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一 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复旦 04 新闻传播理论 暨大 1994 厦大 04 传播 05 新传 北师 05 传播 兰大 99 传播学 南师 04 传播业务 厦大 02 传播 中传 99 传播学)2传播学的三大分支(复旦 03 新闻传播基础(单考生) )3卢因(北大 02 传播学 南大 03 新传)4传播(中传 01、02、06 传播学 人大 98、99 新闻学 吉大 2000 社科院 04 新传 )5施拉姆(中传 01、03 传播学 北师 02 传播学)6拉扎斯菲尔德 (南大 06 新传 北师 05 传播学)7拉斯韦尔(北师 06 传播学 南大 05 新传 中传 01 传播
2、学)【参考答案】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在应用社会学领域影响深远。他的研究对早期传播学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940 年,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对媒介在总统选举中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48 年这次研究的成果汇集出版,即人民的选择 。这部著作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和“舆论领袖”的概念。这项研究被称为大众传播学研究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它推翻了“枪弹论”,宣告了传播效果研究“有限效果论” 时代的到来。8组织传播(北师 05 传播学 人大 05 新传 中传 01、05 传播学)【参考答案】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
3、信息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而是组织外传播,两者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包括: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行成共识。9人际传播(中传 2000 传播学)10传播者(中传 99 传播学)11霍夫兰(北师 04 传播学 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二 简答题1 简述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其侧重的方向。 (复旦 04 新闻传播理论)2 网络传播扩大了哪些人际传播功能?(复旦 04 传播实务)3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中传 03 传播学)4传播学在美国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中传 04 传播学)5简述传播学关于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基本内容(武大 04 传播学)
4、6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北师 04 传播学)7试述组织传播的功能。 (华中科技 04 传播学)8人际传播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南师 04 传播业务)9拉斯韦尔作为传播学研究先驱的意义。 (武大 05 传播学)10从不同角度简述传播的类型。 (厦大 02 传播学中传 2000 传播学)11人际传播有什么基本功能。 (厦大 01 传播学)12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 (中传 2000 传播学)13为什么说传播研究不等于传播学?三 论述题1近几年来互连网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这对既成的传播学理论有何冲击和影响? (复旦 01 新闻传播理论 北大 05 传播 武大 01 传播学)2结合目前我国媒
5、介改革的现实,谈谈你对传播学本土化的国际化的看法。 (中传 06 传播学)第二章 传播的基本模式一 名词解释1拉斯韦尔的 5 W 模式(复旦 99 新闻传播理论 04 传媒与社会 人大 1998 华中科技 04 传播学 中传 05 新传)【参考答案】五 W 模式是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先驱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一个线性传播模式,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向谁说(to whom) 、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个模式奠定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五个主要的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
6、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研究,对后续的传播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由于其单向性,忽略了反馈,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2传播模式(复旦 06 新闻传播理论)3德福勒模式(北大 03 传播学)4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清华 01 传播学 人大 02 新闻理论)5施拉姆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清华 03 传播学)6循环模式(人大 04 新闻传播理论)7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 (中传 03 传播学 人大 1996)8反馈(厦大 01 传播学 中传 99 传播学)二 简答题1传播的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有何异同?从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到社会系统模式,说明传播学研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复旦 03 新
7、闻传播基础)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它的提出者是谁?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北大01 传播学)3传播过程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北师 01 传播学)4谈谈德弗勒模式。 (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5为什么说传播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双向性?(兰大 99 传播学)6信息传播中的“反馈”包括哪些类型?(兰大 99 传播学)三 论述题1论网络传播与传统的传播有什么不同?请你提出一种网络传播过程的新模式。 (清华 02 传播学)2传播模式经历了从直线模式、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等变化过程,请从传播模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传播思想的变迁与进步。 (武大 03 传播学)3香农的信息理论对传播学研究有什么贡献?(北师
8、 01 传播学)4试比较传播的线性模式与控制模式。 (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第三章 传播的功能一 名词解释1李普曼(复旦 2000 新闻史 北大 02 传播学)2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中传 03 传播学)3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人大 01 传播学)二 简答题1何谓“两个环境” 理论?是概述其要点。 (复旦 02 新闻传播理论)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武大 03 传播学 暨大 05 传播史 中传 2000 传播学)3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有哪些?(复旦 03 新闻传播基础(单考生) 清华 01 传播学)4简述李普曼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 (人大 05 新传)5简述赖特关于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结
