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试题库第五——第十.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43833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试题库第五——第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工原理试题库第五——第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工原理试题库第五——第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工原理试题库第五——第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工原理试题库第五——第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5章 蒸发一、选择题1. 以下蒸发器属于自然循环型蒸发器的是( )蒸发器。A、强制循环型 B、升膜 C、浸没燃烧 D、外热式2. 与加压、常压蒸发器相比,采用真空蒸发可使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 ,温度差( ) ,总传热系数(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3. 蒸发操作能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A、热能的不断供应,冷凝水的及时排除。 B、热能的不断供应,生成蒸气的不断排除。C、把二次蒸气通入下一效作为热源蒸气。 D、采用多效操作,通常使用 2-3效。4. 蒸发操作通常采用( )加热。A、电加热法 B、烟道气加热C、直接水蒸气加热 D、间接饱和水蒸气加热5. 以下哪一条

2、不是减压蒸发的优点( )。A、可以利用低压蒸气或废汽作为加热剂 B、可用以浓缩不耐高温的溶液C、可减少蒸发器的热损失 D、可以自动地使溶液流到下一效,不需泵输送6. 多效蒸发流程通常有三种方式,以下哪一种是错误的( )。A、顺流 B、逆流 C、错流 D、平流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中液体的流动称为( )。A、自然循环 B、强制循环 C、自然沸腾 D、强制沸腾8. 蒸发操作中,二次蒸气的冷凝通常采用( )。A、间壁式冷凝 B、混合式冷凝 C、蓄热式冷凝 D、自然冷凝9. 单效蒸发器计算中DW 称为单位蒸汽消耗量, 如原料液的沸点为393K,下列哪种情况D/W最大? ( )。A、原料液在 293K

3、时加入蒸发器 B、原料液在 390K时加入蒸发器C、原料液在 393K时加入蒸发器 D、原料液在 395K时加入蒸发器10. 蒸发过程温度差损失之一是由于溶质存在,使溶液( )所致。A、沸点升高 B、沸点降低 C、蒸汽压升高 11. 属于单程型的蒸发器是( ) 。A、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B、外热式蒸发器C、降膜蒸发器 D、 悬筐式蒸发器二、填空题1. 蒸发操作所用的设备称为_。2. 蒸发操作中,加热溶液用的蒸汽称为_,蒸发出的蒸汽称为_。3.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用,蒸发分为_和_;按操作压强大小,蒸发分为_、_和_;按蒸发方式不同,蒸发分为_和_。4. 蒸发过程中,溶剂的气化速率由_速率控制。

4、5. 蒸发溶液时的温度差损失在数值上恰等于_的值。6. 蒸发操作时,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_、_和_。7. 杜林规则说明溶液的沸点与同压强下标准溶液的沸点间呈_关系。8. 20NaOH 水溶液在 101.33kPa时因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_。9. 单效蒸发的计算利用_、_和_三种关系。10. 当稀释热可以忽略时,溶液的焓可以由_计算。11. 单位蒸汽消耗量是指_,它时衡量_的指标。212. 单位蒸汽消耗量愈_,蒸发装置的经济效益愈好。13. 蒸发器的传热速率愈大,则生产能力愈_。14. 多效蒸发中,效数愈多,则单位蒸汽消耗量愈_。15. 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有_、_和_。16. 多

5、效并流蒸发流程适于处理_的溶液。17. 多效逆流蒸发流程适于处理_的溶液。18. 多效平流蒸发流程适于处理_的溶液。19. 为提高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可采用_的方法。20. 提高蒸发器的生产强度的措施有_和_。21. 加热蒸汽提供的热量用于_、_、_和_。22. 溶液的流向与蒸汽相同的多效蒸发流程称为 。23. 杜林规则认为,一定浓度的某溶液在两不同压强下的沸点差与对应压强下水的沸点差的比值为 。 24. 蒸发操作得以实现的主要条件是_的不断导入,及_。三、判断题1. 一般逆流加料法多效蒸发流程适合于粘度随温度和浓度变化较大的溶液的蒸发。 ( )2. 杜林规则认为,一定浓度的某溶液在两不同压强下

