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问题化个案研究 华师大宝山实验学校 穆金娣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现状分析: 我校 小学部 现在有 20 个班级, 小 学生人数达 813 名,据 各班班主任 统计 结果看, 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已达 62 名,占总人数的 7.7%,在这些学生中,学习成绩中差、较差的占 40%以上,个性不健全的,如性格孤僻、怪异、行为习惯不良等情况占 53%。因此如何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获得应有的良好发展,不仅关系到这些学生本身,而且还关系到未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对他们特别地关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心灵创伤,促使他们健
2、康成长。 (二)关键词的界定: 本文中的 “特殊家庭 ”是指单亲 、 再婚 家庭 或父母关系紧张的“危机”家庭, 子女领养 家庭 、隔代代管家庭 以及家教失控 的家庭等 。 (三)研究的意义: 特殊家庭的子女因为所处家庭的特殊,又处在成长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心理健康、 行为习惯等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如果纠正不及时,很容易成为 真正的 问题生。而且, 青少年的成长 要 受到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四方面因素交互影响,若任何一方失去功能, 也 将催化青少年产生偏差行 为。 因此,我们意在通过问题化的个案研究,以开展班队主题活动、心理训练活动、体育锻炼活动、音乐学
3、科兴趣活动、班级特殊关爱活动、社区协同教育活动等预防措施,走进学生心灵,引领他们走出心理误区,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所以,我们提出“小学特殊家庭学生偏差行为的问题化个案研究”的课题,主要想 结合 日常的教育 教学工作,通过对校内 20 个特殊家庭学生的 个案跟踪研究 ,抛砖引玉提出一些矫正措施和工作思考 。 二、研究过程及成因分析: (一)不同类型 特殊家庭 及特殊家庭 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我们通过了近一年的跟踪研究、调查与收集,对 不 同类型 特殊家庭学生的种种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亲家庭: 英国心理学家海尔特研究发现,双亲不和比双亲不全有更坏影
4、响。父母离异前的 “ 内战 ” ,离异后的互相攻 击 ,会使子女多生严重的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据我们调查的情况看, 因夫妻关系恶化导致 家庭破损的在校 学 生绝大多数思想行为偏差较大, 切学习 动力不足,有很大 困难。 2、 再婚家庭 : 由于偏见等原因,许多子对孩继父或继母持不信任态度,对他(她)们的言行很难接受,不愿向他们敞开心扉,甚至在亲生父母面前也不愿吐露心声,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久而久之,便产生孤独感,表现出不合群的个倾向,给对孩子的教育增加了难度。据调查,特殊家庭的孩子心情不舒畅时, 多数 不愿向 旁 人倾诉 ,而是多选择通过暴力动作来发泄情绪的方式减压 。大部分 此类家庭的同学
5、 不愿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交往,而喜欢和同类型家庭的孩子交往 ,因为 在他们身上有较强的同病相怜的倾向。 3、“危机”家庭 : 我们常把一个家庭关系比做三角形。良好的家庭关系是类似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夫妻构成这个三角形的底边,孩子则是三角形的顶点,顶点到达底边的距离应该是接近相等的。 然而 , 当 家庭里的三角关系已经出现 “ 扭曲 ” 时, 往 往 造成 孩 子 和 父 母亲 之间乙方 “ 抱 ” 得太紧, 另一方 被排除在外。殊不知,处在 儿童 期的 儿童同时 需要父亲 母亲 角色的认同,需要学习男人的规范性和力量性 ,学习母亲的细心和坚忍 。当父 母 的功能缺失时,孩子 自然会出现 诸如 自我
6、控制力差,做事拖拉等毛病。 以上三类家庭学生 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 及 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集中表现为: ( 1)自卑心理。 学龄期 的孩子正 是 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情感非常脆弱。家庭的破裂,给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理又蒙上了阴影。他们自感不如人,矮人一等,害怕别从谈及此事,生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因而对 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别敏感。据调查 ,所有 的同学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特殊家庭的孩子,越是年级高越是不愿让人知道自己家庭的情况。 83 4%的同学有自卑心理。 一 年级 沙 某,父母离异后,随 父亲 生活,每当老师问起其家庭近况时, 该生 或沉默不语、或泪流满面,显得沮丧、自
7、卑。 三年级杨 某,父母离异后,与母亲一起生活。 他 从来不谈自己家里情况, 班里 同学也不知道 他 家的特殊情况。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知道了此情况, 就对他进行了家访 , 在家访中,小杨妈妈再三恳请 老师保密,因为 儿子 害怕同学知道此事,会瞧不起自己 。像这样的现象不是少数, 其他一些 离异家庭的同学,对老师、同学的关心也常抱有戒心。 ( 2)孤独心理。破损家庭不利于家庭生活维持和家庭职能的正常发挥,这类家庭的家长常要扮演双重角色,而这种双重角色的权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孩子总觉得少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有些单亲家庭,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而不许孩子和任何同学接触,甚至强迫子女与原配偶断绝来
