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新闻在微博传播中良性发展策略【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介,微博简单、快速、门槛低,在当今社会广泛应用,是公民新闻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同时又存在内容虚假化、比较肤浅等问题,为促使其在微博中的良性发展,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加以管理。 【关键词】新闻传播 公民新闻 微博传播 微博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社交服务,由于其具有开放性,传播速度非常快,而它也为公民新闻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个平台使得公民新闻越来越多样化,其降低了其成本,扩大了新闻的作用。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公民新闻微博传播存在的问题 公民新闻最初出现于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代表了“新闻媒体 3.0
2、”,是一种和传统新闻完全不同的媒体,1.0 是指传统媒体,3.0 指的是以博客为主方向的个人媒体。简单来说,公民新闻就是由非专业记者的读者个人通过一定的媒介发布所掌握的消息。而它在微博平台传播中会出现以下不足: 内容虚假。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之一,由于微博具有开放性,且门槛较低,致使新闻发布者鱼龙混杂,新闻的真实可靠程度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微博字数的限制,使得信息极易缺失全面性和客观性。另外,微博的传播速度相当快,容易导致假信息蔓延。 例如,2013 年 4 月 18 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了一篇文章,经报纸、电视、微博等多种途径迅速传播,引起广泛关注,题目是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 ,此消
3、息不但占据各大新闻榜守,而且在微博上疯狂转发。但官方马上就做出回应,称此条新闻不属实,后新华网也报道,经证实,此报道为虚假新闻。很快,大公报也发出消息公开道歉,而从头到尾整个过程只有短短几个小时。 缺乏深度。媒介素养是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选择、理解、评估以及思辨的能力,微博使得人人都可发布新闻,都可成为记者,但媒介素养却千差万别。新闻,是要有一定的严谨性和专业要求的,而大多公民记者发布的消息往往零碎片面或者主观情绪太浓,只涉及到了表面,而缺乏全方位报道和深刻的思考。 虽然微博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多角度报道,但在深度挖掘方面,和传统的从业人员相比,微博公民记者还是略欠成熟,在新闻编
4、辑或文字表达上都有待提高。例如北京大雨涉及的关于城市排水问题,郭美美事件反应出的红十字会公信力,李阳家暴背后的中国家庭问题等,公民记者都缺少深入报道和思考,因此也难以形成专题全面报道。 网络暴力。网络复杂开放,公民新闻在微博上传播泛滥,难免会引发各方各派的争执讨论,因为思想观点的不成熟不一致,导致非理性情绪大力蔓延,甚至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公民新闻在微博上的传播主要依靠广泛人群的转发评论,而多数人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容易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气候,从而滋生网络暴力。 例如 2013 年 4 月 16 日下午,上海复旦大学 2010 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去世,原因是饮水中毒,疑是室友投毒所致,此消息在网上
5、一经传开,就引起巨大轰动,随后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同时,与之相类似的几起全国性投毒案件又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而真正重要的是关于当今学校教育的思考以及大学生性格心理缺陷的分析。 二、微博公民新闻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信息内容,加强新闻辨识力度。微博传播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不断循环,因此对虚假消息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这种能力源自于非组织性传播形式的本质,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加以正确的引导。新闻消息在微博循环传播中,被反复验证和补充后,能够将事件的真相还原。 其实,微博本身也有专门曝光虚假消息的领域,还有相关官方微博对其粉碎,如微博辟谣等,除此外,还有揭露其虚假消息的民间辟谣组织,
6、如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等。这些组织都有利于缩短传谣辟和谣的时间差。 结合传统媒体,加强公民新闻深度。微博快捷、及时的特性给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提供了优势条件,能将新闻迅速传出,保证其及时新鲜性,也凸显了新闻价值。而传统媒体则是对多种媒体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并作深入解读,公民新闻应与其互相结合,促进整体全面的报道。可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方面,在公民新闻发布同时,可告知传统媒介,利用其手段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检验,增强消息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可借助公民新闻的力量采集新闻信息,保证从多角度对事件做全面报道。公民记者和传统媒体的结合,不但能保证新闻的及时性,还能增强其广度和深度。作为主流媒体的一种反馈机
7、制,微博公民新闻有利于两者发挥更大作用,也扩大了传统新闻的影响。 要注意的是,在二者合作的过程中,公民记者是公民新闻的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充分发挥其优势。 加强媒介素养,提升记者水平。微博是发布公民新闻的一个良好平台,公民新闻是靠微博使用者发展起来的。微博本身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使得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都十分复杂,为保证其影响力和公信力,必须提升公民记者的媒介素养。 公民新闻记者应当确保新闻消息的真实性,在新闻循环传播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避免盲目的转发、不客观不科学的评论以及情绪化语言的表达方式,将事实和主观情绪分开,保证所发新闻的客观真实,有利于防止网络暴力的出现并能够有效地消除虚假
8、信息。同时,也能拓展视野,提高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信息交流,加强媒介交往能力,以便更好地驾驭媒介。此外,加强法律意识和尊重他人权利都应作为媒介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结束语 微博公民新闻不仅改善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还促使广大民众参与到新闻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有利于公共事务的进步,但也正因为其开放性,许多参与者缺乏专业知识,才出现有各种问题。不过,并不能为此就否认微博公民新闻在社会和人们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其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枫.公民新闻在微博传播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 (19). 2刘兴亮.微博的传播机制及未来发展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0, (3). 3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 (4). 4陈文敏.微传播时代的“公民新闻”?论J.新闻界,20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