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对策 1 目 录摘要.2关键词.2一、 引言.3二、 影子银行的概述.3(一) 银子银行的特点.3(二) 影子银行发展成因.51、 利率的管制和单薄的风险意识.52、 影子银行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失衡.53、 金融监管不足下的监制套利. . .6三、 影子银行存在风险分析.6(一) 高杠杆率的风险.6(二) 风险的流动性.7(三) 信息不对称及不透明的风险.71、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72、 资产证券化的虚假包装.83、 信息透明度低.8四、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政策建议.8(一) 合理确定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8(二) 建立“防火墙”.9(三) 稳步推进金融创新.9(四)
2、 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9五、 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9六、 结论.10参考文献.11 2 摘 要随着我国国内各大金融体系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都有了卓越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民间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和实际的需求来说,金融体系依然相去甚远。并且,由于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频繁的起起伏伏,导致我国国内经济政策也不得不为之相作出相应调整,不容乐观的是这些调整对部分行业的融资节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便应运而生。因此,就我国目前现状,如何优化监管体系,疏堵结合的引导其发展,使其适应我国发展需要,在支持实
3、体经济以及满足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特点,发展成因以及其所带来的风险和与之相对应的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并简单总结了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和启示。关键词影子银行 金融监管系统性风险 借鉴 3 一、引言近几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其潜藏的风险也逐渐显露,成为学术界和监管层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年初银监会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今年重点防范信用违约风险、表外业务关联风险、外部风险,直指我国金融体系中影子银行所存在的问题,这表明影子银行的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在促进金融市场繁荣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
4、时,也因其自身固有的问题给金融和经济的运行带来巨大的潜藏风险,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影子银行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成为我国金融业风险监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二、影子银行的概述 (一)影子银行的特点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 System)的概念,是在 2007 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被提出的。Paul McCulley(2007)认为影子银行泛指具有传统银行的业务和特点,却无银行之名的游离在在银行体系以外的机构。同年,Gross 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定义利用高杠杆率的贷款的银行体系为影子银行体系,这个系统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
5、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2008 年,Roubini 完善了影子银行系统的概念,称其为“影子金融系统” ,此时影子银行的存在和作用才逐渐被接受。同年,这种非银行运营的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也被定义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 (盖特纳,2008) 。影子银行通常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按揭贷款公司等等,同时影子银行却与商业银行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商业银行是影子银行业务的直接参与者。 目前国内的“影子银行” ,并不是有多少单独的机构,更多的是阐释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如人人贷,不受监管,资金流向隐蔽,是“影子银行” 。几乎受监管最严厉的银行,其不计入
6、信贷业务的银信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 。目前“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 4 款产品和民间借贷。中国银监会发布 2012 年报 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 ”在中国, “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 。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给出如此定义。据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 2013 年估计,其规模达到 8.2 万亿元人民币(合 1.3 万亿美元) 。不过许多分析师表示,真实数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银行(Deuts
7、che Bank)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规模为 21 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40%。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其中,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是“银信合作” ,银信合作的信托方式属于直接融资,筹资人直接从融资方吸取资金,不会通过银行系统产生派生存款,这样就降低了货币供应的增速。同时,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资本移出表外, “减少”了资本要求,并规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另外,信托公司资金大量投向各级政
8、府基建项目,形成集中度风险和政府融资平台违约风险。有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前 6 个月银信合作产品较 2009 年前 6 个月增加2.37 万亿元的规模,这使得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失效,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的创新方式释放出了大量的资金。尽管 2011 年银信合作产品的资金总量在减少,但其仍是“影子银行”中最大的资金释放来源。影子银行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影子银行经营商业银行的业务,具备商业银行功能。影子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期限转换、信用转换、流动性转换等;二是影子银行缺乏监管。由于影子银行不直接吸收存款,整条业务链是不受货币当局监管的。同时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情况与系统性风险,是游离在传统的金融监管体
