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65127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当代文学史绪 论一、当代文学的分期以 1949 年第一次文代会为标志,形成不同阶段的文学特点第一阶段:1949 年1966 年史称“十七年文学” 。延续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的方针和政策。实用理性和狂热的政治激情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普遍应用。自觉强调文学创作的政治目的性和政治狂热性。五四传统依旧存在,形成潜在的对抗。第二阶段:1966 年1976 年史称“文革文学” 。虽然和十七年文学有相似的地方,但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区别。 “阴谋文化”的渗透,对十七年文学的彻底否定使文革文学呈现出“文化专制” “极端政治化”的特征。第三阶段:1976 年1989 年史称“新时期

2、文学” 。特征:思想解放,恢复了五四文学传统。伤痕反思改革先锋派寻根新写实市井小说。人性、人道主题。知青文学、朦胧诗等。个人文学话语的初步确立。第四阶段:90 年代至今。市场经济的文化背景,宏大叙事向个人化叙事的转变。主旋律、消费型、纯文学三分天下。二、当代文学总方向的变化1942 年 5 月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两次2讲话,这就是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讲话分引言和结论两部分,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在 40 多年的时间里,当代文学的总方向在提法上发生过一些变化

3、。1949年 7 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全国文艺运动的总方向,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 “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 1956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宣布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1962 年 5 月 23 日人民日报以社论的方式,明确提出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正确口号。此后不久,林彪、江青等却把它诬为“修正主义文艺纲领”而诛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为补救“文艺为政治服务”在理论

4、和实践上的缺陷,第四次文代会结束不久, 人民日报在 1980 年 1 月 26 日的社论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口号。这个新的提法标志着党对文艺方针的重大调整,更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更符合文艺规律。三、 “十七年文学”作家队伍的构成第一类:延安文艺时期成长起来的体制作家。如郭小川、贺敬之、杨朔等,成为新时代的歌唱者,其中包括以讲话为创作指令的作家,形成左翼阵营。第二类:左翼阵营中的民主人士。多在国统区,具有自己的文学观、世界观。觉得自己必然是革命文化阵营的中坚力量,不曾设想自己也是革命对象,如胡风。第三类:游离在政治斗争之外,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

5、分子作家。他们的理想追求带有和政治环境不和谐的因素,文艺观带有民主、自由、独立以及人性化的倾向,如老舍、陈翔鹤。第四类:在历史上曾和左翼阵营发生过冲突,或者不同程度上存在隔阂的作家。这些作家在政治上带有自由主义、个性主义倾向,与新政权曾经是被否定批判的关系。在新政权的文化环境下,他们处于边缘的、被遗忘的状态。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使其在主流之外,潜在地书写自己的心声,如沈从文、无名氏。第五类:五四以及二三十年代以后影响文坛的作家与左翼阵营中有影响的作家。这些作家的声望是在三十年代以后或者五四以后确立的,但总体上艺术创作的质量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在整个十七年乃至文革阶段,他们或者偃旗息鼓或者从事理论批

6、评,或者作品质量随文化环境的变动而变动,具有明显的政治功利特征,如郭沫若、巴金、曹禺、赵树理、叶圣陶、冯至、臧克家、茅盾、3艾青、丁玲、夏衍、沙汀、田间、何其芳。这种现象常常被称呼为曹禺现象、何其芳现象、赵树理现象。19491976 文学思潮第一节 50 年代、60 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确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和途径,提出国内的矛盾将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在思想文化战线揭开序幕。1951 年 5 月 20 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

7、论 ,表达了毛泽东对历史、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立场:其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二,文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其三,清除资产阶级残余与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构成文艺界的长期任务。由此批判电影武训传的运动拉开序幕,这是从一场文艺论争演变为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批判运动。二、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20 年代出版了红楼梦辨 ,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小说的艺术成就做出了独到的研究。1954年俞平伯又发表红楼梦简论 。 “新红学派”的研究方法,有繁琐考证的偏颇。1954 年,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月刊发表关于及其他 ,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引

