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73227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动物学 脊椎动物部分复习题脊索动物一、 名词解释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2.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

2、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4.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动物。5.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6.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7.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

3、索动物。脊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8. 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附肢,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拄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前后连接而成故称脊索动物。二、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 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 背神经管 : 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

4、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 , 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即咽鳃裂。原索动物和原始水栖脊椎动物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或次生水栖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2. 脊索动物门分为哪几个亚门? 各亚门的主要特点和代表动物是什么?答: 脊索动物门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的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尾部,成体退化消失,体表有被囊。 代表动物:柄海鞘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身体呈鱼

5、形,分节,头部不明显。 代表动物:文昌鱼 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被脊柱所代替。脑和各种感觉器官集中在前端,形成明显的头部 。代表动物:海口鱼3. 文昌鱼为什么被称为头索动物?简述文昌鱼结构的原始性、特化性和进步性。答: 脊索纵贯全身,并伸到身体最前端 。 原始性:无头、无成对附肢、无心脏、无集中 肾特化性:口器特化进步性: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肌肉分节、脊椎动物式的血液循环模式、肝盲囊、周神经分开的背腹根、相当于脑下垂体的哈氏窝等4.试述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答: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所以其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共同特征。但脊椎动物是结构最复杂、进化最高等的一个亚

6、门,其主要特征总结如下是出现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并出现了集中的嗅、视、听等感觉器官;脊柱代替脊索,成为身体的持结构,低等脊椎动物脊索仍然终生存在,高等脊椎动物被脊柱代替,脊索退化仅留痕迹 ;除圆口纲外,出现了上下颌,能主动捕食,提高代谢能力;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增强了运动能力,扩大了活动范围,提高了取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鳃作为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完善,陆生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或幼体阶段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集中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增强了排泄废物的能力;肌肉质的有收缩功能的心脏代替了腹大动脉 , 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等动物心脏中缺氧血和多氧血进一步分开,代谢能

7、力进一步提高。5.脊椎动物亚们分为哪几个纲?答:圆口纲,鱼纲,爬行纲,两栖纲,鸟纲,哺乳纲。圆口纲一、 名词解释1. 无颌类:无上、下颌和成对附肢的脊索动物。如圆口纲动物 。2. 鳃囊:圆口纲特有的结构,位于内鳃孔和外鳃孔之间呈球形的构造,囊的背、腹、侧壁上均着生有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3. 鳃笼:圆口纲具有的支持呼吸器官鳃囊的特殊构造。 由 9 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 4 对纵走软骨条共同连接而成。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侧,不分节,末端构成保护心脏的围心软骨 。4. 呼吸管:七鳃鳗成体的咽后部有一支向腹面分出的盲管,称为呼吸管。相当于头索动物的缘膜。二、 问答题1 如何理解圆口纲是脊椎亚门

8、最低等的类群?总结圆口动物进步而又不完整的特点。答: ( 1) 无上、下颌;无成对的附肢; ( 2) 终身保留着脊索; ( 3) 头骨不完整,还没有形成顶部; ( 4) 无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 ( 5) 肌肉分化少,保持原始的 w 肌节; ( 6) 脑的发达程度较低,内耳中只有 1 个或 2 个半规管;进步而又不完善的结构特点: ( 1) 皮肤裸露,体表粘滑富有粘液腺。皮肤中的表皮已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真皮为有规则的结缔组织构成,有韧性; ( 2) 身体主要 支持结构仍为发达的脊索,但已出现了雏形的脊椎骨(位于脊索背面,毎 1 个体节出现 2 对极小的软骨弧片) ;( 3)神经管分

9、化为脑和脊髓,脑又进一步分化为 5 部脑(大闹、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 ,但依次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4)头骨非常原始,仅由脑下方的软骨基板代表;( 5)有集中的感觉器官( 1 个外鼻孔,内尔的前、后半规管, 1对眼,原始的松果眼和顶眼等) ;( 6) 已有心脏的分化( 1 心房、 1 心室、 1 静脉窦) ,血液中已有红细胞,单循环(循环路线与文昌鱼相似) ,由肛门静脉;( 7)具有集中的肾脏( 1 对)和生殖腺(但生殖腺无生殖管道) ,雌雄异体。2.试述甲胄鱼类的特点和它们在进化上的地位。答:( 1)无上下颌,口位于前腹面,无齿牙。可能为滤食性。 ( 2)身体前部(尤其在头部)被坚硬的大

