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O 过程中的财务规范问题1.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不规范。 (1)会计主体混乱,未能分清公司与股东的界限,未能分清关联公司之间的界限。 (2)存在两套账。不少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生存压力大、法制观念薄弱,再加上中国的税负重,企业的避税、省税冲动较大,两套账的情况并不少见。公司有着上市的想法后,两套账就再也不可能了,必须两账合一。 (3)未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建立账务,财务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认识不深,还使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拟上市公司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规范账务核算。 (4)没有规范的企业自己制定的会计政策,随便使用会计政策及会计变更。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自身对某些会计政策、会计估
2、计制定规定,规定一旦制定并经审批,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必须经一定程序的审批。 (5)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如,部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基本要素不齐全,摘要、大小写、日期、单位名称等相关事项不按规定填写,甚至大小写不一致;购买大宗办公用品,没有清单,没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对方遗失发票需复印的未履行登记手续,复印件提供人员与收件人员未签名或盖章;编制发放劳务费等款项人员名单表,没有劳动起止时间、内容、领款人身份证号码等栏目,不能全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全过程。 (6)随意填写会计记账凭证。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会计并未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
3、,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摘要部分不能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数不准确,漏盖出纳、审核、复核等人员的印鉴;将不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订正、调整记账凭证未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填制。 (7)登记会计账簿不规范。如个别单位未按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账簿启用表填写不全,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未签字或者盖章,账簿的登记、更错、结账不够规范。 (8)使用财务软件不规范。如没有设置“制单人”、“复核人”、“审核人”、“过账人”,没有换人审核、过账。没有设置规范的软件使用权限。 2.账务处理常见的问题。 (1)现金使用违反现金管理条例,如坐支现金,超范围使
4、用现金,现金库存超额,现金存进个人银行卡。(2)应收票据问题,应收票据没有视同现金管理,收到票据没有及时入账。 (3)应收账款问题,核算混乱,导致应收账款一塌糊涂,不清晰,不准确,没有与客户对账,无法进行函证,没有账龄分析,没有提取坏账准备。 (4)预付账款问题。存在预付账款长期挂账,未清理,对不能完成交易的事项未能及时取消,收回预付账款。 (5)其他应收款问题。其他应收款是一个大杂烩,存在不规范的资金占用情况,其他应收款没有及时清理、核销。没有对账,无法进行函证,没有账龄分析,没有提取坏账准备。 (6)存货问题。存货核算混乱,没有详细准确的存货进销存明细账,实物和账务差异较大,没有进行定期盘
5、点,没有及时对呆滞存货进行处理,没有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7)固定资产问题。固定资产没有明细清单,没有及时盘点,没有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产权不清。没有清晰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8)无形资产问题。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提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产权不清。 (9)应付账款问题。应付账款不清晰、不准确,没有与供应商对账。无法进行函证。 (10)其他应付款问题。存在长期未清的情况。 (11)注册资金问题。存在注册资金不实、没有到位、抽逃注册资金情况。存在股权代持、股权不清、股权纠纷情况。 (12)收入确认问题。未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收入确认,只是理解为“开发票”确认收入,
6、存在未开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情况。 (13)成本核算。存在成本核算不规范,随意归集和分配,随意结转成本,人为调节利润。 (14)费用核算。费用审批不规范,费用明细混乱。 (15)递延所得税问题。未能准确进行会计处理。 (16)现金流量表问题。会计人员不能编制准确的现金流量表。 3.税务问题。 公司有所谓“节税、省税”的想法,按章纳税理念不强,违反税法的情况较为普遍。 (1)采购未能全部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未开票收入没有入账申报。存在用于非增值税项目的进项抵扣。混合销售界限不明,核算不清。 (2)未能取得正规费用发票 未能正确核算利润,正确缴纳企业所得税。拟上市公司财务总监需要的技能主要是上
7、市公司的规范的问题 企业上市的基本流程 一般来说,企业欲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必须经历综合评估、规范重组、正式启动三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 第一阶段 企业上市前的综合评估 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程和系统化的工作,与传统的项目投资相比,也需要经过前期论证、组织实施和期后评价的过程;而且还要面临着是否在资本市场上市、在哪个市场上市、上市的路径选择。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企业应做的工作、渠道和风险都不同。只有经过企业的综合评估,才能确保拟上市企业在成本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操作。对于企业而言,要组织发动大量人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工作,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为了保证上市的成功,企业首先
8、会全面分析上述问题,全面研究、审慎拿出意见,在得到清晰的答案后才会全面启动上市团队的工作。 第二阶段 企业内部规范重组 企业首发上市涉及的关键问题多达数百个,尤其在中国目前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诸多财务、税收、法律、公司治理、历史沿革等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很多问题在后期处理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企业在完成前期评估的基础上、并在上市财务顾问的协助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预先处理好一些问题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此项工作,也可以增强保荐人、策略股东、其它中介机构及监管层对公司的信心。 第三阶段 正式启动上市工作 企业一旦确定上市目标,就开始进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实务操作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选聘相关中介