8、起了毛泽东的重视。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期间引发了接踵而至的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运动。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4 年 7 月,胡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送了一份 30 万字的长篇报告,就文艺问题陈述了自己的意见。1955 年 1 月 20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中共中央提交关于开展批判胡风思想的报告 ,要求在批判俞平伯和胡适的同时,对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行公开批判。 41955 年 5 月 13 日, 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 ,毛泽东写了编者按语,断言胡风等人是“一个暗藏在革命阵营的反革命派别” ,“是以推翻中华

9、人民共和国和恢复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为任务的” 。5 月 18 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胡风被捕入狱。并在全国各地逮捕路翎、牛汉等 92 人。6 月份开始,全国展开揭露、批判、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使2100 余人受到牵连。其中 92 人被捕,62 人被隔离审查,73 人被停职反省,胡风本人于 1965 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969 年又加判为无期徒刑,从而造成一起重大冤假错案。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胡风等人恢复了名誉。胡风1979 年获释,此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顾问等。1985 年 6 月 8 日病逝于北京。四、 “百花齐放

10、,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956 年 4 月 2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但 1957 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损害,60 年代初中共中央开始纠正这一错误,但 1964 年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这一方针又受到了严重的破坏。8 年样板戏几乎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五、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是人为的政治上的“反右派”斗争引起的,1957 年 6 月6 日中国作协党组召开扩大全议对丁玲,陈企霞,冯雪峰展开批判,揭开了文艺界反右斗争的序幕,

11、随后整个文艺界展开了反右派斗争,这场运动伤害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严重破坏了艺术生产力,严重干扰了“双百”方针的贯彻。1958 年 6 月,著名作家丁玲戴上了“丁、陈反党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集团头目”两顶大帽子。 “丁陈集团”是 1955 年的事,她受到残酷斗争,后来不了了之。谁料 1957 年旧账新算, 人民日报以显赫的题目报道:文艺界反右斗争的重大进展,攻破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 ,不久,又将她作为“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又一主要成员,进行批判斗争,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六、文艺政策的调整1960 年冬,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文艺界也开始实行文艺政策的调整

12、,甄别5平反曾经受到错误批判的作家作品等。这些举措在文艺界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局部地调动了一些作家、艺术家的积极性。 七、 “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1962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 刘志丹 、 红河激浪 、 李慧娘 、 北国江南 、 早春二月 、 不夜城 、 林家铺子 、 舞台姐妹 、 谢瑶环 、 海瑞罢官等作品和相关创作人员受到批判,引发了多起株连甚广的冤案。 “左”倾思潮越演越烈火,严重摧残了文艺事业,直接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八、新中国成立后前期十七年(19491966)

13、文学成就概述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新文学开始进入当代文学的新阶段。会议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通过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十七年的小说创作,长、短篇均有可观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长篇小说尤以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佳作较多,如红旗谱 、 红日 、 红岩 、 保卫延安等。短篇小说创作的题材和风格日趋多样化,其中,茹志鹃、峻青、王愿坚、马烽、王蒙等人的创作成就更为突出。 十七年的诗歌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政治抒情诗、长篇叙事诗以及具有民歌味的爱情诗创作等方面。主要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李季、闻捷等。 散文创作在本时期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杨朔、秦牧、刘白羽等散文家已各自形成独

14、特的艺术风格。戏剧创作也较繁荣。老舍的龙须沟 、 茶馆 、郭沫若的蔡文姬 、田汉的关汉卿 、曹禺等的胆剑篇等均有独特贡献。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一、 “文化大革命”概述1966 年 5 月至 1976 年 10 月,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此间,6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文艺事业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江青、康生等在 60 年代初期策划批判了一些代表作家的作品与文艺观点,抓了所谓的“个别问题” 。1966年初形成并在同年 4 月经毛泽东审阅修改后以中共中央名义批发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推动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把一场文学灾难上升为政治灾难,成千上万人受到牵连。“文革”期间,江青等在

15、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还攫取了红灯记 、 沙家浜 、 智取威虎山 、 海港 、 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 白毛女 ,交响音乐沙家浜等戏曲改革成果,封为“革命样板戏” 。他们还以总结创作经验为名,提出了“根本任务论” 、 “三突出”创作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等理论。文艺界变成了专制主义的一统天下。 二、 “文革”期间的文学成果 除 8 个样板戏外, “文革”期间有两类文学值得关注:第一类是不愿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如姚雪垠的李自成 (第二部) 、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等;第二类是主要通过手抄本形式流传开来的地下文学,如张