9、系之外的;三是影子银行的杠杆率高。影子银行没有准备金的约束,杠杆率超过传统银行放贷业务。四是影子银行的风险高。影子银行缺乏核心存款,资产负债率高,再加上高杠杆率,导致影子银行背负高风险。当今影子银行的资产规模非常大,美国影子银行体系高峰时持有约 16 亿美元的资产,是美 5 国整个商业银行体系 10 万亿美元总资产的 1.6 倍。而对于中国影子银行的资产规模,业内一直没有权威的数据,根据德勤发布的2012 年中国银行业十大趋势与展望报告,2011 年中国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在 11.5 万亿人民币左右,约占银行信贷规模的 20%。而 2011 年中国的 GDP 为 47 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影子
10、银行资产规模已达到 GDP 的 24.5%,而且这个数字近年来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影子银行已不仅仅是金融系统的一股潜流,而已成为一条动脉。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证券化机构,主要功能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及证券经纪公司。 投资银行是影子银行中最重量级成员之一,往往人们提及华尔街,指的就是投行。在同商业银行的较量中,投资银行从人才、创新手段和技术水平都胜出一筹。不仅在资本市场上独领风骚,在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也是占据
11、主流。尽管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 ,实际上所有投行机构的英文名称都叫“公司” ,比如,Goldman Sachs & Co.、Morgan Stanley & Co.。 这种公司注册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绕开监管。但是金融风暴发生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除了倒闭的投资银行,像高盛这样已更名为银行控股公司Goldman Sachs Group Inc,也因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救助,同时被列入监管范畴。实际上,金融风暴后原来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并不是不复存在,只是改头换面。在过去 20 多年的时间里,投资银行业务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了战略性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从代客交易向自
12、营交易的业务重点转移;二是从股票市场交易向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业务重点转移。而这两项给其带来丰厚回报的战略性转移也将投资银行推向了金融市场的风口浪尖。(二)影子银行发展成因 1.利率的管制和单薄的风险意识影子银行得以在中国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因为正规金融领域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并保持在狭窄的区间内,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难以反映真实的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因此,银行更愿意 6 贷款给可以指望其偿还资金的大型国有企业,这就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大量资金需求通过正规渠道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人们无意将自己的资金
13、存入银行,而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入非正规渠道,借给那些缺乏资金的企业,从而收取更高的利息。中国的影子银行就作为这两者的中介,通过高利率来吸收存款,而以更高的利率将存款带出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近些年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的高速增长,截止 2013 年 3 月,已经达到 103 万亿元人民币,真实的通胀水平远高于统计局所公布的通胀指数,大量资金持有者不得不忍受资金贬值的痛苦。而在影子银行体系中,所提供的利息率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因此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仅 2012 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就达 35828 款,规模达到 30.36 万亿元。2.影子银行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失衡中国是典型的银行主
14、导型间接融资金融体系。改革开放 30 年多年来,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据社会融资总量的八九成。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化和“金融深化”的快速发展,融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逐渐下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也逐步通过控制信贷规模而实现。但近些年随着“金融脱媒”和大量表外资产的出现, “影子银行”发展迅速,表内信贷增长量已不能完全反映全社会的资金供求状况。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再加上其他融资方式的迅速发展,银行贷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发生变化。 2011
15、年以来,随着国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银行开始减少信贷投放。依然旺盛的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房地产、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大量资金。在短期前景向好的预期下,国民经济处于优势地位的房地产业加大了对资金的争夺力度,推高了本已上涨的利率,进一步加大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这些处于弱势的企业只好求助于非正规金融“影子银行” ,结果推动“影子银行”进一步兴起壮大。我国社会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大多数企业获取资金的途径是从银行取得贷款。然而银行在发放贷款是偏向于规模大信用好的民企和国企。对于借 7 贷资金额度小、风险程度高、风险管理复杂的中小微企业,往往很难从银行取得所需的资金,而
16、这些企业往往又是自有资金少,营运资金不足,对资金的渴求度高。一些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便利用自己的信用优势,从银行取得超需求的资金,再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中小企业,使得委托贷款的总量迅速增长。同时随着国家信贷政策和行业政策的调整,一些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链紧张,便通过监管较少的影子银行体系获得贷款。3.金融监管不足下的监管套利 监管套利是指由于对银行和影子银行监管尺度不一致,产生了监管薄弱区和空白区,为影子银行业务的大量开展和金融体系内风险积累提供了机会。我国一直实行“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且由于监管能力有限,导致大量监管空白区的存在,为影子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银行在经营过程中,