10、块骨甲所覆盖,无中轴骨或脊椎骨。 ( 3)早起种类无成对的附肢,但在头甲类的 头甲后两侧出现一对扁平状突起,可能对运动的方向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 4)头顶部具单一外鼻孔;头部正中线两侧有一对眼,两眼间有一松果孔;内耳有两个半规管;嗅囊与鼻垂体囊在外部相通。 ( 5)在头甲和腹甲交界处有数对塞孔。地位:最早的脊椎动物。鱼纲一、名词解释:1.初生颌:颌弓由背段的腭方软骨和腹段的麦氏软骨构成上、下颌, 这种由腭方软骨和麦氏软骨构成的颌叫初生颌。2.次生颌:执行上、下颌功能的是膜骨,即上颌的前颌骨和上颌骨,下颌的齿骨和隅骨,这种由膜骨构成的颌叫次生颌。3.骨质鳍: 由鳞片衍生而来,有分节、分枝或不

11、分枝,见于 硬骨鱼类 ,鳍条间以薄的鳍条相联。4.角质鳍: 不分节,也不分枝,由表皮发生,见于软骨鱼类 。5.鳍棘: 指支撑鱼鳍薄膜的棘刺状硬骨。6.鳍式 :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为: D. ,19-20;P.I,16-18;V.II,8-9;A.III,5-6;C.20-22.D.P.A.C,分别表示背鳍 ,胸鳍 ,腹鳍 ,臀鳍和尾鳍 ,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 ,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目 .7.齿式:表示哺乳动物牙齿数目的式子8.盾鳞 :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 ,由真皮形成 ,一般呈覆瓦状排列 .如鲤鱼的鳞片 .9.硬鳞 :为硬骨鱼所特有的一种鳞片 ,由真皮形成 ,系深埋于真皮层

12、中的 菱形骨板 ,上面覆盖一种硬鳞质 ,一般不作覆瓦状排列 .如中华鲟的鳞片。10.圆鳞:骨鳞的一种,鳞片露出部分的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构造。如鲤鱼的鳞片。11.栉鳞:骨鳞的一种,鳞片露出部分的边缘密生细齿。如鲈鱼的鳞片。12.软骨化骨: 间充质细胞在预定生骨区域内形成透明软骨,围软骨区的间充质细胞、破骨细胞、造骨细胞将软骨破坏,形成硬骨。13. 膜化骨:造骨细胞直接在结缔组织膜内形成硬骨。14. 舌接型:脑颅与咽颅借舌颌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称为舌接型。15 双凹型椎体:鱼类脊柱的椎体前后接触面内凹,脊柱的灵活性高。16.韦伯氏器:鲤科鱼类消化道前端发出的小型骨四对,联系鳔和内耳, 能将鳔

13、所感受的震动传给内耳。17.肝胰脏: 硬骨鱼类体内胰脏和肝脏混杂在一起的组织称为肝胰脏。18.幽门盲囊: 大部分的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有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称为幽门盲囊(或称幽门垂) 。19.螺旋瓣: 软骨鱼类的肠壁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有突出于管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状特称为螺旋瓣。20.鳃小片: 每一鳃丝的两侧又生出许多突出,称为鳃小片。21.泄殖腔: 为肠的末端略为膨大处。输尿管和生殖管窦开口于此腔,成为尿、粪与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软骨鱼、两栖纲、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中的单孔类都有泄殖腔。22.泄殖窦: 硬骨鱼类肠管单独以肛门开口于外,排泄与生殖管道汇入泄殖窦,以

14、泄殖孔开口体外。23.半鳃: 鱼类的鳃弓上的每一鳃片,称为半鳃。24.全鳃: 每一鳃弓前后的两个半鳃,合为一个全鳃25.管鰾类: 有鳔管的鱼类称为管鳔类。26 闭鰾类: 鲈形目等鱼类的鳔管退化,则称这里鱼 为 闭鳔类。27.板鳃类: 鱼鳃是板状 的 软骨亚纲鱼类的一个类群 。28.单循环: 由心室压出血液流至鳃进行气体交换,多氧血流入身体各器官组织,经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静脉,缺氧血回心房入心室,整个过程是个圈,叫做单循环。29.中肾: 鱼类和两栖类成体阶段执行排泄机能的器官,位于前肾的后方。30.侧线器官:鱼类身体两侧陷在皮肤内的感受器,能感知水流、水压及水中的低频震动。31.卵胎生:

