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武汉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43220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武汉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武汉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武汉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武汉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武汉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加快武汉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思考摘 要: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核心产业,武汉具有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的科技优势、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但也存在着供种保障能力不足、企业规模不大、基础设施薄弱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武汉应抓住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种业发展的机遇,把武汉打造成国家级种业中心,形成种业产业集群;重点按“一城五中心”进行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种业总部经济、种业生产加工经济、种业物流经济、种业会展经济和种业服务经济,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种业;产业集群;种业经济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核心产业,现代种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大局。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

2、心城市,在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和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同时,如何加快种子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是当前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值得高度关注。 1 武汉市种业发展现状及机遇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武汉种业已在全省及中部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种子研发体系已初具规模,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甜玉米、棉花、水生蔬菜等作物育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1 年,全市种子年销售量 3 250 万 kg,农作物种子交易额达 38 亿元。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机遇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 1.1 科技力

3、量雄厚 武汉作为一个科教大市,现有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24 个,拥有农业类两院院士 12 名,在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达 15 000 人。近年来,培育种子种苗新品种 210 个,其中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有 91 个,在双低油菜、优质水稻等品种的育种育苗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标志性成果。在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分子育种技术利用、育种新材料的创新等方面居于全国先进行列。每年审定 30 个左右优质高产多抗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 1.2 地理条件优越 武汉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地貌多样,气候适中,适于水稻、油菜、棉花及蔬菜的制种,黄陂、新洲、江夏曾经是全国重要的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杂交稻制种面

4、积年均超过 3 335 hm2,汉产稻种完全能够满足本市需求,还可以供应省内外。近几年,虽然杂交稻制种面积减少,但一些老基地还比较稳定,恢复发展和扩大空间的余地很大。近年来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力推进,为种业交易交流、会展信息、总部经济和会务服务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通道。 1.3 市场优势明显 武汉市辖区内共有种子企业 79 个、种子经营门店 1 000 多家,2011年全市农作物种子销售量 32 50 万 kg,种子交易额达 38 亿元。省内知名企业在武汉市注册的占 80%以上,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均落户武汉。此外,武汉种子出口创汇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年出口种子总量为 750 万kg,销售

5、区域远达东南亚诸国和非洲等地。 1.4 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 号) ,明确了生物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重要地位,生物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培育生物育种产业和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2011 年 4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要求构建以产业化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扶持种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企业发展

6、等方面的政策措施。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种业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湖北省人民政府于 2011 年 10 月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鄂政发201147 号) ,对加快推进我省种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和部署,明确了发展重点和支持政策,对发展现代种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优势的种子种苗业作为产业发展纳入规划,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覆盖到种子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为发展现代种业提供了政策支撑。 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7、空间布局规划(2012-2020 年) 明确了种业的发展目标是围绕研发、繁育展示、交易等环节,重点建设我市农作物、水产、畜牧、林木种苗四大种业基地。武汉正在实施的“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 、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和“农村产权综合制度改革”等国家战略,更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重要推动力。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推进,武汉市种子产业仍然处于市场化初级阶段,与确保粮食安全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供种保障能力不足,对外依赖度高 武汉是农作物种子供应大市,年供应各类农作物种子 3 000 万 kg 以上,承担着湖北省种子供应

8、任务的 80%以上。但是目前武汉市农作物种子制种面积不足 1 334 hm2,每年产种量约 500 万 kg 左右,但我市种子企业年经营的种子量约 3 000 万 kg,外繁和外调量高达 2 500 万 kg,对外依赖度高达 80%以上。一旦遇到全国性的大范围灾害性气候,种子供应特别是两系杂交稻种子供应将出现缺口,很容易受到冲击。2011 年,受 50年一遇的大旱天气的影响,早稻难以下种,武汉市出现大面积的抛荒,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市政府紧急启动一季晚稻抢播行动,而当时全国水稻种子供应紧张,市财政紧急安排抢播专项资金,由市种子管理站与 5 家公司签订供种协议,在武汉市增加投放一季晚稻种 10

