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治理能否和银行监管相替代【摘要】通过贷款宣告效应我们可以得到银行监管同公司治理的关系,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公司治理差的企业通过银行监管得到的宣告效应回报更高,同时我们还得到董事会独立性、激励性薪酬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公司治理 银行监管 以往的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银行贷款公告对借款人产生超额回报。如果银行对借款人提供监管职能那么银行贷款对于借款人来说有可能是会实现增值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贷款公告期间的回报与发放贷款银行对于监管力度有相关关系。同时,我们预测对于通过董事会结构、所有制结构、绩效奖励等获得严格的内部管理或者是在较活跃的市场中有被收购的风险的借款人,银行监管就不会
2、对其产生太大的效益。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对公司治理对于银行贷款重要性的研究。 我们研究了从 1980 年到 2010 年之间 800 多家公司公布银行贷款的财务效应和借款人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这些机制主要包括:有无较大的独立董事、管理人员持股量、董事会董事组成、机构投资者持股量、CEO 的薪酬结构以及借款人所在市场对其的管理。我们发现对于公司内部治理较差的公司(比如独立董事较少、管理人员持股量少、较低的或者没有选择权的 CEO 薪酬)银行贷款公告的效应会更明显,这与银行监管有助于公司有效治理的假设相一致。 我们的研究探讨对于公司股东来说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公司治理和银行监管是可以替换的。因此
3、我们这里不仅要涉及到银行监管方面的内容也会谈到公司内部及外部治理的一些机制。 我们是通过以下方面来判定借款人公司治理情况: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组成、管理人员持股量、大股东持股量、CEO 薪酬及绩效工资,这些数据都是在贷款公告发布前提取的。5%及以上的大股东的数据是来自于大股东数据库,而 CEO 的薪酬值计算则是运用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正如我们前面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假定银行监管对于公司治理较好的企业不是那么重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董事会规模较小、独立董事较多、管理人员持股量大、机构持股量大及 CEO 薪水较高并采用绩效工资的企业来说,来自贷款宣告的异常报酬就会减少。 表 1 提供了一个以银
4、行贷款公告异常回报为因变量的 OLS 法回归模型得出的结果。我们把分析分为了各个模型的检测(表 1) 。在表 1 中,第一个模型包含了所有对于贷款公告异常回报的影响因素。在模型 2 中我们忽略了除董事会规模及年份外 p 值大于 0.2500 的无关因变量。模型3 中我们则忽略了模型 2 中无关公司治理的因变量。通过表 1 我们可以得出贷款公告异常回报是受公司治理影响的,更为具体的,贷款公告异常回报跟董事会的组成结构是相关的。如果董事会有相当一部分的独立董事,那么异常回报就变的很小。正如预期的那样,银行监管是可以和公司治理相替代的。这些正好符合了之前所得出的结论 我们同时可以得出贷款公告异常回报
5、是同企业管理人员持股量成反比例的。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持有股权较少,那么银行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同 Morck 在 1988 年提出的结论相符合。同时也符合 McDonnell and Servaes 的观点,他们认为只要企业内部人员持股量在 50%一下,随着持股量的增多,公司治理的效果便越好。 表 1 中我们也能看出 CEO 的绩效报酬体系也是可以影响到贷款公告异常回报的。如果企业 CEO 得不到绩效工资之类的报酬,那么企业则需要严厉的银行监管。与此相反,机构投资者持股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到贷款公告的异常回报。 在其他的关于银行贷款公告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企业的债务资本结构影响了他们对
6、银行贷款公告的反应。更具体的,如果已有别的银行对其进行了监管,那么对其增加贷款以改善其糟糕的公司治理情况就显得没那么有必要了。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在何种程度上银行监管是和公司内部治理及外部治理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银行贷款宣告异常回报和银行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银行监管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可以代替公司内部治理,这符合戴梦得提出的银行作为代理检测者的论调。对于董事会独立程度低,管理人员持股少,CEO 薪酬单一的企业,银行贷款宣告异常回报就比较大。对于行业内监管较弱的企业,银行监管也是不可少的。但对于行业内兼并购较多的企业来说,银行监管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宋琴、郑振龙.市场结构、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J.金融论坛,2010(11) 3何维达.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案例M.经济科学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