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是同一语言内部由于社会因素不同而造成的各种变异,有多少种社会因素造成了语言在某些方面的不同,就能区分出多少种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某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变体,常简称为方言。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二、填空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官话)、吴方言 、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语系、语族、语支
2、、 语言。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法语属于 印欧语系拉丁语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人的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了语言演变最基本的动力。语音变化。例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一些高频词语在使用中常常磨损,造成语音的弱化,常见的虚词在语流中通常都是以混元音 为韵母。在社会交际中,英语中的 good bye 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缩短了,只说 bye。又如词汇变化,偏好不同,说法也不同。一些年轻人不说“很多” ,而说“N 多”还有语法变化,正因为是约定俗成的,也就可以改变。比如,现在很多人把“
3、请发短信给我”说成“请短信我” ,虽然语法改变,但意义没有改变。2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要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语言符号是音和义的结合,符号和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干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比如,远古汉语是单音词占优势
4、的语言,那时候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声母和韵母中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样,因而单音节的词互有区别。之后先后发生了复辅音声母消失、辅音韵尾合流等变化,音节结构趋向简化,声调因此应运而生。语言中有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3什么是语言演变的渐变性。渐变性是语言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的发展变化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语言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渐变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语言是由各语言要素过程的
5、,这些要素不能“要变一起变” ,只是少部分的逐渐变化,大部分保持稳定,才能保证语言交际的顺畅进行;(2)语言被不同的人使用,因此语言要素的变化不可能一下子涉及所有的人,语言群体越大,变化扩散到整个群体需要的时间就越多。比如,北京话零声母有从 w 到 v 的变化,但目前仍然处在变异状态,不少语言调查都表明,这一变化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等条件下都有不同的变异情况,也就说明这一变化的扩散具有渐变性。4什么是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语言的不平衡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3首先,语言的各要素在演变中是不平衡的,一般来说,如果不涉及外部语言接触的影响,词汇方面变化得最快,因为词汇对社会现象最为敏感,
6、大量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要求大量的新词涌现;而语音方面就要相对慢一些,因为一个语音的演变会涉及一批使用这个语音的语素,而且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为紧密,一个音的变化常常涉到同类的语音,比如, “腭化” ,舌根音k 如果腭化,通常其他舌根音也会腭化,正是由于语音变化涉及面比较大,而且与社会变化没有直接的联系,变化相对就慢。而语法作为符号的组织规则,稳定性的要求相对来说更强,词汇和语音作为组织材料,其变化较少影响到作为框架的语法。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来看,也可以看出词汇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再次之的不平衡状况。再次,不同的人群在演变中也有不平衡的状态,有的人接受变化快,通常是年轻人,
7、有的人接受慢,通常是中老年人,有些地方的人群变化快,通常是文化中心或者政治经济中心,有些地方的人群变化慢,通常是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最后,同一语言子系统也有不平衡的变化,比如,词汇系统中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语音系统中处于双向聚合中的语音变化慢,处于单向聚合中的变化快。5谈谈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语言的渐变性根源于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因此,就语言整体而言,就语言整体而言,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突然之间变得面目全非,否则,人们就不能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了。渐变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首先,语言是由个语言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不能“要变一起变
8、”,只能少部分的逐渐变化;其次,语言被不同的人使用,因此语言要素的变化不可能一下子涉及所有的恶人,语言群体不同,变化扩散到整个群体需要的时间就越多。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语言演变的渐变性。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第一,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4缓慢。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当稳固的。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当社会变革较为剧烈、社会发展的步伐较快、社会思维较为活跃、不同文化的
9、接触较为频繁的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快一些;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语言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地域方言的形成,本身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各种方言形成之后,在发展变化的速度和方向上也不是完全同步的。例如在汉语诸方言中,南方的一些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保存古代汉语的成分较多,而北方的方言,特别是北方官话区的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相对较快。语体是语言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各种语体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平衡性。例如,在汉族的传统中,一直存在着轻商的观念,因此,在汉语史上一直没有形成与商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广告语体。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的地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0、,随之广告语体在当今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几乎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6.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联系与区别。答:社会方言是同一语言内部由于社会因素的不同造成的各种变异,社会方言的差异是有限的,它们共用语言系统,语法框架和主要的词汇材料,差异主要在词汇上。地域方言是某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域上的变体,简称方言,地理因素可以造成变化密度上的差异。“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形象地说明方言之间的差异。社会方言的不同,一般的前提是这些社会方言处在同一地域上,而地域方言主要是强调由于地域的不同造成的差别,而不考虑社会方言上的一些区分。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虽有差别,但仍属于
11、同一种语言,它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亲属语言的产生。例如原本说同一语言的人群,由于战争、在灾害等因素分割开来,由于交际联系隔断,各自发展,最后形成了不同语言。而很多都到了不能互相通话的程度,因此亲属语言的社会分化在历史过程中造成的结果,强调的是语言在历史上的同源。5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一、名词解释借词:也叫外来词,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 。它是语言接触造成的一种状态,是指地域相邻的语言之间因相互影响而造成众多相似性的情形。语言替换:斯大林称为语言融合。是指一个社会集团不再使用原来的语言,而换用其他的语言。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过程中,由于长期