9、0 万 kg,暂缓解了供种不足问题。 2.2 种子企业规模不大,经营实力不强 近几年,种子企业通过整合重组,规模档次有所提升,产业也逐步趋于集中,但企业实力普遍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市 79 家重点种子企业中,年经营额超过亿元的只有 4 家。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于聚集技术、资金和经营优势,面对具备雄厚技术、资金和经营优势的国内外种子企业,武汉种业竞争乏力。武汉市目前还没有一家种子企业上市,而周边已有安徽荃银、合肥丰乐、湖南金健和隆平高科等 4 家上市企业,年营业收入都在 10 亿元左右。 2.3 育繁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难能力差 制种生产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除需要专业的技术

10、操作外,对基地的生产环境、气候和病虫害防控也有较高的要求,还需要有足够的隔离空间。但是武汉现有种子繁育基地普遍存在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沟路渠不配套、机械化程度低和隔离条件差等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更谈不上高产优质,制约了我市制种产业的发展。 2.4 监管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我市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两系杂交制种受害尤甚,导致种子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如 2010 年,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急需通过 SSR 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确定纯度,但我市种子管理部门不具备 SSR 分子快速检测能力,各区连种子含水量、发芽率、净度等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都不具备,难以有效监控种

11、子质量。虽然通过在海南种植能够鉴定纯度,但等结果出来时,种子已经发往目标市场,若对不合格的种子进行召回和封存,又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3 关于加快武汉市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 3.1 发展思路及目标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整合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种业投入、强化市场监管,快速提升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武汉种业发展水平。 发展目标 武汉现代种业的发展目标是,把武汉打造成为国家级种业总部经济中心、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种业加工物流

12、中心、种业展示交流中心、种子种苗生产供应中心和种子质量监管中心,形成种业产业集群,实现“楚国种、天下用”的目标。重点按“一城五中心”进行空间布局,建设标准化优势种子种苗生产基地。 一城:东湖高新生物城。以东湖高农生物园为核心,集武汉地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农作物种子的研发和种业的组装集成与创新,形成更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和专利。 五大中心:一是种业总部中心。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国家省市农科院等技术力量,以武汉南湖农业园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建设总部基地。二是瓜菜种苗育供中心。按照“一区一中心”的原则,集中在 6 个新城区集中建设瓜菜育苗中心,2015 年年总育苗能力达 1

13、.5 亿株,到 2020 年年总育苗能力达到 3 亿株。三是良种繁育中心。按适地适宜的原则,在新城区建设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甜玉米、抗虫棉、水生菜繁育基地,到 2020 年总面积达 6 670 hm2。四是种子展示交易中心。以省市两级种子展示基地为基础,建设总面积为 106.72 hm2 的粮油、蔬菜优新品种展示、示范和区试示范基地;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和武汉光谷生物城为载体,建设武汉种子会展交易中心。五是杂交种子检测鉴定站。以种子企业为依托,政企联合,在光谷生物城和海南陵水建立杂交种子检测鉴定站。 3.2 发展重点 围绕现代种业发展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以

14、种业企业为核心,重点加强种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建设,围绕种业产业布局,建设完善种业研发、生产繁育、加工仓储物流、展示交易经营基础设施,提升种业设施水平,破解种业发展难题,全面提升种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加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种业总部经济 一是建设高端种业研发基地,打造种业总部中心。依托东湖高农生物园和南湖农业园,建设高端种业研究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种业强企的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强力打造种业总部经济。 二是建设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种业研发实力。以东湖高农生物园为核心,充分发挥在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的科技优势,建立常规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相融合的育种技术体系。支持对现代

15、农业育种领域基础性、关键性重大理论与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强化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鼓励支持大型种子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国内外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新品种选育,培育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大面积主导新品种,重点培育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甜玉米、抗虫棉花、名特蔬菜;扶持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鼓励开展种苗繁育、种子加工与储运、种苗装备等产业化技术研究。 三是加强种业人才建设。加强高等院校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的共建,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升种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武汉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

