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儿童文学基本内涵和性质第一节 导 言教学目标:明确本学期课程特点、授课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课程特点教学难点:方法教学课型:理论教学课时:1 课时教材处理:补充内容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早在 2300 年前,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孟子就曾有这样两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到东汉的经学家赵岐在自己的著作里注解:“幼,犹爱也。爱我之幼,亦爱人之幼。 ”由此可见。古人早就重视对幼儿的教养工作了。这节课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和怎么学习儿童文学这门课。二 学习儿童文学的目的儿童文学是幼教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因为儿童文学与早期教育及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十
2、分密切的关系。1、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儿童的思维主要形象思维为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不仅给孩子以知识的教育 ,也会给孩子带来无比的欢乐。儿童文学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甚至在婴儿期就有这样的精神需求。文学语言是一种极富情感色彩的声音,成人若选择节奏鲜明、韵律谐调的儿歌。用柔美的声音读给孩子听,会起到安定婴儿情绪的作用。此时他不会明白这些声音代表的意义,但他会感到悦耳和喜悦。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对文学的需求常由被动的感知主动的索取。因而,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和小学教师应该学好儿童文学,成为儿童与文学的重要媒介。2.为适应幼儿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小学教
3、育形式的特殊性。在幼儿园里,游戏活动就是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在大量的游戏活动时间里,老师若能自如地运用幼儿喜爱的儿歌、故事、戏剧等文学形式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幼儿园课程的语言教材一是幼儿文学作品。即便常识、体育、音乐等课教师也常运用儿歌、故事等形式组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直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儿童文学一直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联。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上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叶圣陶先生曾就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作过相当精辟的论述:“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
4、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做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 世纪后半叶,儿童文学与语文“分家”了。其严重后果至今还未消除。其中突出的现象是:今天极大多数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已不知“儿童文学”为何物,在他们的知识系统中没有儿童文学的构成,不知道哪些作家的作品是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更不知如何向学生推荐儿童文学作品。由于经典儿童文学已经远离语文教学与中小学校,因而,一旦汹涌而至的充满暴力、凶杀、黄色内容的境外口袋书、影视、网络以及低级趣味的灰色童谣侵袭学生的灵魂时,我们的教学工作者竟无法面对。进入新世纪,儿童文学
5、的重要性又重新被语文教育界所发现和接受。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新课标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就是使儿童文学重新走进语文教材和校园文化建设。 (经典作品母鸡萝丝去散步 )儿童文学是与儿童的成长相伴随的。在小学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学习、阅读融贯于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和各项活动中。教育部在 2001 年 7 月颁发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文学作品。据统计,以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的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看,儿童文学作品就占了总篇目的 80%以上。3.为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需要教师长期生
6、活在儿童中间,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社会不断发展,儿童对文学的需求也是不断翻新(不同时期的儿童对文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教师就肩负着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重任。所以,学习儿童文学是为了使用,也是为了“再创造” 。例:郑春华,王一梅三、方法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对象(018 岁) ,因此很少有深奥的道理和难懂的词。所以易懂,然而易懂不等于易学。一篇作品要学会分析,还要掌握创作规律和特点。这都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掉以轻心。儿文属于语文学科,但从教学要求和内容上看,有自己的特点,学习方法也有其特殊性。1、教学要求:(1)掌握基本理论(2)学习儿童文学的鉴赏和创作(3)积累儿童文学相关方面的知
7、识(4)掌握一些儿童文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习儿童文学的基本过程:通读作品学习理论分析创作要熟悉儿童的生活:有意识地接近儿童,观察他们的言行, “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以孩子的耳朵去听,以孩子的心灵去体会” ,也不妨让自己重返童年时光,并经常把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素材记录下来。童年不同样。因此要学好儿童文学,就要了解孩子,就要自己得有童真、童趣。四、要求:做好笔记广泛阅读背诵儿歌、儿童诗板书见课件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教学目标:让学生能理性、正确、深刻地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教学重点:在比较、批驳中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对概念的把握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课时:1 课时教材处理:重新查找资料
