同样的压力(如学业、择业等压力),总是有人从容应对,而有人却不知所措。”陈鸿园同学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我认为陈鸿园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 : ( 1)、心理反映带有主体的特点,是一种主观映像。 ( 2)、 心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 的。 ( 3)、 人的心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反映。 2有位初中班主任老师在评价学生个性时写道:“梁鹏园同学反应速度快,活泼好动,适应力强,兴趣易转移;高燕岭同学反应迅 速、行为敏捷,精力旺盛,急躁易怒;刘雷阳同学反应迟缓,做事

15、稳重,安静沉稳,可塑性差。”这位老师的上述评价,反映了三位同学哪些方面的差异?为什么? 答:这位初中班主任老师的上述评价,反映了三位同学的气质差异。这位老师是在分析三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及其表现特征基础上写这番话的。 ( 1) 梁鹏园同学属于多血质,典型表现是活泼好动; ( 2) 高燕岭同学属于胆汁质,典型表现是急躁冲动; ( 3) 刘雷阳同学属于粘液质,典型表现是安静沉稳。 3张博雅同学是一个很喜欢活动的人,他常说:“人的心理的基础是人的社会实践。所以,大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以外,还应该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博雅学子”。张博雅同学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要解释) 答:张博雅同学

16、的观点是正确的。( 3 分) 因为:( 1)、人的心理反映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 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即使具备了正常人的生理构造,具备了产生心理活动的人的大脑,也很难产生正常人的心理,例如狼孩。 ( 2)、实践活动是外部世界与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梁。 ( 3)、人的心理正确与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 4)、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总之,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能动地进行的。人的心理也正是在主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 4 有位初中班主任老师在评价学生个性时写道:“高崇德同学为人正直、诚实,富有

17、同情心;李信勇同学做事果断而坚定,自控力强;刘弘志同学喜好交往,热情健谈,活泼好动,情绪外露。”这位老师的上述评价反映了三位同学哪些方面的差异?为什么? 答:这位老师的上述评价,反映了三位同学性格方面的差异。( 1 分) 因为:这位初中 班主任老师是在分析这三位同学性格的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写这番话的。( 1)从 性格的 态度特征来分析高崇德同学的性格; ( 2)从 性格的意志特征 来分析李信勇同学的性格; ( 3)从 性格的情绪特征 来分析刘弘志同学的性格。 5张怡宁同学说:“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只要讲课过程具有逻辑性就完全可以了,是否充分发挥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不重要”张同学说得对吗?为

18、什么? 答: 张同学说得不正确,因为 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学生也能互相感染。 ( 1) 对教学工作满腔热情 ( 2) 要爱学生 ( 3) 要当好“ 课堂气氛 ” 的调控员 ( 4) 注重直观教学 ( 5) 教师要讲究语言和非语言的艺术 总之,教师是有情感的人,而不是教书的机器;学生的感情更丰富复杂,绝不是接收器。教师中既要以知引人,又要以情感人。 6方舟子老师说:“实践证明:人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过分急于求成,或者积极性不高,都不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这是什么道理? 答: 方舟子老师说的对, 这体现的道理是:动机是激励人去解决问题的内部原因。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

19、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动机太强使人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 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提高动机的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最高点。超过最高点,随着强度的的增加,会造成解决问题效率的降低,可见, 人在解决问题时,过分急于求成 或积极性不高,都不利 于问题 的顺利解决 。 画图 六、论述题 1.思维总是体现在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中。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

20、程。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您应该掌握关于解决问题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您对“解决问题”了解多少? 请您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详细回答下列各问: ( 1)什么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是找出问题所在。问题解决的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否发现 问题和提出问题取决于下列因素: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取决于个人的活动积极性、求知欲和知识水平。具体来讲: 活动量大,接触范围广泛,勤于思考,就易于发现问题; 求知欲高,能在别人不认为有问题之处发现疑点或在被公

21、认的解释中提出新的疑问,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就容易提出问题。 知识水平高,经验丰富,就能提出复杂、深刻、有价值的问题;刻苦攻读,知识丰富,就善于发现问题。 (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 问题解决的策略,如原型启发、尝试性动作; 知识,如知识经验、知识的表征方式等; 定势和功能固着; 动机和情绪; 人际关系和个性; 2.人的成功依赖于“信心、勤奋和毅力”。其中,毅力是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而意志行动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您应该掌握关于意志行动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的各种意志行动,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22、您对“意志行动”了解多少? 请您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详细回答下列各问: (1) 意志行动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它们各自包含哪些内容? 答:意志行动过程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 个阶段 ( 1)采取决定阶段 : 动机冲突:( 1 分)活动目的的确立:( 1 分)行动方法的选择:( 1 分)行动计划的制定:( 1 分) ( 2)执行决定阶段 : 执行决定有两种情况:一是决定作出后,立即执行;另一种是决定指向长期的目的,并不立即指向实际行动,只是引起心理定向,它是完成未来行动的心理准备。( 3 分) 在执行决定时,意志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采取积极行动来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的的行为。(

23、 3 分) (2) 举例说明动机冲突的类型 。 答:( 1)接近 接近型冲突;( 2 分) ( 2)回避 回避型冲突;( 2 分) ( 3)接近 回避型冲突;( 2 分) ( 4)多重接近 回避型冲突。( 2 分) 3请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影响能力形成的主要条件和因素。 (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一个人生来就有的解剖生理学。遗传素质是人的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对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发展相应的能力。如生来失明的人难以发展绘画能力。 ( 2)、 环境和早期经验 a.产前环境的影响。现代科学的研究证明,重视产前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如我国早期

24、就有“胎教”的主张。 b.早期经验的作用。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个人能力的发展存在着“关键年龄”,如果在关键时期对相应的能力给予适时的教育和培养,就能取得最佳效果。另外,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为孩子的出生和发展所做的准备对儿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 3)、 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对年轻一代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通过系统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素质。 ( 4)、 社会实践活动。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的,被动地为人所接受,而是通过个体的实践活 动来实现的。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途径,也是能力发展的重

25、要基础。 ( 5)、 非智力因素。勤奋是一切活动中取得成就的一个根本的因素。如果没有主观的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就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勤奋,才能使素质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4请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答:( 1) 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 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 等性格特征的形成。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或起加速作

26、用或起延缓作用。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 ( 2) 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A.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 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讲,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宁静、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

27、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 B.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念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在家教问题上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能之认识的教育观,家长对儿童的权利与义务、地位及对子女发展规律之看法的儿童观,家长 在子女成才问题上之价值取向的人才观,以及家长对自己同子女有什么样的关系之看法的亲子观。 C.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 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 (3)来自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而且是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集体中,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的。 (4)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的风尚、大众传媒等得以实现,如电脑、电视、电影、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等。电视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 重点 : (5)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自我教育是良好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我调控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