8、往,据调查,义母离异后,子女与另一方来往的只占 三分之一不到 ,而与另一方从不来往的占 到近三分之二 ,也有的父母因婚姻的不幸,自己的心理也有障碍,出于对前夫或前妻的憎恨,向孩子灌输对方如何坏,要孩子一定要争气。有 时稍不如意就 拿孩子打骂当出气筒发泄情绪 ,使孩子感到很苦恼 很无助 ,内心的情感不能向父母倾吐,又不愿向老师或同学诉说,久而久之形成孤独心理,据调查,离异家庭的孩子 多数 性格较孤僻压抑。如 五年级王某 ,父母离异后与母亲一起生活,母 亲 是 单位行政人员 ,每天晚上七、八点成钟才回家, 平时母子俩交流很少 。 虽然 母亲 总在孩子 贬低前夫,但 孩子 在作文中 多次 回 忆了童
9、年时代爸爸与自己一起玩耍的快活情景,文中的爸爸是多么的 爱家、尽责, 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 俨然 是个和蔼可亲的好爸爸 。 ( 3) 逆反 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 “ 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 ” 的情绪。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学生郭 某,父母 分居 后与 母亲 一起生活,由于 母亲的工作性质要经常在外应酬 , 好几次到晚上 8 点多钟还不来接孩子,父亲偶尔回来看孩子,但也只是询问关于她妈妈平时的“劣迹”,有几次还在校门口当着孩子的面争执不休 , 要房子不要孩子。 父母不是把孩子当 “ 皮球 ” ,就是把孩子当 “ 砝码 ” ,
10、以此来要挟对方,忽视了子女和谁一 起 生活更有利,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孩子虽不愿与之生活,但又无法摆脱。 久而久之 发展到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对 周 围同学老师 产生仇视。 据该生班级班主任反应,每当有学生向老师反应她不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时,她总会在事后以各种理由找茬施以报复,或骂人、或打人,有时还扔掉同学的学习用品,藏匿或撕烂同学的练习本,而且拒不承 认是自己做的。 究其原因,在儿童的成长中,家庭中的父母无疑是不可取代的重要他人。他们对儿童的态度、看法、行为、言谈,无疑会影响儿童的各个方面。而特殊家庭中,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或因离婚或因死亡,而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关爱。这在孩子看来
11、(因为孩子年龄小,无法独立作出判断,无法深入剖析事情的真相,只看到表面现 象),他们只会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因此父母才会分离,家庭才会破裂,父母才会抛弃自己,自己是没人要的小孩。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着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特殊家庭的孩子,其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从而容易不安、敏感、自卑。 4、隔代抚养家庭: 据了解,独一代父母大 多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一些人并且内心尚未成熟,无法适应为人父母的角色转换。“谁来带孩子”成了困扰他们的问题。于是,祖辈隔代抚养第三代俨然成为当今社会的 一种普遍
12、现象。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养育孙子、孙女是他们主要的精神寄托,极易对孩子溺爱。然而,这钟教养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会变得任性、贪婪、自以为是,甚至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推卸责任。 在隔代抚养家庭中,大部分子女开始隔代抚养的年龄多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形成强烈的亲子依恋,亲子亲密度较低;其次,亲子双方信任不足,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较低,不愿与家长分享心事,家长也认为在祖辈的教育下,孩子的自主能力差,自立、自制能力不强,对孩子所做出的选择不信任;再次,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致使亲子沟通的次数少,内容单一, 也大大影响了双方在沟通上的主动性 。 5、家教失控家庭: 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者保护过度,孩子
13、就会认为周围的世界都是在自我的掌控之中,自我无所不能,同时也会因为这种虚假的自我效能感过于美好而不愿意离开这种感觉,沉溺于这个阶段不愿长大。这样的孩子在成人后依然会保留着“我是世界的中心,周围人都应该满足我”这种幼稚心理,不能和周围人形成成熟的互动。得到过多宠爱让她始终需要成为“第一” 小嘉是一个独生女,家人和周围的人都极其宠爱她。在小嘉的印象中,从小她就像一个小公主一样,想吃什么就吃到什么,想买什么就拥有什么。特别 是母亲认为:“女孩要娇着养”,所以只要她一声令下,家人都会尽量满足她的各种要求,看到她吆五喝六的样子,还会觉得她很可爱。小嘉即使有时言语行为有些过火,也根本没人指责或者严厉地管教
14、她。逐渐地,小敏也就养成了这种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班里,一旦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小嘉就会认为是别人的不对,多次与同学发生冲突;对老师也一样,她希望老师总是称赞自己,表扬自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应该受到特殊对待。 以上两类家庭学生 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 及 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集中表现为: ( 1) 自我效能感缺失 家 庭对学 生的影响最早、最多,同时也是最大的。父母的自我效能水平、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所处的社区环境及家庭结构,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家庭中的子女自我效能的发展。隔代抚养,即由祖辈抚养孙辈,是中国当前广泛存在的一种家庭养育状况 ,而这类家庭 教育中最大的 问题 是溺爱 ,
