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479136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6.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考试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018考试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级重点复习资料1在西方,“道德”(MORALE)一词引申的意思是规范和行为品质。在调节时效上,道德比法律具有自觉性和事前性的特点,正确地反映了道德与法律的差别。职业活动内在道德准则: 忠诚 审慎 勤勉:善始善终,不虎头蛇尾,是勤勉的具体体现。“慎独”的内涵要求:无人监督,仍行道德之事。培养职业文化素养需要从业人员自主培养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当代经济学家把地球上的资源划分为: 自然资源 资本资源 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稀缺性1、概念: 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

2、稀缺性; 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这种力量称为资源的稀缺性。2、资源稀缺性的属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又是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1、个人追求的目标-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企业追求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流年”是企业生存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利润最大化的含义就是: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差额是负值,则越小越好。利润最大化

3、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基本手段。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这与其它市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定性、经验主义)是认识客观现象,

4、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三级重点复习资料2特点: 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确定要研究的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规范研究方法(定量、形而上学)特点:1.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 研究目的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现代劳动经济

5、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者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事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参率(重点掌握)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理解)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6、称劳动力供给弹性。(重点掌握,P6) 供给无弹性 Es=0 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单位供给弹性 Es=1 供给富有弹性 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缺乏弹性 Es1需求缺乏弹性,即 Ed1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边际生产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三阶段(P10,理解) 企业以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 a 点最佳; 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 b 点最佳; 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则不确定(取决于产品价格与生产费用)

7、; 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识记) MRP=VMP=MP*P=MC=W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1、劳动力市场 广义和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所有者个体和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2、劳动力市场的性质(了解)1)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2) 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3) 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4) 通过劳动力市场

8、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组合。3、局部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马歇尔(识记,P12)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L瓦尔拉(识记,P12)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掌握,多选,P13)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识记,P13)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两种表现,P13) 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3、城乡结构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

9、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 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均衡价格论是 A马歇尔提出的,是运用供求理论说明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识记)三级重点复习资料4 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二、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识记,P15)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1

10、、工资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工资制度安排。(P15,识记)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掌握,P16)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计时工资: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计件工资: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劳动者工资差异的内容包括产业部门差异、地区差异、职业差异、教育程度差异、年龄性别

11、差异。(二)福利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了解)。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福利特征: 以劳动为基础,但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法定性 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采用实物支付的原因:降低企业按基本公司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延期支付的优势: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形式多样,灵活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一、就业

12、总量的决定(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所谓就业或者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总供给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Y=C+S=S+I二、失业及其类型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三级重点复习资料5 需求不足性失业总量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性失业”。总量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它的需

13、求量。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时也会存在这种类型的失业。其基本特征是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实际上,不论是出于工资水平的考虑,还是出于岗位技能等级考虑的选择性失业,都有摩擦性失业的色彩。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

14、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在劳动力总量过剩的情况下,不同的资源个体因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会出现技术性失业的状况。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而引致的失业。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引致的失业。 满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故造成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劳动力的需求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属于总量性失业。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单纯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刺激总需求和扩大

15、有效供给是解决有效供给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 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产业政策密切结合。 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性失业的主要原因。三、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人数)*100%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通常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即将所有失业者持续时间求和,然后除以失业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一般来说,此类失业为正常失业,它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如果在失业率相同的情况下,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则表明劳

16、动力市场中存在长期失业者。四、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 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2. 最低社会保障。3. 工会。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三级重点复习资料6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财政政策的类型:1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扩

17、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包括:免税、退税、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等。,收缩性财政政策,通过采取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措施来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基本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调控利息率最终目的: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3、收入政策 收入差距指标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罗伦茨曲线、库兹涅茨比率、帕累托定律等 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

18、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指数,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 当基尼系数接近 0 时,收入便接近与绝对平衡,接近 1 时,则接近绝对不平衡。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衡。通常基尼系数再 0.20.4 之间。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收入政策措施: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定制工资指导线;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收入平等化措施:个人所得税制度,其他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第二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的

19、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一规范性文件。 广义的劳动法则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二、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如果没有准确适用的法律条款,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直接适用。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老基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2 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的本质和特点3 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权威性(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劳动法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

20、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劳动法基本原则”PK“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 前者的明确性低于后者 前者所覆盖的事实状态大于后者三级重点复习资料7 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前者的权威性高于后者(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 劳动权: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 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的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等方面。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组织

