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美学导论复习题1. “美学” (aesthetics 或 aesthetica)一词的希腊文(aisthetikos,亦即 )的原义是什么?答.按照希腊字根的原义看,意思是“感觉学” 。这个定义比较精当地说明了美和美学的性质,特别是美的主观特征。2. 第一个给美学学科命名为“aesthetica” (即“美学” )的哲学家是谁?答.“美学(aesthetica) ”一词(德文为:sthetisch ) ,直到 1735年,才由于当时才 21岁的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的引入而得到确立。鲍姆嘉通因此而号称“美学之父” 。3. 在西方哲学
2、学派/哲学家中,哪个学派/哲学家主张美在于对象的比例或数的和谐?答.毕泰戈拉派认为美在于比例或数的和谐,和谐便是美。比如,音乐的悦耳之声便是将不协调的声调变为协调的结果。古希腊的建筑雕塑等艺术普遍遵循了对称和“黄金比率” 。4. 毕泰戈拉学派的美学观点是客观主义的,还是主观主义的?答.毕泰戈拉学派的美学原则和他们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的原则是一致的,后者认为宇宙的本原便在于数或数的和谐。因此,他们的美学思想是有利于美的客观主义思想的。5. “美”的希腊文是什么?答 .“美”的希腊文为“kalon” (形容词形式 kalos) ,英文常常译为“beauty”(其形容词形式则译为“beautiful”
3、 ) 。6. 什么是美的“客观性”?答.客观性的含义:所谓“客观的”是指某种独立于或不依赖于审美主体的观念、想法的东西。 “美”的客观性可以是指审美标准的客观性,美的评价标准的客观性。7. 柏拉图将人分为九等,等级最高者是谁?答.1、爱智者,爱美者;2、守法的君主或战士;3、政治家或经济家;4、医生或体育爱好者;5、预言家或祭司;6、诗人或模仿艺术家;7、工农;8、诡辩家或煽动家;9、僭主。哲学家和美学家的地位最高。8. 在大希庇亚篇和会饮篇中,柏拉图认为美是什么?答.在大希庇亚篇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想知道美本身是什么。柏拉图批判了当时流行的一些审美观念,比如将美的普遍本质混同于某些具体
4、事物的美,主张美即合适,美即有用, “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等等。柏拉图认为美就是美自身,是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的源泉,根据和原因。 美和善并非一回事。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分有”(participate 或 share in)了作为相的看不见的“美” 。但对美自身的认识却要通过具体的美的事物逐步认识。 会饮篇 (Symposium)的主题是探讨“爱”(love)的本质。而对话中的苏格拉底认为美是爱的最高对象。这里所说的美是作为“相”的美,和具体的美的事物不同,它只能为理智所理解,而非感官。(Symposium 211d) 感觉世界中具体的美的事物往往是变化的和相对的
5、。一个事物此处是美的,但换一个地方可能就不美了。相对于某一方面或某人,该事物是美的,但相对于另一方面或另一人可能又不美了。真正的“美”却是永恒不变的。 “美”就是美自身,永恒不变,它既不是无中生有,也不会消失离去,既不会融化消解,也不会衰退变色。9. 柏拉图认为艺术(指诗歌、戏剧、绘画等)是什么?答.诗歌就其本意而言就是使原来不存在的东西变为存在的东西。他将艺术和美分离开来,不将艺术看成是追求美的艺术。在古希腊,艺术(techn )被看作是一种“制作” ,手艺(craft) ,涵盖的不止是雕塑,绘画,还有手工艺,鞋匠等。10. 柏拉图为何对诗歌、绘画等艺术持批评的态度?谈谈你自己的看法(赞成或
6、反对均请举出理由) 。答.柏拉图哲学的基本倾向是重理性,轻感性,重不可感知的相,而轻可感知的事物。而诗歌,艺术,绘画等恰恰是关于可感知的事物的,柏拉图对它们的贬抑是可想而知的。他的美学思想的主导倾向是用实在的和伦理的标准衡量和评价艺术作品。(1)艺术是对可感知事物的模仿、夸张,故离“真理”甚远。(2). 艺术败坏人性柏拉图的政治抱负是建立用理性设计的理想国。但有些艺术则伤风败俗,亵渎神灵,迎合人性中低俗的部分。诗歌和悲剧往往会毁了一个城邦。首先,渎神。一些诗歌和悲剧将神灵写得唉声叹气,号啕大哭,有失神的尊严。人们失去对神的敬畏,从而行为不轨。其次,悲剧往往满足人的感伤癖,喜剧则会培养人的小丑习
7、气。再次,艺术给人提供在现实中不可能提供的放任与纵情的机会和理由。此外,诗歌增大了欲念的强度,灌溉、滋养人的愤恨、性欲等情绪,削弱了理性的力量。11. 西方美学的开山之作通常是指哪位哲学家的哪篇著作?答.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诗学是西方美学的开山之作.诗学原名为“poietike techne”,意思是“论诗的技艺” 。是亚氏在吕克昂学园的讲义或其门徒的笔记12. 亚里士多德对“美”的看法是什么?他认为美和善有何区别?答. 1. 美是引起快感、愉悦的东西,但美感不是满足身体欲望的快感,具有超越身体欲望的更高层次上的精神欲望的意义。美有形式规定: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对称和确定性。2.
