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文化常识汇编一、人的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称号】名、字与号的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籍贯】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谦称】举例:(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臣、仆(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如家父等。“舍”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