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您是第 1267 位读者 发布时间: 2008-4-24 10:14:10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来源: CHKD 期刊全文库卫生软科学2007 年第 6 期 (本文作者: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李战胜等)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自 1996 年试点至今,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在政策支持、覆盖面、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的数量、人员的素质和群众的意识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社区卫生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国务院成立了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吴仪副总理担任组长,召开了全国
2、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制订了一系列指导城市社区卫生发展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截至 2006 年 11 月底,全国 97.4%的地级以上城市和 92.8%的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已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059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7967 个,社区卫生服务蓬勃发展。2 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1 经费补助怎么给目前有效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补偿机制尚未形成,政府投入不足,公共或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补偿能力弱,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政策不完善,缺乏可操作的政府资金补偿政策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
3、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扶持政策未能有效落实,“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未得到切实落实,“把符合医保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未得到很好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完善补偿机制是重要环节。补偿机制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财政定额补助政策需要落实,服务价格体系需要理顺,需要形成多方筹资的有效筹资机制。如何调动各方因素,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完善补偿机制,是目前的重点问题。贯彻执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助政策以及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助政策的意见,明确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范围,三级财政各负其责并切实到位,
4、落实民办机构享有同等待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将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指标改进等绩效因素,纳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为政府补助提供合理的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成本分析和测算是确定政府财政定额补助额度和收费标准的科学依据之一。尝试分别测算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非医疗服务、基本社区医疗服务和特需社区医疗服务成本。非医疗服务包括预防保健服务、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项目,该部分成本主要是公共和准公共社区卫生服务,应由政府财政进行补贴。基本社区医疗服务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特需社区医疗服务及其他服务项目,根
5、据项目的特性和成本核算结果,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标准,通过收费补偿。社区卫生服务性质应是非营利性的有偿服务,如果政府不在经费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没有经费支持的社区卫生服务,难以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保证医务人员待遇。由于目前药品价格大幅度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条件较差,技术力量也不强,微薄的业务收入难以保证机构的发展和人员的基本待遇。社区卫生服务要持续发展难以想象。探讨费用从三个方面来解决: 个人出一点,可以从服务项目中收取。 政府应全额补助医务人员的工资和大修大购经费,并建议政府给与合理补偿的基础上,每年按 GDP 的增长速度的一定比例来增加补贴,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向老、妇、残
6、弱势人群的卫生服务倾斜。 医疗保险出一点,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市场。2.2 如何培养以及留住人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体素质较差,观念陈旧,知识匮乏,技能欠缺。目前社区卫生人才资源仍局限在专科水平上,以医疗为主,缺乏合格的全科实用型人才,并且大多数是由基层卫生人员转岗而来,缺乏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六位一体”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工作需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匮乏,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因素。社区医护人员未能进行全科医学的培训,有的虽经过培训,但多为短期行为。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并将培训的结果考
7、核与其待遇挂钩,没有科学的考核标准,培训合格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造成受训人员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达不到培训的效果,反而成为负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人才流失问题不可忽视,由于基层卫生机构与公立大型医院相比工资待遇低,在社区很难找到高层次人才。政府应完善配套的人才政策和考核体系,完善全科医生的职称评定等系列制度,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称评定,应该与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同等对待,并对愿到社区工作的医生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提高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加大对社区卫生的投入,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应积极转变观念,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力度,积极宣
8、传社区卫生服务理念,使大学毕业生充分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同时,对于志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人才,在职称和福利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社区工作。注重人才培养,探索利用社会资源解决人才问题。严格把守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素质,积极引导城市卫生富余人员中的高素质人才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岗分流。鼓励上级医院状况良好的离退休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兼职和任职,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素质低、难以取得居民信任等问题。调拨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强化资金投入,通过建立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在职人员的转岗培训,加强全科医师的规范化教育培训,加快正规化
9、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队伍的建设步伐,建立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安排大中型医院综合医疗技术高的医护人员轮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提高诊断水平。2.3 通畅的双向转诊机制如何建立目前双向转诊工作在我国进展困难,各级单位因受到各自对经济利益占有的驱使,导致转往医院的多,而转回社区的少,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重形式不重实质,一体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标准、制度和监督机制。大中型医院外转病人,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本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或其它医疗条件不能满足病人病情的需要,而不得不向院外转诊,对于即使是下级医院也能处理或可在社区康复的病人,则很少主动将其转出。究其原因,一是患者对社
10、区卫生机构的不信任,造成了医院病患“一边倒”的情况,在客观上也促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发生;二是对双向转诊的宣传不够;三是社区康复医疗的水平和环境条件不够好;四是居民的认可度不够;五是缺少双向转诊的标准和规范的运作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制度,已经成为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的重要环节。因此,应适当拉大不同级别医院的收费差距和个人自负比例,制订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和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工作,条件成熟时逐步实行全科医生首诊制,使全科医生真正充当“守门人”的作用。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涉及到如何对两级医疗机构进行补偿的问题,全科医师与专科医生的配合和协调问题,转诊的标准如何制定等
11、,这就需要政府合理调整对两级医疗机构的投入比例,确定一个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分级费用补偿机制,采取措施激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过程中,协调好各方利益,为这项措施提供强有力的经费和制度保障。逐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降低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自付比例等措施,引导参保人员进入社区。双向转诊是规范社区和大中型医院之间病人有序流动和医疗服务互动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可以让医院和社区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患者的合理分流,有效地规范医疗服务流程,使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可以降低患者
12、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节省医疗保险统筹资金,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工合理的医疗格局。引导和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制定双向转诊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完善双向转诊的登记制,理顺转入、转出的运作程序,确保转诊渠道的通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转入大中型医院治疗的患者康复出院时,同时向社区卫生院反馈患者康复治疗意见,以便社区医生对病人的监护。加强考核监督,做好转诊的效益分析,保证质量和效果,解决好转诊病人的后续治疗。对于双向转诊制度,只有实现“双赢”才能与双向转诊医院长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