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OGO第二章 中 药 学制作人:彭叶、戴明婉、刘陈、张炎姣中 药 学中 药 的性能1中 药 的 应 用2中成 药 的 临 床 应 用3中药学 什么是 “中药学 ”? 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中药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又以植物为主。故历代将记载的药物的专著,多称为 “本草 ”。近百余年来西方医药传入,为了加以区别,才将我国传统药物成为 “中药 ”, “本草 ”也相应地被称为 “中药学 ”。中 药 学中药的药性药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功效毒性四气四 气 一、含义 四气亦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 二、产生 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症寒热为基
2、准。 三、四气的作用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用于热证。四 气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 用于寒证(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平性:作用缓和(寒热皆宜) 四、运用原则 一般规律: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寒热错杂之证 热药寒药并用 特殊用法 真寒假热之证 热药治本,反佐寒药; 真热假寒之证 寒药治本,反佐热药。五 味 一、含义 五味是药物因作用不同而具有辛甘酸(涩)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常与“四气 ”合称 “气味 ”或 “性味 ”。 二、产生 口尝而得 以药物的功效推断味道 五 味 二、作用 辛:能散、能行,可发散、行气、行血 甘:能补(补益)、能缓(缓和)、能和(调和药性、和中) 酸:收、涩 收敛固涩,兼能生津 涩:作用与酸味相似 苦:泄、燥苦能泄、燥,苦能坚阴通泄 泻下(大黄) 泄 势缓泄 清泄 泻火(栀子) 泻 势猛降泄 降逆(杏仁)苦温燥湿 寒湿证燥湿 苦寒燥湿 热湿证 坚阴 泻火存阴(泻肾火)(黄柏、知母、泽泻) 五 味 咸:下、软(泻下、软坚散结) 淡:渗、利(渗湿利水) 涩:与酸味相似 四、气与味的关系 1、气味相同,作用相似 辛温药物:解表,散寒 苦寒药物:清热泻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