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课教学选修课安排新课程高中物理第一部分 做好初高中衔接,顺利进入高中新课程第二部分认 真学 习 新 课 程, 转变 教学 观 念,理解新 课 程的内涵 教师要切实改变传统观念,教学活动必须讲求有效性,必须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实发生积极的变化,促进学生发展,要避免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忽略效果的不良倾向,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要避免 “穿新鞋、走老路 ”,就要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精神。新课程标准有下面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新 课 程增加了体 验 性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这是一种直接体验。 了解科学家发现知识过程的辛酸苦辣,这是一种替代体验。 通过 直接体验、替代体验 ,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投身科学的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 课 程关注了 发 展性 1、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新的情景下的可移植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 。新课程增加了一些近代物理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在经典物理学取得了巨大贡献的同时,还有他的局限性,还需要不断完善发展。这些内容尽管学生可能是半懂不懂,但并不影响它的教育效果。就如同在物理学大厦
3、上开了几扇窗户,而阳光迟早会从窗户射进来,学生的视野会从这扇窗户延伸出去。 3、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关注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双刃剑作用,关注对经济、文化的影响,要求同学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实施新课程确实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部分 认真研究新老教材,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行为 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意识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一、教材各个栏目的设计
4、目的 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平台。 ( 1) 演示 :在课堂上由老师操作,学生观察、讨论。有些演示的操作应该有学生参与。 ( 2) 实验 :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这类实验比 “学生实验 ”简单,用时短,多数是定性实验。 ( 3) 做一做 :本栏目实验的趣味性较强,注重学生参与,有的用到计算机,有的用到生活器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情况尽量多做,也可以不做。它与 “实验 ”或 “演示 ”不同,不做 “实验 ”或 “演示 ” 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而 “做一做 ”中的实验对后面的学习没有直接的影响。一、教材各个栏目的设计目的 ( 4) 学生实验 ( P95):这是
5、学生实验的总论。这部分内容不仅指导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实验的学习,而且论述了物理实验的意义。它不宜作为一节课或几节课让学生学习,而应成为贯穿整个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反复阅读,反复体会其中的含义。 论述实验的重要性。 怎样做好物理实验。一、教材各个栏目的设计目的 ( 5) 思考与讨论 :用于引出问题或创设讨论情景,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力求畅所欲言、当堂理解,其设立的目的是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例如第 15页 “思考与讨论 ”的目的只是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就听到老师所讲的 “矢量相加法则 ”,也许他也能掌握这个知识,但他少了一次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努力,他
6、在这方面的能力没有提高,发现问题并力求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就没有增强。所以,不重视 “思考与讨论 ”就难以充分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一、教材各个栏目的设计目的 ( 6) 科学漫步、科学足迹 : 强调技术发展,反映最新实验与技术进步,可以由学生自己阅读。与过去的 “阅读材料 ”不同点之一是,其后往往附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果学生对此有兴趣,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写出一篇科技报告放到墙报上或在班会上做个科技报告,都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活动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做,但在一学期中,每个学生都应参加一两个。 例如,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附有提问:这个定位器处于哪个城市的哪个部位,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不必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