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错误。经挤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投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2、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错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3、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错误。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资本和劳动的增加都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4、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错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是指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不仅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还包括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变。5、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劳动与资本比率可变。错误。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劳动与资本比率不变。6、没有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正确。没有技术进步,在土地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之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产出仍会增长。但当新的劳动者加在固定数量的土地之上时,每个劳动者便只能有较少的土地与之发生作用,从
3、而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7、没有技术进步,资本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错误。在不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深化,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新增单位资本投入所能增加的产出将越来越少,资本与产出之比将不断上升,资本收益率将不断下降。1、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技术的推动作用要大于资本的推动作用。错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的推动作用要大于技术的推动作用。2、资本来自于消费。错误。资本来自于储蓄。3、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物质资本(简称资本) ,其涵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 “资本”相同。错误。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物质资本(简称资本) ,其涵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 “资本”并不相同。4、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
4、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错误。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5、教育妇女会导向较低的生育串,因为随着她们的教育带来更高的工资,把时间花费在生养孩子上面的机会成本在上升。正确。生育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生养孩子的数量取决于生养孩子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妇女会导向较低的生育率,因为随着她们的教育带来更高的工资,把时间花费在生养孩子上面的机会成本在上升。6、经济发展中人力投资的推动作用小于物质投资的推动作用。错误。经济发展中人力投资的推动作用大于物质投资的推动作用。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可以增加无形资产的积累。2正确。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投资,作为投
5、资,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活动。这种生产性活动是提高人的能力的生产性活动。人的各种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都是教育投资的结果。人通过教育投资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是一种资本,因此可以说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可以增加无形资产的积累。8、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是“伪装失业” 。正确。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这是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9、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模式宜采取劳动节约型。错误。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模式宜采取资本节约型。10、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投有价值,因此,也不应有价
6、格。错误。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只要具有稀缺性,只要有人愿意购买,就具有价格,也就有了价值。11、 “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信息、技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把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宝贵的资源。正确。资源是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自然状态的或未加工过的资源可被输人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物质,或者也可以直接进入消费过程给人们以舒适而产生价值。“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信息、技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把以前投有价值的物质变成宝贵的资源。12、 “次生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由原来的非主导地位而迅速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环境问题。正确。工业化之前,人们的经济活动也产生过生态环境问题,但是,从整体上看,当
7、时的环境问题中居主导地位的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原生环境问题对经济的破坏作用开始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而生态环境问题则趋于严重化。 “次生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由原来的非主导地位而迅速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环境问题。13、空间上分散的人口居住、生活和生产方式,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和破坏,而人口在地理上的集中方式,才是减轻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最好形式。正确。人口在地理上的分散居住,导致人口过快增长,进而又导致分散居住的人口生产和生活对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而且治理的成本较高,居民分散居住和生产获得能源方式的成本比较使树木和草等植被现遭到严重破坏。
8、当人口集中械市化后。采集柴草的成本和机会成本大大上升,获得现金收入的机会增加,相对于劳动收入对煤等能源韵需求能力增强,对工业能源的用量增加,而对柴草等生态能源的消耗减少。14、工业化与技术变革无关。错误。工业化始于 18 世纪 30 年代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是以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为标志的,被成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点,就是以工具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由技术变革引起的。1、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相当数量的资本积累来自于农业。正确。农业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向工业部门提供了储蓄资金。资本主义展初期往往通过“原始积累”的方式将农业资金转移到工业部门中,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早期
9、也通过工农业剪刀差来积累工业资金,所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相当数量的资本积累来自于农业。2、现代化农业就是指石油农业。错误。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就当代而论,现代代农业就是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3的科学化、机械化、社会化的农业。这种现代化农业是以石油农业为标志性的,但单纯或主要使用石油农业手段,也造成很多问题,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正在推动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型。3、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对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反应敏感。错误。在发展中国家,如果农民生产的目标函数是维持生存的话,其供给反应是异常的,如果农民不关心利润,那么他对市场价格的变动,至少是反应迟钝的。4、刘易斯模型在前提假设和理论上都没有
10、缺陷。错误。刘易斯模犁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并大体符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但是,这一模型在前提假定和理论上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5、平衡增长论过分夸大了资本对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确。平衡增长论过分夸大了资本对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事实证明, “不发达”是一种综合症。谋求发展必须从资本、人力资源、人口、资源配置和结构改造等多方面制定和实施综合措施,仅仅考虑资本积累和投资是远远不够的。6、回程效应有利于低梯度地区的经济发展。错误。回程效应的作用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7、在运输指向的工业部门,它们的生产成本地区差别主要是由运费造成的,最优区位