16、扬的第二次握手等。杨健著: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 ,朝华出版社,1993 年。50 年代、60 年代小说第一节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述50 年代、60 年代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在历史和现实两类题材方面有一些收获。一、历史题材小说以反映民主革命为主,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吴强的红日 、曲波的林海雪原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是四部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短篇有峻青黎明的河边 、茹志娟百合花等,也取材于解放战争。7其他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知侠铁道游击队 、冯志敌后武工队 、杨沫青春之歌 、梁斌红旗谱 ,孙犁山地回忆 、王愿坚党费 、 七根火柴

17、。 此外还有反映抗美援朝生活的作品,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等。古代题材方面有姚雪垠的李自成 (第一卷)等。二、现实题材小说1.反映农村生活最多。从土改到农业全作化,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到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都在小说中得到充分表现。 代表作家作品有:赵树理锻炼锻炼 、 三里湾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2.正视现实矛盾,揭露阴暗面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3.表现人情、人性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宗璞红豆等。50 年代、60 年代小说的不足,主要在于简单、机械地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把文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等同于直接服务于政治。所以,总体成就不是很高。三、举例:林海雪原分

18、析“革命通俗小说 ”盛行于 1950 年代中期前后,主要有 铁道游击队 (知侠,1954 年) 、 林海雪原 (曲波,1957 年) 、 野火春风斗古城 (李英儒,1958年) 、 敌后武工队 (冯志,1958 年) 、 烈火金刚 (刘流,1958 年)等。用传统手法表现“革命”主题,语言通俗,情节惊险曲折,故事性强。新文学运动中受批判的传统通俗小说,在新时代纷纷穿上“革命”的外衣登场。林海雪原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一) “英雄”的“传奇”1.背景:在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说岳全传等)中,报恩与复仇是表达得最为集中的伦理观念。在中国这样的血缘宗法制社会里,报恩复仇的观

19、念通过小说和戏曲的不断传播,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即使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争斗,大部分理由是为报家族门派之仇,孝道为其提供道义支持。2.伦理意义上的复仇主题8林海雪原类似侠义公案小说,在忠奸、善恶、正邪等道德冲突上确立政治原则。作品一开始就将“剿匪”的政治任务与个人“复仇”的自身伦理要求并置起来, “剿匪”也是“复仇” 。作为叙事起点,此后陆续出场的所有正面人物几乎都有亲人被杀害的痛苦经历,为亲人复仇成为他们最内在的要求,也成为小说叙事的动力和方向。3.人物刻画的类型特征“英雄传奇”的重心是对英雄人物的刻画,一类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一类是诸葛亮式的儒将。粗豪英雄敬奉儒将若神明。少剑波

20、“个人英雄主义”得到渲染:智慧惊人、果断坚决、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与“党的领导” 、“集体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对立。(二)英雄也有“儿女情”1.背景:明清之前中国小说中男性侠客的共同特征是无“情”无“性” 。明朝末年掀起了一个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的写“情”文学的高潮:“莽汉”变“书生” ,英雄成风流公子。清代以后,产生了调和“英雄” “儿女” 、统一“侠” “情”关系的“侠情小说” ,如好逑传 、 儿女英雄传 。自此,武侠与言情的合流成为通俗文学的方向。 “刚柔并济” 、 “侠骨柔肠” 、 “剑胆琴心”的“双面英雄”成为新派武侠主角。2.“书生”气质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 “儒将”

21、的另一面是文人气的软弱与感伤,这体现在对姐姐无限深情的怀念中。此时,是“雌化”的男人。3.英雄美人模式少剑波与女护士白茹。年轻、纯洁、美丽的白茹,使剿匪行动多了浪漫而温柔的诗意。二者实际上是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翻版。万马军中一小丫,颜似露润月季花。体灵比鸟鸟亦笨,歌声赛琴琴声哑。双目神动似能语,垂髫散涌瀑布发。她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是晨曦仙女散彩霞。这类似才子佳人小说中的“香艳诗” 。9少剑波冒着越下越大的雪朵,走来这里,一进门,看见白茹正在酣睡,屋子暖暖的,白茹的脸是那样地红,闭阖着的眼缝下,睫毛显得格外长。两手抱着剑波的皮包,深怕被人拿去似的。她自己的药包搁在脸旁的滑雪具上,枕着座山雕老婆

