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财务视角的我国高校债务化解问题对策探讨摘要:高校持续扩招,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增长,但是高校的贷款扩建、新建,形成了巨额负债,影响了健康发展。化解高校债务问题,应从政府、高校及学校资金管理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发展中的债务问题,探寻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路子。 关键词:高校债务;化解;财务视角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2-0074-04 一、我国高校债务形成的历史回顾 上个世纪末,我国经济遇到了资金不足、宏观调控措施作用弱化等复杂的不利发展环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 1998 年到 2004 年,我国政府连续 7 年实施了积
2、极性财政政策。而积极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之一就是扩大内需,于是 1999 年中央做出了“高校扩招”的战略部署,高校招生规模呈几何式增长,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经济增长的促进以及就业压力的缓解起到了积极作用。自 20 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在实现大众化的进程中得到了长足进步。根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升学率由 1998 年 46.1%提高到 2010 年的 83.3%,招生人数由 1998 年的 108.36 万人增加到 2010 年的 661.76 万人。在校生人数由 1998 年的 340.88 万人增加到 2010 年的 2231.79 万人。”在高等教育
3、进行跨越式增长的同时,为了满足招生数量的增长高等学校的建设投入也随之有大幅度的增加。根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由 1998 年的 1 022 所增加到 2010 年的 2 358 所。各高校面对每年快速增长的招生人数,高校新校区的扩建成为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然而,面对着高校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我国财政并没有给予对应的资金支持,加上我国高校自身的融资渠道单一和学生学费没有同比增加等因素,以及国家有关部门一系列支持利用银行贷款发展高等教育政策的出台,高校贷款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高校大多通过从银行贷款完成校区的新建和扩建,同时也形成了大笔的债务,负债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
4、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我国高校债务的现状 据有关数据表明,截止到 2010 年底,全国 1 164 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金额大概有 2 634.98 亿元。就河北省的情况来讲,截至 2009 年底,全省公办普通高校债务余额 101.2 亿元,其中省属高校债务余额 78.4 亿元,占 77.89%。其中贷款余额超过 5 亿元的高校有 5 所。从贷款性质上讲,高校 90%以上的债务余额是担保债务或者救助债务,地方所属高校借新还旧率已经超过 50%,可见,今后普通高校的偿债压力仍相当大。高额贷款导致许多高校每年仅贷款利息就高达数千万元,致使学校每年用大部分学费收入来偿还巨额银行贷款
5、利息,同时不得不控制学校正常的办公经费、学生经费、科研经费等必要支出,减少教工数量的扩大和待遇的提高,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目前,在国家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有的大学已不得不亏损运行,高校有限的资金连债务利息都无法按时足额偿还,偿还巨额本金更是难上加难,我国的许多高校不得不走进恶性循环的悖论:高额贷款本息的压力压缩高校教学科研资金支出高校人才流失抑制高校长远发展生源严重萎缩财政投入减少财务状况恶化再贷款,而出于风险等因素的考虑,银行到达一定上限后也会拒绝提供贷款。 三、基于财务视角目前我国高校债务化解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债务偿还主要依靠政府买单,中央财政投入
6、不足,地方政府债务过大,力不从心 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的增加对于基本教育设施的同比增加要求未得到政府的相应投入。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标准,高校每增加 1 名新生需追加 4 万元的基本建设投资。根据 2008 年在校生 2 021.02 万人来测算,仅基本建设投资全国高校就需要新增资金 6 000 亿元,但政府的投入仅达 500 亿元,其他的教育资金都要靠高校自筹。 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国家投入教育的公共经费,20002007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无论是总额还是占 GDP 的比重都呈增长趋势:绝对量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 2000 年的 531 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21 984.63亿元
7、;相对量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例,20002006年一直在 2.6%3%徘徊,2007 年达到 3.32%。20002007 年,尽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仍未达到 1993 年制定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4%的目标,经测算,2000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资金缺口已达到 2 765 亿元。2008 年以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 比例仍然逐年上升:据统计,2009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为 3.59%,比 2008 年的 3.33%增加了 0.26 个百分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2010 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8、例为 3.66%,比 2009 的3.59%增加了 0.07 个百分点。2011 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比 2010 年预算执行数增长 14.6%。2012 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求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该目标自 1993 年提出以来经过 19 年的努力,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而在这 19 年中,高校的债务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仅靠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来偿还高校债务非短期内可以实现。 (二)学校自身的筹资能力有限,还贷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偿债风险较大 1. 普通高校日常收入中的自筹部分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等各种收费以及社会捐赠和发展
9、基金收益等,其中学费是自筹收入的主要部分,它是高校自筹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学费作为偿债的资金来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收取的学费资金数量上是有限的,相对于债务的规模来讲是杯水车薪,而且国家对于学费的使用方向已经做出一定的规定;其次,学费的绝对数是否应该上涨,实务界还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学费的上涨来缓解高校债务并没有政策支持,短期内不会进行实施;再次,从未来的发展趋势讲,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下降,生源绝对数呈逐渐萎缩的趋势,再考虑到出国留学、弃考辍学等因素,高等教育学费收入会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可见,学费作为将来偿债的主要来源并不适合。而对于多数都有指定使用方向的住宿费等其他收入,