11、通常都在运费最低点上。正确。在运输指向的工业部门,重量和距离是两种决定因素,运输成本将引导工业到运输成本最低的地方去,在那些地方整个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的运输费用最少。因此最优区位通常都在运费最低点上。8、发展极能够产生吸引或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正确。发展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展效应能够产生吸引或辐射作用,从而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9、经济发展梯度主要被广泛用来在地图上表现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历程。正确。梯度概念一般是用来表达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当前
12、,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绘制地区发展梯度图,来表达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10、外资利用中借债方式没有债务风险。错误。借入外债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缺口。适度借入外债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加快经济发展。但是,如果借款超出偿还能力,导致债务危机,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如拉丁美洲和一些南部非洲国家由于举债失当,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陷入债务危机,其经济受到很大冲击。11、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的措施是关税保护、进口配额、汇率高估和外汇管制。错误。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措施是关税保护
13、、进口配额、汇率高估和外汇管制。12、鉴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历史性失败和出口替代战略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都应该采取出口替代战略。错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于大国和小国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先,一般而盲,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如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大国则不然,其庞大的国内市场足以支撑任何一种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如美国、中国等大国,其国内供给满足其国内需求的程度较高,无需过分依赖于国外的市场需求。另外,小国的失业劳动力、剩余产品、闲置生产资源的数量相对于大国
14、而言都比较小,只要出口达到一4定规模,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其次,相对于小国而言,大国面临数额巨大的失业劳动力、剩余产品等问题,即使有较大的出口增长,也只能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解决问题。1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实际效果是比较不错的。错误。从现实情况看,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途径之一,事实也证明一些国家通过进口替代战略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进口替代战略的成效主要集中于最终消费品领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方面成效并不显著。14、试述两缺口模型是如何论证利用外资的必要性的。错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汇率一般存在着高估本国货币币值
15、的情况。1、制度是一种“公共品” ,作为公共品的制度与一般的公共品是没有区别的。错误。制度是一种“公共品” 。作为公共品的制度与一般的公共品有一定的区别,表现在:第一,一般公共品是有形的,而制度则是无形的,它是人的观念的体现以及在既定利益格局下的公共选择;第二,一般公共品不具有排他性,即在一定范围内人人都可以享用公共品,而有的制度可能具有排他性,如对大多数人有益的制度可能对少数人不利,因为一些制度是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的。2、产业政策就是调控经济运行的总量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错误。调控经济运行的总量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因目标不同而有不同的产业政策体系,
16、一般包括 5 个方面的内容: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保护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3、制度与入酌行为和动机有关。正确。制度和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从深层次看,历史上的任何制度,都是当事人利益选择的结果。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那么人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就只能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或者低效率。4、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政治力量的强弱呈正相关系。错误。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越是不发达,政治力量的作用就越重要;而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越是发达,政治力量越是呈现一种衰落的趋势。5、后发优势理论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赶超理论。正确。一些经济学者在“比较优势”和“培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后起国
17、家由于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的国家低得多。在同样的资金、资源、技术成本的条件下,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便宜的优势,只要在国家的保护与扶持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就可能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与先进国家在其传统的资本或技术密集的分工领域一争高低。这就是“后发优势说” ,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赶超理论。四、简答题l、简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从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2、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18、,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53、经济发展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的深刻变化;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程度提高等;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如增长速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4、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是什么?经济发展战
19、略、政策、措施的协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概括而言,包括下列重要内容。第一,经济运行的稳定,同经济、政治和法律体制的改革和经济长期发展三者之间要相互协调。第二,经济结构间要相互协调。第三,货币流量、财政流量、储蓄流量、投资流量、外贸流量、外资流量之间的相互协调,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应保证货币流量的均衡和稳定增长。第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互相配合协调。第五,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政策同经济政策之间的互相协调。5、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原则是什么?经济发展政策制订的原则主要有:(1)发展政策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2)发展政策应适应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的要求。(3)发展政策应和经济的市场
20、化、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化、专业化相互协调。(4) 发展政策不应仅仅着眼于短期效果,而应从长期经济发展的效果人手设计发展政策。6、简述集约型经济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含义。集约型增长,指经济增长不主要以增加投入和非经济地扩大规模为主推动,而是以依靠提高要素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为主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空间聚集效应、调整结构、要素重新流动配置、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等等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粗放型经济增长,则主要是以依靠增加资源、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非经济地扩大规模等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如大量地投入资源和消耗资源,大量地使用劳动力,劳动力的边际效益为零
21、或者甚至为负。1、简述资本形成的三个阶段。资本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储蓄,把生产的一部分节省下来不用于消费。第二阶段:将储蓄集中起来,即通过金融和信用机构使零星储蓄汇集在一起。第三阶段:投资本身,即由金融机构将资金贷给厂商,用以购置机器设备、建设厂房等,以增加资本存量。在完成这三个阶段后,储蓄才能真正形成资本,推动经济发展。2、人力资本理论的基事内容是什么?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投资范囱和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包括影响人的预期寿命、体力和耐力、精力和活动的全部开支;(2)在职培训,包括由商社组织的旧式学徒制;(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不是由商社组织的
