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597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收入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低收入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低收入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低收入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低收入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低收入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摘要:城市低收入群体一直是国家及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群体,其明显的特征就是月收入低于国家或省规定的年收入或月收入人群。文章通过对低收入人群的几个相关概念的释义阐明低收入住区的概念,并分析了低收入住区存在的现状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将来低收入住区规划的建议,以探讨解决低收入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低收入住区规划 环境 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B84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于低收入的相关概念释义 1.1 低收入家庭 城镇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本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150%以下的,按目前本市城镇居民

2、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人均月 300 元计算,也就是人均月收入低于 450 元以下的家庭。 1.2 低收入群体 月收入低于国家或省规定的年收入或月收入人群 . 低收入家庭及群体不仅是国家及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我国未来人民生活能够安定稳居的民生问题。 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 低收入住区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2.1 居住区建设高密度、组群发展 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多,土地有效数量相对稀少,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一直从高密度、组团式发展的道路进行。在中小

3、城市,住宅建筑多以多层为主,通常为 5-6 层;在我国的很多大城市中, ,由于人口的密度高,市区内的住宅建筑物业类型多数以高层住宅为主,建筑层数为 11-33 层不等。并且, “十二五规划”和十八大会议对城镇化发展的要求,高层住宅类型的建设将来会向中小城市扩展。 2.2 居住区发展向城市边缘集中 城市边缘区因得天独厚的诸多优势而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前沿阵地,是统筹城乡发展最适宜的空间地域和最佳的切入点,但目前由于受体制不顺与管理方式转换滞后、城市化推进与耕地保护两难等诸多因素制约,一些城市边缘区反而成为人口、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无序的区域。故由于低价随着离城市的距离增大而逐渐的降低,地收入住区在此

4、也逐渐的形成一定的规模。 低收入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功能主义严重 我国目前的居住区的规划往往过于僵化呆板,人们正常的交往缺乏有效的公共空间,无法形成传统社区中充满人情味的社会环境,人们很难对住区环境产生认同感,更难以形成对环境的归属感。 3.2 城市发展结构缺乏层次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沿袭了传统上散点布局的做法,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管理办法对开发强度和容积率的控制,基本上是以道路的等级和宽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种情况容易使干道沿线形成高强度的开发,城市发展难以有明确的核心。加上商业使用的管制疏松,干道沿线的商业行为对交通运输造成阻碍,而车辆对商业活动与行人更是造成威胁。 3.3 绿化用地

5、量不达标 我国很多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达不到国家或地方上规定的标准。同时,很多的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减少小区内的公共绿地面积,核减绿地指标,甚至毁绿建房。 3.4 建筑形式的单调与混乱 我国很多城市的建筑千篇一律,形式上缺乏良好的基调与和谐的变化,目前对城市风貌的塑造中,在规划设计与管理中主要是由道路宽度来控制建筑高度和体量,对不同的使用空间却缺乏细致的城市设计。加上土地使用权的各自为政,原有单位占据的城市土地散乱,建筑的布局与设计缺乏整体考虑。 3.5 居住区规划设计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总体考虑 很多开发商在开发居住楼盘时,只是一味的追去效益的最大化,再加上相关设计人员在专业上的弊端

6、,极少的统筹考虑开发的居住区与整个城市发展的协调,甚至违反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也不合理。 关于低收入住区规划的几点建议 优秀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在建立在现有和传统的居住理念的基础上,力争建设生态型的园林、和谐、人性化的居住社区。以下给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4.1 追求高品位的社区环境 归根到底,社区的空间环境其主要使用者还是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所以“以人为本”是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核心要求,以人的体量为基础进行设计,以促进人的交流为目的。空间设计根据不同居住层次的居民,其设计性质也不一样。空间设计呈多元化的态势,形成以自然为主线,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民

7、族风格的空间环境,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环境,将自然与人统筹考虑,使身居其中的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4.2 完整的规划结构 首先,小区主入口与次入口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与城市的协调关系,如车行主入口应尽量避免开在城市主要道路上,人行主入口应尽量靠近小区周围有河流、公共服务设施等环境的地段;另外,小区的社区中心应该与小区内的绿色轴线进行统一设计,与小区内的公共绿地构成完整的绿色休闲系统。绿色轴线自然地将社区分区,有利于分期开发和物业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分期开发时对先期入住居民生活环境的干扰。 4.3 安全宁静的交通环境 安静的交通环境是衡量一个小区环境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人

8、车分流是主要的设计手法,可采用外围车行、内部人行的规划结构。通过对小汽车和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在社区内部轨迹和停车位的精心设计,是向高品位社区环境迈出成功的一步。车库的出入口应选在小区内的合适位置,通常设置在小区主要出入口处或者中心公园位置处,进入小区的小汽车很快就能进入地下车库。 4.4 舒适人性化的公共配套环境 在社区内部活动时间最长的要数老人和儿童。除社区的无障碍设计外,还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提供不同品位的休闲场所。在景观设计中,注重结合绿化来构筑社区的休闲系统。另外,住区中的中小学等配套教育设施存在居民实际就学需求与强硬按服务人口数量配套之间的矛盾。在教育设施的设置上应该从城市的角度

9、安排教育设施及其标准,减少普通学校的数量,扩大高质量学校的规模。考虑居民就学的实际需求,尊重住户对教育设施的选择。 4.5 住区路网有机的融入城市路网中 住区的规划建设,需要充分分析周边道路现状和规划情况,对住区及周边建设规模、居住人口和居住、商业等各种功能引发的交通出行量、出行方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住区内部的道路组织应与周边已经形成的以及规划中的道路有良好地衔接避免出现截断已有道路、大幅度扭转道路走向等现象保证交通流的顺畅。 (结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空间问题必将成为城市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城市低收入住区的研究需要得到重视并开展深入研究。 首先,

10、从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入手,通过分析中国城市低收入住区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外部机制,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其次,低收入住区的存在对所在城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消极作用,尤其对于住区内居民的生活和发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城市发展变化及相应制度、政策和规划的变迁如何能积极促进低收入住区与所在城区乃至整个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庭伟1990 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7) 2崔大作,谢海英浅析我国城市居住社区规划设计问题与发展前景J实践与探索,2008(9) 3王鹏. 上海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承受能力与城市居住问题J.国土经济.2006(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