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中医特色诊疗简介 一针灸毫针针刺头针面针三棱针体针皮肤针等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已有两千多年运用经验,因其显著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第三章 中医儿科诊疗常规第一节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

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Tag内容描述: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中医特色诊疗简介 一针灸毫针针刺头针面针三棱针体针皮肤针等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已有两千多年运用经验,因其显著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

2、第三章 中医儿科诊疗常规第一节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一、诊断(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 (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 年) 。主要症状: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瘀点,对称分布;次要症状:常伴关节疼痛,腹痛,严重者可出现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起病急骤,发病前常有感染等诱因。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1)皮肤瘀点,多见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反复发作。

3、中医面瘫诊疗规范一概述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口眼斜”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手足阳明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中医观点: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僻。西医观点:相当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由感染、病毒、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

4、崩漏中医诊疗规范【概述】崩漏时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相互转化,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西医学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属于“崩漏” 范畴,可参与。历代医著对崩漏论述不断深化。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 谓之崩。 ”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

5、痹症中医诊疗规范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

6、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示范)第一节 感 冒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诊断1 鼻塞流涕,喷嚏,咽喉2 痒或痛,咳嗽。3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4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5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6 本病应注意与温病,尤其是风温早期相鉴别。。

7、中医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中医应以健康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提高中医诊疗工作。 三、中医病员的诊断、治疗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突出中医的特点,按中。

8、1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 概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 Bell 麻痹) 、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

9、1中医特色诊疗简介一、针灸(毫针针刺、头针、面针、三棱针、体针、皮肤针等)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已有两千多年运用经验,因其显著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医疗保健作用。作用: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

10、中医科工作制度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中医应以健康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提高中医诊疗工作。三、中医病员的诊断、治疗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突出中医的特点,按中医的理论辨症施治。四、对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或饮食禁忌)医师要向患者功家属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处方签全名。五、需要中医治疗的住院病人,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六、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七、院外处方原。

11、目 录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4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11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17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22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28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33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37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41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46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52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58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65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70肺癌诊疗方案74。

12、 中医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目 录 一、咳 嗽 二、眩 晕 三、中 风 四、不 寐 五、胸 痹 六、肋 痛 七、胃 痛 八、水 肿 九、淋 证 十、消 渴 十一、腰 痛 十二、郁 证 十三、内伤发热 十四、痹 症 十五、汗证 十。

13、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法/*技术简介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适应症 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 该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 该诊疗技术的注意事项请各科室根据科室上报的中医诊疗技术目录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请勿必于 2013 年 5 月 10 日(星期五)之前上报医务科,逾期未交将根据相应检查奖惩进行处罚。中药湿敷中药灌肠熏洗刮痧穴位贴敷艾灸针灸产科穴位注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中药湿敷简介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

14、中医特色诊疗规范一、中药熏洗疗法规范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5.禁忌症患处皮肤有感染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二、灌肠疗法规范1、适应症: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中药保留灌肠是在。

【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相关DOC文档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共7页).doc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doc
中医面瘫诊疗规范.doc
崩漏中医诊疗规范.doc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doc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doc
中医诊疗规范.doc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doc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规范.doc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doc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
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doc
标签 > 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编号:95656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