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导论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概念:是指各国的 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的流动高速度大容量地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并使这种开放与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总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 生产决定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又对生产发展 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因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国际组织的推动、贸易与投资障碍的减少、技术变革的作用 三、国际企业的特征:战略全球化、经营多元 化、管理内部化、规模巨型化 第二单元 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一、 绝对
2、优势理论 ( 1) 亚当 斯密 (1723-1790)是 18 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出生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 1751 年到 1764 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伦理学教授。 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确立了他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斯密创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学说,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 2)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国际分工
3、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 3) 绝对优势理论举例:比利时的国内机会成本 1:5; 澳大利亚为 2.5:1 二、 比较优势理论 ( 1) 大卫李嘉图( 1772-1823)是 19 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出生于犹太人家庭,其父为伦敦证券交易所经纪人。李嘉图早年随父亲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后独立经营证 券业务, 25 岁时即成为百万富翁。 1799 年他阅读了斯密的国富论,从此致力于经济理论的研究。他于 1817 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发展和完善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 2) 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决定了一个国家将生产和应该生产某种产品。当两个国家
4、都分别只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那么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三、 要素禀赋理论 ( 1)代表人物 埃利赫克歇尔( Eli F. Heckscher) 1919 年,对外贸易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伯尔蒂尔俄林( Bertil G. Ohlin) 1933 年,域际与国际贸易 (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 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广义:除了包括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说。 它是研究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反作用的,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
5、国际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 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1) 代表人物 迈克尔波特 1990 年,国家的竞争优势 (2)国 家竞争优势的含义 ; 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从全局的高度,根据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并以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确立本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能力。 (3)主要内容:应该从行业的角度来考察国家竞争优势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能在那些劳动生产率高、新发明和新技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先,则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就会高于其他国家,就有了竞争优势,反之,则没有。 决定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不是某一个比较优势的因素,而是由一组因素,即“钻石因素”及其附加因素决
6、定的。 ( 3)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一、 垄断优势理论( Specific Advantages Theory) ( 1)代表人物 垄断优势理论( Specific Advantages Theory)是西方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 默( Stephen H. Hymer)“跨国公司理论之父” 1960 年 ,博士论文民族厂商的国际性经营:一种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 2)基本内容 1.海默对传统理论的突破 利润率的差异无法区分对外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原因。 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有关,知识密集型产业最容易产生国际直接投资。 摒弃了传统理
7、论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即市场不完善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 2.主要观点 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企业的垄断优势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能、营销能力等所有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另一类是企业凭借巨大规模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 二、 内部化理论 ( 1) 代表人物 J. Buckley)和卡森( Mark C. Casson) 1976 年,合著多国企业的未来和国际经营论等书 ( 2) 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科斯定理 1937 年,科斯( Ronald H. Coase)厂商的性 质。 企业是一个多功能的复杂体,与市场运行密切相关。 由于市场
8、不完善,往往缺乏效率,而以统一的行政管辖取代市场机制,可以节省市场交易成本。 只要企业能在内部组织交易,并且其费用低于在市场上交易的成本,企业自然就会将各项交易纳入企业内进行,即以统一的行政管理取代市场机制。 ( 3) 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核心内容: A 市场不完全,企业将外部市场交易转化为在内部各所属企业间进行贸易的形式,由此构建了内部市场,而内部化超越国家时即产生了国际企业。 B 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基础: C 在大量的中间产品,尤其是技术、专 利等“知识中间产品”。 当企业的中间产品市场交易成本较高时,企业就有必要统一管理整个经营活动,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 假定前提: A 全竞争的