8、 美和善有关,但不等同。亚氏认为美是善的并因善而令人愉悦。二者有区别:善是令人愉悦的行为,因和利益有关,而美则未必。善寓于多变的行为中,美则有确定不变的形式。13.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源于什么?他对艺术的评价和柏拉图相比有何不同?答.艺术源于摹仿(mimesis) 。古希腊哲人对“摹仿”有不同解释: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对数的摹仿;赫拉克利特认为艺术摹仿自然的和谐(对立统一) ;苏格拉底认为绘画雕塑摹仿美的形象,也借形象摹仿人的情感性格。柏拉图认为诗也是摹仿。希腊神话神人同形,神正是对人的摹仿。亚氏认为艺术源于摹仿。不同的艺术是由于不同的摹仿手段。1.音乐使用音调和节奏,舞蹈使用形体动作,以摹仿人
9、的情感。这里的摹仿似有“再现”之意,即再现(再次引起)人的情感。2.绘画与雕塑(造型艺术),它们使用颜色和构形摹仿。通过人物的视觉印象,表现其性情和品德。3.诗和戏剧使用有韵律的语言摹仿人的活动、情感和性格等。希腊的“戏剧”(drama)有动作的意思,因此戏剧有动作摹仿之意。悲剧摹仿高尚人的行为;喜剧摹仿小人的行为。14. 亚里士多德关于刻画悲剧人物的性格有哪四点要求?答.刻画悲剧人物性格的四点要求:(1) 性格应当善良。(2) 性格适合人物的身份。英雄是勇敢的,智谋之士能言善辩。亚氏认为二者都不适合妇女。(3) 性格必须相似,即悲剧式的英雄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性格和常人相似。(4)性格必须一致
10、。不能既勇敢有懦弱,既明智又愚蠢。人物性格可以有内在的矛盾,但应当有一致性。15. 对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悲剧)的“净化” (katharsis)作用有哪两种可能的解释?答. (1)净化和艺术的认知功用,摹仿是人的天性,艺术是求知活动,情感的净化以“知”为前提。情感的先决条件是澄明见识,了悟真谛。(2)净化和艺术的伦理道德功用,艺术摹仿人,也摹仿人与人的活动,人与人的关系。人伦关系的处理,道德人格的显露,高尚与卑劣都会在艺术的摹仿或再现中得到表现,引发人们的认知性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人的情感,包括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的净化。(3)净化和艺术的审美移情功用,艺术能引起快感,从摹仿中获得求知快
11、感,也有审美情趣的快感。艺术引起的快感中有一种审美情感的转移。净化情感也指审美移情作用,有助于提升审美情操和心理健康。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开始明确意识到艺术不同于科学和一般哲学的功能或作用,即宣泄情感。他和柏拉图不同,他从正面肯定这种作用,而柏拉图持否定态度。这是人类审美意识发展中的一次飞跃。16. 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净化说” 。答. “净化”的希腊文 katharsis,音译“卡塔西斯” ,英文译为“purge” 。悲剧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达到“卡塔西斯”的目的。两种观点:1 主张悲剧的功用是道德净化。2 主张悲剧的功用是宣泄情感。17. 哈奇森认为审美快
12、感(pleasure of beauty)来自哪两个方面,有哪两个来源?答.他认为审美快感(pleasure of beauty)既来自对象,也来自我们自身。审美快感在主、客体中的来源:主体来源:哈奇森认为正是由于我们的“内感” (internal sense) ,我们从对象中获得美的快感。客体来源:正是由于对象拥有“多样性的统一”(uniformity amidst variety) ,对象才给了我们以美的快感。 18. 哈奇森认为有哪两类公认的快感?他认为审美快感是属于哪一类快感?他是如何证明的?他所说的审美快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快感?答.哈奇森认为有两类公认的快感(pleasures)