9、合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电视媒介传播功能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重大 05 传播学)6举例说明大众传播功能失调产生的社会不良效果。 (北大 04 传播学)7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8。传播的二功能说。9传播功能的双向性和相对性。三 论述题1一般认为大众传播有那几种基本的社会功能?请加以评述。 (北师 2000 传播学)2联系实际论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 (中传 2002 传播学)3传播的主要功能。 (中传 2000 传播学)4评论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南师 04 传播史 川大 03 新传)5评述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试结合实际,叙述传播功能的类型和层次。7
10、大众传播造成的“虚拟环境”与负功能有什么关系?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一 名词解释1 休眠效果(北大 03 传播学 人大 04 新闻传播理论)休眠效果:即“睡眠者效果”,这是由霍夫兰提出的用来解释可信性效果变化的一个概念。根据艾宾豪斯的忘却曲线原理,人脑对信息的记忆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而忘却是从信息的次要属性开始的。也就是说,由高可信度信源或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人们对信源的信任感不同,其说明效果可能会分别大于或小于信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源与信息内容相联系的记忆会逐渐淡漠。这时,由信源居于主导地位的可信性效果趋于减弱或者消失,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才能较为完全地发
11、挥出来。这种现象表明,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明力不能马上得以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面影响减弱或消失,其说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GAx *k|2实地调查法(复旦 02 新闻传播理论)3随机抽样法(清华 02 传播学)4内容分析法(清华 03 传播学 人大 04 新闻学 新闻传播理论 兰大 99 传播学 中传 99、05 传播学)5控制实验法(中传 99、01 传播学)6可信性效果 (武大 04 传播学)7个案研究法 (中传 01 传播学)二 简答题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并作简要说明。 (复旦 04 传媒与社会)2
12、什么是说服效果研究?其代表学者主要观点有哪些?(清华 03 传播学)3 “消息来源的可信度” 与“ 人们对该消息的相关意见的同意程度 ”之间具有怎么样的关系?(清华 04、05 传播学)4控制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北师 04 传播学)5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 (北师 03 传播学)6大众传播研究中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那几种,请写出其中某一种方法的具体步骤。 (北师 2000 传播学)7简述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 (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8你如何认识调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 )和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的异同?(清华 05 传播学)三 论述题1谈谈
13、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和影响。(人大 2000)2试分析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与控制实验法之异同。 (华中科技 02 传播学)3试述霍夫兰和耶鲁研究。第五章 信息与符号一 名词解释1符号(复旦 04 传媒与社会 中传 2000、02 传播学 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 厦大 04 传播)2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信息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对物质系统运动状态的表述。信息能够有效地消除熵,通过掌握信息,人们可以减少或消除对某事物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信息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其中的
14、社会信息,是指余人的社会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新闻传播的信息属于社会信息的范畴。 (复旦 04 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 02 传播学 中传 02 传播学 厦大 02 传播 中传 01 传播)3传播学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北大 01 传播学)4编码和解码(北大 01 传播学 人大 02 传播学)5传播革命(北大 02 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6熵(清华 03 文化与传播)7信息社会(北师 01 传播学 南师 04 传播史)8讯息(北师 01 传播学)9非语言符号(暨大 05 新闻学)二 简答题1什么是信息社会?它有那些特点?(北师 02 传播学2简述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内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人
15、大 06 新传)3信息社会有什么主要特点?现代传播媒介革命对信息社会有什么影响?(重大 04 传播学)4谈谈你对信息革命的理解。 (北师 2000 传播学)5信息的基本性质是什么?6非语言传播有哪些类型和特性?7语言传播有哪些优缺点?第六章 传播技术发展一 名词解释1媒介即讯息(复旦 02 、03 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 01 传播学 人大 1998 兰大 2000 传播 重大 05 传播 重大 04 传播学)2冷媒介和热媒介(北大 04 传播学 北师 04 传播学)3ISDN(清华 01 媒介发展史)4麦克卢汉(清华 01 媒介发展史 北师 2000 传播学 暨大 04 传播学 05 传播史 中
16、传 2000 传播学)5重新部落化(北师 06 传播学)6多媒体(兰大 2000 传播学)7信息高速公路8媒介是人体的延伸9地球村二 简答题1 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有怎样的作用。 (复旦 04 新闻传播理论)2 麦克鲁汉理论要点是什么?(复旦 99 新闻传播理论)3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清华 01 传播学)4简述科技发展对传播媒介的影响。 (清华 03 文化与传播)5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试简述之。 (人大 04 传播学)6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 (武大 02 传播学)7麦克卢汉认为的人类传播的三个分期。 (北师 05 传播学)8为什么有人把我们生存的环境
17、称之为:“地球村”?(兰大 2000 传播学)9试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苏大 01 传播学)10简述传播工具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厦大 01 传播学)11 “媒介就是讯息” 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评价。 (浙大 02 新传)12。实现大众传播的条件是什么?13当前传播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是什么?三 论述题1简述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阐明现在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复旦 99 新闻传播理论)2试论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复旦 04 传媒与社会)3阅读以下材料,以论媒体为题作文。 (复旦 04 新闻传播理论)我国首次全国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显示,从闲暇时间
