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因子分析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摘要:本文立足于潍坊市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潍坊市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评价潍坊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各县市区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查找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 县域经济 发展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准确评价县域科学发展情况,能激励县域比学赶超,积极探索具有县域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 潍坊市县域经济包括 11 个县市区(奎文区因农业人口低于 60%,不属于县域经济范畴) ,其中,中心城区
2、3 个,县和县级市 8 个。201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063.7 亿元,经济比重占全市的 86.5,常住人口908.62 万人,县域总人口占到全市的 90以上。实践已经证明,壮大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市的重要路径。本文立足于潍坊市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找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本文遵循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价值标准以人为本,进行“强县富民一致性”评价,又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尽可能选择现行统计资料中容易获取
3、的客观指标,保证操作的简便可行。选取了如下 7 项指标:人均 GDP(元) 、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年末总人口(万人) 、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评价体系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思想和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公开、客观、可比,指标规律可以把握,评价结果有确切导向性。 数据来源:原始数据根据 2011 年潍坊统计年鉴数据搜集整理取得。限于篇幅原始数据从略。 (二)研究方法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利用统计软件 SPSS20.0,对 2010 年潍坊市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研究。 因子分子是通过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找出
4、能综合原始变量的少数几个因子,使得少数因子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原始变量分组,使得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低。因子分子能够提取信息,使变量简化降维,从而对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简单直观。 二、因子分析在潍坊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因子分析的应用过程一般需要经过数据检验、因子提取、因子的命名和解释、计算因子得分并进行综合评价等。 (一)数据检验 数据检验用于判断搜集的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对原始数据使用 KMO 检验和 Bartlett 球度检验,根据输出结果,检验的值接近 0,表明 7 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公因子方差表略)
5、 ,适合作因子分析。(二)因子提取 因子的提取方法多使用主成分法。因子提取是根据原始变量提取少数几个因子,因子数量的确定,根据因子方差的贡献率来选择。一般情况下,累计贡献率达到 80%以上的前几个因子可以作为最后的公因子。从特征根角度看,一般要求因子对应的特征根要大于 1。表 1 给出的是因子方差贡献率,其中, “提取平方和载入”部分是提取的两个公因子对原始变量方差的解释情况,两个因子总共解释了原始变量方差的 92.988%,表明因子分析的效果十分理想。 “旋转平方和载入”部分是因子旋转后对原始变量方差的解释情况。 (三)因子的命名和解释 因子命名是因子分析的重要一步。因子分析得到的因子的含义
6、是模糊的,需要重新命名,以便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因子命名可通过考察观察因子载荷矩阵并结合实际问题完成。并且需要进一步作因子旋转,以便于对因子的命名和解释,旋转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Varimax 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表 2 是采用 Varimax 法得到的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 2 中的第一个因子与年末总人口、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这四个变量的载荷系数较大,这几个变量主要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可以把因子 1 命名为“经济水平”因子。第二个因子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 GDP 这三个变量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解释了这三个变量,从实际
7、意义上看,这三个变量主要反映了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因此可以将因子 2 命名为“生活水平”因子。 (四)计算因子得分并进行综合评价 按回归法估计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 3。 根据 SPSS20.0 操作得到各县市区两个因子和的得分,用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权数,分别对各地区每个因子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每个地区的总因子得分。计算公式为: 0.712289F1+0.287711F2 最后,对潍坊市所辖 11 个县市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因子 F1 和 F2 的得分、综合得分 F 及排名如表 4 所示。 从总体上来看,综合得分 F 大于 0 的县市有 4 个,分别是寿光市、诸城市、青州市
8、、高密市排名前四位,他们的“经济水平”因子得分都比较高,而“生活水平”因子得分,寿光市、诸城市比较高,青州市、高密市却小于 0 分(全市平均水平) 。根据不同情况,可将潍坊市县域经济分县市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评价。从 8 县市分析,除了前述4 个县级市,其它 4 个县市:昌邑市、安丘市、昌乐县、临朐县综合得分在 8 县市中排名在后(如表 4) ,这 4 个县市两个因子的分值及排名又有差别。根据综合分析与评价将 8 县市县域经济发展分三类:第一类F1,包括寿光市和诸城市,属县域经济较发达地区;第二类 0F1,包括青州市和高密市,属于县域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第 3 类 F0,包括昌邑市、安丘市
9、、昌乐县、临朐县 4 县市,属于县域经济发展较低地区。另 3 个中心城区: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因为总人口少,经济总量小,所以反应“经济水平”的因子 F1 得分排名在最后 3 位;这三个中心城区因为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根据原始数据)比较高,非农业人口比例相对也比较高,所以反应“生活水平”的因子 F2 得分排名比较靠前。从提取的两个因子的特征根看, “经济水平”因子是主要因子,所以这三个中心城区的综合得分较低,并且 F0,也属于县域经济发展较低地区。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一是潍坊市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强县,也有弱县;二是部分地区没有做到强县富民同步发展,
10、表现在“经济水平”因子得分较高,而“生活水平”的因子得分较低;三是中心城区和县城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针对分析结果,对潍坊市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综合实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水平。从县域发展均衡程度看,潍坊市强县与弱县交错分布,应在抓好城市经济的同时,更多的抓县域经济发展,加大支持县域发展的力度,实现促强与扶弱的统一。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二)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 强县要富民,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争取农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切实提
11、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共建和谐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县域沟通工农、连接城乡,是统筹城乡、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协调推进。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二要加快县域城镇化。加快县域中心城区和沿主干交通线中心镇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积极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刘福刚. 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363 贾俊平. 统计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61268 王力宾,顾光同. 多元统计分析:模型、案例及 SPSS 应用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247249 本文系 2012 年度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推动潍坊市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经费资助 (尹瑞凤,1965 年生,山东临朐人,潍坊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综合评价、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