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宁市创演广西历史文化商业剧的思考摘 要 南宁文化集中体现了广西文化的特征,南宁市具有带动广西文化旅游的条件。依托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创演展示广西文化发展历史进程的天天演商业剧对推动南宁文化旅游的发展很有必要。 关键词 文化旅游;地域文化;商业演艺 作者简介 任旭彬,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文学博士,广西 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2-0058-0005 一、展演地方历史文化成为旅游新亮点 近年来,我国许多旅游城市,纷纷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创演展示本地历史文化的大型歌舞表演节目。如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以现代科技的声
2、、光、电等营造完整真实的历史空间,综合演绎“盛唐文化奇观” ,再现已经消失的历史。江苏以周庄和昆曲把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展现了经典戏曲魅力,提升了周庄旅游文化品位。四川成都挖掘考古金沙遗迹,编演了音乐剧金沙等等。 “历史文化资源的成功开发利用既源自于一种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是这种文化的张扬与发展。 ”1有些项目不仅在当地演出,还到外地巡演,扩大了影响。历史文化的舞台化、商业化,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2010 年,浙江杭州宋城千古情一年的表演收入已经超过 3 亿元。 中国现代社会已经逐步进入以消费文化为表现的体验经济时代,随着单纯自然景观对游客吸引力的下降,游客更注重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生活、历史的
3、体验,传统的以观光和休闲为目的的旅游逐步被文化旅游取代。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本世纪内原来市场份额较大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增长率将呈下降趋势,而文化旅游产品则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P1) 。各地开始越来越多地在旅游产品中注入文化内涵,文化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它的经济功能。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其他任何地区都难以取代的。结合旅游业开发历史文化为旅游景观就成为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随着旅游与文化的联姻,文化成为经济开发的资本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如何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并通过创意和市场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本,是发展创意产业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历史文化资源通过
4、文化创意走向产业化,其关键在于挖掘具有特殊性的地域文化和创造性的展示形式。文化产业主要是通过创意激活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而产生经济效益。在文化旅游中,实体化为历史遗址、名山大川等类型的历史文化是很重要的旅游资源。加大创意力度,使静态的文化产品“活起来” ,可以通过影视、歌舞、游客参与及体验等形式来展现文化。艺术表演作为展现文化的方式有的是以历史文化为题材进行再创作,重新开发和利用,运用现代舞台手段再现历史。有的是复原和发掘历史上的艺术表演,将其原汁原味地展现给观众,如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各地都积极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创意性文化项目,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新
5、亮点,树立了旅游文化品牌的形象,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印象刘三姐” 、 “云南映像” 、 “丽水金沙” 、 “禅宗少林” 、 “刘老根大舞台”等知名演艺品牌,近几年来都是如火如荼。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一个旅游交通集散地,同样具有十分丰富而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南宁市区内及其周边地区都有比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广泛分布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遗址,如龙母文化、骆越文化和贝丘文化等。扬美古镇、伊岭岩、青秀山风景区、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金伦洞原始石漠山洞、大龙洞景区、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以及昆仑关抗战遗址等著名景
6、区分布在市郊各县区。环大明山地区更是广西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南宁最大的天然“空调” ,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商周秦汉时代的青铜器和许多唐、宋、清等朝代的文化遗迹。南宁市委、市政府已经实施“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旅游战略决策,围绕壮乡、绿城、会展商务主题,构建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然而,目前南宁的龙头旅游景点以孤立的态势发展,与周边各市郊县的旅游景点缺乏链接,对广西文化旅游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早已饮誉世界的刘三姐作为广西标志性符号,在外省人的想象中广西是一个充满少数民族风情,流动着色彩斑斓音符的童话般世界。广西师范学院陕西籍的研究生罗波认为, “青秀
7、山作为国家首批 AAAA 级旅游区,却鲜有问津。其主要问题就是忽略了广西的地域特色,而片面地追求大而全的经营模式。因此笔者认为,青秀山要发展,必须和广西各民族文化紧密结合,树立民族文化品牌。 ”3这确实点中了南宁目前旅游品牌定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即缺乏相对于中原文化异质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产品雷同,没有个性,对外地游客很难产生吸引力。南宁作为省会城市,为了树立广西“首善之区”的新形象,巩固和发展南宁作为广西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提升南宁成为广西文化特别是壮族文化研究中心、展示平台、创新基地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精品,广西原生态民族歌舞只有山歌敬亲人 、舞台旅游歌舞风情