16、,为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支持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单位或人员进入种子企业开展育种研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科技资源合理流动。参照有关政策解决进入企业的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户籍等问题。 四是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上市。推进种子种苗企业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创办、联办、兼并等形式进入种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或专业化育种公司,重点扶持1015 个大型种业龙头企业,争取 12 家企业上市。 加强种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种业生产加工经济 一是建设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全面提升种子种苗生产能力。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围绕种业发展布局重点,建设标

17、准化制种繁育基地,配套完善农田水利、道路林网、制种隔离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制种水平。加快推进钢架大棚、智能温室、物联网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集中打造一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全面提升种子种苗生产能力。 二是培植一批制种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制种经济。在规划建设的制种基地所在的街镇场,培养一批制种技术能手,发展一批制种专业户,形成专业制种街镇场。按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运作模式,通过创办或联办的方式建立制种专业经济合作社,把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进行制种基地改造,承接企业制种工作,形成制种产业。通过制种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就业,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民收入,并

18、保障种子企业获得充足的原材料。 三是建设农作物种子生产加工基地。以武汉光谷生物城为载体,以种子企业为依托,建设水稻、油菜、玉米、棉花等种子加工包装生产线,重点建设每 1 h 加工能力为 10 t 以上的大型种子加工生产线 10 条以上,提高种子加工质量,扩大种子生产加工能力,保证良种供给。 加强种业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种业物流经济 一是建设武汉光谷生物城仓储物流中心和以大东门、舵落口为窗口的聚散中心。建设万吨冷库一座,总仓储能力为 3 万 t、年种子吞吐量为 10 万 t 的现代化的种子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服务设施,形成设备先进、运行高效、管理现代的种子仓储物流中心。

19、二是建立种子种苗储备调控体系。依托我市大型种子企业和种子协会(商会) ,建立武汉市种子加工、储运和救灾种子储备中心,形成市级种子种苗储备应急供应体系。到 2015 年,年储备主要农作物种子 100 万kg,年培育瓜果蔬菜抗灾苗 3 亿株,年调度快生菜等种子抢播受灾面积13 340 hm2。 三是建立种子种苗物流网络。以武汉种子仓储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城市圈为纽带,建立布局合理、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种子物流网络,通过物流网把武汉种子种苗输送到湖北省各地市州营销网点及国内外目标市场,从而实现“楚国种、天下用”的目标。 加强现代种业展销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种业会展经济 一是建设武汉种子种苗会展中心。依托

20、光谷生物城、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和武汉农业博览会平台,建设专业化的种子种苗展示交易中心,每年组织春秋两季大型种子交流会 2 次,举办国际化种业发展论坛、大型学术报告多期次,开办常年种业培训、博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推进种业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把武汉建设成为种子交易交流和学术创意中心。 二是建设名特优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以黄陂武湖省市两级新品种展示基地为基础,建立名特优新品种示范展示示范中心。按照标识清楚、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要求,对展示基地进行标准化建设。组织种子企业、经销商、农民代表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观摩评比,为新品种上市提供展示平台。 三是建设种子种苗市场营销网络。依托种子企业,建设覆盖全市的种子种

21、苗市场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按照标识清楚、管理规范、台帐明晰、服务践诺的标准,建设种子标准放心店,并推广普及。实行品牌营销战略,建设以种子种苗为主体的农资超市,形成连锁经营。 加强现代种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种业服务经济 一是建设完善的种子管理体系。以武汉市种子管理站及各区种子管理部门为基础,建设完善种子管理服务体系,充实种子管理人员,解决经费短缺问题,提高管理手段,增强种子管理机构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二是建设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强化种子质量监督和管理,建设和完善市级种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区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武汉杂交种子分子检测实验中心和武汉杂交种子南鉴基地。 三是建设武汉种子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市、区、乡三级集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