8、,课件制作教学方式:讲授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儿童文学?先让同学做感性理解。二儿童文学的几种说法儿童本位论:这是以美国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儿童文学理论。五四运动以后,胡适、周作人在中国搬用了这一理论。他们认为“所谓儿童文学者,即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组成的文学,由儿童的感官可以直接诉之于其精神的堂奥者” 。他们倡导以儿童兴趣为中心,他们喜欢、有兴趣,能够看,不妨尽罗这些东西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看,用不着教师来教” ,也“不必顾及实用不实用” 。这种说法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它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张扬了童心,解放了童心。但它否定儿童生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割裂儿童与社会、
9、政治、教育的关系,这显然是片面的。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有人就开始轻视儿童文学,认为是“小儿科” ,将它看成娃娃文学,是“小狗叫,小猫跳”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解放后,批判了“儿童本位论”儿童文学观,对儿童文学作了较全面的考察,提出些较符合实际的看法,但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尤其是文革时,儿童文学不被重视,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有人就试着以是否以写儿童为标准来区分是否是儿童文学。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儿童文学中确实太多写儿童的,但也确有一部分是写成人的。如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仙女、王子、美人鱼等。甚至有些作品并不是写儿童的,却又是儿童文学作品,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
10、创作的文学作品这说法是几十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但这种说法比较笼统,它只强调了读者对象,但对儿童文学的性质特征都没有提及。如我国古代的三字经 、 百家姓 、千字文之类的作品是作为识字用的基本书,虽是专门为儿童编写的书籍,但它们不具备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就不能列入儿童文学的书籍,因它们不具备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就不能列入儿文作品之林。况且一些深受儿童喜爱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和一些并非专为儿童创作的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的作品就被排斥在外了。如经改编的狄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等。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鲁兵)这种说法在解放后甚至文革后的一段时间内十分流行,但在九十年代后就受到批驳。试想儿童文学
11、若是始终背上教训的包袱,那孩子们读它还有什么快乐而言。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生机勃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张扬了人权、民主和科学,把儿童从几千年的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开辟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新纪元。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儿童文学的先驱们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建设中国的儿童文学产生了分歧。进入三四十年代,随着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中国儿童文学也面临着自身价值功能选择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时刻。为了竭力配合“一切革命的斗争” ,中国儿童文学以前所未有的激进状态参与了历史的进程。战火与血泪交织的现实使儿童文学走向对现实的关怀成为必然。左翼文坛从阶级斗争、民族振兴的角度出发,要求儿童文学与整个左翼文学一样注入“
12、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从而将儿童文学纳入了政治轨道。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建设的基础也由此发生了重大调整,即由“五四”时期倡导的“儿童本位”的儿童观转向了以阶级论为基础的重视教育功能的儿童文学观。1949 年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大陆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特殊的政治氛围,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工作者全方位地全盘接受了前苏联突出教化功利的、将儿童文学纳入教育框架的理论。即用“儿童教育观”取代儿童文学观。在特殊的政治氛围和急功近利的功利目的下,儿童文学作家从成人的立场出发,继续用“儿童教育观”取代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甚至也被成人冠以“教育儿童的文学”11 。三 总结比
13、较确切的概念见书第 4 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儿童文学是整个文学的一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有自身特点即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又适合儿童阅读欣赏和理解。儿童文学具有教育性能,但本质上是审美的。关照儿童的年龄特征是儿童文学存在的根本。四 区别两组概念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五 作业:阅读第一节板书见课件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基本性质及三个层次教学目标:1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2 掌握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及划分依据教学重点:1 儿童文学与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2 儿童文学的在三个层次教学难点:儿童文学差异性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课时:2
