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景山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73651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石景山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石景山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石景山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年石景山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年石景山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10 页)石景山区 2017 年高三统一练习语文 试 卷一 、 本 大 题 共 8 小 题 , 共 25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 题。材料一2016 年是中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中国中医药白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推出,将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今年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中医药更是吸引了世人的眼光。针灸铜人始创于公元 1026 年,与正常成年人大小相似,造型逼真,结构精巧。铜人体表刻有经络和穴位,体内雕有脏腑器官,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铜人涂蜡穿衣

2、,内注水银,即成为考试的模型,受试者如能准确地针刺穴位,则针入水出,稍有偏差,针就不能刺入。铜人不仅可用于针灸学,还可用于解剖学,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首次由政府组织制定的针灸标准,铜人所承载的针灸治疗方法,国际认可度最高,也一直被视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名片。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是在病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用针刺入,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早在公元 6 世纪,针灸学便开始传播到国外。建国后,从尼克松访华引发美国针灸热,到英国王室政要推崇针灸技能,再到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来越多外国人接受

3、并欢迎针灸。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 43 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2016 年,我国针灸疗效的临床研究登上美国内科学年鉴 ,获得了国际权威医学界的认可。目前,103 个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 29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法律法规,18 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不仅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对世界医疗发展贡献大,这将促进中医药更大范围的传播。进入 21 世纪,以征服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而以一根针、一把草示人的传统中医药却解决了不少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仍以针灸为例,针灸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痛苦,对患者的身

4、体恢复、增强抵抗力等有重要作用;又如在耐药菌问题研究中,中草药显现出替代抗生素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而且能防止更广泛耐药性出现。更为关键的是,两千年前中国医学先哲“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愈发成为现代医学的一种共识。历史机遇来到眼前,中国更加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和决心。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赠高三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10 页)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的致辞中所言,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取材于王君平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 ,下列对“针灸铜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是精巧的人体解剖模型 B.是针灸教学实践的教具C.是针灸考

5、试评价的工具 D.是中医走向国际的名片2.根据“材料一” ,下列关于中医药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医药因为疗法独特、治病不用药而得到广泛传播B.中医药很早就传播到国外,现被不少国家立法确认 C.中医药不断获得权威认可,传播的信任度越来越高D.中医药对世界医疗发展贡献大,传播的前景会更好材料二中医是人们熟悉的,它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医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健康重任,挽危急于顷刻,救含灵于病痛。中医又是陌生的,阴阳五行、风寒暑湿、把脉诊病这些有关中医的一切,犹如从故纸堆里钻出来的老学究。中医却又是“神奇”的,翻开报纸、杂志,时不时就会看到有关中医治愈疑难杂症的报道。很多现代医学无能为力

6、的疾病,在中医那里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留给大家的是惊讶和疑惑。如此一来,中医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成了高深莫测的“玄乎”医学。病治好了,便觉得中医神奇;治不好,就怨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中医治病的道理似乎很难说清,却也可一言以蔽之,中医所治的是“人” ,而不是我们认识中根深蒂固的“病” 。人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依赖的是各器官的协调运转,各器官进行正常工作的条件是人体内环境状态的稳定平衡。因此, “治人”就是要治理人体这个内部环境,使其达到一种合适、稳定的状态。而中医常说的寒热燥湿,无非就是对人体内环境的一个评价。尝试把人看作是一个微缩的自然界,中医的道理就不再难懂。用环境的视角看人体,我们会发

7、现很多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比如说霉菌感染,在西医那里往往很棘手,而中医治疗很简单祛湿。如果想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想想“黄梅天”东西发霉的原因。奥妙就在于内环境的潮湿是霉菌感染的症结所在,如果不改变这个潮湿的内环境,霉菌无法清除;而当内环境变干燥时,霉菌自然也无法生存、繁殖了。中医治病的道理是整体治理内环境,而不是直接去杀霉菌,因此它不会产生耐药性,也不会对人体造成药物性损伤。再往细处看,同样是潮湿,闷热的潮湿和阴冷的潮湿又有不同。闷热的潮湿,来一高三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10 页)阵风,下一场大雨,才会让人觉得清爽;阴冷的潮湿,需要借助太阳的热力,才能驱散阴霾。于是,中医又有清热利湿与温阳燥湿

8、两种治疗“内湿”(内环境潮湿)的方法,分别治疗“湿热证”(内环境的闷热潮湿)与“寒湿证”(内环境的阴冷潮湿)。这也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解了中医治病的道理,再来看我们已经习惯的“病”的概念。这“病”实质上是人体内环境改变之后,各器官协调运转障碍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征象。比如,内环境过寒,体内各种细胞的功能活动都会低下,这和冬季动植物活力都降低一样,人会表现出心悸心慌、疲劳乏力、畏寒怕冷、饮食减退、小便无力或频数、眩晕等症状。这些表象在西医那里分别可以诊断为冠心病、胃炎、前列腺炎、脑供血不足等等,然后分科分类予以治疗,结果常常是顾此失彼。换了中医,治法就很简单,整体给出一个“温热”的药方,把内环境的

