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2012 年 4 月 22 日星期日一、 县域经济概述(一)县域经济的概念、特点及现状(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二、 当前形势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二) 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影响(三) 两型社会要求三、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 理顺“三个关系”,深化对产业优化升级的认识(二) 突出“三个重点”,选准产业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三) 搞好“三个结合”,增强产业优化升级的活力四、 全国“百强县”发展模式(一) 六种模式(二) 正确认识“百强县”发展模式五、 临城县发展情况(一) 取得的成绩(二) 存在的问题(三) 今
2、后发展方向2前言:古语说“郡县治,则天下安” 。县域是我们安邦定国之基石。从各种数字我们也可以看出其重要性。1、经济规模之半壁江山 gdp超过 50%。2、天下粮仓占粮食总量的 92%。3、 “祖国花朵的摇篮。74%小学生、也就是每四个小学生有三个是来自县及以下的。57%的中学生,5 个中学生 3 个是县域的。是未来人才的储备库。4、扩大内需潜力军。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影响,今后我们必须把市场移向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非县域占 62%,县域占 38%,70%人口消费 30%消费品,可见还有很大空间。一、 县域经济概述(一)县域经济的概念、特点及现状1、县制由来和县域经济概念的提出公元前 2
3、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实行郡县制。自此以后我国历朝历代制度变迁,但郡县从未被撤销过。 20 世纪 80 年代学术界才开始使用县域经济这一概念,90 年代后半期,县域经济的研究逐渐走热,开始出现许多县域经济的专著。1998 年 12 月,有“中国县域经济研究第一所” 之称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1999 年经济日报开设“县域经济”专版,同时还成立了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除此之外,20023年 7 月 6 日, 经济日报专门创办中国县域经济报 ,极大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宣传和研究。全国一些地方政府和知名的高校此时也陆续创建了区域经济研究类机构,其中大多涉及到县域经济
4、的研究。从此,研究县域经济步入规范化、应用化的重要阶段。 虽然十六大以前,文件中一直也在使用“县级经济” 这一概念,但直到十六大, “县域”和“县域经济”概念才首次被写进党的正式文献中。之后历次人大重要会议,都曾在其报告中提及县域经济发展,这从政策面来说,极大推动了大众对县域经济的研究和关注。 什么事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各种经济成份有机构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连接点,是国民
5、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角度讲,县域经济包括县、乡(镇) 、村三级行政区域内的经济个体和经济组织;从所有制角度讲,县域经济可以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包括国有、个体、外商投资等各种经济类型;从产业角度来讲,县域经济又可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每个产业4中又包括多种经济行业。通常我们把县域经济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指位于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区域内的所有经济类型。理解县域经济概念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2)县域经济具有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3)县域经济以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
6、有县级财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4)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5)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 ,具有开放性。6)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2、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1)差异性 不同区域之间县有差异 东部与西部,沿海和内陆县之间存在差异。相同区域不同省份之间发展也存在差异。相同省份的县也存在差异(2)关联性 成片发展,富连片,穷也连片。(3)复杂性:整个国民经济的缩影,所以我们要多视角、全局、战5略研究它。3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 2861 个(香港特
7、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除外) ,其中,市辖区 808 个,县级市 393 个,县 1489 个,自治县 116 个,旗 49 个,特区和林区 3 个。河北省县域包括22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据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资料统计,2008年河北省县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372 ,GDP占全省GDP 的 7154 ,地方财政预算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 3163 。 全国县域国土面积约 87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4%。中国县域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90%以上,人口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GDP 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地方财政占全国不到 25%,但是要供
8、应全国的粮食、蔬菜、水果、热类、蛋奶、茶等基本需求都是从县域经济出来的。县域经济是民营经济的摇篮,是劳务经济的源头,资源经济的支撑,民生经济的灵魂,也是全民富裕的标志。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地域分布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一致,即发达的县主要6分布在东部地区,落后的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二是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一产比重约 25%,而 2007 年全国 GDP 中一产的比重已达 11.7%。因此,县域经济整体上仍然没有摆脱“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 的基本特征。 三是经济发展基本要素供应不足
9、。近年来,金融、人才、技术等产业要素日益向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集聚,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所需的要素支撑更显不足,比如,在金融支持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不同程度的退出,县域范围内资金多数呈现净流出状态。四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有待转变。随着近年来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低端制造业项目向县域转移,其中不少是能耗偏高、污染较重、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偏低的项目,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对“三农 ”利益的损害。 五是县乡财政困难问题仍然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平均每个县的赤字约一个亿,全国赤字县占全国县域的比重大约在 3/4 左右,赤字总量占这些地方财政总量的近 80%。中央财政喜气洋洋;
