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22116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地理学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壤地理学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壤地理学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壤地理学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壤地理学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绪论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 质特征。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3.单个土体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水平切面近似六边形,垂直于地表的面即为土壤剖面。是土壤的最小体积单位。4.聚合土体由空间上相邻、物 质组成和性状相似的多个 单个土体组成,是具体的土壤景 观单位,是土壤野外调查与制图的重要对象。 5.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土壤发生层(最基本有三个 A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C 层:母质层)土壤发生层的 A层是指()A 淋溶层 B 淀积层 C 母质层 D 腐殖质层土

2、壤发生层的 B层是指()A 淋溶层 B 淀积层 C 母质层 D 腐殖质层6.土壤剖面中土壤发生层(土层)的数目、排列 组合形式和厚度 土体构型(土壤剖面构型)7 从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看,它正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 紧密交接地带,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有机自然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8.俄罗斯 B.B.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形成受制于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要素。五大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土壤的组成、性 质与分布。19 世纪 7080 年代俄罗斯学者 B.B.道库恰耶夫提出了成土因素学说A 俄国 威廉斯 B 德国 马伯特 C 俄国

3、 道库恰耶夫 D 美国 马伯特9.世界上有关土壤地理的最早文献:尚书禹贡篇A管子地员篇B尚书禹贡篇C说文解字D周礼、 齐民要术第一章1.土壤的本质属性肥力特性。 A营养结构 B 形态结构 C 肥力特性 D 自净力2.土壤矿物质主要源于成土母质,按成因分 为原生矿物和次生 矿物(A)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的 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影响很大A 原生矿物 B 次生矿物 C 可溶性矿物 D 土壤矿物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C)A 石英、蒙脱石 B 高岭石、蒙脱石 C 正长石、白云母 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3.土壤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分化的碎屑物,原来的化学成分和 结晶构

4、造均未改变。4.次生矿物: 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花学成分和构造都经过改变,不同于原生 矿物。5.土壤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矿质养分,对植物体起支撑作用。 6.土壤次生矿物主要种类: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 类和次生 铝硅酸盐类。 A 氧化锰矿物 B 氧化铁铝矿物 C 次生铝硅酸盐类 D 氧化硅矿物7.根据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中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重叠方式的不同,分 为:11 型、21 型、21+K+型 根据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中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重叠方式的不同,分 为:11 型、21 型、21+K+型A1:1 B1:2C2:1D21+K+型

5、根据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中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重叠方式的不同,分 为:11 型、21 型、21+K+型A1:1 B1:2C2:1D21+K+型8.土壤次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次生粘土矿物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胶体特性,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吸附性、胀缩性、粘着性、结构性等);同时,其吸附性的存在,使土壤具备了保肥与供肥能力。 9.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humus)等。主要来源为人工施用的有机肥料,以及人畜排泄物和栽培作物的根 须和根的分泌物。按化学成分可以分为: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6、、木质素、含磷、含硫化合物、脂肪等。 10.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1.是植物养料的源泉 2.具有离子代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作用 3.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4.是植物生长激素11.根据土壤水分的收支情况划分,土壤水分平衡类型有 1.淋溶型 2.非淋溶型 3.渗出型或上升型 4.冻结型12.凋萎系数:当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13.土壤气体交换的意义:土壤气体交换直接关系到土壤空气的组成,特别是土壤空气中 O2 的含量:1.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好气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并产生还原产物,不利于植物吸收利用,甚至对植物产生毒害。2.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如

7、果 ODR3.5,干态5.5;有机质含量5时,土壤水分控制 层段全部呈 现干燥的时间占一半以上。形态特征:在形态上一般有三个发生层:1.孔状结皮和结皮下的片状和鳞片状层 2.棕色而紧实的亚表层 3.石膏易溶盐聚积层 高寒土:是指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寒性土壤温度状况和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1 的暗色表层的土壤。地理分布:高山垂直带上部森林郁闭线以上或无林的高山、高原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北部的高山带上部。成土条件: 气候:太阳 辐射强,日照充足,热量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冷暖干湿季节变化分明,雨 热同期,干冷季节长,暖湿季短,风大,雷暴和冰雹多,积雪薄,土壤冻结期长