17、受到国家关于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等一系列指标的约束,为了获取超额利润,银行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监管套利。2010 年银证合作快速发展,信托在作为银行规避存贷比和贷款额度指标的通道的同时也为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2012 年末,银监会加大对银信合作的限制后,银证合作便快速发展,仅 2012 第四季度,券商就接收了 1 万亿的受托资金。三、影子银行存在风险分析 (一)高杠杆率的风险 监管套利是指由于对银行和影子银行监管尺度不一致,产生了监管薄弱区和空白区,为影子银行业务的大量开展和金融体系内风险积累提供了机会。我国一直实行“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且由于监管
18、能力有限,导致大量监管空白区的存在,为影子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受到国家关于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等一系列指标的约束,为了获取超额利润,银行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监管套利。2010 年银证合作快速发展,信托在作为银行规避存贷比和贷款额度指标的通道的同时也为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2012 年末,银监会加大对银信合作的限制后,银证合作便快速发展,仅 2012 第四季度,券商就接收了 1 万亿的受托资金。 8 (二)风险的流动性 影子银行带来的致命性风险可能来自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反作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又会造成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贷款机构的
19、逆向选择。首先,由于投资者追求高回报,会对一些杠杆较高的金融产品有很大的需求,同时,风险评级机构受到金融产品发行者的劝说,放松了评级要求。这样一来这种高杠杆的金融产品处于极高的风险中,对市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而对于影子银行,由于货币流动性萎缩,房价下降,本身就对流动性需求,市场信息和资产价格波动更加敏感,在市场出现危机时更容易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三)信息不对称及不透明的风险 影子银行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其一般采用的是批发业务模式,由于不能获取比较完整的信息,不能有效的进行个体风险的鉴别与控制,从而形成信息不对称以及不透明的风险。 1.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国外的影子银行进行的主要业务之一
20、是资产证券化,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贷款银行由于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利率风险及信用风险等转移出去,不需要持有贷款至到期为止,因此会强化贷款人盲目信贷扩张的激励,而不注意贷款的品质控制问题。道德风险是指这种信贷模式不仅在事前不会认真筛选借款人,在事后也不会认真监督借款者,不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影子银行带来的致命性风险可能来自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反作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又会造成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贷款机构的逆向选择。首先,由于投资者追求高回报,会对一些杠杆较高的金融产品有很大的需求,同时,风险评级机构受到金融产品发行者的劝说,放松了评级要求。这样一来这种高杠杆的
21、金融产品处于极高的风险中,对市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而对于影子银行,由于货币流动性萎缩,房价下降,本身就对流动性需求,市场信息和资产价格波动更加敏感,在市场出现危机时更容易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2. 资产证券化的虚假包装 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其设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信息披露很不充分,使得包括对手风险在内的一系列风险都未 9 被监管机关以及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所认识和警觉,更难以由监管机构监管。对于这些复杂的衍生化金融产品来说,其复杂结构下的风险即使是最为精明的投资者也是无法识别的。由于这些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没有能力来识别产品蕴藏的风险高低,所以诸多投资者往往就会在
22、这种过度包装的迷惑下进入市场,也使影子银行有可能通过复杂的设计以及虚假的包装隐藏金融衍生品的风险。 3. 信息透明度低 影子银行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其一般采用的是批发业务模式,由于不能获取比较完整的信息,不能有效的进行个体风险的鉴别与控制,从而形成信息不对称以及不透明的风险。影子银行为了提高证券的发行规模以及收益率,在淡化证券的基础资产的同时,强化证券化过程中的附加值,减少信息披露。造成信息透明度低,又由于证券化过程过于复杂,很多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定价没有深入了解,主要是依赖产品的信用评级进行投资决策,由此造成了信用评级较高的证券化产品受到市场的非理性追捧,积累了市场风险。四、加强监管,
23、防范风险的政策建议 影子银行的冲动,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速影子银行的坐大;二来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也显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影子银行的态度应该是“疏导”而非“堵截”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等彼此交融,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影子银行所创造的金融工具几乎打通了所有的金融组织,因此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要整体考虑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不能因噎废食。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控和管理,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 合理确定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 中国的“影子银行”包含两大块,一是金融机构内逃避监管的证券化活动,比如委托贷款、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进行的储蓄投资业务;二是民间金融活动,主要有地下钱庄、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的复杂性对监管层提出了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如何界定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随着金融同业化的发展,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的制度设计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求。 “一行三会”虽然有明确的监管职责,但是很多时候并未形成监管合力,对于游离在监管之外金融活动,未能制定完整地监管政策框架。(二) 建立“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