9、寒清除了,所有的不适自然也就消失了。中医治“人”的特点,决定中医没有一个方子是用来治“病”的。中医所有的方剂,只为人体的健康把人体的内环境调整到一个合适与稳定的状态。(取材于唐云的相关文章)3.根据“材料二” ,下列对中医治病道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医治“人”是以人体内环境稳定平衡为目标B.中医讲的寒热燥湿,是说人体内环境失去平衡C.中医的“辩证”是辨析人体内环境改变的症状 D.中医用整体观开药方,治疗人们所理解的“病”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下列对“中草药显现出替代抗生素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的原因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草药比抗生素药性好 B.中草药不直

10、杀病菌,而是改变病菌生存环境C.中草药是纯天然的药物 D.中草药药性弱,不会对人体造成药物性损伤5.下列对“材料一” “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针灸:灸,读 ji。形声字,从火,久声B.症状: 症,读 zhn。多音字,还有 zhn 的发音C.故纸堆:指数量多而且陈旧的图书资料D.根深蒂固:蒂,读 d,是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材料三当代医疗体系的主流是现代西医,一百多年来西医在维护人类健康和防病治病中发高三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10 页)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却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几十年因化学药物滥用、工业化污染等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疾病谱发生变化 。 这让西医碰

11、到了自己病理学的死角,原来威力强大的抗生素、激素随着临床应用出现的副作用而黯然失色。而“终生服药,不可逆转”似乎彻底剥夺了患者恢复健康的可能性,慢性病成为当代疾病主流。目前,慢性病发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当代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要对医学目的做根本性的调整,医学发展战略应转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的可持续发展。而针对面临的巨大挑战,吸取和发扬传统医学的优势已经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潮流。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过去几千年,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做出了重大、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来看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对慢性病防治有系统理论,并积

12、累形成了多样治疗手段。中医突出“治未病” ,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对于人类健康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中医药显示出诸多独特价值,但目前重要的是携手西医,在合作中扬长避短,以共寻发展。中西医结合不能再停留在中西药结合的层面,更不能再纠缠于“姓中姓西”的对立态势。屠呦呦从古医书中找到灵感,提炼出抗疟疾的青蒿素,已经为人们树立了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方法挖掘传统医学精华的典范。中医理论有特色,治疗方法多样,将中医理论、实践经验与现代科技有效地结合,中医就更能在“以健康为中心”的当代医学中突显其独特价值。(取材于田雅婷等的相关文章)6.根据“材料三” ,当代医学面临严峻

13、的挑战,不属于“挑战”的一项是(2 分)A.全球范围内疾病谱发生变化 B.化学药物滥用、工业化污染C.西药临床应用中出现副作用 D.慢性病缺少有效治愈的手段7.根据“材料三” ,面对当代医学挑战,下列应对策略,不属于中医独有的一项是(3 分)A.对当代医学目的做根本性调整 B.发挥自身的独特价值C.携手西医,在合作中共寻发展 D.借现代科技扬己之长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说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有利因素。 (6 分)二 、 本 大 题 共 6 小 题 , 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高三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10 页)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

14、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倪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仲舒数谢病去,弘、宽至三公。孝昭幼冲,霍光秉政,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百姓益富,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于是罢酒榷 而议盐铁矣。及至孝宣,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

15、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 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

16、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取材于汉书循吏传 )注释:榷:专营,专卖。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反秦之敝 敝:陋俗B.外攘四夷 攘:驱除C.于是罢酒榷而议盐铁矣 罢:废除D.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 质:验证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而天下晏然 必知其所以然B.不至于严,而民从化 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C.通于世务 兴于闾阎D.以经术润饰吏事 辄以玺书勉厉高三语文试卷第 6 页(共 10 页)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17、项是(3 分)A.凡事简易,禁罔疏阔凡事都从简而行,禁例法规也大为放宽B.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此时正值长年征战之后,四海之内消耗很大C.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到了始元、元凤年间,匈奴回到故乡D.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他)认为太守是管理百姓的根基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 分)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13.“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 ,后为史书所沿用。请根据本文内容,解说“循吏”一词。 (4 分)14.孝宣时,良吏多的原因是什么?促成良吏多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5 分)三 、 本 大 题 共 4 小 题 , 共 17

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 题。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 ,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杜二甫:即诗人杜甫。泗水:水名。徂徕:山名。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诗描写了李白在秋日于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的情形,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B.颔联中的“何时” “重”两词表达了李白渴望来日能够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心情。C.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D.全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16.“蓬”作为意象,常用作游

