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与发展初探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指在国家的统筹指导下,国内企业在境外建设或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辐射和双推力强、影响大的加工区、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等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域。 自 2006 年以来,我国共批准建设了 20 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分布在俄罗斯、埃及、巴基斯坦、印尼等 16 个国家,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以及开展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广西企业可以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一平台,降低国际化经营风险,实现原产地多元化,缓解国际贸易摩擦,提升企业国际化的竞争能力。目前中国在东盟已批准建立了 6 个国家级境外经
2、贸合作区,广西地处对东盟开放的最前沿,可积极鼓励具有比较优势、发展较为成熟的行业,集群式走出去,对东盟进行集群式跨国投资,建立境外加工基地,推进广西与东盟的合作全面升级。 一、广西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现状 地处西南边疆地区的广西,利用面向东盟的地缘优势,积极参与境外合作区的建设,2007 年 9 月,广西农垦集团通过投标获得了广西首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经营权。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两国政府合作的第三个产业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于 2012 年 4 月 1 日正式开园,作为该园区的姊妹园,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关丹的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于 2013 年 2
3、月正式启动。此外,崇左市政府于 2012 年 9 月与泰国城乡发展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共建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至此,广西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经营”运作模式且具有跨境性质的经贸合作区已有四家,其中国家级 3 家,具体情况如下表: (一)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 合作区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东部 37 公里处贝卡西县境内的绿壤国际工业中心园区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雅加达市中心 37 公里,距国际港口 50 公里,距国际机场 60 公里,距离印尼第三大城市万隆 100公里。以“建造一个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进军印尼的规范产业基地”为发展目标,产业定位主要为汽车装配、机械制造、
4、家用电器、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等产业类型。印尼政府给予入区企业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享受欧盟各国普惠制的关税减免待遇;企业自用的生产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配件及辅助设备等基本物资均免征进口税;6 年内对实现的投资利润降低 30%的所得税;加速折旧和摊销;10 年内结转亏损的便利;在印尼国内购买的出口产品所需的奢侈品与原材料,免征增值税与销售税。凡经印尼政府核准在保税区内设立的企业,皆可享受进口关税、进口货物税、扣缴税及国内货物税等各项税收的减免优惠待遇。外国投资者的外汇投资及在印尼国内完税后利润可自由汇出境外。 目前合作区的基础建设和招商工作稳步推进,入园企业共 19 家,其中中国西电集团等中资及中资控
5、股企业 7 家。园区企业主要有:隆平高科、合浦惠利、SKU 汽车组装厂、中国西电、 PT. SANDEN INDONESIA、印尼联众工业有限公司、印尼精工制版有限公司、印尼佳温有限公司、南通市康桥油脂有限公司、阿拉达歌利亚木鲁迪有限公司等。此外,东风汽车、东方红粮食机械、浙江天杰电缆、康迪斯数码科技、玉柴动力等国内知名企业表示有意在合作区建设生产基地和仓储中心。 (二)中马关丹产业园 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 年双边贸易额接近950 亿美元,截至 2012 年底,两国相互实际投资已达 70 亿美元,涉及5000 多个项目。马中关丹产业园是由中马两国总理亲自推动、两国相关
6、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的重要项目,也是中马钦州产业园的姊妹园区。关丹是马来西亚彭亨州的首府,也是西马东海岸最大的城市,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与关丹港口毗邻,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一定的产业基础。目前,马来西亚政府正在制定关丹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虽然还未最后确定,根据马贸工部长的承诺,将以对等原则,为中国企业提供优惠条件。作为参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四个控股公司,全部参与关丹产业园区的开发。园区将与东海岸经济特区的北根汽车城、甘孟清真食品工业园、关丹综合生物园协同,发展塑料和金属行业配件、汽车零部件、电器及电子、信息通讯技术、可再生能源等产业,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广西是中国政府指定的马中关
7、丹产业园区建设的中方主要牵头者和推动者,为加快关丹产业园建设,2013 年 1 月广西自治区成立了“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广西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面推动产业园建设。由自治区党委书记、主席任组长,区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国有大型企业董事长、国有商业银行行长任组员,下设经营公司组及投资组、规划组、政策组。 2013 年 2 月 5 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共同出席了马中关丹产业园启动仪式,并见证了中马企业关于组建马中关丹产业园合资开发公司的框架协议等 5 个合作文件的签署,协议投资总额 105 亿令吉,可提供 8500 个就业机会。 二、建设广西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成功经验 作为
8、一种全新的跨境经济合作方式,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对运营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不断的探索。由于国家间在政治制度、管理体制、投资政策、法律、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开展境外合作区建设,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亦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促进合作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合作区的快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两国间良好的政治关系、区位优势、双方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园区基础设施等因素外,还与合作区投资方的招商、服务、产业定位、园区企业与当地居民关系等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对我国建设的 19 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出以下值得广西借鉴的经验: (一)优质服务是加快招商进度的重要保障
9、由中国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条龙服务,设有专门的清关公司,免费接收半成品货物,免费提供仓储服务,免费提供员工宿舍等;设立俄罗斯办公室,有 33 名俄罗斯员工,聚集了建筑师、律师、会计、工程师等各类人才,负责为入区企业办理合法生产的一切相关手续,包括商标注册、企业注册、工人劳务签证、质检、运输证明、平汇、安全保卫等系列服务。优质的服务提升了园区的吸引力,更激发了园区企业的活力。凭借着基础设施的配套、规范的服务,合作区已有 26 家企业入驻,这些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资已达 11 亿元人民币。2011 年,入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7278.