15、导致孩子自我效能感缺失。 由于隔代抚养, 老人 特别 心疼孙儿孙女,加上退休以后,原来工作上、事业上重要的事情都成了浮云,便一心扑在 孩子身上 上,以此来填补自己时间的空白,挥洒自己的爱心,这样便容易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溺爱,其主要表现包括给孩子过多的零食、玩具、服装,在孩子的玩 耍中缺乏引导,生怕孩子磕了碰了不让孩子接受有挑战性的活动,对 孩子 在学习上和校内外的表现不做分析不提要求,在孩子与同龄人出现冲突纠纷时一味偏袒自家孩子而不是在是非上进行辨析等等。 “隔代抚养”常会导致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大打折扣。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由老人抚养的孩子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老人的一些习惯,比如动作慢,做事缩手
16、缩脚,而且容易滋生自私任性、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等毛病,从而限制了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 2)自恋、依赖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的自我中心特点大多表现为自我重视、夸大、缺乏同情心、对别 人的评价过分敏感等等。他们一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辞,就沾沾自喜,反之,则会暴跳如雷。他们对别人的才智十分嫉妒,有一种“我不好,也不让你好”的心理。在和别人相处时,很少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要。由于缺乏同情心,所以人际关系很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心情,加之他们有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往往易在各方面遭受失败。 依赖型人格 的表现形式 为 : 在 孩子 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
17、必须依赖他们,总伯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 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 “不断累积的父母的爱会支撑我们的一生。”心理分析学家菲利普格兰贝尔说道:“可是如果太溺爱,就会使孩子产生这样的信念:整个世界都必须在我的脚下。”家人的过度宠爱往往造成一些人对他人傲慢无礼的态度。他们觉得自己是父母眼中最强、最漂亮和最优秀的,因此肯定自己在别人眼中也应该如此。失去巅峰的地位就意味着失去父母的认可,
18、随后失去社会的认可。 ( 二 ) 特殊家 庭学生的行 规 偏差与学 业 后进的成因 1、学校教育归因分析 教育方法失当“造”出了后进生 当今我国的教育并未彻底地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小学教育仍围绕着升学这一硬指挥棒转。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学校的命根。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致不能长久地坚持甚至放弃了对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这些特殊学生便沦为 了 后进生。教师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讽刺挖苦,不留情面;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弃之不管,放任自流上述种种,直接带来的是师生 的对立,把孤立无援又不知所措的特殊学
19、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 2、家庭教育归因分析 家长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宠爱自己的子女,捧他们为掌上明珠,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有的家长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这就使身处特殊家庭的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 起责任感。由于家庭教养功能的缺失、偏差和误区,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无法形成良
20、好的行为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屡犯屡错、屡教不改。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导致特殊家庭学生间接成为行规偏差生和学业后进生,严重影响了校风、班风,并给提高教学质量带来阻力,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复杂的处境,其数量和程度的蔓延也使特殊学生的德育转化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三、 针对特殊家庭的学生的教育 转化策略 特殊家庭子女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舵手能正确掌舵引导, 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险滩,安全抵达胜利的彼岸。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做好特殊家庭子女心灵上的舵手,使他们能茁壮地成长、成才。 1、多渠道多角度,充分了解学生情况。 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21、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多渠道、多方法,走进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挥去心灵上的阴影。 ( 1)细心观察。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沉默、自闭、孤僻等异常现象,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这类行为特殊的学生,时刻关注; ( 2)触膝谈心。班主任要对特殊家庭学生多关心,多帮助,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 3)定期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或家访。通过电话联系和家访,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沟通,可以了解这些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家庭教育的开展情况。 2、多沟通多包容,做好学生个别教育。 班主任在充分
