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涂尔干_。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 实证研究范式_和_人文研究范式_两类。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 和_学生群体_ 的结合体。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个体的社会化_。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7.在西方, 孔德 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8.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
2、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 评价手段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 互动性重要他人 和 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 、民主型和 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 传递功能 。13. 在西方,法国的 孔德 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最早使用 “教育社会学“ 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 华德。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3、。16.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 学生群体的结合体。17.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 “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18.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 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19.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 人口死亡率的影响。20.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21.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 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22.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23.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
4、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 评价手段使用权。24.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 1917 年史密斯出版的_教育社会学概论_一书。25 在教育社会学史上, (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26.1949 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27.1922 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28. 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二、名词解释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社会学科,它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的基
5、本原理和方法以一种把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来研究“教育社会现象” ,其学科的逻辑起点和研究目的在于教育的本质性功能,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和提供理论依据。2.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3.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4.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5.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6.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
6、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7.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8.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9. 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
7、象。13.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18. 心理缺陷说:是解释行为
8、失范的一种理论,认为个体产生越轨、犯罪的行为是因为存在心理缺陷,不知道限制自身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的原因在于童年的社会化失调。19. 教育结构是指社会的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根据一定比例和秩序所构成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20. 教育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教育类型分别培养,并且帮助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21.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三、判断对错1.1949 年布 鲁克弗发表 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 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志。对2.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
9、基者。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3.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 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错。孔德、涂尔干等人4.教育社会学家研究自杀现象,关注的是某个人为什么会自杀。错。关注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5.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6.教育社会学与一般教育学不同之处在于将学校成员的行为看成是纯个体行为。错。不能将学校成员的行为看成是纯个体行为,应视为一种社会行为。7