6、的沸点差与对应压强下水的沸点差的比值为 2。 ( )3. 一般并流加料法多效蒸发流程适合于粘度随温度和浓度变化较大的溶液的蒸发。 ( )4. 是指由于溶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第 6章 蒸馏一、 选择题1. 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 )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A、3.0 B、2.0 C、1.0 D、4.02. 某精馏塔用来分离双组分液体混合物,进料量为 100Kmol/h,进料组成为 0.6 ,要求塔顶产品浓度不小于 0.9,以上组成均为摩尔分率,则塔顶产品最大产量为( ) 。A、60.5kmol/h B、66.7Kmol/h C、90.4Kmol/h D、不能确定3

7、. 在t-x-y相图中,液相与气相之间量的关系可按( )求出。A、拉乌尔定律 B、道尔顿定律 C、亨利定律 D、杠杆规则4. q线方程一定通过 x y直角坐标上的点( ) 。A、( xW,xW) B(xF,xF) C(xD,xD) D(0,xD/(R+1)5. 二元溶液的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参数 q的变化将引起( )的变化。 A、平衡线 B、操作线与 q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平衡线与 q线 6. 精馏操作是用于分离( ) 。 A、均相气体混合物 B、均相液体混合物 C、互不相溶的混合物 D、气液混合物7. 混合液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愈小,则表明用蒸馏方法分离该混合液愈( ) 。A、容

8、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8. 设计精馏塔时,若 F、x F、x D、x W均为定值,将进料热状况从 q=1变为 q1,但回流比取值相同,则所需理论塔板数将( ) ,塔顶冷凝器热负荷( ) ,塔釜再沸器热负荷(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 不一定39. 连续精馏塔操作时,若减少塔釜加热蒸汽量,而保持馏出量和进料状况(F, xF,q)不变时,则 L/V_ ,L/V_,x D_ ,x W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一定10. 精馏塔操作时,若 F、x F、q,加料板位置、和不变,而使操作压力减小,则 xD_,x w_。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一定11.

9、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 F,x F,q,D 不变,若采用的回流比 R B、 = C、 R2 D、无法判断31. 用精馏塔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 8(包括再沸器) ,若全塔效率为 50%,则塔内实际板数为( ) 。A、16 层 B、12 层 C、14 层 D、无法确定32. 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 80.1,环己烷的沸点为 80.73,欲使该两组分混合液得到分离,则宜采用( ) 。A、恒沸精馏 B、普通精馏 C、萃取精馏 D、水蒸气精馏33. 精馏操作中,若将进料热状况由饱和液体改为冷液体进料,而其它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操作线斜率( ) ,提馏段斜率( ) ,精馏段下降液体量( ) ,提馏段下降

10、液体量(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34. 若连续精馏过程的进料热状况参数 q=1/3,则其中气相与液相的摩尔数之比为( ) 。A、1/2 B、1/3 C、2 D、335. 直接水蒸气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与( )的情况,直接水蒸气加热与间接水蒸气加热相比较,当x、x、R、q、回收率相同时,其所需理论板数要( )A、多 B、少 C、 相等 D、无法判断36. 某精馏塔内,进料热状况参数为 1.65,由此可判定物料以( )方式进料。A、饱和蒸汽 B、饱和液体 C、过热蒸汽 D、冷流体37. 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物系分离的越(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3

11、8. 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况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A、平衡线 B、操作线与 q 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平衡线与 q 线第 7章 吸收一、选择题1. 吸收操作的依据是( ) 。 5A、挥发度差异 B、溶解度差异 C、温度差异 D、密度差异 2. 在逆流吸收塔中,增加吸收剂用量,而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不变,则该吸收塔中操作线方程的斜率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3. 在吸收系数的准数关联式中,反映物性影响的准数是( )A、Sh B、Re C、Ca D、Sc4. 已知 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 t1、t 2、t 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 E1=0.35kPa、E