22、了解这类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特征后,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他们,使他们 像其他 同学一样 沐浴 生活和学习的阳光。 ( 1)用爱心感化学生。家庭不幸的学生,尤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他们缺失的父母之爱 ,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多为他们排忧解难,经常和他们谈心,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立自强的生活信念。 ( 2)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家校合力。这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班主任要定期与家长电话联系或家访,和学生家长深入交流,介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了解
23、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启发家长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弥补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缺失;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并应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 3)发挥班 集体功能,感受集体的温暖。召开“ 左手右手 ”主题班会,以班委为核心,动员全班同学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帮助这类学生,让缺失家庭之爱的他们从班集体中得到家的温暖,坚定生活充满阳光,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 4)适度宽容,允许 学生 犯“错误”。特殊家庭学生身上往往存在习惯性的“毛病”,如自由散漫、孤僻自闭、存在暴力倾向等,虽经班主任常态化的教育,往往是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有十二份的耐心和足够的宽容,不能总找他们的“ 茬 ”,
24、总是“批评”和“指责”,要允许他们 时 常犯点在班主任可控和可预见范围的“小错”,给 他们逐步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并与他们共同制定改掉“毛病”的进程表,班主任随时充当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 5)赏识教育,放大 学生 的闪光点。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留意这类学生的优点,创造让他们展现自己个性的机会,并适时地给予“赏识”,唤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坚定学习与生活的勇气。 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特殊家庭,受害最深的是他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帮助”,他们最缺的是“关心与呵护”,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让这部分学生的学习
25、生活 中也充满阳光。 3、校本培训,加强指导者队伍建设 开展特殊类型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建设一支家庭教育理念新,家庭教育指导经验丰富的指导者队伍是十分重要的。我校重视对这样一支队伍的建设,成立了由德育教导、课题组老师、班主任老师及学科老师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形式来提升指导者队伍的能力。我们引导老师 阅读 家教漫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等书籍,帮助老师进一步解读了特殊类型学生的分类、特征、成因及对策;帮助老师分析特殊类型学生家长的教养方式;组织老师学习了特殊类型学生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与方法;聘请有关专家对老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使他们逐渐掌握开展特殊
26、类型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方法。学校还以论坛形式、展示观摩等形式组织开展了特殊类型学生个别教育视频观摩研讨活动;特殊类型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方法的征集活动;特殊类型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分析;特殊类型学生家庭活动设计指导方案等。通过各种学习、研讨活动,我们的指导者明确了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重大意义,知晓了指导任务,掌握了沟通指导的技巧,优化了指导方法。 4、开展活动,提高指导的实效性 学校对特殊类型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每学期制 定一份特殊类型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计划;每月对特殊类型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一次上门指导;每周对特殊类型学生进行一次教育评估并向家庭作一次反馈。我们还要组织不同形式的特殊类型
