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际和谐思想初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632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人际和谐思想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儒家人际和谐思想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儒家人际和谐思想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儒家人际和谐思想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儒家人际和谐思想初探【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在儒家思想中,蕴含丰富的“人际和谐”理念,儒家以“和为贵” ,在人际交往中提倡“仁、孝、忠、恕、信、义”等理念,并提出“群”的概念,认为人不能脱离家庭、亲朋和社会而生活。这些理念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与人交流,乃至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儒家 人际和谐 社会和谐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人与人的和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和谐” 。 “和谐”的“和” ,为和睦之意,含有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意蕴;“谐”为协调,相合之意,强调顺畅、协调,力避抵触、冲突。 “和谐”一词在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也就是和睦协调之意,即矛盾的双方

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稳定、有序。 “和谐”理念源远流长。和谐思想最早出现在国语 。 国语?郑语记载,周幽王八年,郑桓公与太史伯谈论“兴衰之故”和“生死之道”时,就首次提出“和”的概念。史伯对郑桓公答问时说:“夫和实生物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半长而物生之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和”就是把性质不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因而能够产生新的事物。春秋时期的晏子曾提出“和与同异”的命题。 易经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含义是“人物交融,主客浑一,人与自然融合” ,强调“人和” 、 “天和”的和谐状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际和谐”理念。 一、 “和谐”是儒家

3、追求的最高境界 儒家文化一直把和谐作为努力追求的最高价值境界。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强调“和为贵” 。孔子的弟子有若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论语?学而 ) 。 “和为贵”是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指导人们积极追求集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孟子也强调“人和” ,在孟子?公孙丑章句下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就是以和睦、和平、和谐为价值目标,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指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即通过平等互惠达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目的,使人际关系

4、真正进入一种和谐、完美的理想状态。 二、儒家关于人际关系的内容与准则 “仁”是儒家人际关系学说的首要内容。 “仁”即“爱人” ,其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恭敬、谦让、温和与互助。如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而亲仁。 ”在论语?学而中,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仁爱、恭敬。儒家还提出“孝” 、 “忠” 、 “恕” 、 “信” 、 “义”等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孝”是子女与长辈相处的基本准则。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5、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 。 “恕” ,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 。 “忠恕”之道有利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信”与“义”是“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对于诚信、忠义,孔孟都有很高的要求,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还认为,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把对人讲不讲信用,提到人生死的高度,可见孔子对其的重视。对此,孟子在孟子?离娄章句上提出,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

6、动者也。 ”认为只有讲诚信,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孟子?尽心章句上提出,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坚持诚信,才能达到最大的快乐。 孟子?尽心章句下则提出,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把诚信当作“美” 、 “圣”的根基1。 三、儒家关于“和谐”的其它论述 在上下级关系的处理上,儒家提倡“以道事君” , “从道不从君” ,反对盲从,强调人格独立。在交往规范上,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论语?颜渊 ) 。认为以“礼”为交往规范,就可以在人际互动中约束

7、人的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儒家除了在人与人交往方面提出自己的理念之外,还涉及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集体意识上,儒家提出“群”的概念,认为人不应该也不能脱离家庭、脱离亲朋、脱离社会和国家而生活,人的自我价值应在他人和群体中体现,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荀子?王制 ) , “人之生,不能无群” , “离居不相待则穷” (荀子?富国 ) ,认为人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群体,否则难以生存。 “和则一,一则多力” (荀子?王制 ) , “万物各得共和以生” (荀子?天论 ) 。意即和谐的观念可以形成一种合力,这种合力能够增强人们所组织成的共同体的力量。 先哲们的“人际和谐”理念深深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交流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代人与人的相处,甚至是社会的发展,2002 年中国共产党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 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成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