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析技术 概 述 砷、锑、铋、锡、铅、硒、碲、锗等元素的测定,其分析线都处于近紫外区,在常规火焰中多存在严重背景吸收,在石墨炉测定中基体干扰及灰化损失严重。这些元素在无机材料、食品及环境样品中多属有害成分,含量很低而且分析试样的基体又往往很复杂。因此,采用原子吸收法进行分析经常必须加以分离或富集,方能达到分析的目的。而这些元素由于能生成容易挥发的氢化物,可以借此与基体分离。从而发展起了氢化物发生分析技术,可以集分离、富集和气相进样于一起的测试手段。溶液直接测定火焰法 溶液直接测定火焰法 100多年前Marsh曾利用不稳定的砷氢化物可在加热的玻璃管壁上形成单质砷镜的反应,创立了著名的马氏试砷法。 1969年W.Holak首先将砷氢化物生成法应用到原子吸收。此后许多学者将形成氢化物易于原子化的思路,用于砷、锑、铋、锡、铅、硒、碲、锗等的测定。 1982年I.S.Busheina等发现铟也能形成铟氢化物,1983年北京大学严杜等成功地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用于铟和铊的测定。郭小伟等发现镉也能用氢化物发生法测定。至今已见报道的可以测定的元素有汞、锌、镉、锗、砷、锑、铋、锡、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