10、.教育社会学家对社会事件的关注重点是一种个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错。关注的是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与功能.8.强调价值中立,确立社会行动的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者是涂尔干。错。是韦伯 9.教师职业的最基本内涵主要是他所扮演的“教育者角色” 。 对10.在小学阶段评价手段和人格魅力对教师的权威影响较大。 对11.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权威影响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加大。 对12.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中,教师评价手段和专业素质在对其权威影响中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错。不一致,评价手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影响减少,专业素质则相反。13.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错。未必。角色期
11、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14.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与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错。学生成绩的高低还与成就动机、价值导向等因素的影响。15.作为课堂控制的手段,惩罚是最好的手段。错。是种消极的控制手段。16.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主要依赖于显性控制机制。错。显性控制机制和隐性控制机制。17.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错。隐性知识18.在一般意义上,教育制度常常被认为是“文明社会”或先进社会的一个特征。错。教育制度作为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规范系统,是最古老的制度之一。19.社会整体渐变是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错。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
12、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20.社会整体渐变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错。社会整体渐变的作用在于促使教育制度进行某种局部调整,但它不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21.由于教育准备不当导致的毕业生“学非所用” 、高材低用等是“反教育”的失范行为。 对22.教育公平就是教育平等。错。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而教育平等是指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23.学校中的“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错。一种失范性教育问题24.教育在本质上是一个改造观念的过程,观念转型将直接诱发教育失范。错。也可间接诱发教育失
13、范。25.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对26.过程性教育问题是指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教育问题。对27.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对28.以孔德、涂尔干等人为代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思路是偏重个体事实。错 。偏重社会事实,这些事实在个体以外29.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对30.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 。对31.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错 。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德。涂尔干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人。32.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
14、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对33.互动理论更重视研究个体、小群体而非社会结构。 对34.布鲁克弗发表的教育社会学一文,标志着现代教育社会学的正式确立。错。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问题 。35. 在小学阶段评价手段和人格魅力对教师的权威影响较大。对四、简答题:(一) 、根据你的体会谈谈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1、从传统层面看在经济至上的社会,教师传统权威会因经济待遇较低而减少;2、从专业层面看,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师专业权威的获得、巩固和发展变得困难;3、学生的年龄差异、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教师的权威。(二) 、简述教育的互动理论。答 1、教育的互
15、动理论源于社会学中的互动论,有时也称之为解释学。2、认为对具体情况的一切分析都是解释性的,强调对现实本身的剖析,重视探讨日常现实的过程和存在于这一过程中的主观目的性怀交互作。3、对于学校生活的解释,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强调对学校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和个体行为的研究。4、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主张以解释和理解的方式来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三) 、教育知识涉及哪三种内容?答、1、显性知识:学科类别及具体课程内容 ;2、隐性知识:学校生活经历及非正式教育影响;3、生活经验:交往活动中的日常生活经验。(四)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在研究教育现象时采取整体的、
16、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2、综合性: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4、实证性: 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五)为什么说教育具有控制人口的功能?1、教育改变了生育观念,为控制人口创造了主观条件2、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这在客观上要求她们少生少育3、教育年限的延长也在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六)简述人口数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的投入; 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