19、子的代称。古诗中还有其他形容游子的意象,下列诗中高三语文试卷第 7 页(共 10 页)加点词不是用来指代游子的是(3 分)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B.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李白赠裴十四 )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答微之 )D.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王维伊州歌 )17.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表达豁达情感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5 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

20、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 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写到的“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摹对象。古诗文中既有客观描绘的“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中以“ , ”呈现水天一色的美景;又有寄托着作者丰富情感的“水” ,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 , ”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用“ , ”表达诗人要克服一切阻力,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四 、 本 大 题 共 6 小 题 , 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4 题。草书的表情时常听到抱怨,草书难懂如同天书。我的想法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凝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

21、捺点划之间起伏的内心波澜,这就是懂得草书了。那些戏迷不在乎舞台上的故事情节,他们是为演员的柔软身段和激越唱腔而摇头晃脑。草书也是如此。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至于写下的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 ,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无声的书法是有表情的。 “厚德载物”也罢, “天道酬勤”也罢, “宁静致远”也罢, “清风遣怀”也罢,相同的辞句可以写出迥不相同的书法表情。草书甩开了一笔不苟的横竖撇捺,颐使气指,是篆、隶、楷诸体之中表情最为丰富的一种。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把推开了正襟危坐的楷书,纵笔驰骋,不拘浓淡,率意涂抹,一腔的悲愤跃然纸上。王羲之当年与众多贤人聚会兰

22、亭,流觞曲水,惠风和畅之间生死无常的哲学感叹没有切肤之痛。据说他的兰亭集序是微醺之际的书写,字形高三语文试卷第 8 页(共 10 页)俊朗,风神飘逸。然而,日后的哀祸帖终于丧失了那一份优游自得,刚硬硌人,不暇修饰,第一行的几个字形同仰天哀号。怀素的自叙帖呼风唤雨,飞沙走石,阖上的字帖仿佛仍然有长长的呼啸回旋。因此,日后读到了怀素的小草“千字文” ,不禁大为吃惊。这是他六十三岁的作品。相对于自叙帖 ,小草“千字文”安详恬淡,漫不经心。书法史对这一件作品赞不绝口。所谓苍劲静穆,所谓法度精严,甚至称之为“千金帖”一字千金之谓也。然而,我在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随和淡然的老者。岁月终于抚平了心中的激昂,

23、年迈体衰,心意骤冷,神志与躯体似乎都有些萎缩,当然,书法史更乐意将这种格调形容为“人书俱老” 。我与书法相遇,大约是四十多年前,偶然得到一本隶书字帖。临摹了一段时间,又借到一本残缺不全的草字汇。我设法弄到了一叠透明纸,细心地将整本字帖描了下来。这就是草书的启蒙了。一管毛笔开始在旧报纸上快速移动的时候,那个少年显然认为,草书比隶书有趣。我的生活再度拥有一张书桌时候,书法已经成为过时的传统手艺。窗外的日子充满了工业的节奏,书桌的统治者无疑是电脑。我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五笔字形,毛笔如同一个古老的传说湮没在斑驳的往事中。很长的时间里,我与书法的唯一往来就是读一读字帖。书店里遇到一些名帖,总是忍不住要买

24、下来。读帖是无言的对话,缓重的一点一划是隐忍,汹涌的笔势是慷慨陈词,古拙的横平竖直是心如古井,长长的枯墨是一缕不绝的歌谣盘山而过当然,悠然心会,神交而已。发现了意外的精妙情不自禁,也不过伸出手指在空气中将某个字临写一遍。再度握住毛笔,仿佛是突如其来的一念之间。腾出一张桌子,展纸研墨,熟悉的感觉穿过了四十多年的尘埃骤然弥漫开来。草书,墨迹淋漓,运笔如风,意想不到的快乐。年龄渐长,腰酸背痛再也不能率性地走南闯北的时候,草书是另一种驰骋。吸一口气,提一管狼毫毛笔满纸飞奔,这里有天马行空的任意。 “纸上江湖,笔墨风月” ,这张条幅是为自己写的。从车水马龙之中脱身而出,一间空旷的屋子,一张大桌,一刀宣纸

25、,一副笔墨,这就是自得其乐的时刻。几幅字镶入镜框悬挂在墙上,不加裱褙。纸张微皱犹如乱头粗服,自有自然天真之态。有朝一日觉得了寡趣生厌,可以另行再写一幅换上。享受草书如同享受时装,心中快乐不减。不时挑选两帧发布在微信上,若干文友捧场点赞。偶尔有方家路过,指指点点。褒贬由人,心中快乐不减。忽然想为自己的客厅书写一幅,然而屡屡不能得手。除了满地的纸团,整个下午一事无成。受挫之感潮水般地涌过,心中仍然快乐不减。我没有写诗的才能,无法将一腔的心事托付于铿锵的句子。诗是少年的狂放,中年的故事多半是欲说还休。现在好了,草书不期而至。孙过庭的书谱曰:“偶然欲高三语文试卷第 9 页(共 10 页)书。 ”心血来