15、 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体生殖道内发育,但胚体的营养是靠自身的卵黄,与母体没有关系,或主要依靠卵黄营养,母体的输卵管只提供部分营养物质。二问答题。1.简述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答:( 1) 鳃呼吸( 2) 靠鳔(硬骨鱼)和脂肪与肝(软骨鱼)减轻体重,提供浮力() 适应游泳的流线型体型(软)和躯干的分节肌节波浪式收缩传递与尾部摆动游泳和减少湍流的鳞片() 不同方式调节渗透压(海生软:肾脏与直肠腺、海水硬:吸入水不排出、尿量少、泌氯腺;淡水硬:吸入水从鳃流出、肾小体多尿量大、泌氯腺)比较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形态结构的异同。答:软骨鱼类: 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 体表大都被楯鳞。 鳃间隔发

16、达,无鳃盖。 歪型尾鳍硬骨鱼类: 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 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少数种类退化无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 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从鳃裂流出的水,经鳃盖后缘排走,多数有鳔。 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大多数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在发育中有变态比较淡水鱼和海水鱼渗透压的调节机制。答: 海生软:肾脏与直肠腺 。 海水硬:吸入水不排出、尿量少、泌氯腺;淡水硬:吸入水从鳃流出、肾小体多尿量大、泌氯腺 。鱼类骨骼系统有什么特点?答: 共性:脊柱代替脊索,分为躯干锥和尾椎(双凹形) 、完整头骨软骨鱼:全身软骨,部分由于钙质沉积变硬硬骨鱼:骨化程度

17、加强、肩带头骨愈合、腰带不直接与脊柱相连 鱼类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鳞片:楯鳞 硬鳞圆鳞栉鳞奇鳍:背鳍 臀鳍 尾鳍、偶鳍:胸鳍 腹鳍尾:正尾型 歪尾型6. 简述硬骨鱼类鳔的结构和功能。开鳔类鳔:鳔管通入食管背面,呼吸气体调节容量闭鳔类鳔:无鳔管,靠红腺、卵圆区调节气体容量功能:减少自身密度,调节浮力鱼类的循环有什么特点?答: 鱼类的循环系统是闭锁式的单循环( 肺鱼 除外)血液流动 :心脏 鳃 背大动脉 分支成毛细血管 静脉 心脏 比较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鳃的结构。答: 软骨鱼类:无鳃盖,鳃间隔发达。硬骨鱼类:有鳃盖,鳃间隔退化。什么叫洄游?洄游的类型有哪些?答: 洄游是鱼类的一种周期性、定向性

18、和群集性的迁徒运动。生殖洄游 索饵洄游 季节洄游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有哪些亚纲及总目?答: 软骨鱼纲分为 : 板鳃亚纲 、 鲨总目 、 鳐总目 、 全头亚纲 ;硬骨鱼纲分为 : 肺鱼亚纲 、 总鳍亚纲 、 辐鳍亚纲 、 硬鳞总目 、 全骨总目 、 真骨总目两栖纲一, 名词解释。、 不完全双循环: 因心室无分隔或分隔不完全,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有混合。例如蛙类和蛇类的循环。、 固胸型: 青蛙肩带中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面正中线上愈合,使得左右肩带不能左右交错活动。、 弧胸型: 青蛙肩带中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面正中线上 重叠排列,使得左右肩带可以 左右交错活动。、 肺皮呼吸: 两栖动物的肺结构

19、比较简单,需要辅助 呼吸器官 如皮肤以弥补肺脏摄氧的不足,这种以肺和皮肤为呼吸器官的呼吸方式就叫做肺皮呼吸、 咽式呼吸: 借助口咽腔底壁的升降、喉门和鼻孔的开闭配合起来完成呼吸动作,这种呼吸方式称咽式呼吸。、 变温动物: 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热量和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动物,也称外温动物。、 休眠: 许多变温动物在环境恶化时,通过降低自身的代谢水平,进入一种麻痹状态,以减少消耗,维持存活。只有当环境好转时才复苏活动。这种现象称为 休眠。、 五趾型附肢: 陆栖脊椎动物的附肢类型,由上臂、前臂、腕、掌和指等五部分构成,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中一个重要的形态变革,使脊椎动物登陆成为可能