17、规模;3、人口构成的不合理使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影响;4、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诸多困难。(七)简述失范行为的主要形式1、根据违规行为的场所来规定:课堂中的违规行为、课堂外的违规行为和学校外的违规行为。2、根据违规行为的所有者进行分类,相对于教师的违规行为、相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相对师生双方的违规行为。3、根据青少年违规行为的程度分类:不适当行为、异常行为、暴力行为。(八)简述造成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1、直接社会原因:帮派群体的影响 同伴之间的压力 传媒的影响 其他因素的作用学校。2、教育原因:教学内容问题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问题学校文化及评
18、估标准的适应性问题学校和班级管理模式的问题,做到能对学生失范行为加以归因。(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角度)(九)简述差异交往说差异交往说是由美国犯罪学家萨色兰德提出,他认为所有的认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如何社会化取决于他们与谁交往。个体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他与该群体的交往越密切学到的犯罪手段就越高,犯罪动机就越强,犯罪的可能性也越大。(十)简述手段目标说手段目标说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他认为是社会手段和目标的不统一造成了极度的紧张,从而引起越轨行为。社会在文化上为每一个人都规定了合法的正确目标,但社会并没有在结构上为每一个人提供合法的手段去实现
19、这些目标,这样就会使人产生挫折和紧张,在没有合法手段时就会用非法的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从而出现越轨行为。默顿指出越轨并非是唯一的选择。(十一).联系实际论述同辈群体社会化和学校社会化的主要特点。1、同辈群体社会化的主要特点:(6 分)a.同辈群体中的关系是平等关系,是在自愿基础上结合的b.同辈群体提供了个体间交流社会信息的机会c.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2、学校社会化的主要特点(12 分)a.学校按照事先确定的目标计划和社会要求塑造年轻一代b.学校有专门训练的教师 c.学校有专门的影响媒介d.学校教育根据文化遗产要素选择教育内容 e.学校教育根据个体年龄特
20、点选择相应的方法f.学校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年青一代集合在一起,增加了同龄儿童的交往机会(十二).试述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基本关系。1、社会流动的方式影响着个体角色与地位的获取途径;2、社会流动方式的不同影响着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使教育目标与内容发生变化;3、社会流动的频率或数量也与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存在密切关系。4、社会用人制度影响教育改革的方向。五、分析题:(一) 、试析大众媒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媒介对儿童现社会化、道德发展、学业成绩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从正面看大众媒介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增进学生知识面的作用;从负面看不健康的媒介内容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媒介所宣传的参照系过多,导致儿童的榜样群体多元化
21、,使儿童在社会学习方面无所适从;存在教育功能失调现象:所体现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方面往往与学校、家庭甚至社会主流文化相背离。过多地将时间消磨在媒介上也会影响到学业时间。(二) 、你是如何看待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明星往往成为他们的偶像性重要他人。各种明星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视为学习的榜样。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其影响方式是突发的、短暂的,但又是刻骨铭心的。学校教育中要正视这一现象,加强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六、案例分析:1、班级中的“老鼠帮”【案例】在某班主任新接的班里,有几个属老鼠的大年龄同学,他们是学校里闻名
22、的“老鼠帮”的部分成员。这位班主任在工作中放弃成见,热情对待每一位同学,对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亲切和蔼。在他召开的长一次班会上,他说:“在我眼里,全班 49 名同学就像 49张白纸,希望你们在各自的白纸上描绘自己最佳的形象。过去的功过只能说明过去,一切从零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 ”那些原以为要被警告的同学把低着的头抬了起来。第二个星期一,当这位班主任走进教室时,发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经了解,原来是“老鼠帮”的成员自发组织起来干的。这位班主任立即写了篇良好的开端看我们班的希望的文章,刊登在第一期的黑板报上。从此,班主任与这几位学生的心理距离缩短了。那几个学生在班主任的进一步激发和鼓励下成立
23、起“学雷锋小组” ,为班集体做好事,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后来,在班委会的民主选举中,他们中的几位同学还当选为班委会成员【问题与思考】:1、班级组织结构有哪些? 2、简述师生交往与互动的形式与意义【分析】:研究表明,在班级组织里,一般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在角色分配、执行社会义务基础上形成的关系,这是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另一种是因日常的接触而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班级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职、权、责三位一体的体系。正式结构的实质是组织内的个人关系,这种关系是从制度上预先规定好的,不以组织内的个人关系为转移,其目的是将组织的活动统一起来,有效达到组织目标。非正式结构主
24、要是靠个人的感情、兴趣、爱好相习惯来维持,远不如正式结构稳定。班级组织的非正式结构,通常专指班级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有人数少、吸引力强、 “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征。在班级组织中总会有一些让人伤脑筋的学生,人们常常将他们与“落后” 、 “麻烦制造者” 、 “问题学生”等词联系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学生往往会形成破坏群体。般来说,教师对班级中的“优生”有着较大的“好感” ,这样,教师从情感上更愿意和这些学生进行交往与互动,对他们也寄予较高的期待;而对班级中的“差生” ,教师则多少心存“并蒂” ,从情感上,教师并不愿意和这些学生有更多的交往与互动,对他们没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但
