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镇的旅游容量及管理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4485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塘古镇的旅游容量及管理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塘古镇的旅游容量及管理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塘古镇的旅游容量及管理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塘古镇的旅游容量及管理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塘古镇的旅游容量及管理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工商管理西塘古镇的旅游容量及管理对策研究前言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也不断得到发展,呈现空前的生机,并有强大的发展前景。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来,我国江南水乡以古镇旅游为代表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受到游客们的欢迎。加上城市化的扩张,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追求恬静生活和回归自然的心理驱使着人们去水乡旅游,放松身心。故近年来江南水乡的游客量剧增。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会对旅游地的环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现在的体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比落后,还有我国人口众多,民众素质偏低的具体国情,我国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多

2、的制约因素,比如旅游容量的饱和、旅游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地居民环境人权矛盾日益深化等。所以政府如果不搞好规划和管理,可能对旅游地产生严重的问题,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故笔者选取浙江的西塘为例分析我国江南水乡的旅游容量,对于旅游地旅游容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角存在着不同,也有着各自的研究结果,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方面的著作和期刊后,归纳整理,通过自编的问卷调查和居民访谈来调查江南水乡的旅游容量的现状,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此问题有所帮助。1国外关于旅游容量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在国外,对于旅游容量的问题的研究是比较早的,1838年,比利时数学生物FOREST首先提出了环境容量的概念。1

3、964年,美国学者WAGAR出版了学术专著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他认为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地区能够长期维持旅游品质的游客使用量。1980年,STANKEY提出了解决环境容量问题的重点应该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而不是控制游客人数的方面。接着提出了新的思路LACLIMITSOFACCEPTABLECHANGE理论的框架。对旅游容量理论的研究最初只关注旅游地的游客量上限,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只限制游客量并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所以学者们进过研究提出了TCC(一个地区的管理目标所能允许的旅游使用量)。是由1963年LAPAGE首次提出的,它提出将容量的概念引入到旅游地管理目标所能包括的各个方面,而2

4、不是仅仅的游客量。然后在世界旅游组织在19781979年度的工作计划报告“WTO六个地区旅游规划个区域发展的报告”中,正是提出了TTC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客体验质量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降低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人数最大值。1993年MCINTYRE将TCC定义为不对资源造成负面影响,不会降低游客的满意度,不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负面影响时对旅游地的最大使用程度。20世纪70年代美国研究者对TCC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评价。随着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增长,TCC的定义也逐渐发展,从初期的两个主要类型自然和社会到包括设施容量停车场等和多种其他容量。TCC的定义逐渐演

5、变为一个地区的管理目标所能承受的旅游使用总量。这个定义引出了两个基本的结论(1)一个区域不存在天生、固有的容量(2一个区域可能有多个容量,它取决于这个区域的目标。FRISSELL等指出容量是一个区域的管理目标所限制改变的总量。然而这样还是受限制的,因为很多保护区的目标太广泛或太模糊如保护资源,以至于不能明确管理方向。这些不清晰的目标往往会被理解成不同的形式,以至于得出不同的容量。对于旅游地的发展和旅游管理而言,认识到容量可接受的变化总量基于目标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而且使管理者和科学家更明确特定区域的目标。选择和确定目标实质上是不同观念和政治背景的社会价值判断,是一个人为调整和行政决策过程,是一个

6、社会过程而非自然过程。公众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公众的评价和道德规范可以完善目标在后来不断完善TTC理论,总的来说现在国外在旅游容量的研究领域是比较先进的。2国内关于旅游容量的研究成果和现状随着我国水乡古镇旅游的不断发展,来古镇旅游的游客人数不断增长,明显地感到旅游地的容量达到饱和甚至超过了当地的旅游容量。随着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国对旅游容量的研究也是势在必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国外晚。赵红红首次提出旅游容量问题,对苏州园林这一我国热点旅游区的旅游容量问题进行阐释。保继刚进行了理论探索,并以颐和园为对象进行了实证运用。楚义芳提出了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概念。崔凤军将其定义表述为“在

7、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3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刘玲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旅游区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经济量的阈值,并从旅游的6个要素出发建立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体系和指标体系。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证研究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学者涉及了八达岭的容量研究,首次依据游人活动规律对旅游容量进行测算。随后,开展了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桂林七星公、普陀山、庐山风景名胜区、南

8、京东郊风景名胜区等旅游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刘益总结了国外和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成果和特点,对我国广泛应用的旅游环境容量传统量测公式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该公式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修订公式及其适用范围。现在我过对环境容量的定义不多,主要有以下3个(1)、孙道玮等认为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包括游览、休闲、认知、探索等,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甚至保护、改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受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2)、李丰生等认为,在一定自然地域,以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一是能够给当地带来益处二

