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896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摘 要:当前,各国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都在进行不同深度的改革,有的吸收不同模式之长,进行优化与整合,探索与创建适合自身需要的新的培养模式。本文研究了德国双元制模式和本土素质-能力模式,归纳了各自的特点并从适用范围、环境及可操作性等层面进行了对比,并提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全球化视角,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融合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制模式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双元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如下一些特点: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通过职业分析,将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

2、,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这样既可以清楚地了解一种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明确分辨出支撑该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够确定相邻社会职业的技能知识联结点,为社会职业归类及职业群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也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了依据。在课程设计上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这一结构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上的、综合性的、并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所有理论课都采取综合课程的形式(如制造业的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 ,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的课程又都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

3、式逐渐上升。无论哪一阶梯的培训,三门课程始终都是围绕职业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开展。课程实施是以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为基础。学校按照各州总体教学计划实施理论课程教学;企业则按照联邦培训规章在企业中实施实践课程的培训,双方通过教育文化部和自主的形式加以协调,保证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并以此共同合作来达到国家对职业人才的总体教育目标。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 “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来考试,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监督机制是以职业法和教育法为根据。通过建立起完备的、符

4、合育发展规律的职业法律、法律体系,以确保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和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的规范。 “双元制”模式的优点在于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充分调动了企业办学的潜力和积极性;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密切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注重实践,突出了技能培养;经费来源充足,教学与实训设备精良。 “双元制”模式的缺点是企业培训与学校教学之间协调较难;不同场所教学,三阶段(基础、专业、专长)的连贯也较难。20 世纪 80年代初引入中国,主要在中等技术学校中进行试点,经过 30 年来“双元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以及在我国的实践表明, “双元制”模式对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但是,由于推行这

5、种培养模式要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及时更新设备和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紧密配合等,双元制在我国顺利实施有相当的难度。 二、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包括由职业岗位能力、基本素质、应变能力三部分组成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是目前国内较多高职院校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观点为: 第一,打破学科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学科型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以专业课为主线,实践教学为中心。制定教学计划坚持以专业课为主,根据专业课的要求确定必须的专业基础课,确定实践教学

6、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在教学中不仅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且重视传授实践能力,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设计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构建实训教学体系。改验证性实验为综合性实验,改“纸上谈兵”式的课程设计为设计与动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同时对传统的实习环节进行改革,基本实现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离,单独设课,单独考核,自成体系。 第三,专业教师实行“双师型” 。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自身必须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高等职业学院的专兼

7、职教师不仅具有教师证书,同时还要具备相关专业对应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如教法律的教师不仅是讲师,同时还应是律师,讲资产评估的教师也要具有资产评估师的证书。 三、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比较 从上述中外两种不同培养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一,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相应的实施条件以及配合措施等,而且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并不存在所谓的“最佳模式” ,而必须因时因地,采取多种模式的综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第二,培养模式的实施要具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对培养模式的各具体组成部分的细致研究,加强对各种模式的实验与推广,真正发挥其指导教学

8、实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第三,培养模式总是受学校环境、教学体制和具体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我们在采用某一培养模式时,还应做好有关配合措施,提供各种教学条件,确保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以发挥其预期的效果。 四、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趋势 纵观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研究、改革和创新,呈现出以下几个共同的趋势:首先,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融合发展。各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之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各司其职,各具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逐步形成一种统一的教学模式库。很多培养模式都强调要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为教学目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可归入“能力中

9、心”一类的培养模式。这类培养模式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针对性强,能学以致用,效益显著,目前正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欢迎。其次,从注重“教”转向注重“学”上,越来越重视个别化学习。传统的人才培养过于注重“教” ,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岗位的增多,职业流动的加快,对从业者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从业者加强自身的适应性,拓宽基础知识做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再次,注重培养模式本身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在为使用者使用培养模式时提供具体指导,突出表现在模式的操作程序上。从职业分析到教学计划制订到具体的教学程序,有一套完整详细的方案,简便可行

10、。同时,从注重知识、技能的发展到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除了与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外,各国都十分重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中如果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就难以立足于未来知识经济的社会,就会缺乏后继发展能力。近年来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是很好的见证。 参考文献 1史士本,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01(6) 2冯晋详、宋旭红,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航海教育研究 2000(3) 3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建之思考,教育研究2002(6) 4谢明荣、李万木、赵玲,高职应采用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职教论坛,200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