26、潮的那一刻握住一管笔,点若飞石,横若枯木,盘旋若龙蛇,奔放若快马入阵,草书就是一个存放心情的空间。胸中有不尽之意,那么,铺一张大纸,挥毫泼墨,一片纵横起伏犹如无声的呐喊与长啸。闲暇时写几笔草书,似乎很难接受白话文。遇到“汽车” 、 “电脑” 、 “主义”这些词,草书写不下去,甚至不断出现的“的”也是一个障碍。写唐诗宋词的句子,笔墨立即就流畅起来。 “月” 、 “雨” 、 “雪” 、 “云” 、 “水” 、 “茶”都是常常写到的字,古人的日子充满了水意,不枯燥。还常常写到“花”字。风高竹有声,夜深花不寐,这时我明白过来了,草书就是在纸面上回忆古老的诗意生活。 “闭门煮茶,秉烛读花” ,写下这一幅

27、对子,写的是一种久违的期盼。(取材于南帆同名散文)19.根据作品内容,下列作为作者客厅的对联,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喜有和风驻 欣无俗客来 B.墨研清净日 书成春风庭C.云山起翰墨 星斗焕文章 D.无事此静坐 有福方读书20.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A.文 章 第 二 段 以 反 问 起 笔 , 强 调 欣 赏 草 书 重 在 关 注 墨 迹 的 浓 淡 枯 腴 、 运 笔 的 顿 挫 缓 急 。B.作 者 列 举 颜 真 卿 等 书 法 家 的 作 品 , 表 明 草 书 书 写 字 如 其 人 , 性 格 决 定 草 书 书 写 形 态 。C.作 者 写 草 书

28、时 很 难 接 受 白 话 文 , 是 因 为 他 热 爱 诗 意 生 活 , 排 斥 充 满 工 业 节 奏 的 生 活 。D.作 者 叙 写 了 自 己 对 草 书 的 独 特 感 受 , 语 言 生 动 形 象 , 具 体 可 感 , 增 强 了 文 章 可 读 性 。21.作者常写蕴含古人诗意生活的“雪” 、 “月” 、 “花” 、 “茶”等字。下列红楼梦中与此相关的诗意生活,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 分)A.贾母带领众姐妹在大观园中赏雪,四面粉妆银砌,众人在琉璃世界中享受美好时光,此时盛景显现了贾府的鼎盛繁华。B.中秋月朗,黛玉和湘云联诗吟月,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表现了两人的诗情

29、才情,也暗示了两人的悲凄命运。C.春日葬花,结诗社咏花,与众人赏花黛玉惜花爱花,花亦如其人,芙蓉、菊花、牡丹、海棠都能映射黛玉的性情。D.妙玉在栊翠庵中请宝黛钗三人饮茶,使用的茶具精美,烹茶讲究,品茶独到,这是贾府富贵雅致生活的一个缩影。22.作者再次遇到草书,从草书中获得了哪些乐趣?请概括作答。 (5 分)23.请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4 分)高三语文试卷第 10 页(共 10 页)读帖是无言的对话,缓重的一点一划是隐忍,汹涌的笔势是慷慨陈词,古拙的横平竖直是心如古井,长长的枯墨是一缕不绝的歌谣盘山而过24.文章以“草书的表情”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五 、 本 大

30、题 共 2 小 题 , 共 60 分 。25.微写作(1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为推进经典作品阅读,学校举办了以“阅读心享”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推荐了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边城呐喊等书目。活动中,有的同学阅读经典作品有困难,“死活读不下去”。请你以书目中的一部作品为例,为这些同学提供阅读帮助。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活动组织者建立了“共读”微信群,要求学生分工合作,每天上传经典作品一个章节的朗读录音。请你对这个活动设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活动组织者举行以“读你”为题的诗文比赛,请你以书目作品中的某一个人物为对象,写一段

31、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26作文(50 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以“共享”理念风靡全国各大城市,这种用车模式便捷、绿色、健康。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停放随意的混乱、无视安全的骑行,以及租金退换不及时、单车定位不精准等。这引起人们对“共享”的诸多议论,你对“共享”有怎样的思考呢?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在草书的表情一文中,作者说“诗是少年的狂放,中年的故事多半是欲说还休” ,但我们少年岂仅仅是狂放,他们也有滋味万千的生活,这之中亦有“欲说还休”的体味。请以“欲说还休少年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石景山区 2017 年高三统一练习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一 、 本 大 题 共 8 小 题 , 共 25 分 。1.(2 分)D 2.(3 分)A 3.(3 分)C 4.(3 分)B5.(3 分)A 6.(2 分)B 7.(3 分)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