20、,可以在陆地上有效的支持身体完成运动。、 自接式: 颚方软骨直接与脑颅相连,其上的方骨与下颌的关节骨成关节。见于肺鱼和路生脊椎动物。、 舌接式: 颌弓借舌颌骨与脑颅连接。多数软骨鱼和硬骨鱼属于这种类型。二,问答题。、 简述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特征。答:() 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辅以皮肤呼吸; () 皮肤薄而裸露,富于腺体和色素细胞,仅轻微角质化; () 具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 () 出现颈椎和荐椎的分化; () 心房出现分隔,为不完全双循环; () 出现中耳和在空气中传导声波的耳柱骨,具犁鼻器;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经变态转为成体。、 两栖动物从水生过的到陆生面临哪些问题?两栖动物初

21、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是什么?不完善性有哪些?答: () 从水生过渡到陆生面临的问题: 如何适应陆地的温度变化 如何在陆地支撑体重和运动 如何呼吸陆地上的氧气 如何防止体表水分蒸发及吸水,如何在陆地繁殖后代 如何适应陆地险恶的环境等问题。() 两栖动物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 发展肺呼吸 ,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随呼吸系统的改变,循环由 单循环 进化为 不完善双循环 。 皮肤初步角质化 ,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蒸发。 发展五趾型附肢 ,使之能在陆地上支撑体重及推动身体爬行。它是从总鳍鱼的偶鳍发展来的。 发展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尤其听觉器官,发展了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大脑半球完全分开。(

22、) 两栖动物适应陆生的不完善的特点: 皮肤角质化程度低 (仅是表层 1-2 层细胞轻微角质化 ),不能完全防止水分蒸发,所以还不能离开潮湿环境。 不能在陆地繁殖,必须回到水中生殖,卵子在水中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和生活。 五指型附肢较原始,四肢不能将躯体抬离地面,运动能力不强。 肺呼吸不够完善,还必须有皮肤辅助呼吸。 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休眠的习性。、 两栖纲分为哪几个目,各有什么特点?答:() 蚓螈目 (无足目 )。主要特征是 :体细长 ;没有四肢 ;尾短或无 ;形似蚯蚓。() 有尾目。主要特征是 :体圆筒形 ;有四肢,较短 ;终生有长尾而侧扁 ;爬行,多数种类以水栖生活为主,形似

23、蜥蜴,如 大鲵 ,俗称 “娃娃鱼 ”,是现生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 无尾目。主要特征是 :体短宽 ;有四肢,较长 ;幼体有尾,成体无尾,跳跃型活动,幼体为蝌蚪,从蝌蚪到成体的发育中需经变态过程,如蛙和蟾蜍。、 简述两栖类的起源与系统进化。答: 两栖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 3.5 亿年至 4 亿年前的泥盆纪,在那时候,陆上的气候变得干燥,河流与湖泊周期性的变成污浊的池塘和广阔的泥滩。同时海平面下降,使得一些鱼类只能生活在沿岸边留存的水塘或潮湿的岸边。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只有能够进行气呼吸、具 “肺 ”(鳔 )并有较强的偶鳍能在陆上爬行的种类方能更好的适应这种恶劣的环 境条件。由于逐渐适应和相对

24、快速的一系列进化改变,具气呼吸与肉鳍的鱼越来越适应陆地生活,最后某些总鳍鱼类进化成第一个类群的两栖动物,它们的鳍进化为陆生五指型附肢。最早的两栖类化石是鱼头螈,从鱼头螈分支进化出来的古生代两栖类,由于头骨均有膜原骨形成的硬骨所覆盖,可统称坚头类。由坚头类的大量辐射进化而形成种类繁多的两栖动物,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群,即块椎类 (迷齿类 )和壳椎类。迷齿类是古代两栖类的系统演化主干,其脊椎骨的形成为软骨原骨;壳椎类为膜原骨,在系统演化中是一个侧支。爬行纲一、 名词解释、 羊膜卵: 是指在动物胚胎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尿囊、羊膜腔等一系列结构的卵的总称,为鸟类、爬行类、哺乳类所特有,是保证羊膜

