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护士资格考试临床实践知识点储备 静脉输液法: (一 )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等病人。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能经口进食等病人。 3.输入药物,达到控制感染、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各种中毒、严重感染等病人。 4.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抢救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病人。 5.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 )常用溶液和作用 1.晶体溶液 2.胶体溶液 3.静脉营养液用于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常用复方氨基酸
2、、脂肪乳剂等。 (三 )常用静脉输液法 1.周围静脉输液法包括密闭式输液法、开放式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2.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位置较固定,且行径表浅,易于穿刺,可以输液,但不宜多次穿刺。 (四 )输液速度的调节 1.调节输液速度的原则 2.输液速度的计算 3.输液泵的使用 (五 )常见输液故障和处理 1.溶液不滴 2.茂菲滴管内液面过 高 3.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4.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六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2.循环负荷过重 (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静脉输血法: 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称为静脉输血法。 (一
3、 )目的 1.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常用于失血、失液导致的血容量减少或休克的病人。 2.补充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纠正贫血。常用于严重贫血病人。 3.补充抗体,增加机体免疫力。常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人等。 4.补充白蛋白,纠正 低蛋白血症,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常用于低蛋白血症的病人。 5.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利于止血,可预防及控制出血。常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 (二 )血液制品的种类 1.全血 2.成分血 是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加工成各种高浓度的血液制品,再根据病人治疗需要,有针对性地输入有关血液成分。成分输
4、血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输血方法。 (三 )静脉输血法 1.输血前准备 2.直接输血法 3.间接输血法将抽出的供血者的血液,按静脉输液法输给病人的方法称为间接输血法。 4.注意 事项 (四 )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大量输血后反应 5.其他反应 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 .药物的领取 (1)病区设有药柜,应备有一定数目的常用药物,由专人负责保管,根据消耗,定期到药房领取补充。 (2)剧毒药和麻醉药,病区也备有固定数目,应凭医生处方和空安瓿领取补充。 (3)病人日常口服药,一般根据医嘱由中心药房负责核对、配药,病区护士负责领取,经再次核对后发药。 二 .药物治疗原
5、则 1.应根据医嘱给药护士必须严格遵医嘱给药,但也不可盲目执行 ;对 有疑问的医嘱,应确认无误方可给药 ;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正确实施给药 4.密切观察 5.作好用药指导 三 .给药的途径 给药的途径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情况、治疗需要而决定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吸入、舌下含化、外敷、直肠给药、注射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 )等。 【 口服给药法 】: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既经济又安全的给药方法。 (一 )方法 1.备药 (1)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2)核对服药本及小药卡,无误后按床号顺序将小药卡插入发
6、药盘内,放好药杯。 (3)根据服药本上的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按床号顺序,进行配药。 (4)认真检查药物质量,根据药物不同剂型采取相应取药方法。一般先取固体药,再配液体药。一个病人的药配好后,再配另一病人的。 2.发药 3.发药后处理 (二 )注意事项 1.发药前应了解病人有关资料,如病人因特殊检查或手术而禁食,或病人不在,不能当时服药,应将药物带回保管,适时再发或进行交班。 2.发药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核对, 确认无误,再耐心解释,协助服药 ;如更换药物或停药,应及时告知病人。 3.根据药物性能,指导病人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雾化吸入疗法】: 超声雾化吸
7、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特点:雾量大小可以调节 ;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 5 m 以下,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可到达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1.目的 (1)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帮助祛痰,改善通气功能。常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痰液黏稠等。 (2)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以消除炎症,减 轻呼吸道黏膜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呼吸道感染等。 (3)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通畅,改善通气状况。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病人。 (4)治疗肺癌,可间歇吸入抗癌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 2.超声雾化吸入器的结构 (1)超声波发生器 (2)水槽和晶体换能器
8、(3)雾化罐和透声膜 (4)螺纹管和口含嘴 3.原理 4.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5.操作方法 6.注意事项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的方法。 (一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6.注射药液应现用现配 7.排尽空气 8.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9.注药前检查回血 10.减轻病人疼痛的注射技术 (二 )注射前准备 1.用物准备 2.药液抽吸法 (三 )各种注射法 1.皮内注射法 2.皮下注射法 3.肌内注射法 4.静脉注射法 5.股静脉注射法 药物过敏试验法: (一
9、)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青霉素易引起过敏反应,人群中约有 5% 6%对青霉素过敏 ,而且任何年龄、任何给药途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时间,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制剂前都应先作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 1.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过敏反应系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2.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3.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方法 4.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 (1)过敏性休克 (2)血清病型反应 (3)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5.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二 )其他药物过敏试验 法 1.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链霉
10、素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而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但病死率较青霉素高,故应引起重视,使用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并加强观察。 2.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 破伤风抗毒素 (TAT)是马的免疫血清,对人体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前应作过敏试验 ;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间隔超过 1 周者,如再使用,应重作过敏试验。 3.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普鲁卡因属于局部麻醉药,极少数病人用药后可发生过敏反应,故首次使用普鲁卡因前,应作药物过敏试验。 4.细 胞色素 C 过敏试验法细胞色素 C 是一种辅酶,可引起过敏反应,在用药前应先作过敏试验。 5.碘过敏试验法 临床上常用碘化物