13、。第一类是可感知的快感,这类快感的来源完全是外在的,即通过五官所感知的。如从色彩或声音中获得的快感。第二类是理性的快感(rational pleasures) ,这类快感不可能完全来自外部,理性(reason)是其必不可少的内心来源。第二类快感为两类快感所穷尽:自我利益得到满足的快感和理智发现中所获得的无个人利害关系的(disinterested)快感。哈奇森认为审美快感既不属于第一类,也不属于第二类。而是一种对应于“内感”的内心的可感知的性质。哈奇森认为审美快感不可能来自理性,只能来自感官。但审美快感也不可能仅仅来自外部对象,因而审美快感一定涉及内心的来源。因此,审美快感既不可能是内心的理性
14、快感,也不可能是外在的可感知快感,审美快感一定是内心可感知,这就要求有一种“内感” (internal sense) ,它是内心可感知快感(包括美感)的必要条件。由于美感(即审美快感)的出现不涉及理性,又由于事实上美感往往“自然而然地” , “必然地” , “即刻地”产生或出现,并且“对知识无任何增加” ,因此,是纯可感知的。19. 哈奇森为何认为美感是内心的?答.哈奇森认为外感自身不足以解释我们的美感,他的论证:1. 有些人五官健全(外感健全) ,但却无法从公认的美的对象中获得快感。2. 并非所有的美的对象都是外感的对象,如简洁而强有力的“定理”或被证明的“普遍真理” ,如欧几里德几何学和牛
15、顿力学。3. 因此,美感必须涉及或通过内感(internal sense)获得,或者说美感是内心可感知的快感。20. 论鉴赏力的标准 (“Of the Standard of Taste” )是谁的美学著作?答.休谟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论鉴赏力的标准 (“Of the Standard of Taste”) , “鉴赏力” (taste) ,也可以翻译为“品味” 、 “审美趣味” ,指的是一种审美的能力。21. 休谟对“美”有何看法?答.休谟在论鉴赏力的标准里说, “由于内心体系的本来构造,某些形式或性质就能产生快感” 。这样,美便是由对象和心灵本身的性质(能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属性(
16、快感) 。美是我们将自己的情感“对象化”到引起我们快感的对象的结果。22. 什么是休谟关于美的“效用说”?答.对象引起我们快感的原因有多种,对象的“有用性”也是引起我们快感的一种原因。 “美有很大一部分起于便利和效用的观念” ,如“标志强壮的形状对于某一动物是美的,标志轻巧敏捷的形状对于另一动物是美的。 ”23. 什么是休谟关于美的“同情说”?答.我们心灵的属性也包括同情心(sympathy) 。同情心是“人性本来的构造”或“心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象之所以能产生快感,往往由于它满足人的同情心,不一定触及切身的利害。注意区别两点:第一,来自利益的美与来自形式的美(即想象的美和感觉的美) 。
17、其次,利益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利益,旁人的利益也可以由于同情和想象在某种程度上变为自己的利益,因而旁人觉得美的自己也觉得美。所以美感不一定不涉及利害计较(如哈奇森和康德所说的) ,也不一定因此就涉及自私的动机(如霍布斯所说的) 。休谟还用同情说来说明一般所谓“形式美” ,如平衡,对称之类。24. 简单评述休谟关于鉴赏力/品味/审美趣味(taste)标准的学说?(怎样发现和确立鉴赏力的标准?)答.休谟认为理智和鉴赏力都是人的一种能力,但鉴赏力更是一种创造力。鉴赏力涉及想象,而想象又凭情感指使,所以带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鉴赏力便没有统一的、一致的标准。尽管鉴赏力是变化无常的,褒或贬的一般
18、性的原则毕竟是存在的。怎样发现这些标准?通过经验的观察。25. 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哪一部著作?答. 判断力批判是康德的主要的美学著作。26. 何谓康德的“判断力”?何谓“规定判断力”?何谓“反思判断力”?二者有何区别?审美判断力属于哪一种判断力?答. 何谓判断力?康德说:“一般说来,判断力是把特殊包含在普遍之下来思维的能力。 ”判断力有两种作用或两个方面:规定的(bestimmend/determining)和反思的(reflektierend/reflecting) 。(1) 规定的判断力,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判断力,即将特殊置于已有的概念或共相之下思考的能力。(2) 反思的判断力,即根据已