18、对媒介的利用看,人数最多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杂志、图书和广播,对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及计算机的利用,也有相当多的人。休息日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机会小于工作日,但长时间利用媒介的人增多。虽然上网的人数不多,但是上网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对书报刊的使用时间。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读书的目的看,男性偏重实用性和开阔眼界、满足兴趣爱好,女性偏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与人交往和应付考试。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各阶层人员对各种媒体的购买、使用情况和趋势。4评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 (北大 02 传播学)5请论述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武大 03 传播
19、学)6你怎样看麦克卢汉的理论,请写出你对这个理论的评价? (北师 06 传播学)7 理解媒介的副标题为什么定为人的延伸,谈谈你的看法。 (北师 04 传播学)8谈谈你对“媒介即信息”理论的理解。 (北师 02 传播学)9新技术与大众传播媒介关系如何?推进新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的经济、社会动因何在?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之。 (30 分) (中传 05 传播学)【参考答案】技术问题是传播媒介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论题。关于第一问,这里必须要从媒介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明技术对于媒介发展的重要影响,但同时需要指出技术决定论的缺陷,而要放在唯物史观的事业中看待媒介本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实的关系。第二问
20、应当从技术适应现实需要、经济利益价值生产、社会文化动因等角度分析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的潜在动力。第三问要求运用传播理论来分析,可以参考的理论比较多,诸如因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理论、贝尼格的控制革命理论等等,都可以用来分析技术发展与媒介,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第七章 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1 各种媒介有哪些长处和短处?2 试概述媒介内部组织结构的现状,并展望其前景3媒介应该怎么处理好各种外部关系?第八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一 名词解释1把关人(复旦 01 新闻传播理论 04 传媒与社会 清华 01、03 传播学 中传2000、04 传播学 人大 1997 北师 03 传播 华中科技 02 传播
21、学 四川社科院 04 传播学 重大 04 传播学)2接近权(复旦 01 新闻传播理论 深大 05 传播学) )3媒介社会责任论(复旦 04 传媒与社会 人大 1998 华中理工 1995 新闻史论4哈钦斯委员会(北大 03 传播学)5知晓权(人大 03 传播学 武大 04 传播学 人大 1998、05 新闻学 厦大 04 传播学 中传 06 传播学)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人大 1996)7 “意见的公开市场” (北师 99 传播学)8国家发展优先理论二 简答题1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复旦 99 新闻传播理论)2大众传播理论中的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媒介规范论,各自的要点是什么?有什么不
22、同?(北大 01 传播学)3什么叫把关人?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有哪些?(中传 02 传播学)4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武大 02 传播学)5怀特在把关人研究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这项研究未能揭示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养的理论缺陷?(武大 03 传播学)6简述媒介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武大 04 传播学)7网络中的“把关人” 机制表现在哪些地方?(北大 05 传播学)8社会环境对传播活动水平的制约表现在那些方面?(兰大 2000 传播学)9社会责任理论中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 (南师 04 传播史)10简述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理论发展历程。 (苏大 01 传播学)11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的关
23、系。12大众传播过程如何分解?13。社会主义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的内容?14党的新闻政策是什么?15 “信息权” 理论的要点是什么?16无产阶级媒介理论的要点有哪些?三 论述题1新闻“把关人” 论。 (复旦 03 新闻传播理论)2结合网络传播的情况,请谈谈你对“把关人”理论的看法?(北师 06 传播学)3试举近期事例论述不同国度对传播控制的共同之处。 (华中科技 02 传播学)4试论资本主义制度下媒介规范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背景。 (清华 01 传播学)5不同社会制度下,媒介控制的方式和机制有很大差别。试以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环境为背景,对某中等城市一家综合性日报进行控制分析,即分析其办报
24、活动可能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清华 04 传播学)6结合传统自由主义理论,分析西方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观点。 (社科院 05 新传)7试论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厦大 02 传播)8 “把关人” 理论对实际工作有什么意义?第九章 受众研究一 名词解释1使用与满足(北大 01 传播学 苏打 01 传播学)2受众分割(清华 02 传播学)3受众(中传 99、02 传播学 暨大 1995 浙大 02 新传)4受众逆反心理(华中理工 1998)5选择性接触(人大 1997)6个人差异论(华中科技 02 传播学 四川社科院 04 传播学)7文化规范论(华中科技 04
25、传播学)8选择性心理因素(社科院 04 新传)9社会分类论(四川社科院 04 传播学)二 简答题1举例说明“选择性接触”。 (北大 02 传播学)2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这一趋势对“ 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北大 03 传播学)3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清华 01 传播学)4简述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中传 01 传播学 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6谈谈“使用满足理论”的特点及其缺陷。 (武大 01、04 传播学中传 01 传播学 北师 99 传播学)7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有哪些基本权利?(武大 02 传播学)8简析受众(即读者、听众、观众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