25、动物在地球上完成发育的重要适应 。、 颞窝: 是由于原来附生咬肌的颞部向内低陷所形成的孔洞,通常,颞孔位于眶后骨、颧骨、鳞骨、方轭骨和顶骨之间。、 次生腭: 次生腭位于颅骨底部口腔底壁处。是由前颌骨、颌骨的腭突和腭骨组成的水平隔把原口腔的前部分成上、下两层。、 胸廓: 为羊膜动物所特有,由胸椎,肋骨及胸骨构成,它保护内脏、完成呼吸动作和间接的支持前肢运动的重要器官。、 胸腹式呼吸: 通过外肋间肌的收缩,提起肋骨,扩展胸腔,吸入空气进肺,当内肋间肌收缩时,可牵引肋骨后降,胸腔缩小,空气从肺内呼出。呼吸作用就是通过胸腔有节奏的扩张和缩小的过程完成气体交换的 。、 犁鼻器: 是在鼻腔前面的一对盲囊,

26、开口于口腔顶壁的一种化学感受器。、 颊窝: 某些蛇类特有的红外线(热)感受器,位于外鼻孔与眼之间的凹陷处。二、 问答题、 羊膜卵出现在动物进化上有什么意义?答:() 完全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对水环境的依赖,为其彻底征服陆地奠定了基础,是脊椎动物进化历史上一个很大的跃进。 () 水中的卵和幼体天敌甚多,陆地繁殖增加了存活率。、 试述爬行纲动物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答: 体内受精;具羊膜卵 , 表皮高度角质化,有鳞片,缺少皮肤腺骨骼的进一步分化:颞窝、次生腭、脊柱分化(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后凹 /前凹型)胸廓(肺呼吸完善) 、耻坐孔神经系统:新脑皮出现 脑神经 12 对 纹状体增大

27、而使大脑体积增大感觉器官更趋发达排泄方式和排泄物:后肾,尿酸(存留水分) ,盐腺循环系统:心室开始分隔,动脉圆锥消失,静脉窦退化、 爬行纲分为几个目?各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 龟鳖目 背甲腹甲 盾板或软皮蜥蜴目 角质鳞片 长尾蛇目 细长 四肢胸骨肩带退化 腹部贴地爬行鳄目 完整次生腭 胸腹腔完全分开鸟纲一、 名词解释、 孵卵斑: 鸟类腹部的落区,与孵卵有密切关系,雌鸟在孵卵期间,腹部羽毛大量脱落,称为孵卵斑。、 异凹型椎体: 鸟类颈椎的椎体水平切面为前凹型,矢状切面为后凹型,呈马鞍状,故称这种椎体为 异凹型椎体 , 又称为 马鞍型椎体 。、 开放式骨盆: 鸟类腰带的髂骨与综荐椎相连接,但左右

28、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不汇合,这种结构与有耻骨缝合的哺乳类骨盆不同,称为开放式骨盆。、 鸣管: 鸟类的发音 器官 。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由若干个扩大的软骨环及其间的薄膜 (称 鸣膜 )组成。通过气管内冲出的空气,使鸣膜鼓动而发声。、 气囊: 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使鸟类具有双重呼吸,还可避免内脏摩擦及起到冷却作用。、 双重呼吸: 鸟类在吸气时,新鲜空气一部分进入微支气管进行碳氧交换,另一部分经中支气管进入后气囊贮存;呼气时后气囊内的新鲜空气进入微支气管进行碳氧交换。即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肺部微支气管都进行碳氧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 鸟类所

29、特有,眼 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 。、 完全双循环: 左、右心室完全分隔,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不再混合。例如鸟类和哺乳类的循环。、 候鸟: 有迁徙习性的鸟类 。、 占区: 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 ,不需其他鸟类 (尤其是同种鸟类 )侵入成为占区现象所占的一块领地叫占区 。、 早成鸟: 雏鸟孵出时发育较充分 ,很快可以随亲鸟外出活动和觅食。如鸡、鸭的幼鸟。、 晚成鸟: 雏鸟出壳时发育尚不充分,需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出巢活动。如家燕、麻雀和鸽子等的幼鸟。、 腔上囊: 鸟类泄殖腔背方的特殊腺体,幼鸟发达,成体失去囊腔 成为一个有淋巴上皮的