8、东南亚 、话剧南宁兵变 、粤剧海棠亭 、 月到中秋 、歌舞剧绣球飞 ,电视剧走过秋冬春夏 、歌曲大地飞歌等,民间歌舞剧妈勒访天边、 美丽的壮锦 、大型话剧苍天有泪 、现代彩调剧八桂大歌 、壮剧瓦氏夫人等,都是少数民族色彩鲜明、具有强烈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优秀剧目。特别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成为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了南宁的文化品位。作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和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区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特征突出,但每年一届为期数天的民歌节在时间长度上无法承担起展示广西历史文化的重任。广西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多是静态陈列展出的文化产品,缺乏动感,作为游客的消
9、费者主要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观光,难以参与和体验。如果还有一台 “天天演”的商业剧总缆性地展演广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将能够争取更多的过夜客,又传播了广西文化。因此,挖掘广西各种文化传统中活态性的文化元素,打造一台展示广西历史文化的舞台演艺就成为南宁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南宁市作为广西文化的集中体现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 70 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劳作生息;距今 10 万2 万年前,在桂西、桂南、桂北山区活动的古人类“柳江人”已进入以血缘为纽带的母系氏族社会初期;距今 2 万1 万年前,生活在广西的古人类“麒麟山人”已学会制造和使用钻孔砾石和打磨尖石器刃口;距今 1
10、 万6000 年前,桂林的甑皮岩人走出石灰岩洞,开始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先秦时期,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今天壮族传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西瓯、骆越人创造的。广西境内主体民族为汉族,人口为三千多万,占人口总数比例 62%,而壮、瑶、苗、侗等十几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为一千七百多万,占人口总数比例 38%。长期以来,作为一个边疆省份,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多样性。多民族及其文化之间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相渗透,形成了一个多样统一、和谐共存的多元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格局。广西体现了文化多元、民族多元、历史遗存多元的鲜明特征,历史文化主要以中原文化、巫文化、土司文化、革命文化
11、、抗战文化为核心内容,这些文化现象交融穿插、互为表里、古朴奇崛,杂到极处也纯到极处。这种多元文化混融的现象,给我们构建一个统一的都能够体现各种文化的广西符号带来了困难。但是,广西文化还是具有中原文化与岭南土著文化水乳交融的总体特征,因此,创演展示广西历史文化的商业演艺只能作为一个文化建设项目来体现广西的区域文化,力争打造为代表广西形象,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品牌。 南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文化共存的城市,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具有南国风情和沿海开放特点的城市。南宁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的特色和气派。自唐代以后,西南、中原各省至交趾的水陆交通都经过南宁,这使南宁的政治、经
12、济、军事地位明显提高。南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联系中国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文化市场发展前景巨大。这座壮、汉、苗、瑶等多民族聚居的具有 1600 多年历史的首府城市,壮族占人口总数的 64%。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壮族也不断受到汉文化的熏陶渐染,表现出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壮汉文化交流由来已久,唐宋至近代,北方中原、东南沿海及广东地区的古越人后裔和汉族人先后南下或溯江而上,迁徙至南宁一带与当地壮族先民杂居,其中一部分逐渐与壮族融合为一体。汉文化已经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渗透到物质、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少数民族的多神信仰中也融合了从汉文
13、化传入的道教、佛教的影响,如壮族的布洛陀和侯野射太阳 ,与汉族的创世神话和后羿射日非常接近。少数民族都不同程度地承认汉文化的优势地位,其传统节日也深受汉族传统节日的影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汉族重大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广西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大多数能同时使用汉语。各民族仍保持本民族的节庆、称谓、饮食、信仰和民族自我意识,特色鲜明,也都不同程度地吸纳汉文化的营养成分。至今南宁城内的唐宋水街、元明钟楼、晚清炮台、民国骑楼等历史遗迹,无不彰显着以壮汉合璧为基调的多元一体文化特征。南宁市最通行的语言是南宁白话以及混杂粤语元素的普通话,粤剧、邕剧茶楼、八音会馆、傩面大
14、戏、师公庙会等各种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其核心都是以岭南文化为主体,壮汉文化等多民族文化因素糅合而成的文化复合体。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长久落户南宁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南宁市政府已经将文化强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 “文化立市”要真正“立”起来,就要树立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的理念,用全球的文化视野来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功能定位,打造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目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经济与文化互相渗透的趋势,文化被移植、嫁接到商品中升华商品,商品演绎文化,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消费者在消费商品的同时也体验着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城市文化软