19、知的个别情况去寻求一种可以从属的普遍规律。反思判断力正是判断力批判所考察的判断力。与规定判断力之区别:规定的判断力依据概念进行判断。如“玫瑰花是美的” 。而反思判断力则依据眼前情景,与主观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审美能力)相连,试图为眼前特殊之情景寻求一种普遍的原理或解释。反思的判断力是一种审美的判断力。27. 康德的审美反思判断力有哪些特点?答.审美反思判断的特点:(1) 不以概念框架为中介的直接判断。(2) 包含比较活动的判断。两种比较:A. 表象和认知能力(概念)的比较,以为表象寻找最具亲和力的原理(概念) ;B. 个体判断与群体判断之比较,审美个体在判断中期望和追求与他人判断的一致,通过
20、比较以矫正自己的判断。(3) 反思判断所依据的不是概念,而是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反思判断的先验原理是主观的合目的性。反思判断的普遍性是主观的、社会的普遍性。(4) 反思判断的谓词不构成对客体的认知。(5) 先天综合判断。(6) 反思判断的心理活动方式是各种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28. 简述康德关于美(或鉴赏判断)的分析的学说。 (无利害的自由的愉悦;无概念的普遍的愉悦;主观的合目的性;必然的愉悦的对象)答.美的分析就是审美活动也是审美鉴赏力的活动。鉴赏力(geschmack/taste)也被称为“趣味”或“品味” 。康德认为审美活动的“一切都归于鉴赏的概念。 ”“鉴赏乃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 ”因
21、此,鉴赏判断就是审美判断,对它的分析是康德美学的核心。鉴赏判断有纯鉴赏判断和非纯鉴赏判断之分。纯鉴赏判断是以先验原理为基础的、不掺杂感官享受的、对纯形式的欣赏的判断。非纯鉴赏判断则是不以先验原理为基础、掺杂感官享受和利益考量(如颜色、气味、利害、善恶)的鉴赏判断。康德能从经验的鉴赏判断中抽象出纯鉴赏判断是因为他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然美的鉴赏方面,而自然的美与崇高都没有官能的享受和直接的利害、善恶等观念的掺合。29. 简述康德论美和崇高之异同。答.同:崇高感来自于一种对我们自己的理性能力相对于自然的优越感(a feeling of the superiority) ,这种理性的能力是一种超越感官
22、的感知力。 崇高和美的判断都是主观的合目的性(能带来快感) ,都具有普遍性(可以传达给他人的) 。二者都是自身令人愉快的。两者的判断都不是感官的,也不是逻辑地规定性的,而是以反思为前提。美的判断和崇高的判断都是单个的判断,但却自身对于每个主体具有普通有效性,尽管它们仅能对快乐的情绪而不能对于对象的知识提出要求。异:第一,就对象来说,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而崇高却涉及对象的“无形式” 。形式都有限制,而崇高对象的特点在于“无限制”或“无限大” 。康德说, “自然引起崇高的观念,主要由于它的混茫,它的最粗野最无规则的杂乱和荒凉,只要它标志出体积和力量” 。因此,美更多地涉及质,而崇高却更多地涉及量。
23、其次,就主观心理反应来说,美感是单纯的快感,崇高却是由痛感转化成的快感。第三,崇高来自人的心灵深处。真正的崇高不是感性形式所能容纳的,它所涉及的是无法找到充分的形象来表现的那种理性观念,但是正由这种不充分性(这却是感性形象所能表现出的) ,才把心里的崇高激发起来。30. 康德认为崇高有哪两种?答. 数量的和力量的数量的崇高,所涉及的主要是体积。至于对崇高事物进行体积方面的审美的估计,所见到的却是“无限大”或“无比的大” ,即不根据某种外在的单位尺度或概念来进行比较,我们就在对象本身上见出无限大,它本身的无限就是估计的标准。力量的崇高,在审美判断中如果把自然看作对于我们没有支配力的那种威力,自然