10、24 万美元、税金 2500 万美元。合作区规划引进 60家企业,全部投产后,将带动国内进出口贸易额增加 26 亿美元,提供6000 个就业岗位。 由华立集团投资建设的泰国罗勇工业区,倡导“感动客户”的招商理念,成立了一支由中泰员工组成的专业团队,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投资服务。为吸引国内中小企业入驻,2008 年下半年设立“中资企业创业孵化区” , 为中小企业在开拓市场阶段进行试生产及自建场地期间提供厂房,为新入园企业在进行设备安装期间作临时仓储、材料周转的场地,为部分企业提供临时办公地点。这些服务有效降低了入园中资企业的运营成本,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这一互利双赢之举,使罗勇工业园在招商工作
11、中收到较好成效。 (二)投资开发主体要有非常的跨国经营经验和园区管理经验 在境外建设合作区,需要投资主体能迅速适应所在国家的政商环境和人文习俗,熟知并能灵活运用当地政府的投资政策,能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为投资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泰中罗勇工业园是我国首批批准的境外合作园区,是由中国华立集团与泰国安美德集团在泰国合作开发的面向中国投资者的现代化工业区。华立集团是以医药为核心主业、多元化投资发展的企业集团。涉及医药、仪表及电力自动化、生物质燃料、新材料、国际电力工程及贸易、海外资源型农业等产业,有多年的跨国经营经验,在美、法、俄、印、阿根廷、泰国、菲律宾设有制造基地及分支机构,在非洲十
12、多个国家也设立了业务机构;安美德集团是泰国规模最大的工业地产开发商,于 1997 年在泰国上市,至今已开发了 2880 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尚有 1600 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其拥有的安美德春武里工业城,有宝马汽车、三菱商社的国际知名企业入驻,每年产值约占泰国 GDP 的 8%。华立集团强大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加上安美德集团的丰富园区运营开发管理经验,两者强强联合,保证了泰勇工业园的快速发展,园区已经有 50 家企业入驻,一半以上已经正式投产,员工超过 3000 人,随着园区二期企业陆续投产运营,届时入园企业员工将超过 1 万人。负责运营中国印尼贸易合作区的广西农垦集团在印尼、缅甸
13、、菲律宾、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合作开发 24个项目,积累了一定的国际企业运营经验,在国内拥有 14 家特色产业园区,有丰富的园区管理经验。 (三)园区产业发展目标定位明确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定位,要根据当地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结合国内的优势产业,确定合作区的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俄罗斯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木材、海产品、畜牧产品等优势资源,但家具、建材、轻工产品匮乏;而中国在轻工、机电等行业具有比较优势。针对这一特点,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将产业定位为鞋类、服装、家电、家具、建材、木业、皮革。合作区引来了 16 家鞋企和 2 家服装企业、3 家木材(家具)加工企业、2 家塑料加工企业等共计 26
14、家企业的入驻。 (四)开展本土化经营,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境外合作区要在境外长期发展,必须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要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取得广泛联系,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俗,要学会文化融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实行本土化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是政府批准的最大境外合作区,目前,已有 85 家企业在莱基自贸区注册,其中 27 家为中资企业,协议投资额 8 亿美元。 正式签署投资协议的有 28 家,其中 13 家中资企业,出让土地 200 公顷,已有中国重汽、爱家家具等项目顺利投产。莱基自由贸易区发展公司一直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目标来推进,自 2008年以来,累计
15、投入 100 万美元,为周边社区免费修建道路、赠送车辆、建深水井、援建学校等;积极吸纳当地人就业,要求入区企业优先聘用本地劳工,截至去年 6 月底,聘用当地员工人数已达到 1062 人。为提高当地员工的就业技能,对其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入职后定期组织专家为员工授课。为履行社会责任,公司为当地大学提供实践平台,接收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来实习,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和食宿条件,对表现优秀的实习生,自贸区优先录用为正式员工。中非莱基投资有限公司坚持属地化经营,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目标,受到了尼日利亚政府和当地居民的高度肯定。尼日利亚政府为保障投资企业安全,在合作区内设立警察局,派驻警察,此外,尼
16、日利亚海关、税务、商检、移民、出口加工区管理局等政府有关部门与莱基自贸区开发公司联署办公,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入园投资企业提供公司注册、员工居留许可、工作许可、税务登记等一系列高效、快捷的服务。 三、加快广西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建议 (一)尽快在缅甸、老挝、菲律宾、文莱四国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以及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改善,大批美、日、韩以及台湾地区的企业开始加速投资东盟。作为东盟近邻,广西在汽车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制糖、化工、生物制药、机械电子等领域,与上述四国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建设好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马中关丹产业园等现有境外合作区的基础上,争取国家