12、 2=1.1kPa、E 3=0.65kPa则( ) 。A、t 1t2 C、t 3 t25. 在吸收塔中,随着溶剂温度升高,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将会( )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D、不能确定6. 下述说明中正确的是( )。A、用水吸收氨属液膜控制B、常压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气膜阻力控制C、用水吸收氧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气膜阻力控制D、用水吸收二氧化硫为具有中等溶解度的气体吸收,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都不可忽略7. 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度系数 H很大,为易溶气体 B、亨利系数 E值很大,为易溶气体C、亨利系数 E值很大,为难溶气体 D、相平衡系数 m值很大,为难

13、溶气体8. 扩散系数D是物质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 下列各因数或物理量与扩散系数无关的是 ( )。A、扩散质和扩散介质的种类 B、体系的温度 C、体系的压力 D、扩散面积9. 吸收塔的操作线是直线,主要基于如下原因( ) 。A、物理吸收 B、化学吸收 C、高浓度物理吸收 D、低浓度物理吸收10. 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 ) 。A、气体混合物 B、液体混合物 C、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D、气液混合物11. 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则下列那种情况正确( ) 。 A、 回收率趋向最高 B、 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 C、 操作最为经济 D、 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12. 根据双膜理

14、论,吸收质从气相主体转移到液相主体整个过程的阻力可归结为( ) 。 A、 两相界面存在的阻力 B、 气液两相主体中的扩散的阻力 C、 气液两相滞流层中分子扩散的阻力 D、气相主体的涡流扩散阻力13.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传质总系数 KL ( ) A、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k L B、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k L C、 大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k G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k G14. 对某一汽液平衡物系,在总压一定时,温度升高,则亨利系数( ) A、变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15. 吸收是分离( )混合物的化工单元操作,其分离依据是利用

15、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差异。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挥发度 E、溶解度 F、温度16. 为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采取的措施是 。A、加压升温 B、加压降温C、减压升温 D、减压降温17. 吸收速率方程式中各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 KG) -1 = ( kG) -1 +( H kL) -1 B、 ( KG) -1 = ( H kG) -1 +( kL) -1 C、 ( KG) -1 = ( kG) -1 +( m kL) -1 D、 ( KG) -1 = ( m kG) -1 +( kL) -118. 根据双膜理论,在气液接触界面处( ) 。A、p i = c i B、

16、p i c i6C、p i c i D、p i = c i/H19. 物质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随压强的增大而( ) ,随温度的升高而(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20. 根据双膜理论,在气液接触界面处( ) 。A、气相组成小于液相组成 B、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C、气相组成等于液相组成 D、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平衡21. 为使操作向有利于吸收的方向进行,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压和升温 B、减压和升温C、加压和降温 D、减压和降温22. 吸收是分离( )混合物的化工单元操作,其分离依据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差异。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挥发度 E、溶解

17、度 F、温度23. 对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 ) 。A、气相一侧 B、液相一侧 C、气液相界面处 D、无法判断24. 在吸收过程中, ( )将使体系的相平衡常数 m减小。 A、加压和升温 B、减压和升温C、加压和降温 D、减压和降温25. 对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 ) 。A、气相一侧 B、液相一侧 C、气液相界面处 D、无法判断26. 实验室用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基本属于( )吸收控制,其气膜阻力( )液膜阻力。A、汽膜 B、液膜 C、共同作用 D、无法确定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27. 在双组分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 A的扩散系数是