14、 课时教材处理:结合教材,补充新内容课件制作教学方式:讲授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小结上节课的内容二 儿童文学的性质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我们从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及其特殊性上进一步阐述儿童文学概念。1 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必须遵循文学的一般创作规律,因此,在谈儿童文学时,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它与文学的的共同性,不能在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划一条绝对的界限。(1)凭借语言文字创造艺术形象。它不同与绘画、雕塑、舞蹈等其它种类的艺术。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来折射人的情感,雕塑则是利用石头、木料、泥或金属材料塑造出各种造型的艺术,舞蹈则完全依靠有节奏的
15、动作来表达思想,因此这几种艺术形式与文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均没有语言或文字。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要反映生活塑造形象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儿童文学也是如此,语言文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表现工具。(2)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儿童文学也是如此。也是作家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皇帝的新装 ,这些作品刻画的都是现实生活,不过抹上了幻想的色彩,但仍可以给小读者展示一幅幅形象的社会生活图景。而且在儿童文学领域不少作品不是以某一社会生活现象作为它直接的描写对象,而较多地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写人类以外的动植物。如安徒生的丑小鸭 。(3)通过艺术形象发挥教育作用这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
16、作用。如冰心小桔灯 。如教育孩子讲卫生的小弟和小猫 。2 儿童文学不同与一般文学的特殊性从概念中我们知道(1)儿童文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0-18) (2)为儿童理解和接受。这说明儿童文学的读者群是十分特殊的。儿童文学的读者既有成年人又有儿童。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但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形看,儿童文学也常被成人所接受。成人接近儿童文学的原因主要有:A 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B 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天性上、在文学心灵的深处和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例:欣赏图画书极地特快三、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1 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各年龄所显示的
17、心理特征各有不同,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而且年龄越小,特殊性越大。具体体现在(1)生理层面(2)心理层面(3)文化层面。2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具体见王昆建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P36(1)性别差异 ( 2)智力因素 (3)心理个性差异 (4)文化差异综上所述,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层次(王泉根):A 幼儿文学(0-6)B 童年文学(7-12)C 少年文学(13-18)A 幼儿期: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明显的具体性、直观性,注意力不大容易集中,持久性差,记忆的很大的无意性具体形象能引发兴趣的事物易被记忆。想象表现为较大的幻想性,主题容易变化,幻想和现实分不
18、清,自制力意志力都较差。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开始学习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幼儿文学:注重娱乐和趣味。篇幅短,情节单纯,故事性强,想象丰富,形象具体鲜明,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使小读者一听就了解,一看就懂。在形式上图文并茂,或以图为主。多采用儿歌、童诗、低幼童话、图画书等形式表现。B 童年期:对外界的认识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仍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注意正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但直观、具体的事物仍比较容易引起他们注意。主导活动由游戏转向学习,记忆量增大,质量提高,自我意识(个性倾向)逐渐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建立,自觉性、自制力有所提高,但不稳定,求知
19、欲旺盛,富于幻想。童年文学:注重想象与认识。题材广泛(社会自然科学) ,随生活圈子的扩大而扩展,形式多样,形象鲜明,情节曲折,构思新颖。人物形象鲜明:趣味性、游戏性、夸张。适合文体有儿歌、童诗、童话、科学文艺、短篇儿童小说。C 少年期:过渡年龄特征即半儿童半成年的心理特征(危险期) ,是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矛盾的时期。这时期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注意力较集中、稳定,词汇丰富起来,能掌握较复杂的语法结构,个性特征开始明显表现出来,世界观正逐渐形成。少年文学:注重美育与引导。此时已不满足篇幅短,文字浅显的作品,应具备深刻、系统、全面的知识内容,人物立体而有深度,有较强的文学性、情节曲