17、商务部、财政部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与对方政府的协商,双方制定出优惠政策,扶持具有多年跨国经营经验的大型企业,如玉柴机器、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等,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并带动与之配套企业抱团出海,降低企业国际化风险,提升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 (二)推进境内境外双向联动 将南崇经济带八大工业区、北海出口加工区、钦州保税港区等开放平台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联动发展,细化产业分工,拉长产业链,将境内园区建成境外合作区的后勤保障和后方配套加工基地,充分发挥两国支持政策的叠加和溢出效应。将境外合作区建成为带动地方间合作、拉动两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要根据产业发展目标,利用东道国及园区所在地的优势资源,做好
18、园区规划和产业定位,以吸引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并围绕产业定位展开招商工作,引导当地和国内企业向园区集聚,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品成龙配套,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和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园区。 (三)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大型民营企业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 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90%为国有企业投资。近年来,由于受政治因素影响,国企在发达国家经常遭遇不公平待遇。国有企业虽然规模庞大、资本运用能力强、管理规范,但是在投资动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经常遭到质疑,加之受管理体制限制,决策过程较慢。而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往往会在决策与透明度方面显示出更多的优势。2011 年,在民营企业 500 强中,进行海外
19、投资的企业数量达到 150 家,投资企业或项目达到 584 个,累计海外投资额达到 123.48 亿美元,比 2010 年增长了99.92%。随着民营企业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其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逐步增强,如联想、华为、比亚迪等都是具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经验的企业。在我国大型民营企业中,从行业分布看,多集中于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建筑、化工、电器等行业,多数属于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受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用工成本上升、人才缺乏、税费负担重和资金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规模增速放缓,总体利润下降。通过扶持民营企业赴境外、特别是到东盟国家建设经贸合作区,鼓励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型民营
20、企业带领与之配套的中小民营企业协同出海,集群式走出去,通过优势互补,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四)加强政府的服务与管理职能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按照“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经营为原则”的运作模式,合作区建设在哪个国家、采用何种方式,均由企业根据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市场状况、优惠政策等因素决定,政府主要起服务和保障作用。由于国家级境外经贸区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境外合作区的建设方并给予其前期投资额的 30%(每个园区不超过 2 亿元)的财政补贴和不超过 20 亿元的中长期货款,因此,为保障资金运作效率,降低投资风险,主管部门必须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充分认证,避免企业的盲目行为。在境外经济贸
21、易合作区确认考核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健全考核体系,以保证项目按既定计划顺利实施。 (五)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从政府层面上,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培训和指导体系,帮助企业培养相关人才;从企业层面,园区要提升企业入驻率,提高招商工作效率,在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引进懂得项目包装策划、通晓国际惯例、精通商务谈判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加强对招商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所在国家的人文环境、法律法规,通晓国际商务运行规则,全面掌握业务知识,熟悉所在地及本园区关于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了解招商重点行业发展趋势;三是要完善用人机制,特别是国有的园区运营企业,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奖惩和激励办法,创新用人机制,大胆引进和使用国际化的招商人才,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对招商引资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重赏、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