9、市场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经营目标不变; B 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促使厂商对外投资建立企业间的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 C 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就形成了跨国经营。 动机 :减少交易成本 、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 、用“转移价格”手段 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简称 PLC 理论) (1)代表人物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维农( Raymond Vernon)首先提出。 1966 年,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 ( 2) 产品生命与产品生命周期 A 产品生命的含义 :品在市场上的营销寿命。 B 产品生命周期的含义 :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变化过程。 (3)产品生命周期 注: t0 为
10、美国开始生产时间; t1 为美国开始出口和西欧开始进口时间; t2 为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口时间; t3 为西欧国家开始出口时间; t4 为美国开始进口时间; t5 为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时间。 ( 3)主要内容:产品创新阶段:相对资本密集产品、内销为主、少量出口生活水平相当的欧洲 成熟阶段:产品差异优势趋减,成本优势重要:生产 移到低成本的地方 欧洲 标准化生产阶段:产品标准化,技术成熟,价格竞争更趋激烈,生产进一步移向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能用于解释二战后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四、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1) 代表人物 :国里丁大学教授约翰邓宁( John J. Dunning) 1
11、976 年,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 ;1981 年,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一书和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形成了完整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 主要特点: 吸收了以往各种国际生产理论的精华,形成了一种综合理论 ;可以解释各种不同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 ;够 解释跨国公司国际经营的三种主要方式。 ( 3) 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一)所有权优势 ; 含义:叫“竞争优势”或“垄断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技术创新能力、无形资产以及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 2) 内容: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经济优势、金
12、融和货币优势 (二) 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全性,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所获得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内部化优势决定着国际企业如何 选择对外投资的形式和规模 ;内部化优势越大,企业越容易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三) 区位优势 ( 1) 含义:是指东道国所特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包括优势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潜在市场、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投资环境以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2)区位优势对跨国经营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国际企业投资项目的选址和跨国经营的战略部署 ( 3)主要内容:劳动力成
13、本、市场潜力、投资环境、东道国政策 (四)三优势模型: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 决定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备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所有权优势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依据,它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和形式。 区位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它决定了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和战略部署。 (五) 企业经营方式选择与优势组合 经营方式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技术转移 出口贸易 () 对外直接投资 五、小岛理论 ( 1) 代表人物: 日本的小岛清教授 1987 年,专著对外贸易
14、论,“边际产业扩张论” 。该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 ( 2) 主要内容 反贸易导向型”投资(美国)与“顺贸易导向型”投资(日本);日本模式与美国模式对外投资的差异;对外直接投资的起点产业不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规模不同;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不同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 小规模技术理论 ( 1)代表人物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刘易斯威尔斯( Louis T. Wells) 1983 年,
15、代表著作第三世界跨国企业 1.主要观点:( 1)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小规模技术优势;使用当地资源;种族产品 ( 2) 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保护出口市场;谋求低成本;寻求廉价原材料 ( 3)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前景 : 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起着技术过滤器的作用,这种作用几乎肯定会继续,甚至还会扩大。 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的最一般起因 出口市场受到威胁 可能继续存在。 驱使企业进行投资但不是单纯转让其技术优势的因素也仍然存在。 二、 技术地方化理论 ( 1) 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 Sanjaya Lall)在研究了印度跨国
16、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后于 1983 年提出;著作新跨国公司 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 ( 2) 主要观点: 展中国家的企业不仅能够简单地模仿先进技术,同时,也能对外国技术的局部环节进行大幅度调整,这种技术地方化的过程,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在规模小、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等方面,这种技术的形成包含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 ( 3)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 家跨国公司 企业 /集团规模大 企业集团 靠近资本市场 技术适合于第三世界的供求条件 拥有专利或非专利技术 产品差异 产品差异 营销技术 营销技巧 适合当地条件的管理