11、造影剂作肾脏、膀胱、胆囊、支气管、心血管、脑血管造影,在造影前 1 2天应先作过敏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作碘造影检查。 排泄护理 排尿的护理: (一 )尿液的评估 1.正常尿液的观察 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苦,无障碍,可自主随意进行。 2.异常尿液的观察 (二 )影响排尿的因素 1.年龄和性别 2.饮食与气候 3.排尿习惯 4.治疗因素 5.疾病因素 6.心理因素 (三 )排尿异常的护理 1.尿潴留 2.尿失禁 (四 )导尿术 (五 )导尿管留置术 1.概念 指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的方法。 2.目的 3.操作方法 4.护理措施 排便的护理: (一 )粪便的评估 1
12、.正常粪便的观察 2.异常粪便的观察 (二 )影响排便的因素 1.年龄 2.饮食 3.排便习惯 4.活动 5.心理因素 6.治疗因素 7.疾病因素 (三 )排便异常的护理 1.腹泻 (1)概念: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而不成形,甚至呈水样。腹泻常伴有腹痛、恶心 、呕吐、肠鸣、里急后重等症状。 (2)护理措施 2.大便失禁 (1)概念:指由于肛门括约肌不受意志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2)护理措施 3.便秘 (1)概念:指排便次数减少,无规律性,粪便干燥、坚硬,排便困难。常伴有头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疲乏无力等症状。 (2)护理措施 (四 )灌肠法 灌肠法分为不保留灌肠法和保留灌肠法
13、两种。不保留灌肠法包括: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和清洁灌肠。现分述如下: 1.大量不保留灌肠 2.小量不保留灌肠 常用于腹部、 盆腔手术后,以及保胎孕妇、危重病人、病儿及年老体弱病人等。 3.清洁灌肠 是反复多次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方法。 4.保留灌肠 是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五 )排气护理 1.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2.肛管排气法 冷热疗法 冷疗法: (一 )冷疗的作用 1.控制炎症扩散 冷可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少、减慢,降低细胞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力,限制了炎症的扩散。适用于炎症早期的病人。 2.减轻疼痛 冷可抑制细胞活动,降低神经末梢
14、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 冷也可使血管收缩,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减轻由于组织充血、肿胀而压迫神经末梢所导致的疼痛。 临床上常用于牙痛、烫伤等病人。 3.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减慢,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充血、出血。常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的病人。 4.降低体温 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蒸发等物理作用,来降低体温。临床上常用于高热、中暑等病人。对脑外伤、脑缺氧病人,可利用局部或全身用冷,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脑细胞需氧量,以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二 )冷疗的影响因 素 (三 )冷疗的禁忌证 (四 )冷疗的方法 热疗法: (一 )热疗的作
15、用 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利于组织中毒素的排出 ;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加快新陈代谢,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因而在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 ;在炎症后期用热,可因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组织,从而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及组织修复,使炎症局限。 2.缓解疼痛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体表血流增加,因而相对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4.保暖 (二 )热疗的影响因素 1.用热方式 2.热疗的部位 3.热疗面积 4.热疗时间 5.温度差 6.个体差异 (三 )热疗的禁忌证 (四 )热疗的方法 热疗的方法有干热法和湿热法
16、两种,干热法包括热水袋、红外线、鹅颈灯等 ;湿热法包括湿热敷、热水坐浴、温水浸泡法等。 病人饮食的护理 医院饮食: 医院的饮食通常可分三大类,即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一 )基本饮食 基本饮食包括: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流质饮食。 1.普通饮食 2.软质饮食 3.半流质饮食 4.流质饮食 (二 )治疗饮食 医院治疗饮食种类很多,介绍如下: 1.高热量饮食 2.高蛋白饮食 3.低蛋白饮食 4.低脂肪饮食 5.低盐饮食 6.无盐低钠饮食 7.少渣饮食 8.高膳食纤维饮食 9.低胆固醇饮食 10.要素饮食 (三 )试验饮食 饮食护理: (一 )影响饮食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心
17、理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病理因素 (二 )饮食护理措施 1.促进病人食欲 2.协助病人进餐根据病情 鼻饲法: (一 )概念和目的 1.概念 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经管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及药物的方法。 2.目的 供给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流质食物、水分及药物。适用于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拒绝进食的病人,以及早产儿、病情危重的婴幼儿和某些手术后或肿瘤病人。 (二 )操作方法 1.插入胃管的方法 2.拔出胃管的方法 3.注意事项 出入液量的记录: (一 )目的 正常人每昼夜的液体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记录病人 24 小时出入液量,可以了解病情,为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制
18、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适用于休克、大面积烧伤、 大手术后,以及心脏病、肾病、肝硬化伴腹水等病人。 (二 )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1.每日摄入量 2.每日排出量 (三 )记录方法 1.出入液量可先记录在出入液量记录单上,晨 7 时至晚 7 时,用蓝笔 ;晚 7 时至次晨 7时,用红笔。 2.晚 7 时,作 12 小时的小结 ;次晨 7 时,作 24小时总结,并记录在体温单相应栏内。 3.记录要求准确、及时、具体,字迹清晰。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 )体温的评估 1.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 (1)体温的产生: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过程中不断 产生热能的结果。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19、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2)体温的生理调节: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散热方式 2.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1)正常体温 (2)生理性变化 3.异常体温 (二 )测量体温的方法 1.体温计的种类 (1)水银体温计的种类:包括口表、肛表、腋表,分别用来测量口腔、直肠、腋下温度。 (2)其他:如电子体温计、可弃式化学体温计、红外线 测温仪等。 2.测量方法 (三 )水银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和检查法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一 )脉搏的评估 1.脉搏的概念 随着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动脉这种有节律的搏动称为脉搏。 2.正常脉搏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 (二 )异常脉搏 1.异常脉搏的观察 2.异常脉搏的护理 (三 )测量脉搏的方法 1.测量部位 凡身体浅表靠近骨骼的动脉,均可用以诊脉。常用的是桡动脉,其次有颞浅动脉、颈动脉、肱动脉、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股动脉等。 2.测量方法 触诊法,以桡动脉为例。 3.注意事项 (1)诊脉前,病人有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应休息 20 30 分钟后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