24、就显出力量的崇高。31. 试举席勒美学的代表作?答.美育书简 、 论美书简32. 韩波尔特说:“没有人能说你究竟是一个进行哲学思考的诗人,还是一个做诗的哲学家” 。这段话是用来评价西方美学史上哪位哲学家的?答.席勒33. 席勒认为怎样才能使人性完美?答.美和艺术34. 席勒的两种冲动理论指的哪两种冲动?答.感性的冲动,即要求使理性形式获得感性内容的冲动。理性的/形式的冲动,即要求感性内容或物质世界获得理性形式的冲动。35. 席勒的“游戏冲动”指的什么冲动?答.游戏冲动要“消除一切强迫,使人在物质方面(即感性方面)和精神方面(即理性方面引者注)都恢复自由” 。36. “当我们怀着情欲去拥抱一个理
25、应鄙视的人时,我们就痛苦地感到自然的压力。当我们仇视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时,我们也就痛苦地感到理性的压力。但是如果一个人既能吸引我们的欲念,又能博得我们的尊敬,情感的压力和理性的压力就同时消失了,我们就开始爱他,这就是同时让欲念和尊敬在一起游戏。”这段话最有可能是谁说的?答.席勒37. 席勒认为审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自由38.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句话是谁的名言? 答.黑格尔 39. 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哲学家是谁?理由何在?答.黑格尔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40. “艺术也可以说是把每一个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
26、每一点都化成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人们从这眼睛里就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限的自由的心灵。 ”谁说的这段话?答.黑格尔41. 黑格尔将西方艺术史中的艺术分为哪三种类型?答.象征,古典,浪漫42. 简要评述克罗齐“直觉即表达/表现(expression) ”(“直觉即艺术” )的美学思想。他所说的“表达”是何意? 答.直觉就是抒情的表达/表现。如,直觉到太阳红,心中就有了一个或多或少带有主观创意的红太阳的意象,故他认为是由直觉创造出来表达人的主观情感的。既然是情感的表达,当然也就是“抒情的”表达了。在克罗齐的词汇中,说一种情感“被直觉到” , “被认识到” , “得到形式” , “成为
27、意象” , “被对象化”和“被表达/表现” ,其实所指的都是同一回事。 它们不是认识活动,因为还没有被概念所综合。43. 谁最有可能是审美态度神话 ( “The Myth of the Aesthetic Attitude” )一文的作者?作者为何认为传统审美态度的说法是一种神话?答.迪基传统的美学理论试图给审美活动,包括审美经验和审美态度,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试图说明美学/审美经验和审美态度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经验(如宗教、实践和道德经验)的一种经验。44. 简要评述迪基(George Dickie)的“艺术惯例论/习俗论”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art) 。答
28、.对于什么是艺术?或者什么是艺术品?迪基的答案是:必须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1)一个人工制品。 (2)一系列方面,这些方面被某个或某些代表一定社会习俗/惯例(艺术世界)的行动者授予供欣赏的候选者的地位。 (Art and the Aesthetic)这一思想有来自丹托艺术世界的影响。45. 简要评述丹托(Arthur C. Danto)的“艺术界”的理论。答.该理论为传统的“艺术以审美为支撑”的观念画上了句号。美学/艺术哲学从原来由对“审美规定”的关注,转移到“艺术界”本身的约定俗成,“把某物看作艺术,需要眼睛不能察觉的东西一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术史的知识:一个艺术世界。 ”。 “现时代和