18、( ) 。A、组分 A的物质属性 B、组分 B的物质属性 C、系统的物质属性 D、仅取决于系统的状态28.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中,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组成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组成的差值为( ) 。A、负值 B、正值 C、零 D、不确定 29. 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 kY为 2kmol/(m 2.h) ,液膜吸收系数 kX为 4 kmol/(m 2.h) ,由此判断该过程为( )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不能确定 D、双膜控制30.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在逆流吸收塔中进行吸收操作,若进塔气体的流量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对于气膜控制系统,起出塔气相组成将( ) 。A、增加

19、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31. 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在逆流吸收塔中进行吸收操作,若进塔液体的流量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对于气膜控制系统,起出塔气相组成将(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32. 在吸收操作中,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以气相组成表示)为( ) 。A,Y-Y* B、Y*-Y C、Y-Yi D、Yi-Y33. 在逆流吸收塔中,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若将进塔液相组成 X2增大,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则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NOG将( ) ,气相出口浓度将(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34. 在逆流吸收塔中当吸收因数 A1,且填料层高度为无限高时,

20、则气液平衡出现在( ) 。A、塔顶 B 塔上部 C、塔底 D、塔下部35. 在逆流吸收塔中,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当将进塔气体组成 Y1增大,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起出塔气相组成 Y2将( ) ,吸收率 (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第 8 章 气液分离设备7一、选择题1. 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板式塔内气液逐级接触,填料塔内气液连续接触B、精馏用板式塔,吸收用填料塔 C、精馏既可以用板式塔,又可以用填料塔D、吸收不可以用板式塔,但可以用填料塔2. 在精馏塔的设计中,设计思想是:在全塔汽液两相总体呈( )接触,而在每一块塔板上汽液两相以(

21、)方式接触。A、逆流 B、并流 C、错流 D、不确定3. 溢流液泛是由于( )造成的。A、降液管通过能力太小 B、 液流分布不均匀C、塔板上严重漏液 D、液相在塔板间返混4. 下列属于错流塔板的有( ) 。A、喷射塔板 B、浮阀塔板 C、舌形塔板 D、浮舌塔板5. 下面三类塔板相比较,操作弹性最大的是( ) ,单板压降最小的是( ) ,造价最低的是( ) 。A、筛板塔 B、浮阀塔 C、泡罩塔6. 在板式塔设计中,加大板间距,负荷性能图中有关曲线的变化趋势是:液泛线( ) ,液沫夹带线( ) ,漏液线( ) 。A、上移 B、不变 C、下移 D、不确定第 9 章 萃取一、选择题1. 与单级萃取相比

22、,如溶剂比、萃取比、萃取相浓度相同,则多级逆流萃取可使萃余分率( B ) 。、增大; 、减小; 、基本不变; 、增大、减小均有可能。2. 在 B-S部分互溶的单级萃取过程中,若加入的纯溶剂量增加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萃取液浓度 y(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变化趋势不确定3. 以下不属于萃取相平衡关系的曲线为( B ) 。A、溶解度曲线 B、操作线 C、联接线 D、分配曲线4. 在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 C ) 。A、分配系数大于 1 B、分配系数小于 1C、选择性系数大于 1 D、选择性系数小于 15. 在 B、S 部分互溶物系中加入溶质 A,将使 B、S 互溶度( );

23、降低操作温度,B、S 互溶度将( ) 萃取相组成( A ),萃取液组成( 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6. 对 B、S 部分互溶物系进行单级萃取,若原料液量及组成不变,而萃取剂 S的量增加时,萃取相组成( ),萃取液组成(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7. 在萃取过程中,若 F代表原料液量,S 代表萃取剂量,M 代表混合液量,E 代表萃取相量,R 代表萃余相量,则( B )A、F+R=M B、F+S=M C、F+E=M D、S+E=M8. 在萃取过程中,若 F代表原料液量,S 代表萃取剂量,E 代表萃取液量,R 代表萃余液量,则有( C ) 。A、S+R=F