12、的接触和弱势语言母语习惯的干扰,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共同语:共同语是在民族、国家观念形成后的一种高级形式。共同语分为两种,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共同语不仅包括书面形式,还包括口语形式。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其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克里奥尔语:也叫“混合语” 。 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的语言。二、填空1.语言发生接触
13、的前提条件是社会接触。2.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使用语言的人之间的接触。3.共同语分为两种: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5.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提出来的。3、简答题1.谈谈语言接触与语言分化的差异与联系。6差异:二者成因不同。语言接触是不同社会的接触造成的。语言分化则是同一社会的分化造成的。二者过程相反。接触的过程是增加接触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分化则是造成语言之间的差异性。二者的类型不同。语言接触有五种主要类型有: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
14、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洋泾浜和混合语。语言分化主要有三种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联系:语言接触与语言分化都是语言的演变,人的因素和社会因素是语言演变的基本动力,语言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也影响语言的演变。社会的接触或分化造成语言的接触或分化。2.从音义关系看,举例说明汉语的借词有哪些表现形式。汉语的借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纯音译。如:麦克风 microphone。(2)音译加意译。如:啤酒 beer。(3)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在借词选用语音材料的时候考虑该材料的意义,也就是借用过程中额外增加的成分,并不是原来的外语词汇直接蕴含的意思。比如:可口可乐 Coca cola
15、。3.谈谈借词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社会在接触中的文化状况决定了借词的方向与内容。比如,随着佛教的传入,汉语就借入相应的梵语中的佛教词汇。从另一个角度看,借词的内容也反应了接触中各语言的文化状况,输出哪方面的文化词,代表改语言在哪方面的发展。社会接触的强度决定了借词的限度。如果在接触中,一方社会对另一方社会的文化持友好欢迎的态度,就会借入大量的该语言的词汇,有时,尽管自己的语言中某个词汇与借词在意义上等同,也可以借入。日语借入大量的汉语词就是很好的例证。74.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谈谈汉语方言中文白异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很早以来就是统一的国家,由于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汉语就产生了很多方言变体,有些差异很
16、大,完全不能通话。由于汉族人口众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展较早,另一方面由于很早就发明了汉字,汉语通用书面语也很早就形成了。通用书面语相对于方言更为正式,就被赋予了“文”的色彩,因此,书面语系统的读法在方言社会中就成为了“文读” ,本地的读法就是“白读” 。“文白异读”就是同一语素,在书面语中的读法与在方言土语中读法不一样,由于二者存在差异,方言使用者一时难以意识到二者是“同一”的,因此就出现了“异读”现象。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王朝更替,书面语的基础方言也可能发生变化,文读系统就会发生变化,不同时代的通用书面语就有可能在方言中造成不同的“文读” 。这样就会在一个方言中形成“新文读” “旧文读”等
17、多种系统叠置的状况,这种现象也叫“层次” 。5.谈谈语言替换过程中“双语”的作用。在语言替换中必然涉及双语过程,否则,如果一部分人说母语,一部分人说强势语言,就会导致两部分无法沟通,以致社会分裂。因此,双语是语言替换中强势语言替代弱势语言的桥梁。6.谈谈洋泾浜与混合语的联系与区别。“洋泾浜”也叫“洋泾浜语” 。指说不同语言的人由于贸易或移民等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混合语,混合语(lingua franca)指语言混合而形成的语言称为混合语。混合语不是 A 语言,也不是 B 语言,而是 A、B 混合而成的另外一种语言。相同点:二者都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在其立足的过程中又
18、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形成变体。不同点:(1) 混合语使用于整个社会,也使用于家庭内部。洋泾浜只局限于某个有限的范围使用。(2) 混合语可以是一个人的母语,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洋泾8浜语是在母语以外,在社会交际学中学会的第二语言。(3) 洋泾浜语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文化的产物,而混合语则不一定。(4) 混合语内部有完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范,洋泾浜语则不然。(5) 有的混合语是从洋泾浜语发展而来的。但不是所有洋泾浜语都会发展成为混合语。7.世界语为什么不能代替自然语言。世界语是一种人造语言,有规则性强的优势,但对于社会的变化却不能迅速做出反应,难免失之僵化,另一方面
19、,由于没有人以之为母语,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需要重新学习其中的规则才能掌握之,相比选取一种使用人口众多,涉及范围广的自然语言来说,世界语的学习成本巨大。就语言的基础来讲,世界语的国际性其实只限于印欧系语言区,对其他地区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陌生的不易掌握的工具。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局限。世界语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终将难以实现,所以世界语不能代替自然语言。9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一、填空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 ,现在指“鹿” ,这属于词义的缩小。 “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
20、一是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时间性,三是地区性。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4.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作用。6.“戏子”现称“演员” , “金陵”现称“南京” ,这属于词语的替换。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增加音节,用复音词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词为主的格局。8.研究语音演变的凭借主要有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和古代借词。9.“信”原指“送信的人” ,后来指”书信” ,这一词义演变是由转喻认知机制引起的。10.汉语孤立
21、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词缀。11.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由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决定的。二、单项选择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 C )方面的变化。A.语义B.语法组合规则C.语法聚合规则D.形态2.以下那一点表明词义发展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D ) A.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10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3.中古英语的 wifeman(妇女)由 wife(女人)和 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后来这个词中的 wife 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 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妇女)
22、成为一个词了。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B.语法的变化引起了句法的变化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4.以下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彻底消失B.类推的效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消除语言中所有的例外现象C.词汇的总的发展趋势是词语越来越多D.社会的变动可能会引起词语的替换5.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 A )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B.地理上邻近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三、名词解释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语法化: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 )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重新分析: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四、简答题1.以汉语为例谈谈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