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摘要:施工企业作为建筑市场主体之一,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如何识别风险、规避风险,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决策者和其他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试从风险的来源、应对风险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风险;分析;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业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的预测、防范、控制,减少风险瞬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 1、市场竞争异
2、常激烈情况下的订单风险。今后 5 到 10 年,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滥拆滥造、土地资源的无序使用和浪费现象将得到根治,势必影响到建设的投资,进而加大了施工企业订单的风险。随着我国加入 WTO、国内、国外市场一体化,我们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是国内的施工企业,还有众多的诸如美国的福鹿丹尼尔公司、日本的大成建设等实力雄厚、享誉世界的国际承包商。这将使竞争本来就十分激烈的国内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规范,原有的地区和行业保护将被彻底打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并承揽业务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白热化。无可否认,我们的施工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无论从整体实力、还是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
3、,我们都落后于人,很难与之抗衡。市场竞争残酷无情、优胜劣汰,作为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建筑施工企业,自生自灭,国家不再有保护和倾斜政策。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与行业地区主管部门脱钩后,将完全靠自己在市场中搏杀、生存和发展。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任务订单作保证,其生死存亡将受到严峻考验。 2、低报价中标的效益风险。工程投标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的竞争。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施工企业在投标中,不管投资多少、规模大小、施工难易、利润肥瘦等因素,到处撒网,四面出击。为了中标,不惜花血本、走关系、摸标底,竟相压低报价。一些企业通行的做法是将编制的报价凭经验“砍一刀” ,对
4、成本、利润缺乏科学、缜密的分析和预测,隐含了一些不可见的让利因素,低报价中标使企业不得已而为之。据了解,施工企业让利平均幅度高出工程造价的 10%以上。有的企业抱着“只要能中标”的思想,不管“三七二十一” ,降多少都不在乎,饥不择食,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变更索赔上。还有一些资金不到位、手续不齐全的垫次项目等,企业的效益更是无法保证。如果企业在管理上再存在漏洞,不能很好地消化投标时的让利因素,势必出现亏损的风险。 3、全面履行合同承诺的信誉风险。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依法经营、履约经营。工程一旦中标,合同一经签订,施工企业作为合同的主体,必须全面履行合同条款兑现对业主的承诺。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施工
5、企业履行的难度越来越大。比如,在工期上,因工程款拨付不及时、征地拆迁不到为、驻地群众干扰施工等,导致工期吃紧而影响总体目标,即便不是施工企业的责任,业主也会出示“黄牌”甚至“红牌” ,使企业信誉受损。在质量创优上,如今的质量是档次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企业也把创信誉建立在出精品、名牌上,但是没有实行优质优价管理的情况下,使本来利润就不大的项目难有更多的投入实现创优目标;有的甚至可能由于业主指定分包商、材料供应商而造成的质量缺陷,施工企业将面临巨额的质量等级违约处罚。甚至有的业主规定中标单位必须在中标前提前打入数额较大的保证金,这不仅使施工单位的资金更为紧张,而且履约风险更大。还有就是一些高、
6、难、新,尖工程,特别是对周边建筑物和人生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如果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出现闪失,就会惹出捅天大祸。此外,一些没有写进合同条款而受到全社会监督的,更应倍加谨慎小心。信誉就像是企业的命根子,如果因为承诺不能兑现,企业苦心经营多年的无形资产品牌将会毁于一旦,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4、工程结算不及时的诉讼风险。工程竣工后,对施工企业报送的结算清单,有的建筑单位由于投资不足或投资超预算,不履行合同条款,利用施工单位不敢诉诸法律的心理,采取各种方式故意拖延结算时间,以达到长期拖欠的目的,这样,对施工企业来说极有可能形成坏帐的风险。如果拿起法律武器“讨说法” ,因建设单位多为政府或
7、其他事业单位,官司的后果不言而喻。同时,这种拖欠还将导致施工企业对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的价款结算不能及时进行。而他们为追偿施工企业价款,根本不会顾及建设单位是否拖欠,而是一纸诉状将施工企业推上被告席。其结果是施工企业“陪了夫人又折兵” ,不但工程没赚钱,反而要从企业里拿钱替建设单位“埋单” ,而且这种诉讼还将危及企业的社会信誉。 5、提升企业经营层次的投资风险。作为现代施工企业,仅靠生产经营将很难有大的作为和发展,必须实行生产经营、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同时并举,提升企业的经营层次。但所有这些,都必须以投入为代价,以投资作保证。为提高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的先进大型设备如地铁施工用的盾构机、
8、大吨位、大跨度架桥机、高整公路摊铺机等,每台价值好几千万元。如果没有这样高品质的“重型武器” ,就永远没有资格承揽该类工程;但如果花巨资购买了又中不了标,企业就要承担设备闲置浪费的风险。在投资开发高新技术方面,有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风险;知识更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要冒人才流失的风险。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建筑承包商对我国内企业人才的争夺,将使国内施工企业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再者在资本经营越来越风行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为追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参与相关产业、公益事业和证券市场的投资等将成为必然。如果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决策失误,将有可能导致血本无归,使企业“元气”大伤。 6、股东的收