20、折,构思新颖的中长篇作品,艺术表现有个性化,有一定探索性,开始关注和表现人的复杂情感和内在情绪,与成人文学较为接近。主要文体有少年小说,幻想小说、少年诗、散文、报告文学、寓言等。四、小结: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是得成人文学相对而言的。越写给年幼的儿童,它的特殊性要求就越多。但不论哪种儿童文学,它在内容形式上都要有:1 正确的主题思想 2 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3 紧凑生动的故事情节 4 准确生动的语言五、作业:思考:儿童文学的特征第二章:儿童文学的特征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2、通过例举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加深对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教学重点:1 儿童文学表现的特征 2、美学的
21、特征 3 接受的特征教学难点:美学的特征教学课型:理论教学课时:3 课时教材处理: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课件制作教学方式:讲授法、欣赏法教学过程:一(表现的特征)导入: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部分,是文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必须遵循文学的一般创作规律,但在创作目标、表现内容、读者对象等方面有别于成人文学。(一)特定的表现内容以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想象世界为主。尤其是幼儿文学的题材相对于其他种类文学题材来说,表现的面要狭窄的多。而在幼儿文学中,由于幼儿的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很多方面的题材都不能表现或在表现时都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儿童的理解在很大程度借助于生活经验。基于这一点,儿童文学的题材应
22、以他们熟悉的生活为主。1.培养儿童的优良品质:如勇敢、爱劳动、讲卫生、团结互助、爱父母、不自私等 例童话拔萝卜 、儿歌漱口歌知识性主题:如太阳公公吃冰棒趣味性主题:审美教育如诗春 张乐平三毛流浪记(二) 特定的表现形式伴随儿童年龄的变化而多变性。婴幼儿文学:口头文学的特征、直观性、动作化、游戏性 简单不是单调,而是要求情节所表现的事件应是有序、明朗的排列,切忌把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冲突弄得错综复杂。如:童话萝卜回来了形象上也是如此。 。他们不可能理解复杂的人物个性, 另外短小的篇幅也很难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所以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多是类型化人物。当然也有典型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皮诺曹等
23、。童年少年文学:以文辅图,内容更为复杂,相对曲折的情节(三) 特定的语体色彩1 浅显明白,具体形象:浅显明白是儿童文学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浅显不是照搬幼儿口语,在作品中故作娃娃腔,如写给幼儿看的作品应少用成人的话“小鸭心情不很不好,可是母鸡不理解它。 ”其中, “心情、理解”很抽象,幼儿是很难理解,改成“小鸭心里很难过,可是母鸡不知道” ,幼儿就懂了。要做到形象性,可以运用摹声、比喻、拟人、夸张等都是增强形象性的表现手法。如柯岩坐火车每一节结尾处的火车模拟声。又如金近小鲤鱼跳龙门中描写小鲤鱼冲出洞口的情节。 夸张:如木偶奇遇记中是这样描写木偶剧场的经理的一段落。一个凶恶的剧场经理的形象即刻勾画。
24、音乐性:包括节奏和韵律。如望安幼儿散文夏天 ,作者用整齐的排比相同的句式造成文章在的节奏和音韵。动作性:富于动感的语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色彩和情感。2 优美规范是儿童文学的又一语体特征。二 美学的特征(一)童真美1 体现在形象的刻画上:如儿歌老鼠打电话:儿歌中一个粗心大意的小老鼠形象跃然纸上,形象鲜明。2 情节上充满童趣:如儿童诗帽子的秘密3 语言充满童趣: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通过举一短小的例子)(二)形象刻画的单纯美儿童文学以儿童读者为接受对象,承担着引导儿童正确认识世界,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作用。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对生活的认识还是肤浅的,幼稚的。
25、这就形成儿童文学形象刻画单纯美的艺术品格。如西游记 ,又如小兵张嘎、铁臂阿童丁、白雪公主、唐老鸭等。(三)情节推进的动态美鉴于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作家在创作时往往以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起伏变化的故事情节吸引儿童。在成人文学中,情节设置也讲究动态性,但除单线索外,还常使用多线索。如药 , 雷雨等。儿童文学情节的动态美,往往呈现出一种单纯、活泼、连续的动态推进形式,且情节推进的速度快。一条线索,多重起伏是儿童文学情节推进动态美的具体表现。如柯岩帽子的秘密 ,葛翠琳野葡萄等(四)画面展示的明朗美作品的意境鲜亮明朗,富于色彩。这种明朗美主要依赖于作家在运用语言时,对词汇色彩的把握。如谢华彩色的树 ,
26、童话金色的房子中描写环境,图画书彩虹的尽头(五)驰骋想像的奇异美想象的奇异美既源于儿童主观想像形态,又源于作家对儿童想像的艺术把握。例学生创作的鸟树 、 木偶奇遇记 敏豪生历险记林格伦长袜子皮皮特拉弗斯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等。三 接受的特征(一)儿童文学的接受具有鲜明的年龄阶段性(略见书 21)(二)儿童接受的成立具有条件的限定性(1)主观因素: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亲近母语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 、艺术感知力、知识积累等主观条件决定了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见教材 P3637) 。主观条件包括以下四方面因素:阅读兴趣:作品在儿童情绪上产生的吸引力而导致的一种作品的选择性态度。儿童对作品的
27、选择从阅读兴趣出发,有性别差异、个性心理差异和文化差异。例;男孩:武打、传奇、英雄、科幻等主观条件 女孩:公主、家庭生活、民间故事、童话等艺术感知力:读者调动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直接观照的能力;知识积累;包括文化知识、科学、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文学能力:把握文学特殊性形式的能力。与艺术感知力互为因果,相互依存。文学能力可以从生理、心理、文化层面等方面来考察(教材 P3435)(2)客观因素:文本对儿童的吸引力。客观条件文本对儿童年的吸引力。儿童文学文本包含三个层面:语言层通过感官可以感知。能指层面(婴幼儿期)语象层借助语言描述,通过想象,可复现文本形(画面) 。所指层面(童年期)语义层文本的意蕴所在(通过分析把握) 。意指层面(少年期)(见书 P25)例皇帝的新衣 (三)儿童接受过程中具有的再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