22、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校外事习计划;(5)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3、什么是发展中国家的伪装性失业?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这是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4、发展中国家怎样进行技术选择?(1)一般认为,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稀缺。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应该选择节约资本型的生产技术,即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2)发展中国家应该不遗余力地发展中间技术,因为这种技术有许多优点。首先,中间技术富于人性和创造性。其次,小规模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也很小。
23、第三,中间技术有助于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5、技术进步有哪几种类型?6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影响程度的不同,技术进步可分为三大类型:劳动节约型或资本使用型、资本节约型或劳动使用型和中性型。6、影响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矛盾;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不足;缺乏适宜技术;市场发育程度不足;制度安排的不足。1、简述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四种形式:(1)产品贡献;(2)市场贡献(3)要素贡献;(4) 外汇贡献。2、简述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和特征。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为农业提
24、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把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停滞的农业转变为开放的、市场化的、不断增长的农业的过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1)生产工具的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3)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4)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3、 “霍夫曼定理”的含又是什么?: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伪变动规律。霍夫曼的铺论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消费资料工业的发展与费本资料工业的发展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工业化结构趋向于“重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这结构变动趋
25、势是通过两大部门的净产值之比的变化来表现的,这一比例即为“霍夫曼比例” 。 “霍夫曼比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断下降,这一规律的表述被称为“霍夫曼定理” 。4、简述工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工业化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下列几个阶段:(1)同农业关系密切的以轻工业为中心的消费资料发展阶段。(2)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3)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 。(4)工业结构向集约化发展的阶段。5、简述佩鲁发展极理论的主要内容。发展极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的。他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发展观点,指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完全是在一种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他通过对实际经济活动的观察,认为
26、“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井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佩鲁的发展极概念是一个纯经济概念,与地域空间系统无关的概念。他也使用“经济空间”概念,但他把经济空间定义为“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他认为,在经济空间中,经济元素之间存在着不均等的相互影响,一些经济元素支配着另一些经济元素。经济空间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存在于极化过程中。在经济空间中,存在着类似“磁板”作用的现象,一些经济元素对另一些经济元素施加不可逆的或部分不可逆的影响,就是支配关系,他称之为支配效应。6、简述梯度发展中的“扩散效应”和“回程效应”
27、 。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7、试述影响对外贸易传导作用大小的因素。传导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该国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中的比重以及该国对某些世界性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占这些商品的总供求量的比重。(2)该国的贸易依存度。即该国国民经济中与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部门所占的比重。同时,还要看该国对各种世界性商品的供求情况;即这些产品的进出口7量、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量,以及在该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和近期的变动趋势。(3)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利用世界市场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或防止国内经济遭受世界市场冲击的政策措施。8简述出口替
28、代战略的政策措施。实施出口导向工业化的政策措施有:第一,为了鼓励出口部门的生产和贸易,国家对出口创汇企业给予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第二,外汇留成;第三,放松外汇管制,实现汇率合理化;第四,政府着力扶持和培育有希望成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代替以前处主导地位的原进口替代部门;第五,设立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9、试述两缺口模型是如何论证利用外资的必要性的。钱纳里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归纳出的基本恒算关系人手,得出 I-S=M-X(IS)被称为为储蓄缺口,(MX)为外汇缺口,只有当两缺口相等时,国民经济能均衡发展。如果等式左端出现了 I S,即国内投资大于储蓄,出现储蓄缺口,为了维
29、持均衡,就需通过增加出口,利用外汇收入来弥补。1、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功能有哪些?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制度可以通过规则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每个人对别人和社会的行为反应,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第二,制度可以通过界定产权,来形成发展的动力,从而促使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宰相等;第三,制度可以通过法律、规则、道德规范等来影响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第四,制度可以对财产和知识产权提供法律保护,激励创新。2、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产业政策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制定的,一般没有特定的体系。一般来说,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技术
30、政策、产业保护政策、产业组织政策。3、金融深化的政策措施是什么?(1)彻底改革金融体制,打破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放宽对金融体系和市场的管制和束缚,允许并鼓励民营金融事业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应大力扶助,以发展现代金融部门,完善金融市场,使银行制度和资本市场能够真正执行吸收和动员社会储蓄资金,并引到生产性投资的用途上去。(2)金融当局放弃对存、放款利率的人为干预。利率应正确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资本的稀缺性。(3)政府应放弃外汇管制,在适当范围内允许汇率浮动,以便使汇串正确反映外汇的市场供求状况,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同时也压缩不必要的进口。(4)政府当局应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实际资本形成和刺激
31、经济增长的做法,应尽力抑平通货膨胀,使经济发展有优良的物价环境。五、论述题:1、分析说明经济发展理论演进的两个阶段在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明显差别。发展经济学的演变,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2D 世纪 4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为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曾有三种主要看法:第一,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三;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于对这三方面十分强调,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后来被称为“唯资本论”或“资本第一主义” 、 “唯工业化论”或“工业化第一主义”和“唯计划论”或“计划第
32、一主义” 。第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有:1、结构主义的影响。结构主义者认为,应当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不应当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而应当发挥国家干预的作用,进行结构改革,有计划地对资本积累和工业建设作出安捧。2.反单一经济学传统的倾向。3自认为经济发展理论是“宏大的理论” ,这些理论连同以此为根据的政策建议;可以适用于一切发展中国家。4内向发展战略倾向。5反新古典主义的基调。8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1对经济计划化的得与失重新评估。2重新对市场作用作出评估。他们在强调价格市场机制的同时,又着重指出,他们并非主张政府必须接受自由放任的原则,而是主张政