25、出于教师的责任,以及担心“差生”给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又不得不加强和他们的交往与互动,其结果是在与“差生”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中,教师常常倾向于采取专制和否定的方式,抑制着他们的发展。案例中班主任在工作中放弃成见,热情对待每一位同学。对“老鼠帮”的成员给予即时的肯定。写了篇良好的开端看我们班的希望的文章,刊登在第一期的黑板报上。从此,拉近了和“老鼠帮”的成员的心理距离。这是位民主型的教师。民主型教师既不放任也不专制,他们以一定的规则来维持班级秩序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学生在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明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民主型教师给予学生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同时也教导学生,要是选择不良行为,就必须
26、承受该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学生一旦了解了行为的后果,就可以更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师生交往于互动中,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2、每月补课花千余元买的是心安【案例】 “补课效果未必好,但不补课恐怕就一定不好。 ”女儿小雪在太原市一所中学初二年级的梁女士说,她每月至少要花 1200 元给孩子补课,孩子的成绩并未突飞猛进,倒是她从中得到些安慰, “不那么担心孩子掉队了” 。 “我曾是补课的严重抗议者。 ”梁女士告诉记者,刚上初一时,班里很多学生家长就给孩子报补课班,她很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应该自然、快乐地成长,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即可,不想让孩子淹没在“题海战”中。没料到,第一学期结束时,小雪地
27、理、数学两门功课险些不及格,进入全班后十名之列。班主任老师将梁女士叫到班里,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小雪处于比较危险的位置,再不加把劲,学习就会掉队,到时就不好赶了。无奈之下,她咨询了别的家长,找到家口碑较好的培训学校,给女儿报了地理、数学、英语三门课。 “小雪上的三门课都是一对一的小课,每小时 200 元。”梁女士说,每月每门课各累计上小时,每月就需 1200 元。一个学期后,女儿考试时成绩并未明显好转,除英语有些进步,数学和地理都仍略高于及格线。【思考】:1、什么是教育问题?有偿补课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有偿补课是应禁还是应放?【分析】:与社会问题一样,教育问题也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教育问
28、题泛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一切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教育科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教育问题史。狭义的教育问题特指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不利于人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的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主要表现为七种类型。 “有偿补课” 、 “有偿家教” 、 “校外兼职兼课”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2006 年,国家教育部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但事实上,学生补课在各地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案例中,梁女士每月花千元补课买的是心安,显示出家长的无奈。一边是“有偿补课”责难增多,一边是更
29、多家长送孩子参加“有偿补课” ,教育部门却禁而不止,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既有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还有执法方面的原因。从教育方面看,教育体制的应试机制及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根本原因。毋庸讳言,不论我们把素质教育口号喊得多么响亮,进入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应试教育还占主流, “以考定终身”的基本格局没有得到有效改观,以高考为核心的各级选拔考试, “不但直接挑动高中教育随之起舞,而且其影响深达初中甚至小学” 。与应试教育同时存在的,还有当前各级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而大部分地方中小学存在的大班额教学,不可避免地使课堂教学存在个体受教不均衡现象“,优生吃不饱
30、,差生吃不到”现象普遍存在。于是,为了能让孩子升入条件更好的高一级学校,家长就得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为了能获取更好的成绩,家长就不得不遵循“勤能补拙”的古训,牺牲孩子的部分休息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或培优,或补差,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在各层次的选拨考试中抢占先机,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最终考取好大学。这就是近年来各类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原因,也是教师冒险进行“有偿补课” “、有偿家教”而屡禁不止的诱因。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家长观念转变、经济支付能力提高,但却面临管理孩子时间越来越少的矛盾、以及教师“劳动有价、多劳多得”观念的树立是直接原因。进入新世纪以来,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
31、就未来”日益深入人心,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而经济收入的增长,使家长支付课外补课金的能力也相对增强;但同时,新经济时代,工作压力日趋繁重,社会交往日趋繁忙,家长能有效监管孩子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为了不让孩子输在每一个阶段的起跑线“,以勤补拙”成了不少家长的无奈选择。从教师角度看,受大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多数教师不甘于再固守“只讲奉献,不计报酬”的清贫形象,而是愿意通过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合理劳动换取更多收入,以提高生活质量。除了上述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有偿补课”禁而不止,也跟教育主管部门遭遇执法尴尬有关。第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禁止有偿补课”只见于个别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部门规