24、 B、E+S=F C、R+E=F D、S+E=R9. 在单级萃取中,在保持原料液组成 xF及萃余相组成 xA不变的条件下,用含有少量溶质 A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则萃取相组成 yA将( ) ,萃取液与萃余液量 E/R的比值将( ) 。A、增大 B、不变 C、降低 D、不一定810. 用萃取剂 S对 A、B 混合液进行单级萃取,当萃取剂用量加大时(F、x F保持不变) ,则所得萃取液的组成 yA将( A ) ,萃取率将( D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11. 对于一定的物系,影响萃取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与( ) 。A、温度 B、原料液量 F C、萃取剂量 S D、溶剂比

25、 S/F第 10章 干燥一、选择题1. 温度为 t0湿度为 H0,相对湿度为 0的湿空气经过间壁蒸汽加热的预热器后,空气的温度为 t1,湿度为 H1,相对湿度为 1则( ) 。A、 H 1H0 B、 0 1 C、H 1 12. 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 ) 。 A、非结合水分 B、自由水分 C、结合水分 D、临界水分 3. 已知湿空气的下列哪两个参数,利用 HI图可以查得其它未知参数( ) 。 A、水汽分压 P,湿度 H B、露点 td,湿度 H C、湿球温度 tw,干球温度 t D、焓 I,湿球温度 tw 4. 湿空气通过换热器预热时,该过程的经历为( ) 。A、等焓过程 B、等相对湿度过程

26、C、等温过程 D、等湿度过程5. 空气的饱和湿度 Hs是湿空气的如下参数的函数:( ) 。 A、 总压及干球温度; B、 总压及湿球温度C、 总压及露点 D、 湿球温度及焓6. 已知湿空气的下列哪两个参数,利用 t-H图或 H-I图,可以查得其他未知参数( )。 A、 (t w ,t) B、 (t d ,H) C、 (p ,H) D、 (I ,t w) 7. 对于一定干球温度的空气, 当其相对湿度愈低时,其湿球温度 ( )。 A、 愈高 B、 愈低 C、 不变 D、 不一定,尚与其它因素有关。 8. 对湿空气的预热过程,随温度的提高空气的湿度( ),相对湿度( ) ,焓值 ( )。A、增大 B

27、、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9. 物料中的水分超过 X* 的那部分水分称为( )。A、平衡水分 B、结合水分 C、非结合水分 D、自由水分10. 在湿空气的预热过程中,随着湿空气温度的升高,湿空气的湿度( ) ,相对湿度( ) ,焓值(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11. 在湿空气的 HI图上,已知湿空气的两个参数( ) ,即可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A、H 和 td B、t 和 tW C、p 和 H D、I 和 tW12. 在等焓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温度( ) ,湿空气的湿度( )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13. 露点是指湿空气

28、在( )达到饱和时的温度。A、等温增湿 B、等湿降温 C、等湿升温 D、等温减湿14. 在等焓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温度( ) ,湿空气的湿度( )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15. 已知湿空气的如下两个参数,便可确定其它参数( ) 。A、 H,p B、 H,t d C、 H,t D、 I,t as16. 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变的参数是( ) 。A、焓 B、相对湿度 C、湿球温度 D、露点917.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 =60%时,则其三个温度 t干球温度、t w 湿球温度、t d露点之间的关系为( ) 。A、 t=t w=td B、tt wtd C、 t

29、t w=td18. 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 )。A、结合水分 B、非结合水分 C、临界水分 D、自由水分19. 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加快,则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将(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不一定20. 已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 0.18(干基,下同) ,现将该物料从初始含水量 0.45干燥至 0.12,则干燥终了时物料表面温度 为( ) 。A、 B、 C、 D、wtwtdtt21. 利用空气作介质干燥热敏性物料,且干燥处于降速干燥阶段,欲缩短干燥时间,则可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提高干燥介质的温度 B、增大干燥面积,减薄物料厚度C、降低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 D、提高空气的流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