29、以前一样,是种种艺术理论的作用使艺术世界和艺术成为可能。我想,除非存在着新石器时代的美学家,否则,对于拉斯科克斯洞穴的画家们来说,他们在洞穴墙壁上绘制的永远不会是艺术。 ”丹托从艺术作品非外观的特性方面来规定艺术品的本质。46. 在已讨论的哲学家当中,哪些哲学家主张“艺术终结论”? 答.丹托47. 什么是美学中的主观主义(理论)?答.主观主义认为美不是所判断的对象中属性,而是判断者的内心状态,也就说引起我们作出判断的其实是我们的主观感觉,如愉快、惬意、快乐等情感的体验。美就是这种主观的东西。 (一种没有威胁的、欣快的害怕情绪,如崇高的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48. 什么是美学中的
30、客观主义(理论)?答.美的客观主义认为,美是审美对象的一种客观的属性,独立于审美者的任何主观的意见或看法。但客观性不等于独立于主体性。主体依赖性的对象或性质也可以是客观的,比如,颜色。因此,即使审美判断依赖于审美者的能力也不足以构成否认美的客观性的决定性理由。49. 美学主观主义或客观主义之辩护或批判。 (清楚定义所辩护或批判的观点;列举至少三条理由支持你的观点;注意回应反方的观点。 )50. 品味/趣味(taste)是否有高低之分,为什么?(清楚定义何谓“品味” ;至少列举三条理由支持你自己的观点;注意回应反方的观点。 )51. 何为“黄金律/黄金比率” (Golden Ratio/Prin
31、ciple of Golden Section)?答.在数学和艺术中,两个量(数量)称为“黄金比率” ,如果这两个量之和与其中更大的量之比等于更大量和更小量之比。 52. 杜卡斯是如何定义美的?他如何从中推出鉴赏力/品味是不可争议的?他为何认为美是无法得到客观证明的?答.美是审美对象所具有的,能产生令人愉悦的情感的能力。他认为:美是不可争议的,因为:美不可能通过诉诸意见一致的方式得到证明。美不可能通过诉诸时间一种审美观念长期得到人们认可而得到证明。美也不可能通过诉诸权威鉴赏家的方式得到证明。因为上述方式对于没有产生相应美感或没有从对象中发现或获得“美”或美感的人来说,依然是无效的,徒劳的。53
32、. 比尔兹利认为鉴赏力/品味是可争议的吗?他如何证明他自己的观点的?答.他认为鉴赏力是可争议的。首先他认为品味(鉴赏力)的评价虽然不同于科学理论的评价(品味评价是好与坏,科学理论的评价是真与假) ,但却是可以进行理性的评价的。如当人们对一件艺术品进行批判性考察时,他们给出理由,以说明它是好还是坏。比尔兹利认为,虽然你确实无法通过论证将一个不喜欢变成喜欢,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完全不可能改变它,也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争论它是否应当或不应当改变。一个人也许生性薄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议论它是否应当改变。54. 比尔兹利是如何定义“争议” (dispute)的?他又是如何区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品味和
33、作为艺术鉴赏力的品味的?你对此有何评价?如果有人说这幅画很美,有人说不。这是否算争议?答.比尔兹利认为这可能是互相矛盾的,但还不能算争议。然而,如果一个人给出它为什么是美的理由,另一个人给出它为什么不是美的理由,那么,这才算是争议。如,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分歧、感觉品味的分歧。比尔兹利认为前面第一种分歧属于真正的争议,后面这一种分歧则不是真正的争议,因为无法争议对前者,人们可以给出进一步的理由,而对后者,人们无法给出进一步的理由。一件艺术品,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诗歌等等,它都是某种物体,都是某个人的作品。问题是它是否值得去做,做它有什么益处,能够做成什么样子。比尔兹利认为,一件艺术品独一无二的特性在于它能够提供某种有价值的审美体验。而是否有价值是可以争论和可以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