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3678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讲义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桃花源记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 (公元 365 427 年 ),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人。陶渊明少年时代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 (并序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二)疏通文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注释 】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 376 年 -396 年 )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

2、: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2 缤纷:繁多的样子。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 为异,对 感到惊异,认为 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 的尽头。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

3、一片桃林, (桃林 )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可爱,落花散乱繁多。捕鱼人很为这里的美景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桃林的尽头。 【点评】此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经过和沿途所见的奇丽景色。语言准确精炼,优美动听,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桃花溪水行舟图,富有诗的意境。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注释】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尽:消失(词类活用)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3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复:又,再。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 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开阔;宽阔。 俨( y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悉:全,都。 黄发垂髫

5、 (ti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打鱼人在这里看到一座山,山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

6、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 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注释】 从来:从地方来。 具:全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 (yo):通“邀”,邀请。(通假字)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县

7、的人 绝境:(古今异义)古 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于是。 间隔:隔断,隔绝。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5 叹惋:感叹,惋惜。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 为:介词,向、对。 【译文】(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 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

8、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 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点评】此段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触交往的情况。刻画细腻、语近旨远。先

9、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精神面貌, 和平安宁,怡然自乐;然后再写他们和渔人的交往,风俗淳朴,平等相交。作者细致描绘了桃花源里的情况,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让人无限向往,增强了感染力。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既:已经。 6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 及:到达。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 (y)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0、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 ,标记。(所 +动词译为名词) 遂:终于。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规: 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果:实现。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行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计划还没实现,不久

11、便病死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 (桃花源 )的人了 【点评】此段写渔人出山以后的事,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无飘渺,在当时社会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地方,更突出了世外桃源的神奇莫测。 (三 )解疑答惑 1.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 “不复得路” 。7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四)知识归类 1.通假字: 便 要 还家 : 2.古今异义 ( 1) 阡陌交通 : ( 2)率 妻子 邑人来此 绝境 : ( 3)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 ( 4)芳草 鲜美 ,落英缤纷 : ( 5)林尽水

12、源,便 得 一山 : ( 6) 不足 为外人道也。 : ( 7)诣太守,说 如此 。 : 3.一词多义 舍 :便 舍 船,从口入 : 屋 舍 俨然 : 行军三十里为一 舍 : 志 :处处 志 之 : 寻向所 志 : 燕雀安知鸿鹄之 志 哉 : 聊斋 志 异 : 三国 志 : 寻 : 寻 向所志 : 未果, 寻 病终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 寻 常百姓家 : 其 :复前行,欲穷 其 林 : 既出,得 其 船 : 乃 :见渔人, 乃 大惊 : 问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 8 并 :黄发垂髫, 并 怡然自乐 : 而两狼之 并 驱如故 : 为 :武陵人捕鱼 为 业 : 不足 为 外人道也 : 此

13、人一一 为 具言所闻 : 4.文言句式 (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2)省略句 便要还家 。 便舍船,从口入 。 初极狭,才通人 。 问所从来 。 5.出自本文的成语 ( 1)世外桃源:是陶渊明描绘的与世隔绝、没有遭受战乱和没有“王税”的社会。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幸福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脱离现实的境地。 ( 一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陶渊明饮酒 (其五 )诗

14、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 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9 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 作者 。 4. 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 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 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6.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

15、的用意? (二)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8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 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

16、 分 ) (1)屋舍 俨然 :( ) (2)便 要 还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6 分 )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 ,按要求作答 ( 13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 2 分) 发现桃花源 ( )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2 分) 悉 如外人( ) 便 要 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