9、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审计及法律调查、券商辅导、发行申报、发行及上市等。由于上市工作涉及到外部的中介服务机构有五六个同时工作,人员涉及到几十个人。因此组织协调难得相当大,需要多方协调好。浅析拟上市公司财务准备及包装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而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则多数采取集资的形式扩充企业资金链,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境内、境外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但是,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认真按照法律程序来进行上市前的准备,有部分公司会对公司本身的各项指标尤其是财务方面进行包装,因而,全面研究拟上市公司的财务准备及包装成为一个广泛的课题。 关键词:上市;财务;准备;包装 在我
10、国,所有企业在上市前都需要对本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一定的准备,而其中有些公司则会对公司上市的各项指标进行不同程度的非法包装。以便更好的具备上市的条件。以下,简要论述拟上市公司的财务准备及包装问题。 一、拟上市公司的财务准备 (一)优化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上市前条件包含多项指标,比如公司的年营业额、毛利润额、净利润额、资产状况、资金状况以及负债状况等。其中包含三项主要状况,及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及盈利能力。 (二)完善社会审计及资产评估。 审计及评估的主体是具备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象是具备上市资格的将上市公司。审计及评估涉及的材料包括三大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固定资产的增减及台账、债券资料及
11、债务资料、银行存款对账单等。 负责公司上市前审计的机构是具有拟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拟上市公司也有严格的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 3000 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 6000 万元,并且成立 3 年以上,并保持最近 3 个年度持续盈利。 (三)完善公司财务报表 公司财务报表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大会计报表等内容。 资产负债表,即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一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这种报表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向。 损益表,即利润表。表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业绩及其分配状况,包括企业销售收
12、入和成本、经营的费用以及税收等状况。这一报表反映了盈利还是亏损的具体情况。 现金流量表,即账务状况变动表,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内(一般按月或者按季度),企业的现金及等价物的变动情况。 公司上市前的审计报告是整个公司是否具备上市资格的核心,全面反映了整个公司的现金流动、整体损益、是否负债等情况。 (四)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点,主要是资金风险、资本风险以及在途风险。其中,资金风险属于可控风险,企业需要通过各种做账渠道来实现资金风险的平衡。并且要加强不良资产的回收,对其他公司、机构及个人所欠资金及资产要最快的有效收回。 (五)组织的变革及业务的转型。 为了适应上市公司
13、的组织结构,上市前公司组织的变革成为不可或缺的措施。组织的具体变革是去除冗余的组织结构,建立企业欠缺的组织结构;业务的具体转型是基本具备上市的公司,主营业务保留之外对不景气的业务进行一定范围的剥离,以使公司的整体业务情况更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 二、拟上市公司的财务包装 一般情况下,公司对于以上的各种指标情况,都会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配合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严格的审计工作及资产评估工作。而非一般的情况下,则出现了将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的巧妙合作与对立。 一方面,需要上市的公司,需要与审计机构合作,全力配合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各项指标的量化;另一方面,当某些公司并不十分符合上市条件时,又可能会存在内
14、部包装的情况出现。而某些亟待上市的公司就是这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体。 合作之外,这类公司在上市前,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包装,其虚假会计信息会通过内部财会人员,或者是外请财会人员,甚至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人员来整合。主要是对各种财务报表中,没有达到上市要求的报表进行违法作假,这种作假,由于手段高明,所以一般难以在短期内被证监会、审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发现。 由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因而企业追求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企业营业利润的多少是上市的最主要指标,其影响因素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收益和投资收益等,这里面的所有指标包括净利润之间都存在
15、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每个指标都可以成为拟上市公司非法包装的由头。 1.各种费用的转化 费用的确认是以发票为依据的,而各项费用的减损会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所以,只要使某些费用不开发票而转移到收益上,那么就可以实现费用的转化了。 2 各种成本的转化 把当期的可结转成本的项目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节省”了成本。 3.各种收入的转化 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把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变为主营业务收入,必然会突出主业的业绩。 4.收入、费用和成本的虚拟增减 由公司会计人员作假,采取突出收入,降低费用成本等方法达到扩大企业利润的目的。 5.各种负债的转化 拟上市公司的负债不能超过一定的限
16、额,而且公司必须在最近三年一直保持盈利,那么负债就不能比利润多,所以达不到三年连续盈利的企业就会采取减少负债的手段达到目的。 6.扩充交易的虚拟实力 编造虚拟交易次数较多、交易规模较大的“事实”,使审计部门及证券交易所等相信企业具有一定的上市实力并且具备一定的上市资格。 7.利用金融交易工具实现 这里主要是指的现金类金融衍生工具,而非衍生类衍生工具。如减少贷款,增加短期的股东股本,使股份有限公司达到净资产 3000 万元以上,有限责任公司达到净资产 6000 万元的目的。 总之,对于拟公司是否真正符合上市条件,其自身的过度包装现象需要国家证券监督委员会、相关证券交易所以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科学的甄别,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前避免相关公司上市后停盘甚至倒闭的情况出现,并且增加国内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的信用额度,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