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刘运海 教授1、概述2、临床表现内容提纲 3、辅助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两个高峰:20-40岁、40-60岁。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精神创伤、全身性疾病、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等。主要临床表现: 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 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 。概 述重症肌无力: 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受损1、概述2、临床表现内容提纲 3、辅助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受累肌的分布和表现: 受累肌的分布和表现: 重症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危象:临床表现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 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 致死的主要原因 致死的主要原因 眼肌型(15%-20%): 病变仅限于眼外肌,出现上睑下垂或复视; 此型为良性型,药物反应佳,预后好。 A轻度全身型(30%): 可累及眼、面、四肢肌肉,无明显咽喉肌受累。 生活可以自理,对药物反应差,但死亡率极低。 B中度全身型(25%): 四肢肌群受累明显,较明显的咽喉肌无力症状,呼吸肌受累不明显。 对药物反应差,死亡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