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61662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示范)第一节 感 冒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诊断1 鼻塞流涕,喷嚏,咽喉2 痒或痛,咳嗽。3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4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5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6 本病应注意与温病,尤其是风温早期相鉴别。辨证论治1 风寒证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

2、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例方:荆防败毒散。2 风热证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例方:银翘散。3 暑湿证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例方:新加香薷饮。4 表寒里热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例方:双解汤。其他疗法1 中成药1.1 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1.2 风热证可口服银翘

3、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1.3 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藿香正气丸。1.4 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2 中药针剂21 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 36g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 内静滴,每日 1 次。2.2 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 40ml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 内静滴,每日 1 次。3 外治疗法3.1 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 1 滴,每日滴 35 次。适用于各证型感冒。3.2 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 1 次。适用于风寒证。疗效标准1 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2 好转:发热消退,

4、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第二节 咳 嗽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诊断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4 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增高。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6 肺部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或见斑片状阴影。7 本病应注意与哮

5、病、喘证、肺胀、肺痨及肺癌相鉴别。辨证论治1 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咽喉痒,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例方:三拗汤合止嗽散。2 风热犯肺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身热,汗出恶风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例方:桑菊饮。3 风燥伤肺症状: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细

6、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例方:桑杏汤。4 痰湿蕴肺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常伴体倦,脘痞,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或滑。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例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痰热郁肺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痰鸣,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例方:清金化痰汤。6 肝火犯肺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

7、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例方: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7 肺阴亏耗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午后低热,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例方:沙参麦冬汤。其他疗法1 中成药1.1 咳嗽属热性者可口服橘红丸,每次服 6g,每天服 23 次。1.2 热咳者亦可选用蛇胆川贝液,每次服 10ml,每天服 3 次。2 中药针剂2.1 鱼腥草注射液 100ml,静脉滴注,每日 2 次。适用于外感风热、风燥及痰热郁肺者。2.2 双黄连粉针剂 3g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 内,静脉滴注

8、,每日 1 次。适用于外感风热及风燥者。3 针灸疗法可选用列缺、合谷、外关、尺泽、肺俞、曲池、大椎、太白,丰隆、太渊等穴位。4.西药疗法4.1 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4.2 痰多者可选用祛痰药。疗效标准1 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2 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3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第三节 眩 晕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诊断1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为主症。2

9、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4 应检查血压、血常规、心电图,或进行颈椎 线摄片、脑血流图、经颅多普勒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做、检查。3 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痫病相鉴别。辨证论治1 肝火上炎症状: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例方:龙胆泻肝汤。2 风阳上扰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例方:天麻钩藤饮。3 痰浊上蒙症状: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治法:

10、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例方:半夏白术天麻汤。4 气血亏虚症状: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 光,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例方:归脾汤。5 肝肾阴虚症状:眩晕日久,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治法:滋养肝肾,养阴填精。例方:左归丸。6 瘀血阻窍症状: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细涩。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络。例方:通窍活血汤。其他疗法1 中成药1.1 复方丹参滴丸,每次 10 粒,每日 3 次;或生田七片, 每次 4片,每日 3 次。适用于

11、瘀血阻窍证。1.2 杞菊地黄丸,每次 6g,每日 2 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证。2 中药针剂2.1 黄芪注射液 30ml 或生脉注射注液 30ml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500ml,静脉滴注,每日 1 次。适用于气血亏虚证。2.2 瘀血阻窍者,可酌情选用川芎嗪、血栓通、蝮蛇抗酸酶、丹参注射液治疗。3 针灸疗法可选内关、列缺、太冲为主穴,酌配三阴交、曲池、阳陵泉等穴,每日针 12 次。4 西医疗法4.1 高血压病者可选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4.2 贫血者可适当输血,补充铁剂等治疗。4.3 眩晕症状明显者,可选用镇静剂对症治疗。疗效标准1 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2 好转:症

12、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 未愈:症状无改变。第四节 胃 痛胃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部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西医学中的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诊断1 胃脘部疼痛,伴有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2 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3 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阳性者,提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 上消化道钡餐 X 线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可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等病变。5 B 超、肝功能、胆道 X 线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6 本病应注意与真心痛、胃痞、胁痛、腹痛相鉴别。辨证论治1 肝胃气滞症状: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喜长叹息,遇烦脑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例方:柴胡疏肝散。2 寒邪犯胃症状: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例方:良附丸。3 肝胃郁热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例方:丹栀逍遥散。4 食滞胃肠症状: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例方:保和丸。5 瘀阻胃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