9、益风险。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不断加快,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已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建筑业是微利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吸收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入股较为困难。从一些改制企业的实际情况看,把解决股东来源的问题依托于职工持股会(或工会社团法人) ,以满足有限责任公司两元股东的要求。而职工持股会成立的基础在于历年留下的“百含”节余的部分划转,铁路施工企业还实行 1:1 的配股政策以此吸引职工出资入股。但从目前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股东分红的收益十分低微甚至难保证。据笔者测算,如果设置 3 亿元的总股本(假定集体股占 51%,职工股49%) ,要保证每股收益 0.1
10、元以上,实现利润必须达到 6000 万元左右,即净利润要达到 3000 万院以上。而一个万余人的企业,这几年平均每年的净利润只有几百万元,每股收益不到 1 分钱。如果职工入股的分红连银行存款利息都保证不了,犹如在二级市场炒作“垃圾股” ,弄不好就会深度“套牢” 。 此外,还存在政局变化、政策因素以及不可抗拒等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二、风险对策 上述风险种种,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那么,该如何面对呢? 作为置身于风险之中的施工企业,要想谋求良性发展,就必须解决好如何规避风险的问题。笔者以为,这一方面必须加强风险的分析、预测。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做好风险发生之前的防范工作;另一方面
11、,当风险发生之后,要做好风险的控制和转移,努力化解风险、分散风险,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再一方面,企业还必须通过苦练内功, “强身键体” ,提高“免疫力”和竞争力,无论风吹雨打、惊涛骇浪,都能抵御风险、抗击风险。具体地讲施工企业在应对风险上,要着力培育并增强以下几种能力: 7、靠理性思维避险,增强防范能力 在风险人生的环境中,施工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必须首先解决好“防”的问题: 一是风险意识要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没有了“保护伞” ,任何时候都会面临着生与死的风险考验,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风险的危害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时刻保持清
12、醒头脑,经常分析企业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做到在顺境中居安思危,不盲目乐观;在逆境中居险思变,不杞人忧天,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化解风险、控制风险,使企业在风险中稳步发展。 二是风险分析要超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规避风险首要的环节必须做好发生之前的超前分析和预测,把可能产生的风险分析透彻。风险分析和预测的内容既有企业某一经营,行为可能产生的单体风险,又有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总体风险;既有一般风险,又有重大风险;既有当前风险,又有未来风险;既有可见风险,又有隐性风险等。为做好风险的超前分析和预测,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备各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如工程技术、
13、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法律事务等人才,并聘请相关专业的外部相关人员,专门开展此项工作。另一方面,要掌握和占有风险分析的大量素材,包括政策背景、市场形势、行业特点、竞争对手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等,分析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使风险的分析和预测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为实施风险决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三是风险决策要谨慎。为规避风险决策失误,确保正确、到位,首先,要有可靠的依据支持风险决策。这种依据主要取决于上述风险的分析和预测,同时,还要充分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对涉及到投标问题的决策,要重点听取经营人员的意见;对涉及到投资问题的决策,要重点
14、听取财务和相关人员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大量而丰富的决策依据。其次,要有规范的程序保证风险决策。通过建立和完善决策制度,明确各个层次决策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特别是公司制或改制企业,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进行风险决策的具体事项,尤其是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应切实担当起重大风险决策的责任,向出资者负责。再次,要有严格的风险决策,总经理要负全责;重大问题的风险决策,董事要对自己的决策意见负责。当决策失误而使公司遭受损失时,参与决策的董事要承担赔偿责任。只有建立决策责任制,才能确保决策的准确性高、风险性小。 四是合同签订要避害。合同是约束双方行为、履行约定条款的法律文件,一经签订,任何一方不得
