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有待发掘的彭熙平“密码山水”.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552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有待发掘的彭熙平“密码山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价值有待发掘的彭熙平“密码山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价值有待发掘的彭熙平“密码山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价值有待发掘的彭熙平“密码山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价值有待发掘的彭熙平“密码山水”和时下爱留着一把大胡子的艺术家不同,70 后山水画家彭熙平显得并不另类,说话慢声慢气,声音稍稍有点嘶哑。但一谈到他的“密码山水” ,两眼就放出光来。 显然,正是因为这种对自己独创的绘画技巧的狂热,彭熙平才能毅然决然地放弃干了十年之久的、收入不菲的设计总监的工作,专心致志地成为一个职业画家。也正是因为这种近乎偏执的热情,他的作品的价格,才能在 5000 元每幅的价位上供不应求。 最爱的创作元素之“树” 彭熙平,1975 年出生于江西新余,1998 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 彭熙平在北京的广告行业从事创意设计十年之余,2008 年彻底放弃了原本的设计工作,全

2、心投入油画和国画艺术创作。油画作品主要是“白桦林白杨树”系列。国画作品主要是“文字密码山水”系列。 彭熙平迷恋过京剧鲜艳的流光溢彩和西藏庄严神秘的五彩经幡,早期创作过一批京剧和西藏题材的作品。在尝试过鲜艳的色彩题材后,近年转入灰色深沉内省的树林系列和纯抽象的文字山水。 树,是人们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它既可以刚正不阿,也可以曲折多姿。所以,在画家笔下,树也是被表现和描绘最多的。在画家彭熙平的笔下,树更是成为一种生命的象征符号。 “树其实是大地母亲回馈人们最大最美的礼物。树的绿色让人们的心灵得以平静,树的绿荫带来夏天的遮护。 ”彭熙平告诉笔者,动物有灵性,树同样也有灵性。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里言情

3、总离不开山河林木,何也?临木而居,夏则荫护,冬则防风,树是我们最贴身最安全的护佑。“人们都有在夏日的树林中漫步的经历,那一刻,树林给予人们的是那么的安静神秘,犹如婴儿在母亲的子宫内的安宁和平静。古人常咏叹梅兰竹菊,那是宋朝文人对植物的人格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诗中的物我相融是千年前古人的感悟,相似感悟之人今人又有几多?”彭熙平如是说。 正是因为对树的这种特殊情感,所以彭熙平的作品中总少不了这个最衷情的创作元素。采访中,他还动情地给笔者讲述了他曾经看过的一部法国制作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人篇里一些场景。他说,其中的人篇里有一段拍摄的是西藏的一个小和尚从没见过树木,因为高原条件,大

4、树在西藏是无法看到、生存,那里偶尔有点低矮的小灌木,他从小对树的认识是佛经里树的图像那密密麻麻升上天空的枝干叶子,小时候他一直幻想树是什么样的。等他成年有幸走出西藏,终于看到真实的树的时候喜于言表。 最爱的创作元素之“草书” 除了树,彭熙平的“密码”山水中不得不提的另一个类别,是草书。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草书是唯一可以称之为“个人符号”的艺术,与其它书法形态相比,草书的形态价值之所以要摆在首位,是因为草书笔触的粗细长短,笔的走势,书写的节奏、章法、空间等总是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在书法的讨论中,人们始终跨越不了两大门槛:一是挥之不去的“传承”情结,二是泛文人化的自恋和自足。中国传统艺术却因为只注

5、重过去而忽视现在和未来,只注重古人而忽视自己,所以只能一步步走向没落。人们的传统教育观点是:一切成就都是古人的,一切荣誉都是过去的,一切标准都是传统的。 面对传统艺术,大家都在遵循古人建立的标准。从表面上看,这个标准似乎是一个“普遍标准” ,但深入到传统精神的内核我们就会发现,传统艺术的所谓“共同标准” ,是一种只能有其一不能有其二的权力标准和心照不宣的惰性标准;反映在作品上,则是一种不思进取、无言超越、僵化了的范式标准,这个“共同标准”的长期存在和长期生效,使中国文人的思维始终被古人控制, “此我”只能与前人重叠,大家只能标榜“无我”而不敢“有我” ,或暧昧地“共我” 。以至于千百年来中国的

6、艺术大致都是一个模样。草书艺术之所以在一千多年的时间中未能被超越,首先是后人自己把颠张醉素当成了唯一,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主观的、不可逾越的高度,让这个被神化了的影子遮挡住了视野,既妖魔了颠张醉素,也同时为自己画地为牢,并甘愿被囚。 彭熙平的国画作品基本远离保守的传统手法,革新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是用抽象的草书笔触通过西方的聚与散、深与淡、密与疏形式感的对比代替了树和丛林的枝杈叶片的具象表现。 作为象形文字,中国汉字早已蕴藏了绘画成分,而中国书法一直标榜“间架结构”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抽象暗指呢?从宋代开始也有了“写意山水”以至后来的“写意画” 。因此,在彭熙平的作品里“象形” 、 “间架结构” ,再透过“满”和“密”的表面,明确植入了构成意识。但中国草书和真正意义上的抽象构成放到一个平台上融合,成就自己的独特风格是一次创新。笔者至少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彭熙平已用现有的积淀、个人方式,在书法与抽象之间成功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并通过近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从书法到抽象的一次华丽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