27、学生及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对孩子教育方法以及为他们解答一些困惑。 根据五种类型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突出问题,我们学校分别设计了活动指导菜单,并组织相关的培训,重点解决提高特殊学生的家教观念,改进家长的家教方法的问题。我们的培训内容有:亲子沟通类 如何与孩子说说心话,孩子有了烦恼怎么办。学习指导类 怎样协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复习计划;习惯养成类 如何教孩子与人交往等。 每 学期, 学校开展亲子沙龙活动,通过游戏、影片欣赏、读书征文等形式增进亲子情感,改善关系,让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月,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对班上特殊家庭学生在校的行规、学习情况等方
28、面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见。班主任老师通过家访的形式及时了解家长的教育近况,同时将学生的情况向家长反馈并,指导家长调整家庭教育策略和方法。与家长零距离接触,一对一指导,使家长的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 四、研究中的反思: 对特殊家庭学生 的 各类问题 需要 开展持续的有效的策略 研究 , 并针对其异常心理行为特征进行预防和矫治 ,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 这对学校和社会都将起着积极作用 。 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 家庭、学校、社会 和孩子的关系。
29、文献参考 1、 吴增强: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 2、左丽华、高建华:行动 成长 骨干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3、李晓雯:学生自我发展之 心理学探究 教育 科学出版社 4、李玉龙:做成功教师的 38 个切入口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抓住差生转变的契机教书育人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3 6、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7、张像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五、 相关研究案例附件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家庭是遮风避雨,释放压力,积蓄精力的 港湾 ;对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
30、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方天地。父母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完整、健全的家庭教育中才能实现身心的全面 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离婚、犯罪、交通事故等大幅增加,致使现代正常家庭体制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由此产生了单亲家庭、离婚后重新组合家庭等多种类型特殊家庭。 离异子女的教育问题便是其中的问题之一。 就我们班级来说, 44 位同学中有两名同学生活在离异家庭中,一名是和父亲以及后母生活在一起。还有一名同学情况更是特殊,父亲是尿毒症病在床上,母亲离婚后不管孩子,孩子跟着奶奶以及姑姑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也比较拮据。我今天阐述的是这名和父
31、亲以及后母生活在一起 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案例: 一、问题概述 杨某,女, 7 岁。是我班一名普通的学生。她性格内向略带有自卑感。课堂表现平平,不喜欢举手发言,不爱和其他同学交流,下课常常独自坐在课桌前发呆。家庭作业质量很差,马虎,经常有不做或是漏做。英语更是很差。不会读的单词和句子很多,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导致她性格更加内向。 二、原因分析 通过和她谈话以及给她的父亲和母亲打电话沟通,我了解了一些孩子的生活状况。她其实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是父母亲的离异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巨大变化。她的父亲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因为嫌弃母亲而又另 外组织家庭。所以,母亲对父亲的怨恨很深,她在离婚前的一段时间
32、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时,把这种怨恨种子埋在了孩子的心里。可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只能将孩子忍痛判给父亲。父亲因为不满孩子母亲的种种做法,所以离婚后剥夺了她每月一次探视孩子的权利。这样,孩子思念母亲,又得不到父亲的安慰。日积月累导致孩子上课时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效率低下。家庭作业也没人辅导,所以成绩不佳,生活中的阴影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性格也就有了巨大的变化。 三、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倾心交谈,坦然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 我利 用课间,中午休息时间,和她谈心。了解她早餐吃了什么,谁送她上学的,今天谁会来接她。让她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与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两样。并通过谈话,让她知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