17、技术 管理技术和组织优势 低成本投入(特别是管理和技术人员) 低成本投入 “血缘”关系 对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的纵向控制 东道国政府的支持 东道国政府的支持 ( 4) 竞争优势形成的条件 技术、知识当地化与发展中国家要素价格和质量相联系。 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它们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 第三世界国 家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的紧密结合,而且,来自于在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产品特征上,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仍然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 三、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 1) 代表人物 :英国里丁大学教授坎特
18、威尔( Cantwell)与其博士生托兰惕诺( Paz Estrella E. Tolentino) ;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共同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 2) 主要内容: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 发展变化的,在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是可以预测的。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 FDI 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的影响,其地理扩张特征: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迹。 发展中国家 FDI 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在产业分布方面:首先是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活动,然后是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活动。 第三
19、单元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4-1 国际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节 国际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1、 国际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构成:公司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 2、 EPGR战略取向 3 波特五力模型 4、波特通用矩阵战略 5、 BCG 矩 阵 示 意 图 6、 GE 矩 阵 示 意 图 、 7、豪 夫 矩 阵 示 意 图 第四节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 1、国际企业战略联盟的定义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又称为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而进行企业间资源跨国整合活动的一种长期合作安排 2.国际企业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 促进技术创新;避免经营风险 ;避免或减少竞争;实现资源互补
20、;开拓新的市场 4-2 国际企业组织管理 一、际企业组织结构 的分类 1.组织的法律结构 涉及到组织的法律形式,它规定了国际企业母公司与 国外子公司及各分支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和产权关系 2.组织的管理结构 (组织的实际结构 ) 是国际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际使用的结构,它主要涉及企业各部门、各分支机构任务和职权的划分,涉及企业的指挥和控制系统 二、 传统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 :出口部组织结构 ( 1)优点: 结构简单,便于管理,能够适应企业国际化起步的需要 ( 2)局限性: 只适用于具有简单出口业务的企业,难以适应国际化发展程度高、国际业务规模大和从事多种国际经营活动的国际企 业 自治子公司组织结构
21、 自治子公司结构 ( 1)出口部结构与自治子公司结构的比较:形式上相同,都是对企业国内组织结构的一种补充;内容上有很大差别;出口部只负责企业的出口业务,企业在国外没有设立独立的子公司;自治子公司结构是针对在国外设有子公司的企业,子公司在国外从事生产和销售等活动 ( 2)自治子公司结构的两种形式: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独立的子公司,在国际企业内部,其作为独立的机构直属于母公司,接受总经理的指挥( a);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独立的子公司,其从属于企业销售部主管的指挥( b) ( 3)重要特 点:是国外子公司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和经营权,基本上实行自治管理、自主经营;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22、松散的和非正式的联系,只要子公司能够完成公司的利润指标,母公司将不会干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 ( 4)优点:自治子公司对国外市场有较强的适应力和高度的灵活性,子公司可以根据所在国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战略与经营策略,这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 有利于子公司实施本地化经营战略,生产和销售适合于国外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可以通过吸收当地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搞好与当地国的关系。 ( 5)局限性:母公司与子 公司缺乏密切联系,这会造成母公司缺乏对子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从而缺乏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和支持;使自治子公司只关心自身利益的发展,而很少会考虑整个公司的利益,总公司很难将自治子公司的经营纳入公
23、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方案中。 国际部组织结构 ( 1)含义: 国际部( International Division)是国际企业在现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设立的专门负责企业所有国外业务的事业部。国际部由企业主管副总经理负责,在企业内部,其具有与其他国内分部并列同等的地位 ( 2) 优点:有利于企业对国外业务进行集中管理和协调;有利于企业 汇集国外子公司国际商务知识和经验,更好地开展国际业务和对国外企业活动的管理;有利于企业利用专业分工原则,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培养国际型管理人才;有利于避免国内部和国际部之间的权限之争;有利于满足国外市场对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需要。 ( 3)局限性:不利于企业国际部与国
24、内部的沟通与交流,甚至会导致二者的冲突; 由于国外子公司的决策权受到限制,其灵活性较差,对国外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受到较大影响。 ( 4)适用条件: 当国际企业的国外业务规模不很大,多样化程度较低,且还不具备足够的掌握国际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时, 较适合采用这种组织结构。 三、 全球组织结构的类型: 全球职能结构 ( 1)含义 ;全球职能结构( Global Functional Structure)是国际企业按照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和研究与开发等职能设立分部,每个分部统管相应职能领域的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 ( 2)优点 :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对国际企业的复杂业务活动实行统一的有