33、府应当培育、增进、加强和利用价格一市场机制,政府不要完全依赖全面的、细节的管理控制,而可以通过价格变动来执行政策,可以为发展生产、增加输出和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价格和收入刺激。3对农业的偏见受到了纠正。4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新受到强调。5社会项目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的兴起。2、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罗默模式的认识。罗默模式是一个“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生产要素的收益问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罗默模式中,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能形成自身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递增的收益保证着长期经济增
34、长。罗默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增长模式,并且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把知识分解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两种效应的结合不仅使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而且也使资本和劳动等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对于个别厂商来说,这种递增的收益形成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成为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来源。这就是为什么经济长期能够持续增长,以及世界各国不同的企业在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罗默还据此批评了索洛模式中技术进步与资本投入无关、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凸性特
35、征即趋同的观点,认为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是凹性的“差异性增长” 。罗默模式更有启发意义的一点是,它指出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知识在世界范围迅速积累,而且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提高了穷国的生产效串;同时,由于直接引进新技术而节约了本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也间接增加了国内的资本积累。这两方面的效应可以使穷国的经济发展更快,并在较短的时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试述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类型及就业战略选择。失业可分为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是公开失业,即劳动者没有工作,劳动力资源被闲置。发展中国家除了公开失业,还有大量的非公开失业,即劳动者形式上没有失业,但劳动力
36、资源被全部或部分闲置。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统称为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发展经济学家爱德华兹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归纳为 5 种形式:第一,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第二,就业不足,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其愿意且能够工作的时间。第三,虽然形式上没有失业;也不是就业不足;但是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分为:一是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二是隐蔽失业,指劳动者因找不到工作而选择非就业活动。如有些人受过一定教育后本来想参加工作,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被迫继续上学;有些妇女本来
37、愿意参加工作,但因无工作机会不得不回家做家庭妇女。三是过早退休,为了给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而让一些尚有工作能力的劳动者提前退休。第四,健康受损者,因营养不良和缺乏保健措施使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少于其意愿工作时间。第五,非生产性的劳动者,由于缺少其他投入要素的配合,致使劳动效率低下,工资收入微薄。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选择近年来,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各国专家、学者针对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不少关于发展中国家就业政策的建议。综括起来,这些对策主要从减少劳动力供给和增加劳动力需求两方面来分析。从减少劳动力供给方而看:(1)控制人口增长,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策略,它不9仅影
38、响现在,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2)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加大在农村的投资,发展农村的小型工业、副业、商业、服务业等,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自行消化,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这一措施既有助于农村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能减少城市劳动力的供给。从增加劳动力需求方面看:(1)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最根本的措施。伺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由此而引致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推广普及,也会使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改变,降低人口出生率。(2)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进行本国的投资决策时,应优先考虑小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在进行引进技术选择时,应优先采用黄动密集型技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39、3)劳务出口。劳动力在再际间的流动可以调剂劳动力余缺,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力有剩余;鼓励他们到国外工作,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不仅在总量上供过于求,而且也有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人才短缺,但每年都有一大批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加入失业大军的行列,因此应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结构,调整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根据实际需要,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2、论述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情各异,因此它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是惟一的。但是,总的看来,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1、大力开发人
40、力资源,促进人力贷本积累。第一,控制人口的增长,实现适度人口目标。第二。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减轻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状况。第三,最重要的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2、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是针对过去的资源浪费模式而言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能源耗费取得较多的产出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发展方式。其主旨是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3、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应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发展的体系之中,将政府干预和市场作用相结合,使环境与发展相统一。其次,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控制的全过程管理,并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再次,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最后,加强全民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需求。4、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第一,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完善。第二,进行资源核算,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三,加快人口与环境立法进程,适时制定和修订各项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规章,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第四,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信贷政策,在财政预算、投资渠道和信贷方面对教育、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给予扶持。第五,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方面,要制定与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标准,并积极从事或资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开发、引进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