15、实力及经济硬实力的重要途径。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奇特秀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壮乡风情、原生态和多样性的人文景观等都是南宁市必须依托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地理区位、人力资源优势,把文化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是“以生活中剩余的财政计划为前提,以自愿为原则,以休闲或积累不同经验为主要目标,到异地或异文化人群中去体验的旅游行为。 ”4(P16)文化差异性是产生旅游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被旅游主体所体验和欣赏。发展旅游业是整合、展示、普及和转化文化资源的有效方式,旅游集休闲、购物、娱乐、餐饮、观光为一体,是实现经济与文化结合的最直接的途径。旅游既
16、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不仅仅是人们到大自然山水中去寻求美的感受和精神愉悦,同时也是出于人们的一种潜在的文化交流活动需要。作为文化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离开了人文内涵的支撑,旅游产品将会在市场上逐渐萎缩。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将是未来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依托地域文化展演广西历史文化 “在当今文化旅游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旅游的重点,人们的旅游观念正在变化的时代,各地在旅游发展中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亮点工程是快速发展旅游的重要手段之一。 ”5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省会城市,具有现代都
17、市大众消费市场以及丰富多样民族文化旅游集散地的双重平台。南宁可以从民族文化的个性入手,以唯一性的地域文化为依托,突出城市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传承形成的文化特质,力争创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创立文化品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就是把握地域文化特征,找准文化和旅游互动的契合点。李建平认为, “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地域文化与地理有联系但不是地理,与历史有联系但不是历史,与景物有联系但不是景物。对地域文化,从空间上看,在大范围讲有其独立性,在小范围讲有其主导性。从时间上看,在历史发展上有其持续性,在当下意义上有其现实性。
18、地域文化,并不单单是指向场景和物体本身,而其本质指向主要是景物背后的东西,即景物所固有的内涵、所传送的信息、所隐藏的秘密和所带来的意义。 ”6地域文化的地理空间、自然景观、地方性历史传统和人文景象等都与当下生活高度同构,地域性的文化资源往往具备独有性和稀缺性的特点,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是最具有识别功能和差异化特征的文化表达方式。地方性的民族文化及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其他地方不能模仿和替代的。从文化消费角度来看,文化的功能是最大限度地给予人们审美体验、理想冀求、心理快慰与精神满足。只有厘清地域文化的特色所在,开发具有差异化特征的文化符号,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下,
19、城市文化有无特质是吸引人们到这座城市旅游的最大因素。 “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实在的旅游经济优势,取决于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决于进入市场的旅游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7(P31)人们对于一个地区的了解,自然景观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人文景观来加深印象。好的创意必须要洞悉目标消费者的心理,尤其是情感需求。到南宁的游客主要还是要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了解南宁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沉淀。要切实改变南宁旅游看点多而卖点少的现状,充分满足旅游者对少数民族风情的体验心理才获得成功。边疆地区相应的文化特质是区域征、国际性、多样性、兼容性、开放性、民族性。但南宁旅游文化与民族风
20、情结合不够,充满神奇与神秘的壮族文化内蕴并未被充分发掘。旅游业也是“生产文化意义的内容的产业。 ”8(P16)目前广西文化旅游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少数民族文化展示不足,游客对广西文化壮汉合璧的特征体验不够。不能单纯以自然风光、度假旅游来吸引旅游者。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主要有四个,即内容、科技、资本、服务。南宁“天天演”的历史文化舞台演艺要充分发挥广西的比较优势,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挖掘、整理、提炼文化资源,重新编排、诠释历史文化内容,模拟历史事件发展进程,赋予新的价值和意义,使历史文化真正“活”起来。借助现代传媒和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将传统历史文化的精髓完美展现,满足作为消费者的游客从精神层面上的娱乐
21、中体验到广西的文化意象。 “壮族的历史经历了从独立起源、自主发展,到逐渐依附中原中央王朝和被儒家文化长期濡化的过程。 ”9壮族作为岭南最古老的主要原住民,其文化发展进程足以代表广西区域文化的历史特征。壮族先民骆越人在史前石器时期就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化,是开发岭南的最早开拓者。在壮族神话中,姆六甲原本是独尊的女神,后来姆六甲的身边有了一位男性神布洛陀。壮族的麽经布洛陀全面记载了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创造人类、安排秩序、排忧解难的一系列神话传说。布洛陀演变为高于姆六甲地位的创世始祖男神成为开创文明的文化英雄,姆六甲则降格为布洛陀的陪神。这些反映了壮族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被父系氏族社会代
22、替,充分展现了壮族文明之初的原生态文化。这是属于壮族民族文化自主发展的时期,可以考虑围绕布洛陀和姆六甲为中心用“骆越曙光”为主题演绎壮族火耕水耨、河渔射猎的生活。战国至南北朝,我国南方各族都被泛称为“越族” ,故有“北方胡,南方越”的说法。以铜鼓文化作为代表的壮族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壮族向奴隶制文明时代跨进了一大步。广西是目前国内外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区,铜鼓所表征的壮族文化与铜鼎象征的汉族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别。这时期的壮族文化与古代中原封建文化独特地比肩而立又互相吸纳,奠定了岭南文化的基础。可以选取赵佗或冼夫人为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最有感染力的人文事象,以“鼎鼓合奏”来演绎岭南俚、僚、蛮、汉杂处状态中文明教化、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和谐之音。唐宋至明清,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南移,汉文化与岭南各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