8、。总之,属冬寒夏温型。植被:耐低温耐和干旱的高寒草甸或湿润杂草高山草甸和高寒灌丛植被。 地形:主要分布于高原面和高山 带。母 质: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等 组成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冰水沉积物,亦有黄土母质分布。成土过程:1.缓慢的生物物质循环:由于全年低温,腐殖作用弱,腐殖质稳定性低,活性较大,不能与土壤矿物质紧密结合,不易形成良好机构,表层发育的多是不稳定的粒状结构 2.矿质化学分解程度低、淋溶作用弱:高寒土成土年 龄轻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微弱 3.融 冻形态的形成:一方面,由于冻结作用,使土壤颗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各种 冻土构造,另一方面,由于冻胀力,形成石环等冻土地貌。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9、具有寒性土壤温度状况和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1 的暗色表层形态特征:剖面分化比较明显,一般具有 3-5 厘米的呈灰棕或褐棕色的草皮 层;灰棕色或淡黄色的腐殖质层,厚 约 10-30厘米;腐殖质层以下草根减少,土色逐 渐变淡;B 层变化大;底 层一般有碳酸钙聚积。构型 为 OAhBC 型。7 、富铁土的主导成土过程、中度风化作用 、单、双硅铝化矿物分解合成作用 、强烈盐基琳失作用 、明显脱硅和铁铝氧化物富集作用 、低活性黏粒累积作用8 、铁铝土的主导成土过程、土壤矿物的高度风化分解 、盐基元素强烈淋失 、硅酸强烈淋失与氧化铁、氧化铝相对富集 、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 、黏粒活性显著降低第五章土壤的垂直分

10、布规律:指土壤 岁地形高度的升降一次变化的规律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土壤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或向下依次更替的 现象A 、正向垂直地带性:土壤自基带随海拔高度向上依次更替的现象规律: 、土壤垂直地带谱的组成随基带不同而不同,它们既有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规律,也有随经度的变化规律。土壤垂直地带谱随经度的变化规律,以温带和暖温带比较明显。一般说来在相似的经度上,自南而北, 带谱组成区趋于简单,同 类土壤的分布高低逐渐降低:而在近似的纬度上,自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则带谱组成趋于复杂,同 类土壤的分布高度逐 渐增高。但必 须指出,垂直带谱中土壤分布的高度界限,除受气候因素影响之外,由新构造运动引起的山地升

11、降,也是重要因素。、山体愈高,相对高度愈大,土壤垂直地 带谱愈完整,包含的土壤类型也愈多。如地处亚热带的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因其最高的海拔而形成了最完整的土壤垂直地 带谱,自基带的红壤向上依次分布的土壤类型分别是:山地黄棕壤、山地酸性棕壤、山地灰化土、亚高山草甸与高山草甸土,直到高山漠土与雪线。可见土壤垂直地带谱有规律的变化与土壤的主要性质及其相关联系的山地气候条件变化密切相关。、山坡的坡向对土壤垂直带谱由明显影响。最好的例证就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其南坡的基带土壤是粘磐湿润淋溶土或铁质湿润淋溶土,而北坡的基 带土壤则是简育湿润淋溶土和土 垫旱耕人为土。B 、负向垂直地带性(这种只在中国青藏高原

12、等具体条件下所特有的现象)最适宜发展立体农业C 、土壤的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指在垂直地带基础上表现的水平分布规律再在水平地带基础上出现的垂直分布规律。这是高原面上土壤地理分布的重要特点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南北向延伸, 东西向更替) 因海陆分布的势态,以及由此 产生的大气环流造成的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 应地呈大致平行于 经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以中

13、 纬度地区表现最典型。 我国中温带地区由东向西土壤地带为:淋溶土(暗棕壤)湿成土(黑土)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 钙 土)荒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我国暖温带地区由东向西土壤地带为:淋溶土(棕壤)弱淋溶土(褐土)钙积土(黑垆土、灰钙土)荒漠土(棕漠土)。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热量 递减,降水 则在一定高度内递 增并在超出该高程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 地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的特性。 表现随山体高度增高,依次出 现一系列与较高 纬度带(或较湿润地区)相应的土壤类型。 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 纬到高纬,土壤垂直 带谱有由繁 变简、