21、工会的权利;三方原则:政府、工会和雇主协会(企业家协会)。3、物质帮助权 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规范 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三、劳动法律渊源(一)劳动法率渊源的含义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对劳动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所有因素仅仅指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规范才是法律渊源法的表现形式(二)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效力顺序)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首要渊源 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劳动法律(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包括工会法与劳动法 最主要的表现形式(4 类体系)3、国务院劳动行政

22、法规(二) 国务院 主要依据4、劳动规章(二) 国务院组成部门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行政法规,有权在本部门范围内制定和发布规范性文件,其中关于调整劳动关系的规章,也是劳动法的渊源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劳动规章5、地方性劳动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府 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国务院备案或批准后生效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我国立法机关批准7、正式解释(三) 有权的国家机关 根据解释主体的不同,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任意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8、其他(他国) 雇佣规则(内部劳动规则) 劳动(雇佣)合同(否) 集体合同 习惯法 法官法或判例法

23、四、劳动法的体系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以下劳动法律制度构成: 促进就业法律制度促进就业制度主要包括国家的就业方针,政府有关部门在拓展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服务、实施失业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和措施,以及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等特殊群体的专门促进措施等内容。三级重点复习资料8我国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包括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劳动就业服务。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当员工代表或工会代表与单位行政部门或雇主之间,就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劳动关系的处理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一致,双方达成的协议称为集体合同。 劳动标准制度劳动标准制度内容包括:工作时间

24、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36 小时。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一般情况下加班时间为每天不超过 1 小时。 职业培训制度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内容: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制度、劳动争议法律诉讼制度。 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现行劳动法主要由就业促进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技能开发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劳动监督检查机构组成。劳动法体系的其他分类方法劳动关系法 劳

25、动合同法、职工民主管理法、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劳动标准法 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劳动法体系 劳动保障法 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督检查法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转换条件 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4 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体现了国家意志。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1)劳动合同

26、关系(主要形态)(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主客体)它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的;企业职工和用人单位都属于劳动行政相对人。(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根本区别)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劳动者成为主体的前提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的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和无劳动行为能力人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三级重

27、点复习资料9 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三、 劳动法律事实 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事件 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劳动法律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主管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1、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实质是实现外部

28、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和抗争性。2、企业环境的结构及特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中的微观环境是指市场和产业环境。宏观环境是指间接影响企业活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环境。3、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外部环境的调研获取口头信息;获取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外部环境的预测4、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 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 顾客力量的分析; 供应商力量的分析。5、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5 经济环境;6 技术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二、

29、企业能力分析1、企业资源的概念及分析资源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物质、人力、财务、技术、管理、无形。包括机器、资本等实物资产及专利、商标、技术秘密和管理等无形资产。企业资源优势具有相对性和时间性的特点,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 资源优势(理解,P50)2、企业能力分析能力是指企业将其资源进行组合、归集、整合形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种技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分为两大类,即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1)基本活动(2)支持活动企业实力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企业能力分析的方法:(1)纵向分析(2)横向分析(3)财务分析3、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掌

30、握 SWOT分析,P52)SWOT 分析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在 SWOT 分析图中,位于第象限的企业应采取扭转战略。三级重点复习资料104、企业的战略选择(总体战略)(1)进入战略(2)发展战略a) 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b) 横向发展战略c) 纵向发展战略d) 多样化发展战略(3)稳定战略(4)撤退战略a) 特许经营b) 分包c) 卖断d) 管理层与杠杆收购e) 拆产为股/分析f) 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5、一般竞争战略(1)低成本战略(掌握制定原则,P57)(2)差异化战略(掌握原则,P57)差异化战略时企业力求在本

31、行业建立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品质,从而得到超过一般报酬水平的战略。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有效原则。(3)重点战略: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6、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1)新兴行业的战略a) 新兴行业的特点(掌握)b) 新兴行业的战略制定(2)成熟行业的战略a) 成熟行业的特点(掌握)b) 成熟行业的战略制定(3)衰退行业的战略a) 衰退行业战略的影响因素b) 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1、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建立与实施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调动群体积极性,实现战略计划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

32、效的战略控制2、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1)企业战略控制的特点:战略控制系统是开放系统;战略控制的标准是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般战略标准有两类:成效标准和废气标准(2)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识记,P61)战略评价标准(掌握含义)战略评价标准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一般由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标准组成。实际成效绩效评价(3)战略控制的方法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1、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决策观念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科学化2、确定型决策法(1)量本利分析法(2)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的模型是由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三者的构成。确定型决策的特征: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完全是肯定,而且经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到各方案的明确结果。3、风险型决策方法(掌握,P68)(1)收益矩阵(2)决策树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