10、省级财政风风光光; 市级财政勉勉强强; 县级财政摇摇晃晃; 乡级财政哭爹喊娘. 六是县域经济的体制束缚仍较严重。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金融体制、户籍体制、 “市管县” 体制等等。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现行的小规模生产单位不适应现代化生产经营的7问题正日益显现。在企业发展方面,县域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融资、技术、人才、咨询、物流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障碍。 七是县域经济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甚至雷同现象比较严重。这是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顽疾。使不趋同性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未来的突出特征之一。二、 当前形势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一)带来的机遇1、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为县域经济发展提
11、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再是“诸侯经济” ,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基于县域经济要素秉赋的特色经济。 第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确定。十六大提出“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六中全会又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县域是农村的集中区域,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第三,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论断提出。工业的发展不再牺牲农业的积累为前提,中心城市要
12、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8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有了内生积累和外在推动。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几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为县域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以地域为对象的县域经济发展与以人为对象的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成为强县富民的重要内容。 第五,各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县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基础性操作平台,县域经济的发展得到应有的重视。 第六,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着眼国内,还要着眼国外,要有国际化视角。 第七,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新型工业化为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指导和约束。 第八, “多予、少取、放活
13、” 的农村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第九,现在许多省份进行“强县扩权” 、 “财政上省直管县”等体制改革,虽然是在进行“边际调整” ,但都是有益的探索。(二)新的挑战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放缓,势必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加上自身一些问题, ,一是缺少领军龙头企业带动. 县域经济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只占到县域规模企业总量的 10% 左右. 二是产品档次低, 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 工艺落后, 装备落后. 三是名优精品9少. 有相当一部分县没有一个省级名优产品. 四是产业聚集度不高. 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不强, 多数集群规模相对较小; 资源型产业集群居多,
14、生产加工型产业集群偏少, 龙头企业规模偏小; 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核心竞争力弱, 产业关联度不够强, 部分产业集群只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的简单“扎堆”五是 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四) 、两型社会要求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
15、持续发展。十 七 大 之 后 , 武 汉 城 市 圈 和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被 国 家 确 定 为 “两 型 社会 ”试 验 区 , 随 着 社 会 发 展 , 资 源 节 约 、 环 境 友 好 将 成 为 我 们 发 展的 方 向 和 要 求 。 节能减排压力大. 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县域, 正面对国家不断加大的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的压力.三、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理顺“三个关系”,深化对产业优化升级的认识10一是产业优化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结构调整是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引导和促进生产要素在企业间、产业间合理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16、;产业优化升级是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的过程,核心是产业的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二者是方法与目的的关系,用好结构调整这个方法,才能实现优化升级这个目的。二是产业优化升级与扩大经济总量的关系。从当前多数县域经济的整体情况看,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速。而产业优化升级包括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是因为不能单纯依靠扩大资源开发规模来提高经济总量;统一,是因为产业优化升级本身就包括促增长、扩总量,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增值,必然带动经济总量提高。三是产业优化升级与产品升级的关系。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往往把产业优化升级等同于产品升级,以高端产品制造为目标。产业优化升级一般包括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链升级、功能升级四个层面。从这点上看,二者是从属关系。目前县域经济的主要产品仍以原材料为主,如果只把产业升级的目标定位在高端产品制造上,显然是片面的、不现实的,应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二)、突出“三个重点”,选准产业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