30、腺体结构,腔上囊还被用做鉴定鸟类年龄的一种指标。、 留鸟: 终年留居在出生地 ,不发生迁徙的鸟类 ,如麻雀、 旅鸟: 夏季在我国某地以北繁殖 ,冬季在我国某地以南越冬 ,仅在春秋两季节律性地从我国某地路过的鸟类 .如极北柳莺 .二、 问答题、 鸟纲和爬行纲的共同特征有哪些?答:() 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 都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和角质鳞片) ;()头骨具单一枕髁 ;() 排泄物为尿酸 。、 鸟类在系统演化中有哪些进步性特征?答:()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具有迅速飞翔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心脏分为二心房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心脏结构的完善和循环效率的提高保证了能有较高

31、的新高而恒定的体温。 ()具有更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营巢、孵卵、育雏) ,保证了后代的成活率。 从减轻体重和加强飞翔能力两方面分析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答:()外形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形的外廓,以活活飞行阻力() 皮肤薄而轻,缺乏皮肤腺具有多种表皮衍生物 () 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气(气质骨) ,以减轻体重,有愈合现象,以增加牢度 () 肌肉与飞翔有关的胸大肌、胸小肌特别发达。 () 消化系统没有牙齿直肠短,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 呼吸系统是由肺和气囊构成双重呼吸系统。肺部有 9 个气囊,减轻体重,增加浮力、 鸟类的羽毛有哪些类

32、型?答: 正 羽 、 绒羽 、 羽 纤 。、 鸟类气囊的功能是什么?答: 贮存空气,辅助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 鸟类的趾和蹼各有哪些类型?答:趾型: 对趾型,异趾型, 不等 趾型,前趾型,骈趾型蹼型:蹼足,凹蹼足,全蹼足,瓣蹼足,半蹼足、 鸟类有哪些生态类型?现代鸟类三总目各有何特点?分类概况?答: 答:(一)平胸总目 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 (体重大者达 135kg,体高 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

33、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 (无羽区及裸区之分 )、羽枝不具羽小钩 (因而不形成羽片 ),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 (2 3 趾 )。分布限在南半球 (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二)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 ,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游泳快速,有人称为 “水下飞

34、行 ”。分布限在南半球。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三)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 35 个目, 8 500 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 4 6 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 6 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 比较鱼类、两栖纲和鸟类的循环系统。答: 鱼类: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动脉圆锥组成,血液单循环两栖:二心房,二心室,出现完全或不完全间隔,出现由肺循环和体循环的不完全双循环爬行

35、:二心房,一心室,又不完全分隔,动物圆锥消失,静脉窦退化鸟类:二心房,二心室,为完全双循环,静脉窦完全消失,具左体动脉弓、 恒温动物产热机制出现的意义。答: 恒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进入了更高的水平。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体温的能力。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扩大了颁布区域范围。哺乳纲一、 名词解释、 胎盘: 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构。、 胸式呼吸: 依靠肋间肌收缩与舒张来改变胸腔的体积,从而完成呼吸动作的呼吸方式。、 双平型椎体: 哺乳类的椎体前后均不内凹或外凸,椎体之间有椎间盘,这种椎体称为双平型椎体。、 封闭式骨盆

36、: 哺乳类腰带的髂骨与荐骨相连接,左右坐骨与腹中线的耻骨连接,这种结构与无耻骨缝合的鸟类骨盆不同,称为关 封 闭式骨盆。、 异型齿: 形态差异和功能分化明显的牙齿。如哺乳动物的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等。、 反刍: 某些食草动物吃草时稍加咬啃即吞入瘤胃,休息时,再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返回口腔仔细咀嚼后,再行吞下;这种完成再咀嚼的一系列动作称为反刍。有反刍特点的动物称为反刍动物,包括驼科、鹿科、牛科及长颈鹿科动物。反刍动物的胃室多于一个,称为复胃或反刍胃,如牛的复胃从前到后分别叫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皱胃才有真正的胃腺 ,可分泌胃液 ,故称胃本体。、 肌隔: 为哺乳类特有,发达,齐豫胸廓后端的肋骨,至于中央腱,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标志,他收缩时可以胸腔扩大而吸气,舒张时胸腔缩小而呼气,同时还可以用肋间肌来改变胸腔的容积而呼吸、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胼胝体: 哺乳动物联络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所形成的结构,称为 胼胝体。二、 问答题、 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是什么?试从其器官系统结构功能加以论述?答:()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器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具有在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