32、章,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界定,教育主管部门清理“有偿补课”缺乏底气,此禁而不严,时紧时松;其二,教师课外补课基本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和校外,有些还在教师私宅,如果没有学生及家长检举,教育主管部门很难查找甚至无权检查,只能抓群众反映强烈的个别典型加以处理,不能大面积“杀伤”有偿补课行为。一边是社会对“有偿补课”反响强烈,一边是“有偿补课”禁而不止或遭遇合理性质疑, “有偿补课”该不该禁?该怎么禁?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的劳动价值观,大面积实现“无偿补课”已不可能,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课外有偿补课变得规范合理。让合理规范的有偿补课成为新时代条件下多元教育的有利补充。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育主管
33、部门的“禁补令”应分清性质,不搞“一刀切” 。根据现实情况,从尊重教师权利出发, “禁补令”可以大致表述为:“在国家法定工作时间和学校因特殊需要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中小学在职教师禁止从事跟法定工作或集体工作无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及相关管理活动,禁止采取胁迫或变相胁迫等非学生自愿方式进行课外补课,禁止对本班学生或有利害冲突学生实施课外补课。在职教师一律不准举办或参与举办培训机构。 ”2.增强执行力,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分清性质后的课外补课,检查执行很重要,尤其要把家长检举违规补课作为首要信息指标予以调查,一经查实,从重处罚。同时,处于上位的教育监察部门应加大对教育主管部门首问责任制考核和违规责任追究,增
34、加教育主管部门纵容违规甚至钱权交易的违法成本。3.强化管理,实施有偿补课备案制度。教育部门应委托学校对一定学生人数之上的合法的课外补课实行审批备案,教育部门有权对补课的软硬件设施、补课控制人数、补课质量管理及补课责权等提出明确要求并予以督查。4.加强宣传力度,正面引导教师和家长。对教师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强化师德意识和本职工作意识,加强法定工作考核,倡导自律和奉献。对家长和学生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家长和学生树立高效学习意识和正确的成才观,不以单纯增加学习时间获取成绩,不迷信和盲从家教,要敢于对违规家教和黑心培训说“不” 。总之, “有偿补课”是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将会较
35、长时间持续存在。我们既不能视而不管,任其发展,也不能谈“补”色变,一律禁绝,而是辩证认识,合理利用,推动基础教育更好发展。3、可怕的标签【案例】一次,笔者去一所小学听数学课。教室的角落里,一个小姑娘独自一人一桌,于是我坐到了她身边。看见她的课本很新,就问她:“你一直这么爱惜书本吗?”她抬起头朝我羞涩地笑了笑:“我表妹也要上学,我留给她看。要是我写上东西,她就”我看着小姑娘的清澈的眼睛,笑了。这时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我发现她怎么也不会做,只会把竖式写在本子上,老师显然没注意到她。我俯下身子轻声教她,图形面积公式她不知道。前面的一个小男孩回过头说:“老师,不用教她,她是弱智!” “教她,她也不会,她
36、数学只能考 5分!”再看这个孩子,竟是一脸的漠然。下课后笔者问询那位数学老师,老师漫不经心地说:“她是个弱智,什么也学不会。考试时只会在试卷上写的满满的,但和标准答案一点也不符合。 ”【评析】弱智,多么可怕的字眼!老师,同学,每个人都这么认为,这么说,可怜的小姑娘,有着善良的心的孩子,竟也学会了漠然视之,这不更可怕吗?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可是,为什么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苦恼的事情?就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分数当作惩罚的武器来对待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5 分、10 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的地位,宣判了他的“差生”身份,这
37、也意味着从一年级开始他就要带着这个耻辱的烙印一直走下去。在老师的冷落里,在一次次低分的打击下,在同学们的耻笑中,一个原本活泼烂漫、充满希望的孩子就可能这样日渐消沉。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傻瓜” ,是“笨蛋”了。一个人就这样没有了做人的尊严,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呢!这些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孩子,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为了班级的“多余人” ;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里的“烦心病” 。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孩子,难道真的天生愚笨?学习差是否意味着学生就是“弱智”?假如用这样惟一的一条标准评价人,那么,托尔斯泰、爱因斯坦、罗丹均有弱智的嫌疑。托尔斯泰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没有读书的
38、脑袋;爱因斯坦 4 岁才会说话, 7 岁才会识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罗丹早年不仅仅是个弱智,还被其父亲嘲笑为白痴。还有我们熟知的华罗庚,也曾被老师认为简直没有数学的脑袋。然而他们都创造了无人能及的辉煌。成绩固然是考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惟一的指标。分数高就一好百好,分数低就一差百差,这种做法是极其短视的。人的一生中,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应该把分数当成是激励孩子向上攀登的助推器,而不应把它变成惩罚孩子的尖锐武器。可怕的标签需要我们将它撕去。【问题与反思】1 结合案例分析, “标签”为什么是 “可怕的”?2 联系实际,试想一下如果您是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分数?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差异?如何保护学生做人的尊严?4、两位女教师的一堂课【案例】这里写两女教师,一位是现实中的,一位是书上看到的。第一位女教师班上有一位男孩,平时作业乱糟糟,学习不认真,还喜欢骂人、打架、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