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477985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三年级组 赵娟 毫米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中的第一节新授课,这一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建立对毫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进率,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单位的互化。在学习这一知识前学生已经对厘米以及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长度有了一定的概念,学生在有学习过同类型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应该有较好的促进。同时,在这一课时中还应让学生回顾测量的方法。反思本节课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交流,测量等活动,完成这一内容。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为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

2、主探究知识的喜悦和快乐。为了达到该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新知,我在该课时设计中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知的特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机会和具体的感知的机会,避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我从学生认知冲突出发,从测量书的厚度引发学生理解毫米的产生和其使用的范围,引出毫米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尺子这一学具,通过观察,做手势、闭目想、量实物、举生活实例等理解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然后便向学生呈现了几种大约 1 毫米厚的硬币和卡,让学生感受一毫米有多长。最后,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充分地掌握这一知识.在课堂

3、中,所有的设计思路在课堂的实践时基本一致。与我原有的设想也差不多。学生从开始测量到尺子的观察都非常的配合,由于有了动手的机会,课堂上学生比较活跃,能积极跟随教师学习毫米,认识该长度单位。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在练习时,一部分学生的测量总是不那么精确,不是量的有误差,就是没数对毫米数。我想,在以后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就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对课堂的时间的把握还不是很好,各个环节仍然不是很严谨,课堂的调控上还没有注意到,在调控上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毫米的认识最佳解决方案三年级组 赵娟 在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这一环节。精品教案上是以测量课本的长和宽为情境,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从而引出数学问

4、题。因为学生只会进行简单的测量,可以很容易的测量出课本的宽,但是测量课本的长有的学生就不会测量。因为学生的尺子最长时 20 厘米,而课本的长是 20 厘米 8 毫米,测量时既需要点点,又需要计算,特别麻烦,学生不会测量,所以我认为用测量磁卡的长和宽生成数学问题更直观,而且学生测量完还可以直接用手摸一摸磁卡的厚度。磁卡的厚度正好是 1 毫米,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毫米的知识点。教学反思三年级组 赵娟 本单元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

5、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在教学设计时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本课主要分为 以下五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1、小组讨论整理知识。2、测试分析巩固知识。3、自主学习展示个性。4、速算抢答交流竞技。5、完成作业交流心得。 新课程教材的内容很灵活,它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更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乐教乐学网上学习系统的有效资源,通过“学习部落”、“特训营地”等学习形式,学生自主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在游戏化的学习中,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6、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学习本节课后,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与人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到“我的地盘”中和老师和学生讨论白天学习的知识,分享学习经验,交流学习心得,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

7、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总之,让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是这节课我的追求目标。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反思三年级组 赵娟在学完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竖式计算后,来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整堂课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学生的学习态度较积极,尤其是后面的练习,学生很有兴趣,学的很愉快。在解决重点时,我安排先让四人小组摆圆片,并综合学

8、生的 12 道算式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无论是被除数变化、除数不变或是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初无法一下子观察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后来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才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考虑是否分两次操作,第一次总数不同,每份的个数相同,从而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第二次操作总数相同,每份的个数不同,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样也许符合学生的认识。在解决难点时,我先让学生猜测被除数一个一个增加,除数不变,分的结果怎样,再一起看屏幕演示分的结果来验证,使学生明白余数不能比除数大或和除数相等,教学效果好。在解决最后一个实际问题时,应处理好标准与合理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学生能说出分的依据,就是合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