15、违背。因此,在合同签订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本。特别是我们施工企业经常遇到的招标文件,事先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找出合同条款不全面、双方不平等、文字不严密等漏洞。并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签订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平等和公平的合同,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防止今后发生不必要的风险。在这一点上,基于“利益原则”的承包人,宁可不承包工程,也不能签订不利的、单独承担过多风险的合同。 8、靠法律武器护身,增强维权能力 在供求关系失衡、招标人(即甲方)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作为乙方,在面对甲方不平等条款而转嫁的风险时,往往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16、,吃了“闷亏”与不敢通过法律手段“讨说法” ,维护自身权益。如何解决本不该由施工企业承担的过多风险,笔者以为,除了进一步改善外部环境,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外,施工企业自身还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方面,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敢于依法维权。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同样作为市场主体的施工企业,虽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但与甲方或业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各自承担的责任不同而已。而我们许多企业即便明此事理,但当甲方违约,自己承受对方转嫁的不合理风险时,即使处于有利地位,也不敢诉诸法律,担心甲方报复,担心毁了“名声” ,担心丢了市场。殊不知,市场不同情弱者,企业遭受的损失还得自己
17、担着。如果我们一忍再忍,岂不放纵对方独断专行。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大胆地拿起法律武器,敢于与之对簿公堂,不仅能够避免太多的风险发生,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还能改变我们施工企业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实现与甲方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另一方面,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善于依法维权。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法制经济。法律赋予我们的诸多权利,必须有效运用。但由于市场的规范不可能一步到位,还有待时日,那么施工企业的“被动地位”也不可能马上完全扭转。因此,在解决因甲方违约而转嫁的风险时,要讲究策略和技巧。能通过和谈方式解决的,尽量不要撕破脸皮
18、、伤了和气。如常见的变更索赔、拖欠工程款的催收等,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有理有节、有进有退,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密切关系、加深感情、增进了解,为今后继续合作奠定基础。但对拒不讲理、一意孤行的合作方,在确实协商不成的情况下,要坚决诉诸法律,必要时聘请律师作为代理,据理以争,努力挽回损失,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9、靠精细管理强身,增强抵御能力 就像人的肌体一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自身免疫力的强弱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因此,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险,而且还能弱化风险造成的损失。纵观施工企业的管理状况,当前要着力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通过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使之尽快转
19、变到集约型管理轨道上来。 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效益的源头,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企业管理应以项目管理为主线,项目管理应以贯标和成本控制为切入点,走质量效益型之路。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在推崇“质量至尊”的时代“铸精品” 、 “出名品”已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市场取胜共同追求的目标。 “创精品工程”要把立足点放在“过程精品”上,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全面开展贯彻 ISO9000 质量体系工作,使之渗透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延伸至工班、工序,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要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坚持动态管理,节点考核,把每道工序、每个部位都做成“精品” ,以此保证整
20、个工程成为“精品” ,真正实现“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质量目标,规避对业主承诺的质量风险。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关系。从成本控制的内容看,项目上的一切活动都会有耗费,都要加以控制,但重点应放在物资的管理上,这是项目成本的大头,一般都占 60% 70% 。从控制的方法看,各家都有自己的“招数” 。依据笔者所在的单位的经验,自 97 年以来,通过推选项目上场评审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劳材机招标制、工序单价承包制、计价拨款集体决策制、成本分析定期制、工程完工及时清算决算制、预算财会人员委派制、变更索赔奖励制、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制的“十制”管理模式消灭了亏损项目,较好地避
21、免了低报价中标带来的效益风险,使企业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10、 靠核心技术立市,增强竞争能力 众所周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越强,其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而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核心竞争力,它对企业而言,既是核心生命力,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而最能体现“核心”二字的应该是企业上下尤其是领导层形成共识,将培育核心技术列入企业发展战略,自始至终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并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做保证。二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长,选准核心技术的培育对象和目标,使之不断得到巩固和升华。如某施工企业创造的城市地铁“浅埋暗挖” ,施工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就应以此作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建立培育保证体系,下大力进行巩固和完善。使之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制胜法宝。支撑企业在城市地铁施工领域的“排头兵”地位。三要在全面分析建筑市场发展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