9、是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到持续发展为条件开展有责任的旅游行为时,这一自然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人数;(3)、董巍等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即能保持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的供容能力的情况下,它所能承受的旅游开发强度的极限值。3对环境容量研究的展望(1)、建立完善的概念体系。根据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及发展要求,对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虽然有学者提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但由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本身复杂性和影响因子多样性的特点,造成研究成果缺乏普遍性和全面性,而未来的研究目标将由特性逐渐转向共性

10、。现在许多领域的学者,如地理学、经济学、环境科学领域的学者,投入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优势将促进旅游承载力的概念体系更完善。(2)、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要借鉴和吸收其他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其研究方法也将多元化,包括现场和社会调查、数学模型的应用以及GIS等新技术的应用。(3)、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的研究。(4)、理论的进一步应用。44总结总的来说,我国对于环境容量的研究情况还比较落后,我国应该积极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但是不能照搬。重要的是要吸收外国的精华,摒弃糟粕,还要结合我国具体的现实国情,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系统成

11、果来,更好地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服务。古镇旅游容量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牵涉面非常广。它既牵涉到很多行业,也牵涉到诸多群体的利益,作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的管理在具体实施中需要考虑诸多方面因素。(1)兼顾和均衡旅游者、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目的地政府的意见和利益,旅游业的发展应该要以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前提,而不是以牺牲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和代价,在旅游承载力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考虑不同群体的需要和意见,最终要使各方的需要最大程度的得到满足,一方面要让来旅游的旅客得到合理公平地接待,另一方面消除当地居民对旅客的排斥感,才能使该地的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2旅游业的发展要兼

12、顾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均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兼顾经营与保护,加强游资源的维护和管理。对于旅游地来说,维护好旅游资源的质量对于其旅游业的成功和持久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此外,旅游地的物质环境质量和经济文化水平也是影响该地旅游承载力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交通、供水系统、能源供应系统以及排污统等方面的能力,必须能够确保旅游高峰时期的用量,否则其承载力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综上所述旅游容量的管理对旅游地是非常重要的,旅游地在容量这方面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旅游业想更上一层楼,必须切实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才能是旅游地的旅游业得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5参考文献1MCCOOLSF,LIMEDWTO

13、URISMCARRYINGCAPACITYTEMPTINGFANTASYORUSEFULREALITY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0153723882STANKRYGHINTEGRATINGWILDLANDRECREATIONRESEARCHINTODECISIONMAKINGPITFALLSANDPROMISEJRECREATIONALRESEARCHREVIEW,2009931373BARKHANJPRECREATIONALCARRYINGCAPACITYAPROBLEMOFPRECREPTIONJAREA,200332182224OREILLYAMTOU

14、RISMCARRYINGCAPACITYCONCEPTSANDISSUESJTOURISMMANAGEMENT,2009,742543585LIMEDWPRINCIPLESOFCARRYINGCAPACITYFORPARKSANDOUTDOORRECREATIONAREASMACTAENVIRUNIVCOMENIANAE,200821456JOVANH,JUICHE,SHAIOYHARELEADERSHIPSTYLESLINKESTOTURNOVERINTENTIONJJOURNALOFAMERICANACADEMYOFBUSINESS,2003337457WAGARJARECREATIONA

15、LCARRYINGCAPACITYRECONSIDEREDJJOURNALOFFORESTRY,2000211471568LINDBERGK,MCCOOLSF,STANKEYGRETHINKINGCARRYINGCAPACIT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7244614659韩杰旅游地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0孙杰论旅游也的环境容量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06(12)11蒋志杰传统村镇旅游地居民态度与开发策略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412张东婷,邱扶东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1(3)869013李健,王祖良等国内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

16、究综述J生态学杂志,2006(25)1141114614刘敏,武娟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4)15王彗国内影视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09(10)17317416刘杨,高峻国外旅游容量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6)17梁艺椛,杨新军区域旅游竞争合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949718陶伟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J人文地理,2002,1742933619刘正浩,刘志高生态旅游环境监测系统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17(4)676820杨琪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分析与调控J林业调查规划,2003,18(3

17、)384021杨锐风景区环境量初探建立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J城市规划会刊,2003,18(5)626522杨桂华,李鹏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J生态旅游学报,2005(25)121523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20083465324保继刚颐和园环境容量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5,72344025方世敏,李丰生旅游景区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26杨桂华,钟林生等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崔凤军环境承载力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28崔凤军,刘家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20088,171869129楚义芳旅游的空间经济分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30白芸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国环境报2005231李英花,崔哲浩试论旅游地承载力的测量及管理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2)124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