14、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在相似的纬度上,从湿 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 带谱先是趋于复杂,最后又趋向于简单,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 则逐渐升高。 第六章土壤资源(soil resource)是指具有 农业、林业、牧 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 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资源具有质(土壤肥力 )和量(面积)两方面内容。中国土壤资源的特点、土壤类型众多、土壤资源丰富、山地土壤资源所占比重大、耕地面积比重较小、宜农后备土壤资源不多、土壤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土壤资源的功能:1.土壤是生产食物、木材和 纤维的基地;2.土壤支持

15、和调节地表生物过程与养分循环; 3.土壤调节陆地表面水分分配与过滤水质;4.土壤作为地球的“皮肤” 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地;5.土壤是人类生产建设的主要基质。世界土壤资源及其人均占有量差异巨大:世界人均占有耕地 0.25ha,大洋州最多为 1.75 ha,亚洲最少为 0.15 ha。二)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1.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 样2.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 少 3.耕地面积少、分布不平衡 (三)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1.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2.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3.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4.土壤盐碱化、沙化加剧5.土壤受污染日益严重, 农田生态恶化。 土壤质量(soil quality)或称

16、土壤健康 (health of soil)是指土壤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则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 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一般将土壤退化过程划分为土壤侵蚀、土壤 风蚀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土壤侵蚀是在各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土壤物 质被剥离、迁移、沉积的过程,根据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将土壤污染划分为: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 农业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型、生物污染型。土壤污染物归并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中可溶性盐分随水

17、向表土层(020 cm)运移而累积至含量超过 0.1% (或富含石膏土壤为 0.2)的过程。1、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 C )条件下。A 高温少雨 B 低温多雨 C 高温多雨 D 低温少雨2、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 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A 粘化过程 B 灰化过程 C 钙化过程 D 白浆化过程3、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D)。 A 粘化过程 B 灰化过程 C 钙化过程 D 富铝化过程4、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A)。A A层 B B 层 C C 层 D D 层 5、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B )。A 最大吸湿量 B 最大分

18、子持水量 C 田间持水量 D 凋萎系数6、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A砂土 B壤砂土 C壤土 D粘壤土7、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 态,其中 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 态是( )。A 气态水 B 固态水 C 膜状水 D 毛管水 8、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 )。A 石砾土 B 砂土 C 壤土 D 粘土9、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和水气饱和。A 多 B 少 C 较少 D 最少 10、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 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 是( )。A 等离子价代换 B 等离子代换 C 正负电荷代换 D 不对等代换11、酸性土

19、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A 酸土更酸,碱土更碱 B 均无变化 C 均向酸方向 发展 D 均向中性发展12、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 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 )。A 烘干土重 B 风干土重 C 湿土重 D 自然土重13、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 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 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 结构体是指(B)。A 粒状 B 团粒状 C 块状 D 片状14、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 质是( )。A 胡敏酸 B 富里酸 C 有机酸 D 无机酸15、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化的物质是( )。A 胡敏酸 B 富里酸 C 木质素 D 单宁16、适宜大多数细菌生

20、长的土壤酸碱性 环境是( )。A 碱性 B 中性 C 酸性 D 强酸性18、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 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C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 针叶林土B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 针叶林土D 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砖红壤、 红壤和黄壤19、在北亚热带的土壤垂直带谱 中排列正确的是( )。A 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B 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C 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 D 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20、土壤与大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 )。A 地带性分布 B 非地带性分布 C 隐地带性分布 D 地域性分布2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 过程的土壤是(D)。A 棕壤 B 黄棕壤 C 褐土 D 红壤22、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的土壤是( )。A 灰化土 B 棕壤 C 黄壤 D 红壤23、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 育的地带性土壤是。 ( )A 暗棕壤 B 黄棕壤 C 黄壤 D 砖红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