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型产业一直都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对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问题,要想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的矛盾,资源型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喀斯特 资源型产业 可持续发展 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多种因素,喀斯特地区一方面自然资源丰富,另一方面经济尤为落后。而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型产业,是喀斯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全国的差距的
2、主要途径。如何实现通过资源型产业带动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思考在更为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下,在经济落后且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实现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喀斯特区的重要意义 1喀斯特地区资源型的产业发展受生态环境的约束 我国喀斯特地区具有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低、经济落后等复合特征。与一般地区相比,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表现为对外界干扰反应灵敏和生态恢复力弱,大规模的开发必然引起大范围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一方面要发展经济,解决当前问题;另一方面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解决未来问题。因此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只能
3、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生命周期短 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全国已探明的 140 种矿产资源中,其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 30以上的矿产就有 20 余种,其中煤、磷和铝的储量尤为丰富,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资源型产业成为喀斯特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较大。同时,多数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都要经历由出生、成长、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周期。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维度低、生态链条短、水土易流失、资源难探测、资源分布分散、开采浪费大等特点,其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更短。所以在喀斯特地区发展资源型产业,可持续问题更为重要。 3喀斯特
4、、资源型与可持续,三元边际共同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在区域分布上多是大集中、小分散,点多、线长、面广,在空间结构上往往难以发挥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最后的结果多数是矿竭城衰,直接影响该区域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同时我国绝大多数喀斯特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分配差距很大,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民生问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与一般地区相比,喀斯特、资源型与可持续三元边际共同制约其经济发展。 二 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的现状 我国喀斯特地区以贵州、广西和云南三省为中心,还包括四川和重庆的部分地区。贵州、广西和云南的喀斯特总面积为 32.92 万平方公里,占整
5、个西南喀斯特地区面积的 80.2%,因此,本文主要对贵州、广西和云南三省的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喀斯特地区的资源型产业主要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共十一类,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比重最大。从上表可以看出,广西、贵州和云南的资源企业数量占工业企业数量的 40%、67%和 61%,分别吸纳了41%、71%和 67%的工业就业人口
6、,产值也占工业总产值的 46%、68%和65%,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总收入的 47%、69%和 66%,资产占工业总资产的 56%、73%和 72%。目前喀斯特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在工业总量中比重较大,它从税收、就业等方面为该地区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喀斯特地区的各资源型产业的地区分布与各地资源储量相关。广西省资源型产业工业总产值排名第一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贵州省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云南省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这符合各省资源的分布的特点。 三 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资源型产业是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目前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
7、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资源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增长的速度,而忽视了增长的质量,甚至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能耗大,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对资源破坏严重、浪费现象惊人,陷入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恶性循环。通过对表 1 中各项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除广西省投入产出基本持平以外,贵州和云南两省平均 60%以上的工业企业,接近 70%的就业人数,超过 70%的资产才创造了 50%左右的工业利润,资源型产业效率明显较低下。 2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环境容量小,承载力低,一旦遭到破坏,生态难以修复。资源型产业的发展
8、在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动了其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少环境问题。如矿产开采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采矿空洞和矿业“三废”对土地和植被造成的不良影响,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煤化工产业会产生废水和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废气的排放,煤炭加工业,也会产生各种的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3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喀斯特地区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是基于自然资源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其生产经营活动必然表现出以采选和简单加工为主,集群内企业长期集中在单一产品制造环节上,大部分企业间仅存在简单的原材料供应关系,不能体现产业集群所应具有的互补性。同时,由于产业链短,缺少对资源的深加工,导致下游产业缺乏
9、,而下游产业的缺乏又反过来在制约了上游产业的提升。另外,较短的产业链也限制了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与其它产业部门和服务机构间的合作,这些都使得产业集群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四 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的开发必然引起大范围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因此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综合发展,使已处于生命周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的产业如何实现升级和结构调整,使刚处于出生和成长期的产业能长远可持续的发展,进而破解“资源必然枯竭,产业必将消失”的命运魔咒。 1转变资源的管理方式,提
10、高资源利用效率 首先,利用高新技术升级改造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改变长期以来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处于产业低端、附加值低的现状,发展科技含量高的资源性产业,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附加值,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其次,走资源节约的经济发展道路。是资源由掠夺式开采逐渐转变为保护式开采,降低开采强度,大力提倡资源节约,使开采与节约并重,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组合。 2实现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生态化 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要求,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方面,企业要加快传统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积极使用高效、节能和清洁的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流失
11、浪费和废物排放量,对废弃物要综合利用,降低其处理费用。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手段限制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投入运行。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税收、技术和产业政策,鼓励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实现洁净生产,减少工业废弃物和资源再利用,使喀斯特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 3促进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 首先,以大型企业为核心,构建产业集群。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与中小型企业构成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从而构成了产业链。由于在产业链中小型企业对大企业有一定的依赖性,大企业也对合作企业有非常大的约束力。因此,大型企业通过这条产业链,对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工艺进行一定
12、的限制,迫使实施清洁生产;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产业集群模式,实现在集群内部物质的循环利用,保证在集群内部污染最小化。其次,构建资源型产业的生态园区。打破区域和行业限制,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集群,将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政府等纳入其中,形成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共同使用的平台,使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延长,使其向资源深加工型产业的顺利转变,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殿发、欧阳志远、王世杰.中国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 2汪戎、朱翠萍.资源与增长间关系的制度质量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 3陈文福.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研究J.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2005(6) 4程志强.破解“富饶的贫困”煤炭资源开发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