22、子的一个大枕头,上面蒙着她自己的白毛巾。头上的红色绒线衬帽已离开了她那散乱的头发,只有两条长长兼作小围巾的帽扇挂在她的脖子上。她那美丽的脸腮更加润细,偶尔吮一吮红红的小嘴唇,腮上的酒窝微动中更加美丽。她在睡中也是满面笑容,她睡得是那样的幸福和安静。两只净白如棉的细嫩的小脚伸在炕沿上。少剑波的心忽地一热,马上退了出来,脑子里的思欲顿时被这个美丽的小女兵所占领。少剑波偷窥白茹睡觉的场景,带有传统小说中特有的世俗气息。这一“穆尔维式凝视” ,是常现于中国通俗小说中的场景,是男性主人公、作者与读者共同欲望的表达。女英雄还是装饰品?(三)妖魔化的反面形象林海雪原采用“神魔小说”的策略,把正邪对立转化为神

23、与魔的对立。 “剿匪”体现的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两种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却被转述为纯粹的道德冲突,成为“神化”的解放军战士与“妖魔化”的国民党土匪之间的“神魔”较量。有游戏的心态。1.野兽化反面人物的肖像许大马棒、座山雕、蝴蝶迷等。2.以“万恶淫为首”的道德等级制兽化反面人物蝴蝶迷的出身、淫荡的行为等。3.反面形象极端化死亡的描写也散发不同的道德气息。受水浒传影响。(四)旧形式与新内容旧的叙事形式削弱了新的内容的表达。 “要将这新的现实装进旧瓶里去,一装进去就炸了。 ”(老舍) “旧形式在尽量地限制着、改造着和压杀着新的内容。 ”(冯雪峰)林海雪原以传统通俗小说的“英雄” 、 “儿女” 、 “鬼神

24、”等文学元素,造成了对严肃的革命的“嬉戏玩弄” 。第二节 柳青 梁斌 杨沫10一、梁斌的红旗谱红旗谱与青春之歌代表的“成长小说” ,是对以情节为中心的“革命通俗小说”的取代。后者中的人物性格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事件与人物的遭遇。 “主人公性格静止不变,他们是抽象的理想人物” ,这是中国传统小说人物类型的共同特点。红旗谱和青春之歌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开始以主人公的“成长”作为小说的基本线索,以此反映出一种历史主体的生长过程。即“人在历史中成长” (巴赫金语) 。红旗谱标志着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一)小说主题描写“中国农民的成长史”的红旗谱 ,旨在揭示“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个人复

25、仇到为阶级献身,由自发革命走向自觉革命的斗争历程。(二)朱老忠的形象红旗谱中的三代农民代表着三个不同的时代:朱老巩旧式农民的自发反抗;朱老忠成长中的农民群体:从个人反抗到自觉革命,从家族反抗到阶级斗争;大贵、运涛等觉醒的农民。在传统的家族纷争(朱、严两家与冯家)的框架内,正邪形成对立。朱老忠的“成长”依然源于子报父仇。个人复仇是他“成长”的动因。1.回乡一年多,他力图以“一文一武”和寻找“靠山”来复仇。此时还未形成真正的阶级意识。2.在贾湘农和运涛等的指引下,逐渐体味到“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抽象意义,完成了民族国家意识和阶级意识的启蒙。 “反割头税斗争” 。3.在“家族复仇”主题向“阶级斗争”主题的转换过程中,朱老忠将具体可感的个人仇恨置换为高度抽象的“阶级仇恨” ,其形象象征着中国农民经历的艰难的现代化转型。在“中国现代史”的背景上, “朱老忠一代”承先启后,由传统农民转换为现代农民。朱老忠的价值在于和传统农民英雄的区别。二、杨沫的青春之歌清晨,一列从北平向东开行的平沈通车,正驰行在广阔、碧绿的原野上。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黄色的泥屋,矗立的电杆全闪电似的在凭倚车窗的乘客眼前闪了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