10、显然也不能作为高校债务偿还的主要资金来源。此外,社会捐赠和各种发展基金虽然可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但可利用的资金数量十分有限,对需要偿还的债务而言可谓九牛一毛。 2. 目前,许多高校依靠土地出让收入偿还高校债务,也值得商榷。第一,从产权上讲,学校的土地及其附着物应该归国家所有,用国家的资产去偿还作为债权人银行(大多是国家控股的国有银行)的债务,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盈利收益”去偿还,本身存在不妥;第二,高校用地属国有划拨土地,高校无权擅自转让国有划拨土地,而且用所获收益抵偿学校自己举债所形成的债务,本身存在法律及政策障碍;第三,高校土地置换质量来讲,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高校都有优越位置的高质量土地可供置
11、换;第四,无论是土地置换还是高校有形资产的出让或变现,因为都为国家所有,当学校实施这些行为时存在代理冲突问题,操作过程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第五,许多高校的老校区都有百年历史,老校区的建筑和人文气息氛围是不可估价的无形资产,它的毁损将是永远无法回复和再生的。 (三)高校的产权不明晰,资金管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效率不高 首先,从管理体制看,高等学校的投资计划是由政府统一管理调拨,统一分配。高校缺少独立自主的教育经营权,其后果容易导致政府行为错位和缺位,名义上国家拥有教育资源的所有权,但实质上教育资源的所有权缺失,导致资金成本观念淡薄、财务风险意识缺失,财务预算的约束机制不够1。 其次,从内部
12、管理制度看,高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资金运作效率有待提高。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在基础设施工程的组织运作上专业性不足,对组织代理人难以建立有效的制约激励机制。因此,与营利性的企业相比,高校用于基础建设方面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督和约束力,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 四、基于财务视角的我国高校债务化解的对策 (一)继续加大财政对于高校债务资金偿付的支持力度,丰富偿付手段,帮助高校更早化债 今后,政府在继续加强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财政资金拨款的金额和比例的同时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 根据情况,减免高等教育事业的部分税费。各高校的投资主要用于支付征地款和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基础建设项目支出,其
13、中很大一部分会以各种形式返回财政,政府应该鼓励高等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完全可以在一定时期减免部分税费,帮助高校度过难关。 2. 适量发行教育国债和教育彩票。首先,发行教育债券作为筹集教育经费的有利途经,国外不乏先例。我国国内居民储蓄资金相当充裕,具有购买国债的能力,且目前银行利率较低,居民投资渠道有限,居民有购买国债的内在需求,我国个别省、市也有成功的范例。其次,教育彩票也不失为一种筹资方式。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彩票有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经过多年的摸索,其运作方式日臻成熟,彩票收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公益事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彩票的融资功能完全可以被各级政府利用,用于筹集教育
14、资金。政府通过发行专门的教育彩票,实现社会闲散资金的聚集,建立起专项教育发展基金,配合政府财政性资金共同扶持教育事业发展,帮助偿还各高校部分既有债务。 3. 政府尝试设立专项资金化解高校债务。财政资金的规模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政府可以考虑首先设立一笔化债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的设立提高政府划拨资金的使用效率,即根据各高校自身的化债速度和效率以及用于化债资金的规模,从化债专项资金中拿出相应比例作为配套资金支持高校化债。例如,天津市摸索出一条专项资金化债的方式,具体做法是“由市教委管理,新注册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将部分教育系统土地资源以政府作价方式为公司注入资本金。公司封闭运作,主要任务是承载高校
15、债务,筹措资金逐步还债。政府除了在契税、印花税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外,财政每年向公司拨付一定资金用于统筹偿还利息,市直相关单位在公司重组、土地出让、政策扶持等方面也给予配合支持,加速本息偿还进度” 。 4. 协助高校建立多渠道筹资体系。我国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标,仅依靠政府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作为高等教育资金来源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应拓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加大社会捐助对于高校收入的比例。此外,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关于社会资金投资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会投资提供法律依据,以吸引各类潜在教育投资者,利用好社会资金。 (二)必须提高高校自身资本运营能力,练好内功,提高自身偿债能力 1. 高校尽快
16、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重点。如前所述,未来我国高校生源数量会逐步减少,各类高校生源的竞争会更趋激烈,高校要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主动作为,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历史、教育特点以及学科优势尽早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其不断增强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才能保证生源的稳定,确保学校的学费收入稳步提升,这将是高校化解债务最直接最重要的保障。 2. 高校要继续开拓筹资渠道,增强自身的偿债能力。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利用自身的人才、科研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等各级纵向课题和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各类横向课题的研究,在获得更多科研经费的同时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争取社
17、会捐赠,发展校办产业等提供有力保障,从而为学校开辟更宽广更多样化的筹资渠道打下基础。3. 进一步加强高校的资金预算管理。遵照“成本效益”的原则,加强学校日常资金预算管理。首先,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将预算分为日常支出预算、项目预算和偿债基金预算三部分。经常性预算必须从实际出发,按需支出;建设性预算要科学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反复论证;偿债基金预算必须足额积累。其次,学校财务部门要加强财务控制,减少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差异导致的财务风险。 4. 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的重置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要在高校内部实现部门的资源共享。要改变学校各职能部门小而全的现状,实现资源的重组,尽可能减少重复导致的浪费,建立跨系跨学院的科研中心、实验中心,充分提高学校场地、仪器等资源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