26、(复旦 1996)9。什么是受众?受众的特征及其作用是什么?(社科院 1997,新闻理论与新闻史)10新闻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众的关系如何?(吉大 2000)11试述受众选择媒介形式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华中科技 04 传播学)12简述受众研究的历史发展。 (暨大 05 新闻学)13遵从性心理在传播学活动中如何引导与运用?(兰大 99 传播学)14受众的接受心理与哪些因素相关?(南师 05 传播实务)15在传播学中,关于受众理论的研究有哪些主要观点?你怎样看待节目收视率与节目质量的关系?(重大 04 传播学)16受众的目的是什么?17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受众的类型和特征?18有关受众的研究,迄今
27、已取得哪些成果?三 论述题1论传播领域分众化趋势。 (北大 03 新闻学)2试论如何测定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 (北大 03 传播学)3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适用受众细分的现实?(清华 03 传播学)4试论受众权力及其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人大 01 传播学)5试论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中传 04 传播学)6谈谈你对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人大 1997)7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论述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 (人大 1994)8谈谈你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理解和看法。 (北师 03 传播学)9试论当前新闻传播者与受者关系的新特征。 (人大 05 新传10试论大
28、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点。 (社科院 04 新传)第十章 信息流程研究一 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二段流程) (复旦 99 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 01 传播学 南大 02 新传 华中科技 02 传播学 四川社科院 04 传播学)两极传播: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在 40 年代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理论假说。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意见领袖指的是那些对大众媒介保持较多接触,在特定领域能够对他人发挥个人影响的人。两级传播理论的母鸡在于揭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强调大众传播的效果受到人际传播的制约。2意见领袖(
29、清华 02 传播学 中传 02 传播学 南大 02 新传 北师 99、02 传播学 兰大 2000 传播学 重大 04 传播学)意见领袖: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不同于舆论领袖,意见领袖的一般特点是:)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影响领域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对大众传播信息接触量大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效果性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和过滤作用,传播媒介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重视意见领袖的存在3创新散布的决定过程影响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清华 02 传播学)4创新扩散模
30、式(中传 04 传播学 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 苏大 01 传播学)5伊利县研究(中传 04 传播学)伊里研究:拉扎斯费菲尔德等人在 1940 年美国大选期间就大众传播的影响力所作的一次调查。这次调查是在伊里县进行的,所以又称“伊里研究”,调查结果在年“人民的选择”为题正式出版。这次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重要理论观点,如“先有倾向”的作用, “选择性接触” 机制, “补强效果”、 “中介因素”、 “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等等。伊里研究的结果证明,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改变人的态度,大众传播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观点对否定早期的“魔弹论”的效果观起了重要作用。伊里研究是最早
31、采用系统的社会调查方法进行的一次研究,在传播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6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南师 05 传播学)二 简答题1简述“创新扩散” 假说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北大 04 传播2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把个体采纳创新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他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那几类?(清华 03 传播学)3简述传播流的发现过程。 (人大 04 新闻学)4谈谈意见领袖及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制约与影响。 (人大 01、03 传播学)5什么是两级传播理论?(北师 2000 传播学)6新闻的散布(diffusion of news)创新散布(diffusion of innovation)有何异同?(清华 05 传播
32、学)7简述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 (社科院 04 传播 中传 99 传播学)8二级传播理论有何理论贡献和局限性?(深大 04 传播学)9在中国当代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意见领袖”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如何发挥作用?对意见领袖的作用应如何评价?(深大 05 传播学)10简述“两级传播论” 的主要观点。 (中传 01 传播学)11拉扎斯菲尔德的“二段流程”模式提出后,其他学者对这一模式作过哪些补充?三 论述题1关于信息流程的研究有哪些主要成果?试联系新闻媒介工作实际,简述其启迪意义。(复旦 02 新闻传播理论)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一 名词解释1有限效果论(复旦 03
33、 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 03 传播学 人大 1996 深大 04 传播学)有限效果论: 20 世纪 40 至 60 年代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的主流观点。 “有限效果”理论是对早期“ 魔弹论”的否定,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提出的理论假设主要有“先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 “补强效果 ”、 “意见领袖”与“ 两级传播”等等。 “有限效果”论的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克拉帕。他们通过实证调查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制约因素,对理解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是有意义的;但是,他们的结论过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