25、效的专业化管理 ;易于实施全球战略 ;能够减少对管理人员数量的需求 ;有利于减少国外子公司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 ( 3)局限性:企业总部的协调工作量大;不适于企业开展多种经营;不利于企业 经营活动的地域扩张 全球产品结构 ( 1)含义 全球产品结构( Global Product Structure)是一种把产品或产品线作为设立部门标准的组织结构类型。每个产品分部都对针对国际范围的研究与开发、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负责,企业的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归属于各个不同的产品分部 ( 2) 优点:有利于协调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提高企业全球生产和经营效率;有利于国际企业进行多角化经营 ;有
26、利于企业根据产品在不同国家所处生命周期的差异安排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 3)局限性:产品分部较难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市 场的不同特征。使公司失去对当地需求的回应;导致各分部人员和设备的重复设置,造成组织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不同产品分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不利于产品分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利用;不利于发挥具有国际经营专业知识、熟悉国际经营的管理人才的优势;容易过度强调产品特征,从而容易忽视企业的全局利益 ( 4)适用条件:经营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与产品线众多且制造技术较为复杂的企业;跨国运送障碍多,运输成本高的企业;宜在东道国就地制造、就地销售,且需充分的售后服务的企业;需要将产品设计、制造、营销统一起
27、来的企业 全球地区结构 ( 1)含义 全球地区结构( Global Area Structure)是按国际企业业务活动的空间位置设立部门的一种国际组织结构类型。在全球地区结构中,地区分部的管理人员只对特定地区的产品和经营活动负责,每个地区分部主管一个或若干个国家的业务,下设国家或跨地区的子公司。根据需要,地区分部的下属机构可以按地区,也可以按产品或职能设立 ( 2)优点:易于适应地区环境;有利于企业各地区子公司之间业务的协调 ;有利于对地区分部内各国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充分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培养国际管理人员 ( 3)局限性:不利 于地区分部之间的交流与协调;容易使地区分部过度强调地区
28、特点和地区利益,影响企业全球竞争优势的发挥;不利于地区分部之间相互学习;对含有较多异质性产品生产的地区分部,协调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 ( 4)适用条件:企业经营产品种类有限,如未采用大量多元化经营的食品业、饮料业、农业、机械业、原材料业等;产品的生产技术成熟、销售稳定,同时,产品的制造技术、销售手段较相似;产品在某些方面出现较强的地区性差异 全球矩阵结构 含义:全球矩阵结构( Global Matrix Structure)是全球产品结构、全球职能结构和全球地区结构的组合型组织结构,它通常是二维矩阵结构或三维矩阵结构 优点: 有利于应付日趋复杂的国际经营活动,兼顾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和职能结构的优
29、势; 有利于企业内部地区、产品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和企业全球战略的实现,防范企业经营分散化风险 ; 局限性:存在的多重指挥系统会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降低;协调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 企业需要拥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国际管理人员 适用条件:公司产品种类繁多,地区分布甚广;公司国外业务的开展,要求公司的产品部、区域部、职能部等要同时做出反应;公司最高决策者的协调能力强, 公司内部有最完善的、效率高的管理网络;公司基础雄厚,允许资源在多重部门中共享 全球混合结构 含义:全球混合结构是把全球产品结构、全球地区结构和全球职能结构加以组合的又一种组织结构类型 全球矩阵结构与全球混合结构的比较 全球矩阵结构
30、是二维或多维因素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的全面组合,企业各部门之间有着全面广泛的联系;全球混合结构则只是企业的部分部门按混合因素进行组合,部门之间的联系也只发生在有组合关系的部门;全球混合结构的两种形式;国际企业总部之下的二级部门是按产品、地区和职能混合设立的;企业的两个二级部门混合 对下属子公司进行管理,形成一个企业的局部矩阵结构 优点:有利于吸收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的优点;有利于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促进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易于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 局限性: 各部门之间差异性很大,不易管理和协调 适用条件: 公司规模庞大、经营产品种类多且经营地域广 公司成长快、兼并或新建了分布于不同国家或经
31、营不同产品的企业 第四章 国际企业典型的组织控制模式 三种组织控制模式的比较 组织控制内容 母国中心 多元中心 全球中心 组织的复杂性 母公司组织复杂,国外子公司组织简单 国外子公司各 自为政,复杂程度不一 组织逐渐复杂,并增加了相互依赖性 决策的权力 高度集中于母公司 母公司拥有的决策权较少 母公司和子公司通力合作,视需要而授权于各国外子公司 评估与控制 母公司的标准用于国外子公司人事、组织管理工作 子公司依当地情况自定 寻求既能在世界各地通用又能考虑地区性的标准 信息沟通 由母公司大量向国外子公司输送信息、指令 来自母公司的信息少,各国外子公司间也较少有信息沟通 整个公司有横向和纵向的信息
32、沟通 资源配置 由母公司决定 国外子公司独立配置,各子公司间很少共享资源 资源配置由母公司 和国外子公司沟通决定 报酬与奖惩 按母公司的标准 视当地情况制定 视完成当地及全球性目标与否而定 人员的招聘与任用 子公司的要职均由母公司人士担任 任用当地人担任国外子公司的要职 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合适的人士担任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要职 经营战略的制定 自上而下地制定 自下而上地制定 母公司与子公司协商制定 4-3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一、 国际企业人员的来源 (一) 从母公司派驻外人员 这种方式在公司在国外开设分公司之初非常重要,也最理想。但是所有人员全部从母公司派出也有困难。原因是:人才数量可能不够; 花费
33、开销非常 大;驻外人员可能盲目地将本国的管理方法搬到子公司去实践; 东道国有关人员招聘方面的法律限定 (二) 从东道国招聘人员 1.优点 :能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减少培训费用,解决经理人员及其家庭其他成员适应文化差异的问题 ;能使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当地工资水平较低的条件,花较少的钱招聘高质量的工作人员 ;能与东道国建立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 ;能提高职工的士气 ;可以促进当地的购买力,从而提高公司产品的需求量 2.缺点 :当地的经理人员往往很难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起桥梁作用 ; 当地的经理人员已习惯于自己本国的工作方式,有时难以达到总公司的要求 (三) 从第三国招聘人员 1.优点 :他们精通外语,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因此他们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工作不受多大影响 ;符合跨国公司的经营原则 2.缺点 :要花费大笔费用和大量时间 国际企业人员招聘的途径 内 部 招 聘 外 部 招 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