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协调近体诗格律常识之四(一)古四声与平仄1、“四声说”公元5世纪南朝齐梁间有人(周颐沈约等)发现了汉字字音具有高低升降的不同模式这一规律,于是按此给汉字分类,并从每一类中找一个字作为该类声调的代表,即:平上去入。这四个字的声调就是它所代表的调类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该调类的名称。 四声的调值根据唐阳宁公和南阳处忠所著的元和新声韵谱记载如下平声“哀而安”:大概是一种长的中平或低平调。上声“厉而举”:大概是一种短的升调,用力比较强。去声“清而远”:大概是一种长的高降调。入声“直而促”:入声以-p/-t/-k收尾,发音短促。2 、四声的提出使人们在作诗的时候更注重诗歌的音律性。为了使诗歌语音长短高低升降变化协调,具有音乐美,又把汉字分成两大类用于入诗:平声字和仄声字。同时规定了诗歌中平仄字需按照一定的顺序交叉排列,这就形成了诗歌的平仄规则。平:古平声字仄:曲折不平的意思。古上声、去声、入声字都归为仄声字(二)古四声类在现代汉语中的转化(以普通话和潮州话为例)1、古四声转入现代汉语和声母的清浊有关,并且在不同的方言中转化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古四声转入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情况大致是:平分阴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